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杨洪,朕给你讲个故事(1 / 1)
“先生,我们能赢吗?”
“能。”杨洪眯起了眼睛。
“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他们的理念太超前了。”杨洪解释道。
“没有皇帝的王朝,人人平等的世界,这在当今是不可能实现的。”
“大部分人不会接受这种想法,所以他们不可能成功的。”
“但在失败之前,他们会给朝廷造成很大的麻烦。”
“所以我们要尽快铲除他们。”
“没错。”杨洪站了起来。
“殿下,虽然您被禁足,但我们不能就这么闲着。”
“先生有什么计划?”
杨洪想了想:“两步走,第一步,清理内部,把东宫的黑龙会成员都挖出来。”
“第二步,主动出击,既然知道他们在京城有据点,那就一个个拔除。”
“好,就按先生说的办。”
接下来的日子,东宫开始了一场无声的清洗。
王启年带人秘密调查,还真发现了几个可疑的人。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们是黑龙会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都被调离了现在的位置。
与此同时,杨洪也没闲着。
他动用绣衣使的力量,在京城展开地毯式搜索。
重点是那些可疑的商号、会馆、寺庙道观。
这一查,还真有收获。
城南的一家米行,就有问题。
进出的米粮对不上,而且经常有人深夜出入。
大晚上的才来买米,一次两次还有可能,但是经常有人半夜来买米就很扯了。
“盯紧了。”杨洪吩咐陈平。
“看看他们在搞什么鬼。”
几天后,陈平回报。
“先生,那家米行确实有问题。”
“说。”
“他们在偷运兵器。”陈平拿出一份图纸。
“属下画了他们的运输路线,兵器藏在米袋里,运往城外。”
“城外什么地方?”
“西山,那里有个废弃的寺庙,应该是他们的据点。”
西山?
杨洪想起来了,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如果黑龙会在那里囤积兵力,确实是个威胁。
“准备行动,这次要小心,他们肯定有准备。”
“先生,用不用通知官府?”
“不用。”杨洪一摇头。
“官府里说不定也有他们的人,这次我们自己来。”
“陈平,你带人先去盯着那个米行,我进宫一趟。”杨洪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先向皇帝汇报。
这么大的事,瞒着陛下私自行动,万一出了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陈平领命而去,杨洪换了身朝服,直奔皇宫。
......
未央宫。
“臣杨洪,拜见陛下。”
汉武帝坐在龙案后,打量着他:“杨洪,你来得正好,朕正要找你。”
“陛下有何吩咐?”
“兖州的事,你办得不错。”汉武帝缓缓说道。
“虽然让侯景跑了,但也算挖出了一个毒瘤。”
“臣惭愧,未能将贼首捉拿归案。”
“惭愧?”
“朕看你一点都不惭愧,反而很得意吧?”
杨洪心中一紧,赶紧跪下:“臣不敢。”
“不敢?”汉武帝声音大了不少。
“杨洪,你可知道,你在兖州的所作所为,已经有人参你了?”
“臣......”
“说你假借太子名义,横行霸道,搜查官府,扣押朝廷命官。”汉武帝一拍龙案。
“你当朕的江山是你的私产吗?”
杨洪额头冒出冷汗,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陛下明鉴,臣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查清真相。”
“真相?真相就是你可以为所欲为?”汉武帝站了起来,背着手在殿内走了两步。
“杨洪,朕知道你有才华,也知道你忠心。但是,你要记住,这天下是朕的天下,不是你的,更不是太子的。”
“臣明白。”
“明白?朕看你是越来越不明白了。”汉武帝转过身,盯着他。
“从江充案开始,你就一步步把太子推到前面,现在又搞出个绣衣使,你想做什么以为我不知道?”
杨洪知道,这是皇帝在敲打自己了。
“陛下,臣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大汉江山。”
“为了江山?还是为了太子?”汉武帝冷冷地问。
“或者说,是为了你自己?”
“臣不敢有私心。”
“不敢?”
汉武帝突然笑了,但那笑容让人不寒而栗。
“杨洪,朕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大臣,很有才华,也很忠心。皇帝很信任他,给了他很大的权力。”
“可是慢慢的,这个大臣开始觉得,自己比皇帝更懂治国,开始自作主张。”
“最后,你知道他的下场吗?”
杨洪冷汗直流:“臣...臣不敢妄自揣测。”
“满门抄斩。”汉武帝淡淡地说出四个字。
“臣...臣谨记陛下教诲。”
“记住就好。”汉武帝坐回龙椅。
“说吧,今天来找朕什么事?”
杨洪深吸一口气,把发现米行和西山据点的事汇报了一遍。
汉武帝听完,半天没有吭声。
“陛下,臣请求带绣衣使前去查探。”杨洪只能战战兢兢的又说了一句。
“不必了。”汉武帝摆摆手。
“朕会派禁军去。”
“可是陛下,万一走漏风声......”
“怎么,你是说朕的禁军里也有黑龙会的人?”汉武帝死死的瞪着他。
“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就按朕说的办,你回去等消息吧。”
杨洪知道再说无用,只得告退。
出了宫门,他摇了摇头。
皇帝明显是在警告自己,不要飞扬跋扈。
但是派禁军去,真的能成功吗?
......
第二天消息传来。
禁军扑了个空。
西山的废弃寺庙里,除了一些破旧的佛像,什么都没有。
米行也是一样,账目清清楚楚,没有任何问题。
“先生,看来他们都准备好了的。”陈平懊恼地说着。
杨洪并不意外:“意料之中。”
黑龙会能存在这么久,不可能这么容易被抓到把柄。
“那现在怎么办?”
“等。”
“等什么?”
“等陛下下旨。”
他有种感觉,皇帝这次派禁军扑空,恐怕不是巧合。
或许,这正是皇帝想要的结果。
果然,当天下午,宫里来了旨意。
“杨洪接旨。”
“臣接旨。”
太监展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兖州水患,灾民无数。特命杨洪为钦差大臣,携赈灾银五十万两,前往兖州赈灾。”
“另,赐尚方宝剑,如遇贪官污吏,可先斩后奏,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