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留守的日子(1 / 1)
胡明一在新开河边盐坨桥的土路上和张队长,刘源完成了解救省委陈书记的行动,回到了第一警署心里即沉闷,又抱有一丝希望。
他已经是特科一科的队员,张队长和刘源护送市委陈书记回了南方,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和两位战友再见面,和津城地下党失去了联系已很长时间,如今又下他剩孤身一人。
希望的是张队长又派来了新的联系人朱玉珍同志,他十分盼月底三十日晚上,在南市的升平戏院接上头。
南市升平戏院在光绪三十年就已建成,又经过几次投资建设,己成了一个大戏院。
每天晚上,升平戏院里人满为患,不少爱好评剧的居民都愿去看戏,成了华北地区的著名剧场。
升平戏院上演的最受欢迎的戏目是评戏:古装戏是花为媒,秦香莲,现实新剧,杨三姐告状等。
胡明一和朱玉珍接头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太难熬了,渡日如月。从那一刻起,己将自己封在了租界的警署里。
他从上班到下班,除非有重大警情和工作,一律不出警署的大门,成了一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守绣楼的古代大姑娘。
市面的消息都是从每日的津城各大报纸,和重案组的赵学铭,个别组员,上司安东尼克处长等那里获得。
他不解的是,那天和张队长,刘源又在新开河一带伏击了国民党特务们的囚车,打死了五个押送人员,救走了被捕的地下中共省委一名书记。
可在津城报纸上,没有任何与此事件有关的报导,无孔不入的私人报纸,那些媒体记者们竟一无所知?
这天中午,胡明一平静地坐在警署的重案办公室里,聚精养神,门房警卫又给他送来了一封电报,拆开一看不惊喜上眉梢。
这是自已未婚妻金曼玉从大洋彼岸发来了电报,内容大概是:
她以乘坐英国万吨远洋邮轮,跨洋过海,安全到达英国,住在名叫安什顿的旅店里,一天后,那个英国的著名无线电研究所派汽车接她到单位去,所写一封详细情况的信件己从英国发出,一月后到达津城。
电报的电文虽然简明很短,可让胡明一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担心和焦急一扫而空。
胡明一高兴的走出了警署,按着未婚妻金曼玉所发来电报的地址,到北站的邮电局拍了一份祝福平安的回报,他这才感觉与前些日子的心情大不一样,愉快轻松了许多。
前些日子,失去了亲密的战友和地下党组织的联系,他也是像一个孤舟在风浪里漂荡。
而二十多岁的未婚妻金曼玉,身边没有亲人,在一往无际的大海上漂泊了一个月,如果她的身体或精神上患了疾病,和有了创伤,可将是他一辈子的心痛。
傍晚,胡明一来到小白楼,推开了金曼玉家的房门,未来的丈母娘金太太也是喜笑颜开,把接到的女儿电报,递给他看,来电内容基本相同。
“小胡啊,你为曼玉的事都惦念的瘦多了”
其实,金太太关心,只说出胡明一吃不好睡不好,又忧虑又痛苦的一个原因。
可她哪知道在这些日子里,这位未來的姑爷经历与亲密战友们永别和地下党组织被破坏的痛苦,又孤身独胆与敌人进行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那每一个战友的牺牲,像刀割他的心腑似疼痛,他行动组的两个部下,李敖,郑凯歌这么生龙火虎的年青人,在他眼前没有几十分钟就离开了人间。
还有,让他心里最难己接受的是,上级王老板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他的新生,这样崇高的壮举有谁不为之功容,一生怀念悲痛。
王老板最后那几句话,让他永远铭刻在脑海里:
“我命令你快走,不要管我们,”
如今,胡明一己振作起来,坚信津城党组织的损失是暂时的,还会壮大起来,就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他又和中央特科的新战友们一起战斗了,也有了朱玉珍这样的新联络人。
月底的三十日晚上,胡明一盼来了和朱玉珍接头时间,他照着中央特一科张队长规定的打扮,掖好勃郎宁手枪,戴上礼帽和来到了“三不管的”南市。
夜灯灿烂,大街上的戏院,舞厅,茶社,饭店里混杂着达官富人,市民百姓,三教九流,青帮黑社会和国民党的便衣特务。
胡明一警惕环视四周,没发现可疑的人和迹象,掏出了怀表,看到时间己快到晚上七点。
他在一个街边的报亭买了一本戏剧杂志拿在手里,便大步走到了荣业大街的升平戏院。
这座戏院门前灯光明亮,售票窗口旁,人们排着队买戏票。
胡明一左右巡视,终于看见在戏剧广告牌不远的地方,站着一位女人穿戴和长像如张队长向他叙述的一样。
他走到这位年青漂亮的女人面前,说出了暗语:
“问您一下,今天怎么没演杨三姐告状,唐山的戏班子来了吗?”
年青女人微笑的回了暗号:
“我不爱看那出戏,爱看花为媒,戏班子于下月初五,可能来这演出,您手中的戏曲杂能让我看一看吗。”
胡明一高兴地把手里的戏剧杂志递给了她:
“没问题,前边灯光很亮,到那去看得清楚”
“是啊,我们一同走吧”
他们俩人轻松走在了街上,像一对谈恋爱的男女朋友,边走也小声谈,来到海河的金汤桥边。
“你好,我是胡明一”
“你好胡同志,我是朱玉珍,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联络员,我住在李家胡同二号,那是个临街的小杂货铺。每周二,五晚七点左不,你以买肥皂类日用品的方式来店里联络。我们相互传送上级的指示或情报,小卖部里有一部无线电台,由我丈夫主管,他也是咱们的同志。
胡明一己全明白了,中央特科张队长的所获情报和上级发出的指令等都是通过这部无线电台传递的。
“小朱,上级有什么指示吗?
朱玉珍回答:
“上级,让你先隐蔽,沉寂一个月,然后有大的行动”
“好的,我坚决执行”
胡明一兴奋地答应了,他们在金汤桥边分手了,果然,中央特一科队员的重大行动在一个月后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