第274章 国丈大人(1 / 1)

加入書籤

这些大臣,可不敢随意开口。

主要是他们搞不清楚朱允熥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他们当然不敢胡言乱语,一旦有一点说得不到位,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到极大的打击。

这个时候,大臣们有压力,心事很多。

所以,很多大臣此时都选择了沉默不语,他们要看朱允熥下一步的计划,然后再做出他们的选择。

看着奉天殿内的大臣们,朱允熥有点生气。

这都是一群什么人啊,完全是见风使舵,奴颜婢膝之徒,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去打胜仗,这不是开玩笑嘛。

只有忠君爱国,一心想着为大明帝国服务的人,才能够取得属于他们的最终的胜利。

既然你们吭声,那就是还需要朕点拨一番。

想到了这里,主朱允熥看了众人一眼之后,微微一笑,“难道朕说的话,你们没有听见吗?朕刚才跟你们说过,目前大明的局势很不稳定,东北,北方,西南等各地都不太平,全都想过来啃一块骨头,真的当大明帝国是软柿子嘛?”

朱允熥说着,突然狠狠地拍了拍桌子,然后冷冷地看着众人,“朕不需要你们做什么,朕只是需要你们议一议,说一说你们的看法,大明帝国养你们这么久,就是为了今日。”

朱允熥说着,从龙椅上起身,来回踱步,眼神犀利。

这其实是朱允熥故意为之,就是要看看这些人到底是想干什么。

朱允熥已经忍他们很久了,今天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们明白一番。

只有一个大臣们敢说真话的大明帝国,才是一个可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明帝国。

如果朝臣们都变成了哑巴,那么谈什么发展,别说什么发展了,甚至是连自保都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大臣们能说话,能说真话,敢说真话,不畏惧说真话。

“启禀陛下,微臣有话说。”

突然,一道声音传来,声音极其稳重,但是其中带着自信,而且声音很高。

朱允熥抬头一看,原来正是大明帝国的铁骨铮铮的谏臣夏原吉。

这也是朱允熥期待已久的结果,他就是想让夏原吉站出来,陈述当前的形势。

而且,朱允熥对夏原吉也是充满信心的,他知道夏原吉的知识渊博,一生博览群书。

更重要的是,夏原吉敢说真话,能说真话,之前就是的,在史书上也是大书特书过的。

既然这样的大臣被自己遇见了,那必须用他啊,而且是要重用。

朱允熥很是高兴,冲着夏原吉摆了摆手,微微一笑,“夏爱卿,有话但说无妨,无论对错,朕都不怪罪,如果是错的,下次改正,当然如果是正确的,朕采纳之后,一定重重有赏。”

