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光明通讯社(1 / 1)
一个星期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程科长主办的光明通讯社开班了。
金曼玉担任了首席教员,她渊博的知识和超高业务水平,让和她年龄相仿的学员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每次她讲课,教室里都坐满了学员,有时,连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程科长也来听课。
众人都奇怪这位美女教师的高超学问从何而来。
有的学员好奇地问过金曼玉,可她听从了胡明一的劝告,除了业务,技术问题别的一概不说,就回答同一句话:
“我在HEB省通讯学校女子班毕业,也自学了一些无线电课程”
那位程科长也是对美女教务长的渊博,百思不得其解,也到过电讯处档案室,翻了金曼玉的档案:
可案卷里只记录她毕业于HEB省通讯学校女子班,后到电讯局电讯科当报务员,又调到局无线电研究室任工程师,她上过国内的高等学府。
HEB省通讯学校,只能培养普通的无线电台报务员。
那金曼玉真是个例外?。
程科长曾去过那所通讯学校,考查过几次,得知器材师资都缺乏,一些有名的外藉老师早就回国了。
又由于国内战乱,学校快到了倒闭的边缘,己经不具备办培训班的条件,他这才选择了津城的电讯局,但也有忧虑,怕找不到的好教员,影响教学的质量。
哪知道,津城的电讯局里藏龙卧虎,出了一位即精通无线电理论,能设计无线电发报机,电台,收音机,又会编码译码,精确快捷发报的全能人才:金曼玉。
而且,程科长还奇怪地发现,金曼玉还会说流利的俄语,英语,学外语的人们都知道俄语最难学,而国内和津城的各又高等院校,开俄语课的少而又少,这个女孩子从何处学会的呢?
他的再三询问了金曼玉,才有了答案:
原来,金曼玉是在小白楼的“俄国城”里长大,儿童时就和俄国小孩一块玩耍。上了小学后,又与近一多半的俄国小学生一同上课。
这些学校老师们当中,即教英语的华侨,也有教俄语的俄侨,上中学也是如此。
中学毕业后,就因金曼玉英文,俄文出色,从报考的几百名女生中,破格被HEB省通讯学校女子班录取。
学习无线电台的报务技术,成为一名优秀的报务员,必经熟知莫尔斯电报密码。可密码是用英文编译的,不懂英文那就无法工作。
在HEB省通讯学校里,无线电通讯教材和科学书藉大部分是英,俄文的,除了老师们,没有多少学生看得懂,到学校图书馆看书的学生很少。
金曼玉刚到学校时,就常去图书馆看书,老师都熟细她。不久,一位英藉教员看上了她。
这位精通莫尔斯码的洋专家,亲自教授金曼玉学习发报,编驿电码的技术。
程科长还没完全了解,在金曼玉身后还有强大的技术后盾:
就是世界无线电发明者波波夫故乡的那位俄国老人,他把毕生积累的一些无线电技术知识,制造工艺都传授给了金曼玉,使她己成了一位出色,年青的无线电通讯专家。
半个学期又过去了,一天上午,金曼玉又和往常一样来到光明通讯社的教室。
夏日的天气就像魔术师,刚才还是天高云淡,可不到一会儿,远方的天空飞渡来一层层黑云。
教室里的光线暗了下来,金曼玉打开了电灯。室外一阵阵狂风过后,电闪雷鸣,天空像被什么撕开了一道道口子,雨水倾盆而下,瞬间窗外水蒙蒙的一片。
她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等侍学生的到来,这些学员大都是从外地,通过层层考试而录取的,男学员较多,女学员只有几个,原是本地北洋大学的学生。
学员们大部分有些文化基础,懂一点英文,大多为各地军政机关,通信单位的电台报务员。
教室的门打开了,进来了几个顶着草帽的学员。
第一个是从北平来的青年,叫王新源,二十二岁,是学员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在学员们档案里,记载着他没干过报务员,从燕京大学毕业。
这一次,金曼玉站在教室的讲台,向下观察学员时,发现坐在第一排课桌的王新源,用手的食指无意识的,轻轻点着桌面。
在场的学员谁都没意,可金曼玉是电讯处的顶级报务员,一眼就看出他手指的细微点动,完全是敲打无线电台的发报电键。
而且,金曼玉还认识出,王新源打出的是一个她不熟细的发报电码,马上就注意这位学员。
她在以后讲课中,又第二次,第三次,发现了王新源无意中的这个习惯动作。
金曼玉单独地问询王新源:
“以前,你学过报务员的技术吗?”
他都否认了。
这引起了金曼玉的不解和疑惑,别的学员都得意向她透露自己有报务员的经历,以求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可王源明确说谎了,不愿暴露自己作过电台报务员工作?
