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和谈(1 / 1)
“陛下,中路军已经攻下四州之地,就地征税,也能缓解一下。”工部尚书张渊建议道。
在张渊看来,将四州的财富全部搜刮一番,也能凑出不少东西来,何至于全部指着户部的家底?
“张大人有所不知,北地的汉民苦啊,连番征战,早已民生凋敝。那些北元军队更是搜刮无度,邓、汝二州,百姓皆是食不果腹,早就企盼王师北进,救他们于水火,又怎么能把他们往死里逼?”枢密副使谭之望赶紧建言,语气中满是体恤百姓的恳切。
可朝堂上的众人都嗤之以鼻,谭之望说的话,鬼都不信。他那儿子谭良弼,向来是搜刮民脂民膏的一把好手,如今却在这里装起了慈悲。
但所有人都闭口不提,因为没有确凿证据。若是被皇帝指派去兴化军中寻找证据,估计还没到地头就已身首异处。
“襄阳军那边,很多城池都是唐州军攻占,按照规矩,这些地方就由唐州军收取税赋,毕竟朝廷并不供养他们。”枢密使梁俊卿跟辛表程关系不错,这时候自然要为辛表程说话。
若是真的让谭良弼坐大,父子联手,他这个枢密使日后可有得受了。
赵牧只是稍微出手,就把主战还是议和的讨论方向,转到了如何为大军筹集钱粮上。蔡正阳也松了口气,任他脸皮再厚,被这么多人在朝堂上指着鼻子骂,也有些下不来台。
钱粮的筹措,除了节流就是开源。节流的效果有限,各方的利益早已分配妥当,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谁陷入困境。
至于开源,那便是加税,这自然引起了不小的反弹。这些官员中,好些本就是世家大族出身,家中良田无数,这要是加税,第一个被收割的就是他们自己。
整个朝堂很快就陷入了僵局。和谈,大家不情愿,毕竟眼下大乾占据上风;可若是继续打,那就得弄钱,在这个事上面,主战派内部也难以协调一致。
“谢相,你怎么看?”赵牧把目光转向谢必安,这位主战派大佬到现在一句话都没说,让他有些捉摸不透。
“臣以为,不妨听一听北元使团如何说。若是条件合适,和谈未尝不可!”谢必安心中一阵腹诽,皇帝的手段他自然看得出来,可他又能如何?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他谢必安哪里能在短时间内说服这么多朝堂官员改变主意?
“崔相以为呢?”赵牧暗喜,谢必安的态度松动了,其他事情就好办多了。
“臣以为,谢相所言极是,若是北元给的条件优渥,将士们也可休养生息。”崔思退本着不犯错的原则,表示对谢必安的赞成,明哲保身才是为官之道。
谢必安暗道一声老狐狸,这要是最后出了什么岔子,黑锅都得往他头上扣。
赵牧感觉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不过略施巧劲,就让朝堂暂时达成了一致,倒是要看看,那北元使团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宣北元使团觐见!”随着宦官尖细的声音传出去,赵牧努力挺直了身躯。
以前的大乾,要以叔侄之礼对待北元,北元的使臣来大乾,都是耀武扬威。今时不同往日,他可以挺直脊梁,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对方。
北元的平阳王完颜卜悦乃是当今北元皇帝完颜亮的叔父,地位尊崇。完颜卜悦更是沙场宿将,据传双臂有扛鼎之力,龙行虎步之间,好似猛兽一般,朝着大殿中行来,自带一股慑人的气势。
“外臣完颜卜悦,奉大元皇帝陛下之命,前来拜见南乾皇帝!”完颜卜悦没有丝毫放低姿态的意思,只是微微拱手示意,随即就大剌剌地站定,身后跟着的郭嘉佑也是一样,完全还是以前那副上国使臣的傲慢姿态。
“嗯,赐座!”赵牧心中有些不爽,但天子的气度还是得保持一下。
“谢过南乾皇帝陛下!”完颜卜悦直接坐下,至于郭嘉佑就没这个待遇了,在其身后恭敬地站好。
“此番贵使南来我大乾,可是有要事?”魏师逊出列,这种时候自然要冲在前面,不能让皇帝亲自跟对方讨价还价,有失体统。
“不错,贵国不宣而战,纵兵杀入我大元境内,造成死伤无数,还请给个说法!”郭嘉佑往前迈了一步,与魏师逊面对面说道,语气带着质问。
“笑话,中原乃是我大乾故土,何来纵兵杀入一事?”谢必安大怒,本以为是来议和的,结果对方竟是这等问罪的态度,他自然不能忍。
以谢必安的地位,本不该由他出面说这种话,但他实在忍不住这口恶气。
“谢相莫不是忘了?根据绍兴和议,南归南、北归北,早已尘埃落定。淮水以北,皆为我大元国土,白纸黑字写下的东西,上面还印有你南乾的玺印。”郭嘉佑丝毫不让,当初南乾为了偏安一隅,可是亲口承认了北元对中原的占领。
“当初我大乾势弱,不得已而为之,如今时移世易,不可一概而论!”崔思退也跟着发话,这些北元使团,当真不知天高地厚,真当大乾无人了吗?
