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革命情侣(1 / 1)

加入書籤

新的交通联络员朱玉珍与她的丈夫,是一对革命的夫妻,那个小卖部是中央特科在津城设立的一处秘密无线电台椐点。

以前,胡明一和张队长,刘源在一起行动,接受中央特科的指示,命令和他们的互相情报,都是通过了这部秘密的无线电台传递。

朱玉珍在上海十六岁就参加了学校的学生革命运动,十七岁加入共青团然后入党,任上海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

在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中,朱玉珍躲过了四一二大屠杀,来到了津城,

她在上海时,曾在一家无线电收音机厂工作,也对无线电器材很精通,成了出色的检修工,投奔的远门亲戚居住在法国租界。

那时,无线电收音机在英,法,日等租界十分流行。

一位留洋的无线电工程师在法租界霞飞路上开了个无线电收音机修理部,也卖些无线电零件,组装收音机,业务很兴隆。

修理部里人手缺乏了,老板就在店门上贴了招聘检修工的告示。

朱玉珍去应聘,经过工程师的考核,认为她的技术很好应聘了,而且成了店里的技术骨干,很受到老板的欣赏。

半年前,中共上海地下党的一位和朱秀珍熟细的同志,到津城执行一项任务时,采买特殊的无线电零件,跑遍了各租界卖无线电元件的店铺,在法租界,遇到了打工的朱玉珍。

从此,朱玉珍又和地下党上级组织取得了联系。

由于中央特科的工作需要,上级组织派来了一名二十多岁的男报务员,秘密地带着无线电台来了津城。

他租了离意大利租界不远的李家胡同二号内一间阁楼式小门脸房,以经营日用百货的杂货铺为掩护,成立了秘密地下无线电台联络站。

位于金刚桥不远的李家胡同也是个“三不管”的地方,处于意租界与地方警区的中间位置,座落着己故著名文人李叔同的旧居。

这个占地几十亩的大四合院,常期没有人住,宽大的院里内,高大的青砖瓦房,假山水塘由于长期无人管理,破落不堪,各半人高的野草遍布。

四合大院墙外,空旷无人,杂草树林连成一片,异常清静。什么刺猬,黄鼠狼,小狐狸,野猫野狗等小动物经常结伴而行。

到了黑夜,居住那一带的市民谁也不敢到那处阴森森的旧居周围走动,并七嘴八舌的传说“鬼异”事情:

夜色降临时,旧居大墙外的道路上,树林里的黄鼠狼,狐狸都成了精,专门变成穿着各式衣服,闪着迷人目光的美女,或一个个怪模怪样的小老头,迷惑人们。

还有居民添油加醋说,在夜色里,见过有不少穿着白色衣服,脸色惨白的年轻女人,飘泘着在树林和路上。

老居民们在一起聊天中都说这样怪异故事,新来的住户听了后,晚上也不敢出门了。这一带,小孩子们的有时不听大人们话,爹妈就说狐狸精,黄大仙来了,吓唬他们。

有一次,几个胆大的男青年到了深夜去旧居的大墙边,探探虚实,刚进了一片树林,就逃了回来。

青年们并没看见人形样的美女和小老头,可是,从乱草丛中露出一双双明亮发绿的眼光,七八个黄鼠狼窜到他们不远的地方,站了起来,向天空举着爪子举拜,让人不寒而栗。

有时那里,还传来一声声野狗狂吠,和一声声像小孩子哭似的狸猫叫,确时让人恐惧,就连管片的警察到了夜晚,也不到这里巡逻。

离李叔同旧居不远李家胡同里,一些手里有钱的居民在别处买了房,没钱的换了房都搬走了,他们把一些空房出租给了做小买卖,或居住的外地人。

可这些居民往外租房也有个规定,不租单身的男女,怕招惹是非,必须是连男带女一家子,有小孩最好。

李家胡同的幽静,怪异,引起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注意,这应是设立秘密交通站的最佳地点,即隐蔽又安全。

这些经历了生死博斗的同志,大多是共产党员,无神论者,死都不怕,还怕些什么黄大仙,狐狸精。

中央特科组织就指示这位男报务员,去租了一间靠街口的房子,即作小卖部又当秘密无线电台的站点。

可这一间房子的主家要求苛刻,必经是结了婚的一家人才能租用。

中央特科派交通员找到隐蔽在津城法租界打工的朱玉珍。她是二十多岁的未婚姑娘,如果和那位年青的男报务员扮作“假夫妻”,让房主同意,过了这一关,就能租到这间最合适的房屋。

其实,朱玉珍暂住在亲戚家生活确不方便,也担着一份人情,也不是长久之计。这次,她搬到李家胡同二号去住,离法租界的修理店也不远,还能帮男报务员干些利索能及的工作。

朱玉珍同意了,终于就亲戚的家里搬了出来,和特科的男报务员住在了李家胡同二号的小卖部里。

租住的青砖大瓦房很高,屋里搭有一个小阁楼,男报务员住在阁楼上,用无线电台发报也很安全,朱玉珍住在楼下的售货间,白天可以一边卖货,一边放哨。

到了夜晚,男报务员在阁楼上打开电台发报,朱秀珍从楼下的门窗监视房子周围街上的动静,两位战友配合的很好。

朱玉珍从修理部下了班,承担了卖货,家务和接待来联络的革命同志,修理有故障的无线电台等工作。

从那以后,假夫妻两人互相配合在一起工作,一起做饭吃饭,说说笑笑,很投缘。

男报务员也是一个英俊,勤快朴实的小伙子,在小卖部的经营与日常生活中,重活累活抢着干,也非常关心朱玉珍。有时给她买漂亮衣服,买好吃的,自己确舍不得花钱。

朱玉珍也把他的情意记在心里,什么洗缝衣服,拆被褥,生火做饭,凡女人干的细活都料理的很好。还管着小卖部的结帐盘货,把屋子和小卖部收拾的干干静静,有条是理的,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成的又好又快。

