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谁说要在京城动手?(1 / 1)
李广明脸色惨白:“这......这不可能......”
“不可能?”杨洪把账本扔到他面前。
“你自己看看,这上面可有你的名字?”
李广明捡起账本一看,果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后面还写着分赃的数目。
“怎么样?”杨洪眯着眼睛冷冷道。
“现在还要讨说法吗?”
李广明扑通一声跪下:“大人饶命!小人知错了!”
其他李家人见状,也纷纷跪下求饶。
杨洪却不为所动:“来人,把他们都带下去。参与贪赃的,一个不留!”
“是!”
士兵们一拥而上,把李家人全部拿下。
这一幕,被躲在后面看热闹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
“新来的刺史大人好厉害!”
“可不是嘛,李家横行雁门这么多年,终于有人收拾他们了。”
“听说李广利勾结匈奴,真是该死!”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雁门。
当晚,杨洪在书房里处理公务,陈大进来禀报:“大人,李家的人都关起来了,搜出的财物足有二十万两。”
“二十万两?”杨洪摇摇头。
“一个守将,贪了这么多,真是......”
“大人,这些钱怎么处理?”
杨洪想了想:“拿出五万两,作为这次战事中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再拿五万两,修缮雁门关的防御工事。剩下的,上缴国库。”
“大人不留一些?”陈大小声问。
“留什么?”杨洪瞪了他一眼。
“本官是来办事的,不是来发财的。记住,账目要做清楚,一文钱都不能差。”
“是,小的明白了。”
陈大刚要退下,杨洪又叫住他:“对了,让师爷写封信,找个文笔好的,把这里的情况如实汇报给京城那边。特别是李广利勾结匈奴的事,要详细写清楚。”
“是。”
三天后,消息传到京城。
未央宫内,汉武帝看着奏折,脸色难看。
“李广利竟然勾结匈奴?”
“回陛下,杨大人在奏折里写得很清楚,人证物证俱在。”内侍弯着腰说道。
汉武帝沉默片刻,突然笑了:“这个杨洪,还真是不简单,刚到并州就拿下了李广利,看来朕没有看错人。”
“陛下圣明。”
“传旨,李广利勾结匈奴,叛国通敌,着即处斩。李家参与其事者,一律严惩。”
“是。”
“另外......”汉武帝想了想。
“赏杨洪黄金百两,良田千亩。”
东宫,刘据也收到了杨洪的信。
“太好了!”刘据开心的一挥拳。
“先生果然厉害,这么快就在并州站稳了脚跟。”
王启年在旁边道:“殿下,杨大人这一手确实漂亮。不过,他这么做,怕是会得罪不少人。”
“怎么说?”
“李广利虽然贪赃枉法,但毕竟是守边多年的老将。杨大人一来就把他拿下,其他地方的守将会怎么想?”
刘据皱起眉头:“你是说,他们会联合起来对付先生?”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王启年轻点了一下头。
“而且李广利在京城也有些关系,特别是兵部那边......”
话没说完,外面传来通报:“启禀殿下,兵部侍郎求见。”
刘据和王启年互相看了一眼。
“来了。”
“让他进来。”刘据走到自己的主位上坐好。
兵部侍郎张骞走进来,行礼后直接道:“殿下,臣听说杨大人在并州拿下了李广利?”
“不错。”刘据看着他。
“李广利勾结匈奴,罪证确凿。”
“可是殿下。”张骞皱眉道。
“李广利毕竟是戍边宿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杨大人这么做,是不是太过了?”
“太过?”刘据一声冷笑。
“张大人,勾结敌国是什么罪,你应该很清楚吧?”
张骞被怼了一句,没有吭声。
刘据继续道:“杨大人秉公执法,为国除害。张大人不去赞扬,反而来质疑,这是什么道理?”
“臣不是质疑,只是担心......”张骞支支吾吾的说道。
“担心此例一开,边关将领人人自危。”
“人人自危?”刘据站了起来。
“只有做了亏心事的人才会自危,张大人这么说,莫非兵部的将领都有见不得人的事?”
“臣不敢。”张骞额头冒汗。
“不敢就好。”刘据摆摆手。
“回去告诉兵部的人,谁要是敢包庇李广利,就是与朝廷为敌。”
“臣......臣遵旨。”
张骞灰溜溜的退下了。
王启年赞道:“殿下处理得好,这些人就是欺软怕硬,殿下强硬一些,他们就不敢造次了。”
刘据叹了口气:“可是先生远在并州,我还是有些担心。”
“殿下不必担心。”王启年安慰道。
“杨大人智谋过人,一定能够应付的。”
正说着,又有人来报:“殿下,平阳公主派人送来一封信。”
刘据接过信一看,脸色微变。
“怎么了?”王启年看着太子皱着的眉头小声问他。
“姑姑说,京城里有人在暗中串联,想要对付先生。”刘据把信递给他。
王启年看完,眉头紧皱:“看来杨大人的担心是对的,动了李广利,就等于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临走前才让我们多多注意。”
“那我们怎么办?”
王启年想了想:“殿下,臣有个建议。”
“说。”
“不如我们将计就计,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在暗中搞鬼。”
刘据眼前一亮:“你是说......”
“对,我们假装不知道,让他们继续。等他们以为大事可成的时候,再一网打尽。”
“好主意!”刘据一拍桌案说道。
“就这么办。”
与此同时,并州。
杨洪刚处理完李广利的事,就收到了京城传来的消息。
“大人,京城那边有人要对付您。”
杨洪却笑了:“本官等的就是这个。”
“大人早就知道了?”
“李广利在京城经营多年,怎么可能没有同党?”杨洪站起身,在屋里走了两步。
“他们现在跳出来,正好省了本官一个个去找的麻烦了。”
“可是大人,我们远在并州,鞭长莫及啊。”
“谁说要在京城动手?”杨洪神秘一笑。
“本官自有妙计。”
他坐下来,开始写信。
一封给太子的,让他继续配合演戏。
一封给平阳公主的,请她帮忙放出一些消息。
还有几封,则是给并州其他几个地方的守将。
“把这些信送出去。”杨洪吩咐道。
“记住,要快。”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