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真不收丁银,咱得给老朱家八辈祖宗立碑(1 / 1)
就在他们正讨论明军战斗力时,一个从马六甲狂奔回来的海盗冲进大厅,喊得跟哭丧似的。
“报!大事不好啦!”
“大明那支下西洋的商船队,此刻正停在马六甲修整呢!”
这话就像颗炸雷,当即在堂内炸开。
首座上,陈三麻捻着胡须的手顿了顿,斜眼瞅向旁边的王光国,两人眼底尽是贪婪之色。
周围的海盗喽啰们更是摩拳擦掌,刀柄在掌心磨得咯吱作响。
他们憋了大半年没碰商船,连吕宋和三佛齐朝廷派来的生意介绍人都被怼了回去,等的可不就是这票西洋巨鳄吗?
只要把大明这支船队抢到手,他们整整一年都不用冒险下海打劫了!
“大哥!动手吧!”
只是这喊杀声浪里,突然冒出了个煞风景的声音。
一个戴儒巾的军师挤到前排,紧张的道。
“诸位且慢!”
“眼下大明海军底细不明,今天他们突袭船队时,那阵仗虽强,却也不是无懈可击……怕只怕他们是在故意示弱,钓咱们上钩啊!”
“放你娘的秀才屁!”
立刻有人挥刀指向了他。
“这小子上次海战就带头溜号,保不准是大明派来的细作!”
眼看军师要被剁成饺子馅,陈三麻敲了敲桌子。
“都消停些!先派探子去马六甲盯着,此事容后再议。”
但他那眼神里的贪婪,却一览无遗。
与此同时,应天城已经飘起了元宵的甜香。
朱小宝掐着指头算日子,郑和的船队也该到家门口了。
几天前,他便八百里加急,给交趾海军送去了密信,让他们借着郑和船队的威风,把吕宋那伙海盗给一锅端了。
至于前线怎么排兵布阵,他从不插手,毕竟吴桢在南海的能耐,比海图还靠谱。
上元节的夜市像条燃烧的星河。
茶楼酒肆里,文官们凑在一起咬耳朵,内阁二字飘得满街都是。
自打洪武二十六年起,这词就跟新政成了朝堂热搜,只不过文官们更关心内阁,毕竟这关系到他们的乌纱帽和腰包肥瘦。
街角炸铜锤的摊子前,一老一少正蹲在小马扎上吃元宵。
朱元璋吸溜着热气,突然问摊主。
“老哥,听说朝廷要搞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了?”
那老头儿眼睛一亮,油乎乎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
“咋没听说!现在乡里人吃饭都在唠这事呢!”
“要是真不收丁银,咱得给老朱家八辈祖宗……咳,给朝廷立长生牌!”
朱小宝和朱元璋对视一眼,嘴角同时抽了抽,
八辈祖宗这词儿,听着咋这么像骂人?
但看老头儿满脸的真诚,老爷子又忍不住乐了。
“你瞧,这还真是民心所向啊!”
吃完元宵遛弯时,朱元璋背着手点拨孙子。
“新政还得借民间这把火才行,你回头找方孝孺、刘三吾他们,让这些大儒写点文章,把百姓心思搬到纸面上,文人笔头一动,这天下风向就转了。”
朱小宝突然灵光一闪。
“皇爷爷,要不咱搞个报社?专门印些时事新闻,让百姓们也能盯着当官的,还能帮着咱说话。”
朱元璋听完直摇头。
“想法是好,但你想啊,那些当官的和乡绅能容得下有人天天盯着他们挑刺?”
“这事急不得,得慢慢琢磨。”
两人说着话,拐进一条暗巷,灯笼光照见墙根下缩着几个乞丐。
朱小宝看着他们单薄的身影叹了口气。
书上的盛世能涂脂抹粉,可这世道的穷,是藏不住的。
山西、肃州那些流民扎堆的地儿,又该是啥模样呢?
元宵的灯火映着爷孙俩的影子,长一段,短一段,就像这大明的江山,有光明处,也有照不到的角落。
而远在南海的波涛里,一场围剿海盗的风暴,正随着郑和船队的归期,悄悄酝酿。
上元节的宫灯余辉尚未散尽,应天府皇城已如拧紧的发条般轰然运转。
皇太孙朱小宝近来总觉案头的铜镇纸都透着股急迫感,小朝会一日密过一日。
今日晨曦微露时,他便令内侍传礼部尚书李缘来了谨身殿。
春闱将近,典仪规制还有诸多细节需要敲定。
只是传旨太监刚跨出殿门,檐下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朱小宝抬眼时,见李缘额角青筋直跳,官服前襟竟有些歪斜,那副平日端着的儒臣仪态荡然无存。
他心头猛地一沉。
难道是南海使节的事生了变故?
“启奏陛下,启奏太孙殿下!”
李缘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袍袖因怒意而微微震颤。
“我朝使节抵达吕宋宫城那日,雨丝正密,他们抱着国书在宫门外站了三个时辰,最终只等来了两名礼部小吏!”
朱元璋放下茶盏,沉声道。
“你慢慢说,那国王如何回复的?”
李缘猛地一拱手,哼声道。
“那国王称病拒见时,竟让侍卫传话,说‘国书且交礼部,待孤王病愈再议'!”
“我礼部主事问那传话的小吏,‘我大明国书何等庄重,岂容你等拖延?'对方竟冷笑说‘贵使若等不得,便请自便吧!’”
他越说越气,老脸涨得通红。
“这分明是挑衅!是打我大明百姓的脸!”
“两个巴掌大的小国,地盘还没咱大明一个县大,如今竟敢这么嚣张,简直是反了!”
朱小宝听完,眼底腾地冒起股火气,却又硬生生压了下去,脸上瞧不出半分波澜来。
朱元璋斜眼瞄了他一下,轻轻点了点头。
这才对,心里哪怕惊涛骇浪,脸上也得静若平湖。
天大的事,都得沉住气。
朱小宝淡淡道。
“岂有此理!我朝岁赐两国的丝绸瓷器,难道喂了豺狼?”
“正是如此啊!太孙殿下!”
李缘须发皆张。
“那三佛齐更荒唐,使节递国书时,他们的礼部尚书竟说‘大明虽强,我三佛齐亦非弹丸可欺,国书需经三司会审,少则三月,多则半年……’”
“够了!”
朱元璋突然拍案而起。
“李缘,你先去拟一道通政司文告,将此事公之于众。”
“记住,只说番邦无礼,别提海盗勾连之事。”
等李缘退下,殿内静的落针可闻。
老爷子重新坐下后,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
这是老爷子思考大事时的惯有动作。
朱小宝见状,小声道。
“皇爷爷……”
“谷大用,把密档拿来。”
只是朱小宝话还没出口,朱元璋便出声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