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迷局与莫尔斯密码(1 / 1)
胡明一读完孙秀英的长达八页的书信,得知了有关黎元明神秘巨款和所发生的事情,这批巨款已从日本银行转汇到英国渣打银行,他的以前猜测也成了事实。
另一个是他也万万没想到的,黎元明还有个逃往英国的计划?
孙秀英也不清楚,黎元明在宝坻县或津城,什么具体时间,地点被天津警方抓捕。
他脑海里又现出一些疑问:
黎元明被带回津城后,为什么没交待巨额资金转移到渣打银行的事情,怕说了实话,被天津警方杀人灭口,日本人不会饶他?
这一系列事件都表明,黎元明转移完巨款后,没有急时的逃走,眈误了时机。
胡明一又十分不解地思考着,黎元明己把巨款转移到英国渣打银行,只要他带好银票或存款单椐,备足去英国或其联邦,附属国的路费和零花钱,买了一张国际客货船的船票,就可远走高飞。
黎元明是一个富商,手里一定有些金条,银圆,美元,英谤的现金,逃亡国外很容易。为什么不逃脱呢,舍不得宝坻的店铺吗,这不可能?
椐知情人说,黎元明在宝坻县城买卖木材,绸缎,就是他掩护贩卖烟士和枪枝的愰子。那些店铺和他住的私宅都是租的,只雇用一些员工,帐房先生和不多的木材,布匹绸缎,离开后没什么损失。
至于他的女人,更是没有留恋的,他和大太太是老夫老妻,二姨太太李香玉又让他戴上了一顶绿帽子,这位孙秀英就是互相利用的伙伴。
难道黎元明最舍不得的,是他那一双没成年的儿女吗。
他为了逃避危险远洋国外,不知何时在回归故里,和自己一对幼小的儿女见上一面,或想带走一个年龄大些的,也在情理之中。
那就在这个探望途中暴露了,让天津警方秘密抓捕?
胡明一假设到这里,心中有了一个判断:
逃离时,黎元明可能没将巨款银票和存单带在了身上,去探望一双儿女,就被天津警方抓捕了,财物藏在了在但丁路203号的小洋楼里,或一个隐蔽的地方了?
星期日的早晨,胡明一刚走到警署院子的传达室,值班的警员就把一封电报交到他手里。
他从电报封面的来报人的名子,就知道是大太太的电报,急忙撕开封页,看到了电文:
“明一兄弟,列车晚点了,可我安全回南京,后来托运存在王太太家的财物己收到,一切都好,详情事请去信再谈。
那几天,胡明一紧张盼望的心情终于轻松,把电报装进上衣口袋,快步来到了大街上。
天气进入了夏季,太阳已是火辣辣的,烘烤着街道行人们,胡明一和金曼丽小姐约于九点在王太太的家里见面。
他戴着了付茶色墨镜,穿着王太太赠送的白色真丝短袖衬衣,和毛麻米色西裤,像个哪家的少爷似的,相熟的人都不好认出,眼前的这位就是胡警官。
从意租界马可波罗广场旁的第一警署,到王太太家的东北角路途并不远。
胡明一徒步走过了金汤桥,顺着海河边的街道,向东北角走去,刚进文庙胡同,就看见一辆黑色铁雪龙轿车停在了胡同口。
一位四十多岁英国人和一个二十多岁,穿着便衣的华人青年,从轿车走了出来,停在了王太太的住所,敲了敲院子的门。
一会儿,王太太开了院门,那英国人和随从走进了四合院。
胡明一不觉心头一震:这个英国人带着华人青年,来到这里找王太太是要干什么呢?
是和他和金曼玉小姐的见面巧合了,还是这两个人按钟点,专门预约而来的呢?
胡明一跨步走进了大四合院,王太太迎面而来:
“胡警官,你来的正好,我舅舅给我来电话说,拍买大太太小洋楼的那个英国商人要见你。我告诉他今天九点钟,你来到我这来见女朋友,这两个人就来了”
他好奇地问:
“王姐,这个英国商人我从没见过面,也没一起共过事,找我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呢?”
王太太摇了摇头,迷惑地回答:
“在电话中我问了舅舅,英国商人这么着急找胡警官有什么事?,他说也不知道,我就不高兴了。这英国人太霸道不说什么事,想见谁就给见谁,我不想让你见此人。舅舅一个劲求我,我又想他也给人当差身不由己,就帮他一次吧,这太对不起你了。”
胡明一微笑的劝慰她:
“没事的,我和舅舅是一样,想法子去干好工作,要不手里的饭碗子早没了。再说,咱们这么好的关系,您别想什么,我们停留时间太长了,人家会不高兴地”
胡明一的话提警了王太太,她们两人快步走进正房大厅。
果然,这个英国商人眨着蓝眼晴,坐在大方桌边,喝着茶正期盼着他们呢。
胡明一立刻认出那位穿便衣的华人青年,他就是上次到第一警署重案组,商议拍卖会执行保卫工作的李巡长。
青年人的仔细看了看刚摘下墨镜的胡明一,楞了一下才打招呼:
“胡警官,要是在街上我真认不出来,你太帅气了,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皮格特斯先生,”
英国商人向胡明一耸了耸肩,说了句生硬中国话:
“胡先生,你好,”
胡明一礼节地招呼道:
“先生你好,找我有什么事吗?”
