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又一条发财的路子!(1 / 1)

加入書籤

别看苟大哲已经三十好几的人了。

但对上徐青源,那一声声大哥喊的却是没有半点心理压力。

谁让站在他面前的是个上过报纸和电视的能人呢?

就在两人闲聊之际。

不远处的屯子入口忽然传来傻弟弟的呼喊声。

“大哥,大哥,哎呀,可算是找到了,你都不知道这边多难走?”

就见徐青国带着孙涛,身后还跟着一辆马车。

马车上搭载着不少猪肉和吃食。

一路风尘仆仆的走到徐青源面前。

徐青源体质夸张,脚程也快,很早就抵达了夹皮屯。

这才赶上了苟大哲生孩子。

要不就以苟大哲的脚程。

即便是找到了真的山宝,这么短时间内,估计也很难赶回来。

这也是对方说徐青源救了他老婆孩子一命的原因。

“你俩咋来了啊?咋样?那边猪肉都拉回去了?”

徐青源也没想到两人会过来。

表情略显惊讶。

“肉还没拉完呢,林场有人在弄。”

“这不,我听青国哥说徐哥你救了一个人,往这边走了。”

“我一寻思,这边除了夹皮屯也没别的地方了,就带着青国哥来了。”

孙涛说着。

还不忘扭头冲赶马车的老大爷挥手。

“朱师傅,时间不早了,你先去生产队长那边收拾一下。”

“咱晚上就去生产队长家里随便吃点。”

似乎是怕徐青源不清楚。

他有特意解释了一下。

“朱老大和这边的队长认识,两个人关系很好。”

“我带了不少肉和酒,咱晚上好好吃点,卡车我也派人去看着了。”

“至于那条母狼还有几个小崽子,青国哥也全都安顿好了。”

“徐哥你就放心吧。”

孙涛这人虽说看着一股孩子气。

但说话做事确实面面俱到,来之前就已经将能安排的全安排好了。

徐青源看着这小子,眼神里越发的欣赏。

还别说。

自己身边还真缺一个能衔接自己办事的人。

要是能将对方招揽到自己麾下,那绝对是一件百利无害的事。

正好可以借着晚上喝酒说一说这个事情。

念头至此。

徐青源也不再犹豫,直接点头答应。

“行,那就全按你说的来,正好苟兄弟媳妇刚生了孩子。”

“咱在这边守一天,要是有啥事,赶马车也能直接去县里。”

站在一旁的苟大哲听到刚认的大哥这么照顾自己。

感动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在他眼里。

甭管对方多少岁,就“徐青源”这三个字,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而这样一个县城和市里出名,还上过报纸电视的牛人。

只是因为有过一面之缘就如此的帮助自己。

这不是好大哥是什么!?

妥妥的贵人啊!

此刻苟大哲看徐青源的眼神都快冒光了。

隐隐有向徐青国靠拢的迹象。

心里更是认定要紧跟好大哥的脚步。

很快,三人便进了屋,陪着苟大哲看了他的孩子和媳妇。

苟大哲抱着小娃娃,想让徐青源帮他起个名,无所谓名字好坏。

只要是好大哥起的就行。

比较有纪念意义。

但却遭到了徐青源的摇头拒绝。

要说打猎,他倒是清楚,而且有了后世的经历,他的投资眼光也不错。

但起名字这事确实是有些为难他,别忘了徐青国小名还叫大鼻涕呢!

让他给孩子起名?

铁蛋?

钢蛋?

这几个名字一个比一个拿不出手!

待到天上彻底黑下来。

苟大哲找了隔壁婶子帮忙照顾媳妇后,这才跟着徐青源他们前往队长家。

当然这种出力没好处的事情,放在后世,一般没多少人会干。

但这年头不一样。

婶子们热情是真热情。

基本上谁家有事,屯里喊一声,大家都会过来帮忙。

夹皮屯的生产队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或许是长时间在地里劳作的缘故。

对方身子骨看上去十分硬朗。

这边人口少,生产要求也低,可屯里人却也过的十分贫困。

孙涛之前放在马车上的不仅有肉,还有几瓶酒和一筐子刚捞上来的江鱼。

他是红乡林场的干部,知道这边穷,所以还特意带了一口袋白面。

这都是他花钱从黑市上买的,并没有占公家便宜。

徐青源一直在观察对方。

也清楚那些吃食的情况。

这年头,人们肚子里本就少油水,尤其是生产队的这些人。

像是徐青源他们之前那种烤肉的做法,对他们而言,绝对是奢侈加浪费。

大部分人还是会将能弄到的荤腥一股脑塞进锅里。

而相比于那些野猪肉。

江鱼做起来则简单的多。

这玩意本就肉嫩质鲜,掏空内脏后,控一控血。

然后放进锅里煮,再放点葱姜蒜,加上几勺盐,直至将肉滚烂。

屯里有做豆腐的,队长还特意往锅里放了几块烂豆腐。

这样炖出来的鱼汤滋味尤其鲜美。

正所谓!