蔡正阳心中惴惴不安,这郭嘉佑怎么是这般找死的作法?让他如何策应?这简直是把和谈往绝路上逼。
“诸位,是不是觉得在战场上占了些许便宜,我大元就要束手无策了?不妨告诉各位一声,我大元已经在集结二十万骑兵,一旦南下,就不是随时可以叫停的。”
“我大元皇帝陛下,也是不忍见生灵涂炭,这才让王爷跟下官来此,与诸位议一议,这仗到底还打不打?”郭嘉佑的态度极为嚣张,他知道,若是此时露怯,这些大乾人肯定要把他们往死里逼,只有强硬才能占据主动。
“那就战,我大乾也增兵,大家在沙场上见个高低。”谢必安气得直吹胡须,说好的来议和,怎么现在搞得跟让他们投降一样,简直欺人太甚。
赵牧有些错愕,这才没聊两句,就进入了死胡同,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他转头看向蔡正阳,这种时候,就需要他这种能屈能伸的人出来打圆场,润滑一下气氛。
“咳,以下官之见,双方还是以和为贵,不妨好好谈一谈。”蔡正阳硬着头皮开口,真要是闹掰了,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他蔡家更是首当其冲。
郭嘉佑还想要开口,却被完颜卜悦伸手拦住了。显然郭嘉佑是唱红脸的,如今轮到完颜卜悦来唱白脸,拿捏好分寸。
“诸位,此番南乾无故兴兵,有违绍兴和议的宗旨。诸位若是对和议内容不满,此番本王南来,欲达成一份新的协议,如何?”完颜卜悦的态度缓和了许多,显然愿意在绍兴和议的条件上做一些让步。
“倒也算不得无故兴兵,当初约定,大乾将江北六州还给北元,但是北元不得在这些州县大规模驻军,尔等违约在先。更有甚者,居然划设马场,改耕田为牧场,我大乾也是不得已,只能先下手为强。”曾砚带着几分警惕看向完颜卜悦,这个北元的王爷,给他的压力极大,绝非易与之辈。
“划设马场,那是为了治下汉民跟草原人不分彼此,互为融合,不曾想却引起了误会。既如此,只要大乾撤兵,我大元也将这些地方恢复旧状,如何?”完颜卜悦当然也知道这其中的真实意图,只是不愿点破。
大乾主战派要占据上风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北元的耳中。蔡桧一死,大乾朝堂更是难以控制,北元自然做了一些准备,却没想到大乾的北伐来得这么快、这么猛。而北元被其他事情牵扯了精力,居然连连吃亏。
“笑话,此番北伐,我大乾耗费钱粮无算,死伤将士无数,岂能因为你们一句话,就退回去?”谢必安直接断了完颜卜悦的念想,想让他们白白付出这么多,绝无可能。
谢必安一开口,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整个朝堂乱糟糟的不像话,大家都恨不得从北元身上咬下一口肉来,才能弥补损失。
面对这些看似无理的要求,完颜卜悦丝毫不乱,只是面带微笑看着。若是在外面,恐怕他早就抽刀砍过去了,但此刻身处大乾朝堂,不得不忍耐。
直到有人提出,让北元撤回黄河以北,把整个中原拱手相让,赵牧知道再不开口,这事就算是彻底崩了,赶紧出来打圆场。
“平阳王,此事细节繁琐,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定下来的。不如这般,朕派礼部尚书蔡爱卿与使团对接细节,待有了结果,朕再与诸位爱卿探讨,如何?”赵牧金口一开,闹哄哄的朝堂总算恢复了平静。
蔡正阳知道,这个差事他必须接下,而且可以预料,挨骂是必然的。如今朝野上下很多人都以为北伐势如破竹,这时候和谈,必然会被视为软弱,遭受非议。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北伐只有中路军取得一些突破,如今也难有进展。
“陛下所言甚是!”完颜卜悦心中有数,这位大乾的皇帝陛下也是有意止战,就看后面双方怎么拉扯、讨价还价了。
谢必安跟崔思退很识趣地闭嘴,若是再开口,万一皇帝让他们跟蔡正阳一起去和谈,这议和的罪名可就要他们来背了,得不偿失。
赵牧也知道蔡正阳的心思,私下里给他划了几道红线,千万别拿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回来,那样谁也保不住他。
