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大理段氏(1 / 1)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声音微微有些颤抖地说道:“看来我们的方向没错,这个南方风水大师很可能就是王修齐!”众人听后,眼中瞬间燃起希望的火花,仿佛在黑暗中摸索许久的行者,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就在这兴奋的氛围中,我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像是捕捉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不禁脱口而出:“我突然想明白一件事!既然我们去过元昊所建立的西夏大墓,也去过东北蒲鲜万奴所建立的东夏国大墓,而这些几乎都和王钰章、王修齐有关,那剩下的三个墓,会不会存在于与宋朝并列的几个国家呢?比如元朝、大理国、吐蕃国。”
王大少眼睛陡然一亮,兴奋地用力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地说道:“嘿!你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啊!宋朝时期周边政权林立,各国局势错综复杂,这些国家的帝王说不定都对风水极为看重。王修齐既然在风水堪舆和陵墓修建方面名声在外,凭借他的本事,极有可能被这些国家邀请去修建陵墓。”
袁芷珊微微点头,神色认真而专注,说道:“确实有这个可能性。不过,大理国和吐蕃国与中原文化存在差异,他们的丧葬习俗和风水观念或许也大不相同,王修齐是否真的参与其中,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但这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方向。”
我微微皱眉,深深意识到袁芷珊所言极是。大理国和吐蕃国,虽说文化别具一格,但好歹尚有明确的资料可供我们按图索骥,查询相关位置。然而,提及元代,情况瞬间变得错综复杂起来。毕竟元代乃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他们的墓葬习惯与中原地区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王大少似乎也同时想到了这一点,原本兴奋的神情逐渐被深深的思索所取代,他缓缓开口,语气中透着凝重:“元代的蒙古人,其墓葬习惯独特得超乎想象。他们并不像中原王朝那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大兴土木修建宏伟壮观的陵墓。恰恰相反,他们的丧葬方式极为隐秘。据诸多史料记载,每当蒙古大汗驾崩之后,侍从们会精心挑选粗大的楠木,将其从中部掏空,而后恭恭敬敬地将大汗的遗体安放入内。放置妥当后,再用金箍紧紧束住楠木,以保遗体安稳。”
袁芷珊接过话茬,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在完成这一系列步骤之后,他们会秘密地将大汗的遗体运往他们经过精心挑选、自认为风水绝佳的宝地进行深埋。而下葬之后,为了彻底隐匿墓地的位置,使其不被他人发现,他们会驱赶成千上万匹马踏过墓地。万马奔腾之下,墓地迅速被踏平,与周围的地貌毫无二致,彻底融为一体。更为特别的是,为了日后还能够找到祭祀的地点,在下葬之时,他们会当着母骆驼的面,残忍地杀死小骆驼,并将小骆驼的鲜血洒在墓地之上。等到来年青草繁茂生长,墓地便彻底隐匿于草原之中,再也寻觅不到丝毫痕迹。此后,若要进行祭祀,人们便牵着母骆驼前往。神奇的是,母骆驼只要行至小骆驼死去的地方,便会发出阵阵哀鸣,人们就以此来确定祭祀地点。但一旦母骆驼死去,这墓地的位置便如同石沉大海,极难寻觅了。”
我听着他们的描述,心中不禁暗自犯愁。如此独特且隐秘至极的墓葬方式,就算王修齐当真为元代帝王修建了陵墓,这寻找起来的难度,无疑如同在茫茫大海之中捞取一根针般艰难。但我们已然没有退路可言,只能咬着牙,迎难而上。
“无论如何,我们绝不能放弃。虽然元代墓葬的寻找困难重重,但既然已有线索表明王修齐极有可能参与其中,那我们就紧紧从王修齐这个关键人物入手。或许他在修建陵墓的过程中,会留下一些与陵墓位置相关的特殊标记,又或许在某些不为人知、尘封已久的记载之中,隐藏着至关重要的线索等待我们去挖掘。”我目光坚定,语气斩钉截铁地说道。
众人听后,纷纷用力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我们迅速重新调整探寻方向。王大少一头扎进各类元代典籍之中,如饥似渴地翻阅着每一页,不放过任何与王修齐有关的蛛丝马迹;袁芷珊则专注于细致梳理元代帝王在位期间的每一件重大事件,试图从这些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找到与陵墓修建可能相关的隐秘信息。而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民间传说入手展开调查。毕竟,如此隐秘且重大的事情,或许会在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中,留下一些若隐若现的线索。
我们深知时间紧迫,形势不容乐观,与其坐而论道,反复权衡利弊,倒不如即刻付诸行动。按照常规顺序按部就班地找寻陵墓,显然太过拖沓,先从有线索的大墓入手才是当务之急。经过一番紧张而热烈的商议,我们一致将目光聚焦在了大西南地区的大理国旧址——苍山之下、洱海之畔那神秘的段氏帝王谷。
听闻那帝王谷承载着大理国数百年厚重的历史底蕴,段氏历代帝王大多长眠于此。倘若王修齐当真为大理国帝王修建过陵墓,此地无疑是解开谜团的关键所在。
事不宜迟,我们迅速着手准备此次探寻所需的装备。从各类探测工具到应急药品,从坚固耐用的登山绳索到高精度的定位仪器,每一件装备都经过精心挑选和仔细检查。王大少忙着整理那些尘封已久的古籍资料,确保它们在探寻过程中能随时为我们提供参考;袁芷珊则专注地将各类工具分类摆放,装进特制的背包,动作娴熟而利落。而我,反复检查着通讯设备,确保在复杂的环境中我们能够保持顺畅的联络。
与此同时,考虑到此次行动的特殊性和潜在风险,我们决定将探寻计划告知欧阳髦。毕竟,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的态度和支持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深吸一口气,拨通了欧阳髦的电话。电话那头很快传来他低沉而略带威严的声音:“什么事?”