君问归期未有期,来盘榛蘑炖笨鸡!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就吃酸菜饺!

问君能有几多愁,东北乱炖二锅头!

莫听穿林打叶声,这些全点能吃撑!

“徐哥,大哥!你以后就是我亲大哥!大恩不言谢,我敬你一杯!”

苟大哲端起面前酒杯,冲着徐青源道了声谢,而后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你别喝那么多,晚上还要照顾你媳妇呢,这个时候可不能马虎眼。”

徐青源同样端起就被劝诫。

随后同样杯酒下肚。

不同于商店里买的那些瓶装酒。

孙涛带来的这几瓶酒口感很柔和,入嗓子也不辣,真正的入口柔,一线喉。

酒水划过喉咙,直至落入肚子里,连带着身子都暖和了起来。

只一口。

徐青源便知道这是好酒。

感觉好奇的他,还特意拿起酒瓶看了看上边的标。

但却压根就没看到任何厂子的标志,只有光秃秃的玻璃瓶。

或许是察觉到了他的好奇,孙涛也是赶忙笑着询问。

“徐哥,这酒咋样?是我们加老爷子酿的。”

“里边放了好多中药捏!”

“而且用的还是五粮,高亮,大米,小麦,糯米,还有玉米。”

此言一出,不仅是徐青源,就连同桌的生产队长和苟大哲都是一脸惊讶。

五种粮食!?

那岂不是五粮酿?

关键里边还放了很多中药……

光是这一小杯酒,就抵得上他们上工一天赚的三个公分了!

看来这孙涛家里是真的很好!

而且。

这年代各个厂子所需要的粮食物资都是由上边统一分配。

即便是东北这边的国营酿酒厂,一年能分配到的粮食也不是很多。

产量压根就上不去。

大多数的瓶装酒还都是用红薯和玉米酿造的。

相比之下,孙涛带来的这种添加了中药的纯粮食酒,则更为珍贵。

“这酒很好啊,比我之前喝过的大多数酒都要好,嗯,不错!好喝!”

听到徐青源的夸奖,孙涛脸上那叫一个灿烂,都快合不拢嘴了。

“嘿嘿,哥你觉得好喝就行,这是我特意拿出来的。”

“你家里是酿酒的?”

徐青源闻言笑着,又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开口反问。

“嗯,算是吧,以前老爷子就是这个手艺,但后来不让了,只能……”

“我们家老爷子也是个倔脾气,反正就是不让我学。”

孙涛说到这话音一顿。

似是想到以后再也喝不到这样的酒。

表情里写满了无奈和可惜。

酿酒这玩意可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手艺。

后世你要是会一手古法雕刻,顶多给你一个古法传承人的名号。

但你要是会酿酒,且酿出来的酒水好喝,绝对能成为大多数人的座上宾。

只可惜,因为这个年代的特殊性,大多数老手艺都已经失传。

其实重生之后。

除了要将家乡这一片发展成育苗基地外,徐青源还惦记着酿酒这条路子。

毕竟第三林场那边确实是有一个酿酒厂的。

整个北方人。

尤其是经历过苦寒天气的北方人,就没有一个不嗜酒的。

东北这边一到了冬天,气温能骤降到零下几十度,没口白酒顶着还真不行。

这也是后世网络上传言东北人能喝酒的原因之一。

包括徐青源头为什么要储存那么多的白酒。

除了想坐等升值外。

还有就是想借着白酒笼络人心。

此刻,徐青源端着酒杯不断沉思,脑海中各种念头划过。

夹皮屯这边紧挨大山,人迹罕至,而苟大哲又是个有冲劲的人……

要是自己帮孙涛这边搞定了酿酒的技术。

再去让苟大哲去南边探路。

那岂不是……

关键白酒这玩意除了内销,还可以搞外销啊!

别忘了他们这边可是离着老毛子很近的,只要不被发现。

那绝对能在短时间内搞到大量外汇!

想不发财都难!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