双方议和的消息,好似长了翅膀一样,迅速飞往前线。
辛表程面色冷冽,他没有想到议和来得这么快,而他们现在还未能击破长社城。
辛表程之前的计划,是击破长社之后,长驱直入,绕过尉氏县城,直抵朱仙镇。只要能够到达朱仙镇——曾经叶战率军抵达的地方,他的名声将传遍天下,成为这些年第二个统兵到此的大乾统帅。凭借此功劳,他的声望将无人可及。
连续的战争,襄阳军伤亡固然很大,但是长社城中的守军也不好受。他们凭借兵源上的优势,完全可以一点点磨灭对方的斗志,拿下长社只是时间问题。
议和非一日之功,眼下朝廷并没有任何停战的旨意,辛表程决定继续攻打长社,不能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辛大人,朝廷既然已经准备议和,你我又何必在此死磕?”谭良弼带着一众将领,在夜色中抵达辛表程的中军大帐。北伐打了这么久,这还是二人第一次碰面。
谭良弼足足带了两千精骑,这是他麾下所有的骑兵,他怕辛表程心怀不轨,对自己不利。
“谭将军,这些都是小道消息,不可轻信。在朝廷正式文书送达前,我们还是应该勠力攻城才是。”辛表程深吸一口气,若是没有谭良弼的支持,他根本奈何不得城中守军。虽然谭良弼残暴,但他裹挟青壮攻城这一招,确实能极大减少自身的伤亡,如今谭良弼麾下依旧保持着足够的战斗力。
“辛大人,此城若想攻下,绝非数日之功,何必让将士们白白送死?”谭良弼一句话,直接把辛表程架在火上烤。若是辛表程一意孤行,那就是不拿将士们的性命当回事。长社城中的顽强抵抗,让谭良弼已经没有继续攻城的信心,正好借机撤兵,保存实力。
“自打北伐以来,中路军的目标就是攻克开封府,如今连开封府的土地都没踏上一步,就这么撤,本官不甘心!”辛表程恨得牙痒痒,真想将谭良弼斩杀当场。但若是内讧,双方在城外火拼,只会白白便宜了城中的北元守军,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辛大人,这是皇帝跟朝堂诸位大人的意思,又不是我的意思。”谭良弼直接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他爹已经派人送来信件,说和谈的进度很顺利,让他以保存实力为上,没必要在这里硬拼。
“本官是中路军统帅,在朝廷文书抵达之前,岂能轻易停战?”辛表程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跟谭良弼这厮发脾气根本没用,根本压不住对方。
“不如这样,长社城,末将继续带人攻打。大人可分兵前往开封,如何?”谭良弼也不想跟辛表程死磕,毕竟名义上对方才是统帅,太过不给面子也不好。
既然你想进开封刷名望,那你就去,以后出将入相都是你的本事。反正谭良弼没这个心思,他只想在外面当个实权将领,朝中自有他老爹照应,一内一外,这才是最稳妥的上策。
原本襄阳军跟兴化军就是各自为战,此番兵合一处,是为了在长社歼灭这支北元守军,以便杀入开封府。如今既然双方达不成一致,那就干脆分兵,各干各的,互不干涉。
若是在之前,辛表程绝对不敢贸然进入开封府,因为长社还没拿下,后方不稳。但是如今两国和谈,应该很快就要化干戈为玉帛,若是谭良弼守在此处,他率军杀入开封,未尝不可。
况且,如今唐州军已经拿下临颍,后方粮道无忧,若是有变故,完全可以迅速撤回临颍,有退路可言。
“好,谭将军,你在此处继续攻城,我率襄阳军突进开封府,给北元施压!”辛表程心思百转,感觉应该万无一失。此番若是不进开封府,下一次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他不想错过。
“大人放心,末将绝不敢懈怠!”谭良弼拱拱手,心里却暗自盘算,把辛表程糊弄过去就算,他才不会继续攻城,枉送性命,傻子才会那么做。
辛表程当即下令,明日大军开拔,杀进开封府,他要抓住这可能是唯一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