我赶忙将我们目前掌握的线索、关于王修齐可能为大理国帝王修建陵墓的推测,以及即将前往段氏帝王谷探寻的行动方案,详细而有条理地向他阐述。
欧阳髦静静地听着,时不时发出一声简短的回应,示意他在认真倾听。待我说完,他沉默了片刻,随后缓缓开口:“你们的推测有一定道理,但记住,此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三宝的下落关乎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
我连忙应道:“我们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过,行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未知情况,还希望您能给予支持。”
欧阳髦哼了一声:“我会关注你们的进展,必要的支持会提供,但你们得随时向我汇报情况。要是因为你们的疏忽导致任务失败,后果你们清楚。”
挂了电话,我心中五味杂陈。欧阳髦的话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因为帝王谷是曾经大理国的神圣之地,而大理国向来流行各种蛊毒之术,为了预防万一,袁芷珊当机立断,特意联系了燕大医学院的一位资深教授。她在电话中向教授详细说明了我们即将面临的情况,恳请教授帮忙提供各种古蛊毒的解药。教授听闻后,深知此事的重要性,立刻组织学院内研究蛊毒的专家团队,翻遍了学院的古籍资料和药品储备库,精心调配出了一系列针对常见古蛊毒的解药。
没过多久,一位年轻的医学院学生匆匆赶来,将装有解药的特制药箱交到袁芷珊手中。袁芷珊接过药箱,仔细检查了里面的药品和使用说明,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神情:“有了这些,我们在帝王谷就多了一份保障。”
在准备装备的同时,我们还获取了帝王谷的卫星云图。从卫星云图上看,帝王谷整体呈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仿佛一颗镶嵌在苍山洱海之间的宝石。它北靠苍山,苍山连绵起伏,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其主峰高耸入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辉,为帝王谷挡住了北方的寒风,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帝王谷南邻洱海,洱海宛如一轮弯弯的明月,碧波荡漾,湖水在阳光的折射下泛着粼粼波光,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灵动与生机。
从风水角度来看,帝王谷所处之地堪称绝佳。它位于苍山龙脉的正前方,乃是龙气汇聚之所。苍山的龙气顺势而下,在帝王谷前形成一个天然的明堂,明堂开阔平坦,寓意着子孙后代运势亨通,前途无量。而洱海的水则从东方缓缓而来,在谷前形成环抱之势,风水学中素有“水抱有情为吉”的说法,这环抱之水象征着财富与福气的汇聚,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片土地。帝王谷四周的山峦高低错落有致,宛如星辰罗列,拱卫着中间的谷地,形成了一种众星捧月的格局,更增添了此地的威严与神秘。如此风水宝地,对于笃信风水的大理国帝王而言,无疑是绝佳的安息之所,也难怪王修齐有可能在此为他们修建陵墓。
一切准备妥当,我们聚在临时基地,围坐在地图前,再次仔细研究前往段氏帝王谷的路线和可能遇到的情况。
“苍山洱海一带地形复杂,我们到了那儿,得格外小心。”我指着地图上的标记,神色凝重地说道。
王大少点头附和:“没错,而且大理国的丧葬习俗和风水观念与中原不同,我们得做好应对各种未知情况的准备。”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讨论了一遍。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我们身上,给这个紧张的氛围增添了一丝温暖。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欧阳髦发来的消息,再次强调此次行动的保密性和重要性,同时还给整个团队配备了各种先进的装备和武器,包括行军用的人体骨骼和碳纤维制造的武器,既轻便又耐用。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文字,我心里又是一阵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