朱允熥说着,声音从容而淡定,一脸期待的看着夏原吉,期待着他下一步的表现。

并且,朱允熥还冲着夏原吉招了招手。

夏原吉深受触动,他没有想到,这个新帝登基之后,脾气很是温和,完全不是老朱时期那样。

朝堂上很多人都会吓得浑身哆嗦,有不少人在上朝之前,都会与自己的亲人告别,仿佛这不是上朝,而是上刑场。

很多大臣都担心,去了朝堂之后,就回不去了。

而且,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都是畏惧于老朱的威严。

老朱那暴脾气可是出了名的,即便是放在整个历史上,帝王里,脾气秉性能出朱元璋之右者,也是寥寥无几,甚至是没有。

就老朱的那个暴脾气,轻则处死,砍头。

重则是剥皮、抽筋,甚至是凌迟处死等等。

各种刑罚在老朱这里是层出不穷,更有甚者,老朱一不高兴就是夷三族,再生气了就是玩个九族消消乐,诛九族那是常有的事儿。

洪武大帝朱元璋,确实是在这个方面做得很是过分,杀伐果断是好事,但是杀戮过重,则是大明帝国的灾难,更是大明帝国所有的官员的灾难,同时也是大明帝国的百姓的灾难。

官员们都被斩杀了,无心上班,无心工作,还怎么出成绩。

再者,贪官是杀不完的,需要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杀戮。

其实,夏原吉不知道的是,整个历史上,解决贪官问题,最好的当属清雍正皇帝,那可是典范。

不敢说雍正帐下没有贪官,但是贪官的数量是极少的,捞钱也是一把好手,把一个濒危的大清帝国扭转乾坤,这就是大清的千古一帝雍正。

这当然是夏原吉之后很久的事情了,他肯定是不知道的。

此时,夏原吉抖擞精神,他决定要在朱允熥面前好好说道一番。

不管如何,夏原吉也要把心中所想的事情全都一吐为快,把大明帝国的危机解除了,这才是他最想说的。

“是,陛下,微臣多谢陛下宽宏大量。”

夏原吉急忙颔首,一脸的感激,突然话锋一转,“微臣认为,当出铁拳尽快解决外患,同时也要解决内忧!”

“内忧?大明帝国的内忧在哪里?”朱允熥一脸惆怅,杨庄不知。

“启禀陛下,大明帝国的内忧目前有好几个。”夏原吉幽幽开口,然后看着朱允熥,非常期待。

“快说,朕要听听你最真实的想法。”朱允熥点了点头,很是满意地示意夏原吉。

没错,朱允熥此时要听真话。

谁敢说真话,朱允熥都要听,如果有道理,他还要重用。

尤其是此时,能说真话,敢说真话的人已经不多了。

这个时候,更显真话的重要性。

夏原吉也是抬起了头,一脸认真的看着朱允熥,“启禀陛下,微臣认为,内忧主要有两个方面,比如目前很多百姓的生活水平还不够强,还需要持续提升。”

“继续说下去。”朱允熥点了点头,肯定了夏原吉的说法。

“是,陛下,还有就是国内的灾荒储备粮等都要提上日程,要为以后多做打算,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云南的叛乱等,这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朱允熥猛然抬头,打断了夏原吉,“这些朕都知道了,还有没有更关键的问题。”

“陛下,微臣接下来说的这个正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夏原吉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最大的问题,一定是藩王的问题,所以微臣建议陛下削藩。”

夏原吉的话音刚落,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三人顿时来了精神。

这三人也是非常的狂热,一直都对削藩的事儿耿耿于怀。

他们当然不愿意放弃这个最大的机会,于是齐泰急忙往前走了两步,拱手向朱允熥进言,“启禀陛下,未曾认为削藩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如果任由他们发展,将来尾大不掉,对大明帝国来说是无尽的祸患。”

齐泰神情严肃,提到了削藩,眼神中全是光芒。

这可是他最在行的事情,只有削藩才是他目前最为关心的事儿。

本来齐泰还在犹豫不决,如今正好夏原吉提了出来,让齐泰来了感觉,当即就提了出来。

说完之后,齐泰觉得浑身清爽了不少,此时他的恢复了以往的自信。

齐泰的话音刚落,方孝孺站了出来,冲着朱允熥拱手,神情非常激动,“陛下,微臣附议,这些个藩王,就如同蛀虫一般,实在是大明帝国的威胁太大了,如果任由这些藩王发展下去就会演绎成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更会演变成晋朝的八王之乱。

到了那时之后,才是对大明最大的损害,还请陛下明鉴。”

方孝孺更是意气风发,其他的事儿不说,这个事儿对于方孝孺来说,简直是太轻松了,绝对是本色出演。

那个愿意诛十族的汉子终于出场了,大明帝国终于要掀起惊天巨浪。

此时此刻,对于未来,方孝孺充满信心,之前老朱当皇帝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施展拳脚的地方,如今,机会来了。