原来,洋商人只会说听懂这么几句中国话,剩余地只能由李巡长做翻译了。
皮格特斯拍买了小洋楼院,办完了房产的过户手续后,第二天他就带着人更换了小洋里了旧的家俱,物品。
他们在挪动大太太卧室的床头柜时,发现了镶在的墙内小保险箱,可没有钥匙。
皮格就去找中英拍卖行的职员和经理们,问一向保险箱的情况,谁也不清楚。
王太太的舅舅那得知,胡明一最熟细这个小洋楼的一切情况,就让英国人和他进行联系。
英国商人皮格特斯带领着他熟细的李巡长,来见胡明一问问保险箱的事情,和钥匙的下落。
胡明一想了想,认真回答了这个问题:
“皮格特斯先生,保险箱的钥匙在我们的警署手里,围绕这个箱子发生了很多离奇的事。今天是警署人员的休息日,明天上午八点钟,我亲自拿着这把这钥匙,当您面打开已经一无所有的保险箱,并把钥匙交给你,怎么样”
李巡长把胡明一的这番话翻译给皮格特斯先生听,他很满意,道谢后离开了。
英国商人皮格特斯,李巡长刚走出了王太太四合院,金曼玉小姐就来到了。
王太太坐在客厅里眉开眼笑,夸讲着他们:
“曼玉,小胡啊,你们站在一块真是天生的一对啊,这多般配,走到街上让人们多看你们两眼。时间不早了,你们到街上,公园好好逛逛,溜上一天”
王太太的美言让金曼玉面如桃花,胡明一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们俩人道谢着出了四合院,走到向东马路。
今天,金曼玉穿得十分漂亮,一身浅米黄花纹的短袖连衣裙,脚蹬白色高跟女皮凉鞋。
她那白晢的瓜子脸边,甩着粉色丝带扎着两个小辨子,黑亮的大眼睛一闪一闪地,青春少女的美丽洋溢于人群之中。
胡明一看了看身边的美少女金,心中确不安起来,如果,他假戏真作一旦让金曼玉伤了心,这也是内心不忍的。
怎么不温不火,又能达到自己的目地,这真是个让他伤透了脑筋。
他小心意意的问着金曼玉:
“咱天都先去哪”,
“明一,我听你的,哪去都行”金曼玉用温柔的目光看着他,
“逛商店马路太热,咱们先去法国公园,那树多又凉快,周围有冷饮店,我请你喝汽水,吃冰淇淋怎么样”
金曼玉微笑地答应了,俩人顺着有阴凉的街边,说笑着走向城市中心的法国公园。
金曼玉也向胡明一闲谈了所在单位和自己工作的一些情况:
原来,金曼玉是天津电讯局通讯科,一名莫尔斯密码的驿码员,也是出色的电报技术专家,又精通英文,毕业于河北邮电学校女子班。
电讯局的前身为天津电报总局,是中国第一个国办的电讯通信机构,由清朝洋务派大臣李鸿章亲自筹备。从一八七九年,就铺架了塘沽大沽口炮台到津城的电报线。
一八八零年十月天津电报总局成立,一九零八年并入交通部,成为各地官方部门管理的电讯局。有多条通往京沪,南京广州及全国各地的电报,电话线路,成为了全国电讯通信的中心。
金曼玉的二大伯还是电讯局材料科负责人。
电讯局材料是掌管整个局里的通讯设备,及各种无线电报机,电台,有线电话维修和器材的重要部门,那些无线电设备配件可是中共地下党组织,和苏区红最紧缺的通信物资。
胡明一了解到这里,心里更是兴奋了,一定将这个好消息向上级王老板仔细汇报。
他也对等的向金曼玉详细叙说了意租界第一警署状况和自己工作的事情。
两位恋人一见如故,诚心实意,愉快的交谈着,不知不觉的走进法国公园。
胡明一常来这里唱京剧,觉得在法租界内,这是一处最美丽的地方。
公园里绿林成荫,绿莹莹的草地上鲜花烂漫,西洋风格的长廊围绕着公园,幽静而文雅。
他们两人在长廊上凉爽的地方坐了一会儿,胡明一关心地问着:
“曼玉,你热了吧,咱们去附近的冷饮店”
金曼玉深情地望着他:
“没事的你热嘛”
胡明一微笑了:
“我最不怕热就怕冷,那一年冬天刚到警署工作,深夜在大街上巡逻冻得我浑身发紧,想找一个没关门的店铺,进去暖合暖合。可街上店铺都黑灯关门了,我好容易找到一个亮着灯,开着门的铺子,我朝店铺里一看没敢进,你猜猜这个店铺是卖什么的”
金曼玉一听来了兴趣,黑大的眼睛眨了眨,就猜上了:
“夜市的商店”
“不对,这么晚也关门了”
“有的药铺昼夜营业,你不爱闻药味”
“更不对,我小时父母干过烘焙草药,我最不怕那味”
两人一猜一答,金曼玉都没猜对上,干脆让胡明一直说到底是卖什么的店铺?
他这一回答让金曼玉捂着嘴,笑得肚子疼:
“是棺材铺,这样的买卖通夜都开门的”
胡明一又绘神绘色地叙说了当时的情景:
“那时,我仔细一看铺子里摆满大小棺材,太挺吓人,我还是别进去了”。
金曼玉缓了一会儿,才止住笑,感到了胡明一的幽默带来的快乐,也是近时间最幸福的时刻。
她眼前这位幽默爱逗,英俊潇洒,朝气蓬勃的青年警官,正是她梦想的白马王子。
此刻,金曼玉才觉得:王太太夸讲胡明一的言词并不过分。
胡明一请她到了附近一家冷饮店,要了两瓶冰镇山海关汽水,两份冰淇淋,坐在店里清静凉快的桌旁边喝边聊。
他兴趣地问起金曼玉,有关电报的原理,和神秘的莫尔斯电报密码。
金曼玉亳不保留的轻声讲解着,从此,她觉得男朋友胡明一,也像莫尔斯密码一样神秘,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