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哦?罪名是什么?(1 / 1)

加入書籤

杨洪接过圣旨,心中了然。

皇帝这是要自己去收拾兖州的烂摊子。

而且给了尚方宝剑,就是让自己放手去干。

反正得罪人的事情全都是自己的了,这就是干脏活。

“臣领旨谢恩。”

太监笑眯眯地说:“杨大人,陛下还有口谕。”

“请讲。”

“陛下说,这次去兖州,太子就不必去了,让他好好在东宫反省。”

杨洪心中一动,看来皇帝是要把太子和这件事撇清关系。

这一下,出了问题全是自己的了。

“偶买噶!这是要让自己遗臭万年啊!”杨洪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还有,陛下让奴婢转告大人,做事要有分寸,但也不必畏首畏尾。该杀的杀,该抓的抓。”

“臣明白。”

送走太监,杨洪立刻去了东宫。

“什么?父皇让你一个人去?”刘据听完,有些着急。

“先生,这太危险了。”

“殿下放心,有尚方宝剑在手,量他们也不敢把我怎么样。”

“可是......”

“殿下,皇上这是在保护您。兖州的水已经很深了,您去了反而碍手碍脚。”

刘据沉默了,他明白杨洪说的是实话。

“那先生一定要小心。”

“臣省得。”杨洪想了想。

“殿下,臣走后,东宫的事就要靠您自己了。记住,千万不要随便下结论,所有的事情都要你亲力亲为,皇上说不定把我调走也是为了考察你。”

“我知道了。”

“还有,让陈平继续盯着京城的动静,有什么异常立刻通知我。”

“好。”

......

三天后,杨洪带着一队人马,押着五十万两赈灾银,浩浩荡荡出了京城。

随行的除了二十名禁军护卫,还有户部派来的两个主事。

“杨大人,这次去兖州,您打算怎么办?”其中一个主事问道。

此人叫白安志,四十来岁,一脸精明相。

“自然是先了解灾情,再发放赈灾款。”杨洪淡淡地说。

“这个......”白安志装做很为难的样子。

“白主事有话直说。”

“大人,下官在户部多年,这赈灾的事见得多了。”白安志压低声音。

“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这赈灾银两,从京城到地方,层层盘剥是免不了的。”白安志小心翼翼地说着。

“大人初次办差,可能不太了解。一般来说,能有三成到灾民手里,就算不错了。”

杨洪看了他一眼:“哦?那剩下的七成呢?”

“这个......”白安志干笑两声。

“大人明白就好。”

“我不明白。”杨洪突然勒住马缰。

“白主事是在教我贪污吗?”

白安志脸色大变:“大人误会了,下官绝无此意。”

“那你是什么意思?”

“下官只是...只是提醒大人,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较好。”

杨洪冷笑了一声:“是吗?那我问你,如果我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白安志额头冒汗:“大人,何必呢?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大家?”杨洪声音陡然提高。

“谁是大家?你?还是那些贪官污吏?”

“大人......”

“来人。”杨洪突然喝道。

“在。”护卫们围了上来。

“把白安志绑了。”

“什么?”白安志大惊失色。

“大人,您凭什么抓我?”

“凭什么?”杨洪拿出尚方宝剑。

“就凭这个。”

看到尚方宝剑,白安志腿一软,扑通跪了下去。

“大人饶命,下官知错了。”

“知错?你错在哪?”

“下官...下官不该说那些话。”

“不。”杨洪摇摇头。

“你错在把贪污受贿当成理所当然。”

“来人,把他押到后面的囚车里,到了兖州再处置。”

“是。”

另一个主事钱文看到这一幕,吓得脸都白了。

“杨大人,您...您这是做什么?”

“钱主事。”杨洪看向他。

“你也是这么想的吗?”

“不不不。”钱文连忙摇头。

“下官绝对清正廉洁,绝不敢贪污。”

“最好是这样。”杨洪收起宝剑。

“这次去兖州,谁敢从赈灾款里捞一文钱,我就砍谁的头。”

“是是是。”

队伍继续前进,但气氛已经完全不同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位钦差大人不好惹。

而杨洪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杀鸡儆猴,先立威,才好办事。

......

五天后,队伍进入兖州地界。

刚过州界,就看到路边有官员等在那了。

“下官兖州通判吴德,拜见钦差大人。”

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的官员,后面跟着一大群人。

“吴通判。”杨洪没有下马,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

“刺史陈武呢?”

“陈大人在州城准备接驾。”吴德恭敬地说着。

“下官奉命来迎接大人。”

“不必了。”杨洪一摆手。

“本官不去州城。”

“啊?”吴德愣住了。

“那大人要去哪?”

“酸枣县。”

吴德脸色微变:“大人,酸枣县受灾最重,条件简陋,恐怕......”

“正因为受灾最重,本官才要去。”杨洪打断了他。

“吴通判,你是带路,还是回去?”

吴德咬咬牙:“下官带路。”

改道去酸枣县,路上到处都是衣衫褴褛的灾民,看到官府的队伍,纷纷跪在路边。

“大人,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孩子三天没吃东西了。”

“求求大人了。”

杨洪勒住马,看着这些灾民,心中怒火中烧。

开始的赈灾银,竟然一分都没到他们手里。

“停下。”

“大人?”吴德不解。

“传令下去,就地熬粥,先让灾民吃饱。”

“可是大人,咱们带的粮食不多......”

“那就去买。”杨洪冷冷地说。

“用赈灾款买。”

“这......”

“怎么,有问题?”

“没有,下官这就去办。”

很快,几口大锅支了起来。

灾民们排着队领粥,一个个不停的说着谢。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杨洪心里很不好受。

这就是大汉朝的百姓,这就是所谓的太平盛世。

“吴通判。”

“下官在。”

“酸枣县令呢?”

吴德支支吾吾:“这个...李县令已经被陈大人拿下了。”

“哦?罪名是什么?”

“贪赃枉法,勾结逆贼侯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