这一次,他一定要迎难而上,克服一切困难。

不管多难,方孝孺都要坚持。

他对于削藩是有着执念的,一天不削藩他浑身不舒服。

不仅仅是方孝孺,还有那个黄子澄也一样。

这三人是削藩的铁三角,他们的使命就是促成大明的皇帝进行残酷的削藩工作。

他们三个早就达成了一致,只有削藩才是大明王朝的未来。

也只有削藩才能保证大明帝国将来的繁荣昌盛,更是大明帝国稳定和平的一个保证。

这些藩王没有一个省油的,有这些藩王在对大明帝国的威胁就非常大。

所以大明帝国要发展,必须想办法把这些藩王先干掉。

一旦大明帝国的藩王都被干掉了,那么接下来的一切事情将会是水到渠成,变得无比简单,根本就不足为虑。

所以在夏原吉决定把削藩这件事作为压轴戏的时候,齐泰等人的心里几乎笑出了猪叫声。

只是不过他们不敢表现得太过明显,所以在夏原吉话音刚落的时刻,齐泰等人纷纷站了出来,表面上看却是力挺夏原吉,实际上这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对削藩这件事情才是最终的一个目的。

只有削藩,才能让他们快乐。

也才能让他们扬名立万,从此以后在大明帝国声名显赫。

这其实就是他们的私心,他们想借着朱允熥的手来办他们自己的事。

其实对于这三个人的想法,朱允熥非常清楚,这三个人的所作所为,其他的人可能真的不知道,但是想瞒过朱允熥那是不可能的。

也正是如此,朱允熥只是微微一笑,然后看着众人,“诸位爱卿,你们说呢?”

朱允熥看着大臣们,脸色当即阴沉了下来。

这些大臣们,此时也是拿不准了,他们不知道朱允熥的想法到底是啥,不明白此时该做什么。

有不少大臣此时开始观望,看看朱允熥的真实想法,然后再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最基本的胜利,否则这一场仗很有可能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启禀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突然,一道苍老的声音传来,往前慢慢走了几步。

朱允熥猛然抬头,仔细一看,顿时喜出望外。

原来说话的人,正是大明的战神,人狠话不多的傅友德。

这可是大明帝国名副其实的战神,与大明堡宗那样的战神可是完全不同。

那个大明战神,绝对是实力坑爹,实力坑大明帝国。

而傅友德却是用双手铸造了大明帝国,曾经帮着老朱一起打下了大明的江山。

如今,他又多了一层身份,那就是朱允熥的老丈人,也就是当今大明帝国的国丈。

他的身份此时也是非常尊贵,如今他站了出来,朱允熥的面子自然好弄了。

朱允熥眨了眨眼睛,看着傅友德,面带微笑,“国丈,你有什么话要说?”

“陛下,微臣要说的是,此时不能削藩,时机还不成熟,只有时机成熟了,才能削藩,而且削藩这件事儿宜缓不宜急,太急了根本就办不成事儿。”傅友德缓缓抬头,一脸忧虑地看着朱允熥。

“哦,国丈,这一番话,可不像是出自你的口中啊,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跟朕说说。”朱允熥一愣神的功夫,然后缓缓抬头。

“陛下,老臣之前确实是想不到这些,可是这段时间与陛下朝夕相处,确实是成熟了不少,而且老臣一大把年纪了,此时早就改变了很多。”

“哈哈...”

朱允熥哈哈大笑了起来,“没有想到朕的国丈现在也会动脑子了,这倒是让朕意料不到,进步很大的嘛,说一说你的理由,让朕听一听。”

此时,朱允熥来了兴趣,他是真的想知道自己的这个国丈到底是怎么想的。

只见傅友德脸当即一红,然后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拿出了一份奏疏来,往前一递,朗声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要说的话,都写在了这个奏疏上。”

朱允熥摆了摆手,看着小镇子。

小镇子急忙上前,从傅友德的手中拿起了奏疏,恭敬地递给了朱允熥。

朱允熥当即打开观看,片刻之后神色大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