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可不能让兵部插手(1 / 1)

加入書籤

五天后,一个消息在并州传开:新任刺史杨洪因为处理李广利过于严厉,引起了朝廷不满,可能要被调回京城问罪。

这个消息一出,并州的局势立刻变得微妙起来。

一些原本老老实实的地方豪强,开始蠢蠢欲动了。

“听说了吗?那个杨洪要倒霉了。”

“活该!一个毛头小子,真以为并州是他说了算的?”

“咱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先看看再说,万一是假消息呢?”

就在众人观望的时候,又一个消息传来:朝廷派了钦差前来并州,要彻查李广利一案。

这下,那些人坐不住了。

代郡,守将赵破奴府中。

“将军,这可是个好机会啊。”幕僚在旁边迈着四方步。

“杨洪要是倒了,李广利的地盘就空出来了。”

赵破奴却摇摇头:“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

“你想想,杨洪拿下李广利,可是有人证物证的,朝廷怎么会因为这个治他的罪?”

“可是消息已经传开了......”

“传开了就是真的?”赵破奴冷笑了一声,看了他一眼。

“依我看,这多半是杨洪自己放出来的消息。”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赵破奴眯起眼睛:“引蛇出洞。”

“将军是说,他想看看谁会跳出来?”

“不错。”赵破奴站起身。

“传令下去,最近都给我老实点,谁要是敢乱动,军法处置。”

“是。”

云中,守将公孙贺也收到了消息。

与赵破奴一样,公孙贺选择了静观其变。

“杨大人是聪明人,不会这么容易就倒台的。”他对手下说。

“我们按兵不动,看看其他人怎么做。”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理智。

雁门,李家的余党开始串联起来。

“机会来了!杨洪要倒台了!”

“我们要趁机救出大公子!”

“对,还要夺回我们的煤矿!”

他们暗中联络了一些地方豪强和心怀不满的小吏,准备在钦差到来时闹事。

这一切,都被杨洪的人看在眼里。

“大人,鱼儿上钩了。”陈大弯着腰在他耳边说着。

杨洪满意的一点头:“很好,让他们继续,记住,要搜集证据,到时候一个都跑不了。”

“是。”

“对了,钦差什么时候到?”

“按照时间算,应该还有三天。”

“三天......时间刚好。”

三天后,钦差的车队出现在雁门城外。

李家余党和他们串联的人早就等在城门口,准备拦路喊冤。

“冤枉啊!杨洪滥杀无辜!”

“请钦差大人为我们做主!”

“李将军是被冤枉的!”

钦差的车队停了下来。

车帘掀开,走出一个身穿官服的中年人。

“本官乃是钦差大臣王温,奉旨前来调查,你们有什么冤情,只管说来。”

李家人顿时激动起来,七嘴八舌的控诉杨洪的“罪行”。

王温耐心的听着,不时点头。

就在这时,城门大开,杨洪带着人走了出来。

“下官并州刺史杨洪,拜见钦差大人。”

王温打量着他,微微一笑:“杨大人,这些百姓说你滥用职权,冤枉好人,你有什么要说的?”

杨洪不慌不忙的说道:“回大人,这些人不是百姓,而是李广利的余党,他们勾结地方豪强,还想对我下手。”

“哦?”王温故作惊讶的大声问道。

“杨大人,这可是重罪,你有证据吗?”

“当然有。”杨洪一挥手,陈大带着人上前,手里拿着厚厚的卷宗。

“这是我们这几天搜集的证据,包括他们串联的名单,密谋的计划,还有他们私藏的兵器。”

李家人脸色大变:“你......你诬陷我们!”

“诬陷?”杨洪冷笑了一声。

“陈大,把东西拿出来。”

陈大打开一个箱子,里面全是兵器。

“这是从李广明家里搜出来的。”杨洪说道。

“一个普通百姓,家里藏这么多兵器做什么?”

王温接过名单看了看,脸色变了:“原来如此,来人,把这些乱党都抓起来!”

“钦差大人!”李家人惊呼一声。

“您不是来为我们做主的吗?”

王温冷哼一声:“本官是来调查真相的,不是来包庇罪犯的。”

很快,李家余党和那些串联的人全部被抓。

人群散去后,王温看着杨洪,笑了笑:“杨大人好计策。”

杨洪恭敬的说道:“都是钦差大人配合得好。”

原来,这个王温根本不是来调查杨洪的,而是杨洪通过太子请来配合演戏的。

两人进了城,来到刺史府。

“辛苦王大人了。”杨洪亲自给他倒了杯茶。

王温摆摆手:“为太子殿下办事,谈不上辛苦,倒是杨大人,在并州做得不错啊。”

“还要多谢大人配合。”杨洪笑道。

“这一出戏演完,那些宵小之辈应该不敢再兴风作浪了。”

“不过......”王温话锋一转。

“京城那边确实有人对大人不满,太子让我过来知会你一声。”

“哦?”杨洪一挑眉。

“是哪些人?”

王温压低了声音:“主要是兵部的一些人,李广利虽然贪赃枉法,但毕竟是他们的人。您这么一来,断了不少人的财路。”

“财路?”杨洪拿起杯子喝了口茶。

“看来兵部的水也很深啊。”

“岂止是深。”王温苦笑着摇了摇头。

“那些将领在外面作威作福,每年孝敬兵部的银子可不少,您动了李广利,就等于打了他们的脸。”

杨洪想了一下:“王大人,你回京之后,麻烦转告殿下一声。”

“大人请说。”

“就说并州的煤矿已经全部收归朝廷,每年可以为国库增加百万两的收入。”

王温眼前一亮:“百万两?当真?”

“只多不少。”杨洪自信的说道。

“李广利一个人就贪了二十万两,整个并州的煤矿加起来,一年的收益至少在百万两以上。”

“这可是大功一件!”王温开心的笑着。

“有了这个,看谁还敢说大人的不是。”

杨洪笑了笑:“不过这笔钱,可不能让兵部插手。”

王温听了这话,脸色微微一变:“大人这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