李家胡同的邻居们都夸这两个”小夫妻”人长得好,心底善良,也勤快,小卖部干得兴隆。

人们常说,日久见真情,在一起长时间的秘密工作,生活里,每天形影不离的两位男女战友,渐渐就有了感情,经上级组批准成了真正的夫妻。

前些时候,津城地下党组织被破坏,省市地委的秘密电台停止了发报。

中央特科只能启动这个备用的无线电台,与驻津北方局和特科的潜伏人员联系

朱玉珍比平时更加忙碌,白天晚上都要配合秘密电台的工作,还要去到隐蔽地点,与来联络的同志战友接头。

最近,她遵照上级的指示向无线收音机维修部的老板辞了职,一心扑在李家胡同的秘密电台联络站上。

从此,胡明一有了这个新的联络站也很兴奋,李家胡同二号离他工作的警署太近了,步行十几分钟就走到了。

一天傍晚,他下了班在这个新联络地点转几圈,发现李家胡同前的远方有个大空地,处于海河边的大马路,临近金汤桥和金钢桥。

空场上很热闹,两个大铁桥周围的普通居民都到这里游逛,人群拥挤,车水马龙。

小商小贩在这里大显身手,卖什么的都有,以蔬菜瓜果,梨,桃为主,海河里的渔民也到空地上,卖着一天剩下的河鱼河虾。

还有一帮开场子卖艺的,耍猴,舞大刀练红樱枪的武术,举石埻子,表演摔跤等。

胡明一要从意租界来到大空场,可以名正言顺地从李家胡同口的那个小卖部经过,他带着赵学铭经常一同到夜市闲逛。

那一回,赵学铭在法国公园里,被国民党特务当成嫌疑犯。不敢再去和票友们唱京剧了,下了班烦闷,也没地方去。自从,他被胡明一带到了大空地,逛夜市后也上了隐,在警署吃完晚饭,就到那里溜溜,这给为胡明一打了掩护。

几个月过去了,胡明一和李家胡同联络站的朱玉珍夫妇越来越熟,他从小卖部买些肥皂牙刷,牙膏之类的日用品,也买包香烟,火柴,几袋果糖。有时和这位女联络员打个招呼谈上几句。

但是,遇到那位电台报务员在卖货时,他们只点了点头,不能多说一句话,这是组织上规定。

有一次,胡明一来到小卖部买肥皂,看见朱玉珍阅读着一本无线电的书。那时,他还不知道女联络员会修收音机,懂得无线电技术,就多说了一句:

“你爱好无线电,我那也有这方面的书藉,是我女朋友留下的,我给你带来”

她点了点头答应了。

以后,胡明一就把几本无线电书藉,交给了朱玉珍。

又到了星期日早晨,休班的胡明一来到小卖部买日用品时,无线电台的男报务员走到他面前,看看店里只有朱玉珍,招呼他上了阁楼。

胡明一刚坐下,这位男报务员自我介绍着:

“我就是王新源,你的爱人金曼玉是光明通讯班的教师吧,我从你给朱玉珍的无线电书上看见了这个名子。我批评朱玉珍了,她在卖货时看无线电的书藉太危险了,就像我那次在“光明无线电培训班”的课堂上,无意识地练发报敲码一样。

他也感谢道:

“那时,多亏让金老师发现,要被国民党特务发现我,就暴露了会被捕丢了性命。金老师的技术太高超了,我很佩服,她还会编各种密电码,我也想让她编一套新密电码,上级领导也同意了让我联系你”

胡明一惊奇地第一次见到了曾被金曼玉怀疑过的学员:

“你就是王新源,这回咱们成了战友,太好了,可我未婚妻金曼玉去了英国了,那怎么办?”

王新源笑了笑:

“没问题,你有了她的地址吧,我写好了秘密内容和你的去信一同寄到英国,她编好了密电码再用信邮来,你交给我就行,金老师在英国编密电码比在国内还安全”,

胡明一肯定地向王新源保证,一定干好这件事件。

这个战友很高兴,还拿出了特科领导来的电文,翻译的内容是:

“胡,联系到了邓掌柜,与他接会面,具体于王细说”。

王新源向他布置具体的事宜:

“胡大哥,你现在就去北马路鼓楼南门口,有个摆地摊卖草药的男人,有三十多岁叫周大伟。铺在地上的布单子上,右角有个虎头的图案,暗号是你问他,“托你买的三瓶虎骨酒呢”他会回答,“我己和邓掌柜说好,能卖五瓶可要付现线,走咱去看看”然后,周大伟会带领你去到一个化名邓掌柜的同志那,接受一件重大任务。”

胡明一领了这个重要任务,辞别了王新源夫妇,出了李家胡同的小卖部向北马路的鼓楼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