虽然,金曼玉发现了这个密秘,没向任何人员透露,包括程科长。
光明通讯社放学后,金曼玉回到了家里。夜晚,她在自己的小卧室和胡明一见了面,把通讯社学员王新源的奇怪行为动告诉了他。
胡明一先幽默的表扬了她:
“曼玉,现在,你对各种人和事的观察力十分优秀,继续下去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女特工了”
这让金曼玉笑着举起柔软的拳头拍了拍他几下:
“好啊,胡警官,再逗我就把你当电键来敲打”
胡明一求饶了后,说出了心中疑惑:
“你觉得王新源敲得是什么电码?
曼玉思考了一会:
“他敲的不是莫尔斯电码,好像是在我们电报总台经常收到的,秘密无线电台的电码。监听私人和秘密电台的工作都由国民党部侦听站负责,他们有时来找我去监听,破译这些无线电,我讨厌这帮人多管闲事,装做听不到看不懂。我们总台除了我,还没有谁能分辨,解析这些神秘电波和电码”
金曼玉的回答让胡明一大吃一惊。
他上次到交通站,王老板也说过,北平地下党组组有位秘密电台的大学生报务员,对技术不熟练,电台很快被敌人监听了。
这位从北平来的王新源,难道是由外地党组织秘密派去光明通讯社去受训的学员?
胡明一再三考虑,如果王新源如是中共地下党的报务员,那证明了,“光明通讯社”的程科长可能就是卧底在国民党中央组织的那位“长江三号”了。
只有长江三号,才可能借国民党机关招收无线电台报务员,建立光明通讯社为名,秘密为自己的地下党组织培训无线电台的技术骨干。
他这个的推测要不成立的话,学员王新源的疑点被隐藏在光明通讯社的国民党特务们发现了,后果也是不堪设想,不管程科长是不是长江三号首长,都应该立即采取措施,保卫自己的战友和同志。
胡明一想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认真地叮嘱金曼玉:
“有关王新源的事情,你别和任何人讲,可要十分保密”
“我会坚决作到”
金曼玉表示了决心。
胡明一和金曼玉又聊了一会儿,趁着夜色,匆匆赶往金钢桥边的交通站,找到上级王老板。
他向上级叙说了王新源的可疑事情,让组织查一查这个光明通讯社的学员,是不是北平地下党派去的报务员。
王老板觉查到事情重大,马上赶往中共天津地委的秘密联络站。
胡明一也离开了交通站,乘着夜色,来到了通往新家的路上,这己近夜里十点钟了。
海河南路的街道上,行人稀少,一个个的路边的电灯,像人们没睡醒的眼睛,闪着昏暗的光色。
胡明一刚走到明源里胡同口时,一位中年男人迎面而来,距离他只有十几步远。
他警觉起来,借着暗淡的灯光仔细打量不速之人。
此人年龄好似在三十岁左右,圆脸大眼睛,身材健壮,穿着一件中式黑色衣服。在他们侧身走过的那一刻,突然,中年男人站住了,低声招呼他:
“先生,勤明,东祥两大哥有事找你”
胡明一听到勤明,东祥这两个名子,楞住了,这不是组织给他设置的紧急联络暗号吗?
他不由站住了脚,赶忙回暗号:
“我是过路的不认识你,你是他们什么人,我没借他们的钱,
中年男人回答:
“先生,一厘五的月息够多的了,你还借吗”
胡明一听回答的暗号一字不差,就向他靠近了。
中年男人又小声说:
“同志,我是一号交通员,地委领导加急让我来通知你,王新源是我们打入光明通讯社的一个同志,你千方百计的保证他的安全。现在,你的女朋友金曼玉成了关键人员,你能保证这事情不泄露给任何人吗?”
此时,胡明一己完全清楚了,自己判断是正确的,这再一次证明,光明通讯社的程科长可能就是“长江三号”首长。
那地委同志和他一样忧虑,王新源暴露了身份,被国民党特务盯上,那会给“长江三号首长”带来重大危险,庆幸的是,金曼玉发现了这处重大漏洞。
地委接到了他的上级王老板汇报后,作出了这十万火急的行动,这也是对胡明一的考验。
胡明一要用自己的一切来担保金曼玉的十分忠诚,做出不会泄密的保证:
“同志,金曼玉对我十分信任,她把这么重大的事情告诉我,并没有向任何人讲,让地委领导放心,我用我的一切保证她不会泄密的。但是,地委领导要立即采取一切措施,警告王新源同志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一号交通员听了胡明一如此坚定的保证,也放心了:
“好吧,我回去如实向地委汇报,你的理由充分,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你放心,我们己经派人去联系王新源了,时间紧急就这样,再见”
他们轻声轻语的说到这里,环视四周一下,没握手就分别了,向不同的方向快步走去。
这次,胡明一不顾一切地保护金曼玉,是因为这位女朋友不但是他心仪的恋人,更是实际上的亲密战友,无意中给地下党组织立下了不少功绩。
面对当前的危机,胡明一义不容辞地冲到前面担负责任,这才是做为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