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登门礼(1 / 1)
霍去病走后,堂上一时沉寂。
陈大摸了摸鼻子,小声嘀咕着:
“这小子年纪轻轻,气势倒不小,咱们这位都督,大概是来管咱们的吧。”
杨洪皱了皱眉头。
这不是一个军中将领。
霍去病。
那个历史上封狼居胥的少年战神,在汉武帝心中地位极高。
而现在,他被派来并州,名为都督,实则就是杨洪的制衡者。
换句话说,皇帝已经开始对自己这个手握并州的太子之爪抱有戒心。
这一步,来的比预想中更早。
“陈大。”
“在!”
“去备一份礼,送去都督府,就说我很快登门拜访。”
陈大一愣:“大人,您还主动去?”
“怎么,不该去?”
“不!”陈大挠头。
“只是咱们现在掌握实权,他是新来的,要不要姿态放低了?”
杨洪笑了:“我们来这世上,不是为了争一时高低。”
“你以为我是怕他?”
“是啊?”陈大傻笑着。
“是怕他背后那条龙。”杨洪拂袖回堂内准备。
不一会儿,杨洪一身素衣,带着陈大登门拜访都督府。
都督府刚建成不久,府墙高大,霍去病站在门口。
“杨大人来得早。”
“都督起得更早。”杨洪笑着拱手。
两人寒暄几句,进入正厅。
茶未上,霍去病便直奔正题:“杨大人,我来之前,听说您在并州整顿军政,雷厉风行,手段狠辣。”
“都督觉得不好?”杨洪端起茶盏。
“并州边境,匈奴未退,内贼未除,我若不用点手段,如何保得住太子在北地的一寸根基?”
霍去病却盯着他:“太子是太子,朝廷是朝廷。”
“你是太子的门客,不是朝廷的宰辅。”
这话说得不客气。
陈大张口欲言,却被杨洪按住了袖子。
“都督说得极是。”杨洪放下茶盏后说到。
“不过我倒是觉得,太子是储君,代表的是未来的朝廷。”
“您说呢?”
霍去病一怔。
这人竟然敢用未来的朝廷来反驳自己?
他刚要说话,杨洪却忽然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双手递上。
“这是并州近期军政整顿的详细情况,账目,调令,边防布置,全在其中。”
“都督新来,若不嫌弃,不妨一阅。”
霍去病接过翻了几页,越看眉头越紧。
这些资料详尽至极,就连他都不曾想到,杨洪竟能将并州整顿得如此有序。
“你收拢人心的手段不弱啊。”霍去病放下文书。
“我不是收拢。”杨洪站起身。
“我是在替太子守住一条命。”
霍去病一愣:“什么命?”
“太子的命。”杨洪转头看他。
“也就是陛下的江山命。”
厅中一时安静。
霍去病眼中是狠色。
他少年封侯,战功赫赫,向来自信不羁。
可眼前这个杨洪,不带一兵一卒,却能把整个并州打理得天衣无缝,甚至逼得朝廷连连让步。
这人不好对付啊。
“你不怕我将你奏上去?”
“我不怕,因为我也会启奏你!”
“你是都督,我是刺史,军政本就该分权。”
“可你若越权了,我便上奏你藐视朝廷。”
“你敢?”霍去病眯起眼。
“你试试。”杨洪笑了笑。
霍去病忽然笑了,笑得爽朗:“有趣。”
“我这趟来并州,原以为会遇到一条毒蛇,没想到竟是头狼。”
“狼与狼之间,能不能合作?”
杨洪回他:“看是不是同一片山林的。”
两人对视片刻。
霍去病忽然站起身,主动伸出手:“合作。”
杨洪握住:“合作。”
当晚,陈大问:“大人,您看这霍去病能信吗?”
杨洪坐在书案前翻阅奏章:“不能。”
“那为何还要合作?”
“因为他不信我,我也不信他。”
“但我们暂时有共同的麻烦。”
陈大皱眉:“谁?”
杨洪将一封匿名密信推过来:“你看看这封信。”
陈大接过一看,脸色顿时变了。
“西南郡属国都尉郑简,暗中结交商贾,垄断茶马交易,私下贩铁。”
“这不是又一条线索?”
“没错。”杨洪合上书。
“这次不是兵部,是户部。”
“而且,他的后台是御史中丞,裴迁。”
裴迁?
那个一直态度模糊,表面中立的御史?
陈大咽了口唾沫:“他不是已经向咱们靠拢了吗?”
“靠拢是靠拢了。”杨洪冷笑。
“可他始终没把人心交出来,看来是时候敲打一下了。”
夜深,杨洪面前的文书已经翻了第五遍。
“裴迁......”
这个人,是东宫一直想拉拢的对象,也是最难捉摸的一个。
不拒绝,也不靠近。
他像一尾鱼,滑不溜手,永远游在东宫与外朝之间的灰色地方。
太过聪明。
而聪明的人,往往最贪心。
杨洪翻开那封匿名密报,最后一段话他读了三遍:
“西南郡属国都尉郑简,与中原多地商人暗中交易私铁,所得银两不入国库,疑有御史中丞庇护。”
他收起文书。
“陈大。”
“在!”
“去,请沈持来一趟。”
“太常卿?”陈大一愣。
“嗯。这事,要从礼制动手。”
一炷香后,沈持披着衣袍走进书房。
“杨大人,夜召老臣,是何要事?”
杨洪将一卷布帛递过去。
“帮我拟一道奏章,弹劾西南郡属国都尉郑简。”
“弹劾?”沈持一惊。
“这郑简和太子并无交集,为何要动他?”
杨洪淡淡道:“他是裴迁的人。”
沈持脸色变了:“你确定?”
“不能确定。”杨洪说得轻巧。
“所以这道奏章,不上朝堂。”
沈持皱眉:“那送哪里?”
“送御史台。”杨洪慢慢起身。
“匿名送。”
沈持若有所思,看着杨洪的背影,忽然了然。
不是为了弹劾郑简,而是给裴迁一个警告。
你若不归东宫,那你的人我就要收拾。
三日后,御史台收到匿名弹劾。
内容详细,笔迹模糊处理过。
台中御史读后,立刻上报裴迁。
“中丞大人,这是第三封了。”
裴迁端着茶盏,微微一震。
“又是郑简?”
“是。”
“这次的指控更严重,连茶马交易都牵扯进来了。”
裴迁放下茶盏:“谁送的?”
“不知,署名忠于社稷者。”
“查。”
“查了查不到。”
裴迁心里一沉。
这不是普通的举报。
这是敲山震虎。
而且敲得很准。
郑简确实是他的人,从未明面上走动过,但在户部那边的账目,他早就帮忙洗过几笔。
如今有人能把这些细节写得清清楚楚,说明,对方掌握的,不只是线索是证据。
他第一个先到的就是杨洪。
“这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