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即将翻车(1 / 1)
面对这紧张到近乎凝固的气氛,我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如幻灯片般迅速闪过在奉天老街与兰叔相处的日日夜夜。兰叔,那个被众人称作“兰瞎子”的文物店老板,虽双目失明,却宛如拥有一双能洞悉赝品灵魂的慧眼,对赝品的鉴别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独到见解。我在老街那段时光,从他身上学到了无数书本之外、深藏于行业暗处的宝贵知识。
我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且锐利,如同一把利剑般扫视全场,随后中气十足地大声说道:“各位,我完全理解你们对我的质疑。诚然,我并非科班出身,没有那些正统的鉴定学衔,但在奉天老街的岁月里,我有幸跟随一位对赝品鉴别极为精通的前辈,学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门道。就拿这类堪称极致的高仿品来说,仿制者出于某种难以言说的心理或是习惯,往往会在瓷器内部留下独属于自己的隐秘印记。其中,豫州陈家家主陈正和便是此道高手,他仿制的瓷器工艺精湛到令人咋舌,几乎达到了与真品难分伯仲的程度。然而,百密一疏,只要砸开瓷器,便能发现一个直径不过一两厘米的小巧印记,上面清晰地刻着繁体字的‘陳’。我敢以我的名誉起誓,这件海马罐同样出自他手,所以,我提议砸开这件文物来验证,并且我愿与各位专家做一场对赌!倘若砸开后并无这个印记,我甘愿承担一切后果,不但会公开向各位专家诚挚道歉,更会承认自己判断失误,从此退出文物鉴定领域。但要是真有这个印记,还请各位重新审慎地审视这件海马罐的真伪。”
此言一出,全场瞬间炸开了锅。台下的观众仿佛被投入热油中的蚂蚁,顿时交头接耳,议论声如潮水般汹涌而起,一波高过一波,都被我这石破天惊的大胆提议震惊得瞠目结舌。那六位专家的脸色更是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我竟然会提出如此破釜沉舟、近乎疯狂的对赌方式。陈知远专家眉头紧紧拧在一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明显的犹豫与挣扎,显然我的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他心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但他多年积累的鉴定经验以及在文物界的崇高身份,又让他一时之间难以做出抉择。
“你这年轻人,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这可是价值连城的文物,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与文化,怎能如此儿戏,说砸就砸?”一位白发苍苍、满脸怒容的专家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指着我,愤怒地指责道。
“就是,为了证明你那毫无根据的一己之见,就要贸然毁坏一件极有可能是真品的文物,简直荒谬绝伦!你这是对文物的亵渎,对历史的不尊重!”另一位身材微胖的专家也涨红了脸,随声附和,声音尖锐得如同划破夜空的厉哨。
然而,在这一片反对声中,也有一些观众被我的勇气所打动,开始小声地讨论起来。“说不定这小伙子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不然怎么敢在这么多专家面前提出这样的对赌?”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说道。“是啊,看他一直这么笃定,眼神里透着一股自信,没准真能发现什么别人没注意到的关键线索。”旁边一位中年妇女也跟着点头赞同。
我神色坦然地看着专家们,语气诚恳且坚定地说道:“各位专家,我深知这个提议风险巨大,犹如在悬崖边行走,一步不慎便会粉身碎骨。但这也是目前能够最快证明真相的方式。文物鉴定的根本目的,不正是为了追求真实,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吗?如果仅仅因为害怕毁坏文物,就选择放弃探寻真相,那我们从事文物鉴定的意义又何在呢?我真心热爱文物鉴定,愿意为这个决定负起全部责任,如果最终证实真的是我判断失误,我会毫不犹豫地承担所有的损失,哪怕倾家荡产也绝无二话。”
陈知远专家沉思良久,眉头时而紧皱,时而微松,似乎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他缓缓开口,声音略显沉重地说道:“年轻人,你的勇气确实可嘉,但此事关系重大,绝非儿戏,我们必须要慎重考虑。这件海马罐若真是明代景德时期流传下来的真品,一旦毁坏,那将是整个文物界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这样吧,我们先对海马罐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无损检测,看看能否找到其他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其真伪。如果经过严谨的检测后,实在没有其他办法,我们再考虑你的提议。”
其他专家们听后,纷纷面色凝重地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工作人员如临大敌般迅速取来各种先进的专业检测设备,小心翼翼地开始对海马罐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测。会场内的所有人都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屏住呼吸,眼睛死死地盯着检测设备和那件备受瞩目的海马罐,静静地等待着检测结果。此刻,整个会场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空气都被压缩得快要爆炸,一根针掉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我并不在乎周围那如实质般的紧张气氛,神态自若地端起桌上的茶杯,轻抿一口茶水,那滚烫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仿佛也稍稍熨帖了这剑拔弩张的氛围。工作人员们全神贯注,操作着内窥镜,一寸一寸地仔细探寻着海马罐的里里外外,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手术。内窥镜的灯光在罐体内部闪烁,如同黑暗中的萤火虫,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隐藏秘密的角落。
终于,漫长的搜寻结束,工作人员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宣告并未发现那枚关键的印记。此时,陈知远专家走上前来,他缓缓戴上干净的橡胶手套,动作沉稳却又带着一丝谨慎。只见他伸出手,如同抚摸婴儿般轻柔且专注地触摸着海马罐,凭借着他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试图通过指尖的触感察觉到哪怕一丝异常,探寻那枚本该凸起的印迹。然而,随着他的双手一寸寸滑过罐体,最终停下动作,无奈地叹了口气,同样没有任何发现。
会场内顿时响起一阵嘈杂的议论声,支持专家观点的人们愈发理直气壮起来。“看吧,就说这年轻人不靠谱,凭他几句没有根据的话,就想质疑我们专家的判断,简直是笑话!”“就是,还口口声声说什么对赌,这下原形毕露了吧。”各种嘲讽的话语如同利箭般向我射来。
但我依旧面色平静,心中暗自思索:难道是我判断失误了?不可能,佩兰古玉所展现给我的画面真实无比,那做旧的场景历历在目,这海马罐必定有问题。我放下茶杯,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再次看向众人,说道:“各位先别急着下结论。虽然目前没有找到印记,但这并不足以证明海马罐就是真品。或许是这罐子的仿制者更加谨慎,将印记隐藏得更为隐秘,又或者是我们检测的方式还不够全面。我依旧坚信我的判断,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用我的方式再仔细检查一番。”
陈知远专家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我坚持的惊讶,又有对文物鉴定严谨性的考量。他沉默片刻后说道:“年轻人,你这份执着倒是让我有些刮目相看。但文物鉴定容不得半点马虎,既然刚刚的检测没有发现你所说的印记,我们很难再给你机会。不过,看在你如此坚持的份上,你且说说,你还有什么方式能够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