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多此一举(1 / 1)

加入書籤

顾怀瑾从皇帝的禅房走出来,脚步愈来愈快,四面凉风拂过,吹散了他面颊上的炙热。

他本不愿在那屋中再多留片刻。

风似乎更凉了,他停下了脚步。

风中飘荡着松柏的清香,轻轻地,擦过他的衣角。

他站在檐下的阴影中,面前松柏无声,静静矗立,同他一样。

他默默回首,望向自己才刚走出的那扇大门。

那扇门静静地掩着,帘影微晃,里面的说笑声隐隐传出,又立时被风卷走。

她还在里面。

就坐在皇帝的身边,靠得很近。

顾怀瑾心里堵得厉害。

他低下了头,嘴角勾了一下,苦笑了出来。

她确实很像昭和,太像了。

与昭和一般的,赤诚仁善,不计自身得失,为旁人甘冒大险。

而皇帝也果真,宠她一如昔日的昭和。

那时候,他也是站在一旁,眼看着昭和一步步走到皇帝的身边,却什么都不能做,只能默默地看着。

现在,依旧如此。

顾怀瑾看着那扇门,眼神一点一点空了。

风吹得一缕发丝贴在他的鬓角,他抬手拨开,才发觉掌心微微渗出了汗水。

他本不该来的,但他还是来了,只因怕她有事。

他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像要把那股冷风吸进心里,让那炙热的心火熄灭。

可越是如此,那团火反倒烧得更旺,灼得他五脏六腑都在隐隐作痛。

他知道,她就在那里,仅几步之遥,却又如同远在天际。

因为那里是帝王身侧,是他永远无法触及,也不能触及的地方。

他只能攥紧了拳头,任由指甲深深陷进掌心,用这微不足道的痛楚,来压住心底翻涌的妄念。

终究,自己永远只是个旁观者。

多年之前,在昭和身边便是如此,如今亦是,永远像一株被风吹落的柏枝,无根可扎。

与此同时,温若昭身后跟着陶嬷嬷和小岚,手中提着食盒,正向皇帝的禅房姗姗而来。

一行人缓缓穿过回廊,脚步很轻,连一声细响都不曾惊起。

食盒里盛着她刚刚亲手做的桂花酒酿,微微透着一缕热气。她手指抚着盒盖边缘,那温度暖得刚好,恰似她此时的心。

“娘娘。”陶嬷嬷低声靠近,“今日寺中传得沸沸扬扬,那昭淑容不知因何惹怒了圣上,被当众呵斥。娘娘此时奉上亲手做的汤羹,以慰圣心,必能得到陛下的欢心。”

温若昭闻言,唇角勾起,目光闪动,“圣上独宠昭淑容,使得本宫入宫多日,都未得圣宠,如今她遭斥责,正是本宫的机会。

她脚步轻快,刚走出回廊,便看到前方立着一人。

那人侧身而立,披风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背影高大,立在树下的阴影中,目光落在皇帝禅房的门上,周身的落寞之情几乎溢于言表。

顾怀瑾回过神来,看到她们,并未上前,而是快步离开。

可他转身的那一瞬,脸上的神情被她看的真真切切。

温若昭脚下一顿,盯着他的背影,口中喃喃,“他方才这是……何等神色?”

怎地这般满脸失意?藏都藏不住。

“娘娘?”陶嬷嬷不解地望了她一眼。

小岚凑上前来,忽然低声问陶嬷嬷:“嬷嬷,这位是?”

陶嬷嬷皱了皱眉,“你连顾大人都不识?皇城司指挥使,顾怀瑾,昔日战功赫赫的骠骑将军,如今圣上极为信重之人。”

小岚“哦”了一声,随即眼神一亮,“他就是顾大人啊!昨儿夜里,我经过回廊,瞧见昭容娘娘和一男子在说话,两人靠得可近呢。”说着,她用手指了指顾怀瑾离去的方向,“就是这位顾大人。”

陶嬷嬷脸色一变,正欲开口,温若昭却抬手止住她。

她静静地看着顾怀瑾消失的方向,眉头微蹙。

三人来到门外,踏上石阶,门外内侍早已迎了上来。

“给昭人娘娘请安,娘娘请留步。”他行了个礼,语气恭敬,“奴才这便给您回禀。”

陶嬷嬷微笑,“有劳公公。“

片刻后,裴公公出来,拱手道:“娘娘请回罢,陛下正在歇息。”

陶嬷嬷脸上的笑容一僵。

温若昭一顿,手中的食盒微微一晃,盖子撞在盒沿,发出一声细响。

她稳住神色,笑容端庄,语气轻柔,“既如此,那便劳烦公公,将此汤羹奉与陛下,这是臣妾刚刚亲手所制。”

裴公公接过食盒,“老奴定当如实转呈陛下,娘娘请回。”说罢欠身退回房中。

温若昭看着他的背影消失,看着那扇禅房的大门逐渐合拢。低声询问方才的那位内侍,“这位公公,此时可有人在伴驾?”

内侍躬身回禀,“回娘娘,是恪顺郡主。”

温若昭一怔,“恪顺郡主?”

陶嬷嬷也面露惊讶,从未听得本朝有郡主获封恪顺的尊号。

“圣上刚刚下旨,永宁郡主,赐尊号‘恪顺’。”

她脑中“嗡”的一声,面上有些发烫,“多谢公公。”

“原来如此。”她缓缓吐出这几个字,声音轻得像风掠水面。

“谢过公公。”

她转过身,向自己的禅房走回。

脚步起初缓慢,像是怕自己失了仪态,却无法压制胸中的气血翻涌,越走,步子越快。

风从廊下穿过,拂起她的衣襟,明明很是清凉,却吹得她浑身滚烫,像是在讽刺她东施效颦,又似是嘲笑她多此一举。

她径直走入自己的禅房,进门的刹那,终于还是没有忍住,对着小岚一声厉喝,“出去!”

小岚一惊,跪倒在地,“是!娘娘!’

陶嬷嬷紧随其后,将房门紧紧合上。

温昭人坐到桌旁,手扶着额头,半晌,低声道:“恪顺,恭谨守礼、温婉顺德的典范,皇上这是,有多看重昭淑容,才给了她这个尊号。“

“本宫原本以为,永宁郡主是太后封的,与圣意无关,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陶嬷嬷一脸担忧地看着她,闻言刚要开口,却被她抬手止住。

她招了招手,陶嬷嬷凑上前来。

她俯在陶嬷嬷耳边,低声吩咐,“回宫后,即刻遣人回府,将这几日昭淑容的一举一动都告知父亲,尤其是,她与顾大人曾经夜谈一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