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汉字密电码。(1 / 1)
那天夜晚,胡明一配合战友周大伟,神速炸毁了卫津河边的国民党无线电台侦测站。
转天早晨,津城的各大私家报刋,报导了卫津河畔一处广播电台大院里爆炸起火的新闻:
当记者赶到爆炸现场进行采访时,电台大院周围一公里内,军警己戒严,禁止任何人进入。
据消防人员透露,无线电广播电台的主机房爆炸起火,屋内的机器设备和所相连的车库,车辆都已经烧毁,这可能是一起人为破坏的火灾事件。
记者们询问起执行戒严的一名警察局官员。
他轻描淡写的解释:
“诸位,这是废旧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只有一个看夜人员,火灾中没有人员伤亡,起火的原因正在调查”
可是,记者们听到了当时在这一带捕青蛙的市民讲叙:
他首先跑到电台大院前,火光,看见有四,五个年青男女惊慌的跑出了院子十多米的地方,并议论纷纷。
过了近十几分钟,救火车,军警的车辆赶到,他还见到警察们从院子里抬出了几个穿警服的伤员。而后,又从院外草丛里找到了昏迷的警员,伤员们都被抬上大车厢的汽车,拉走了。
而后,警戒的军警们把看热闹市民们赶出了这一带。
各大报纸的记者们挖到这些好题材,十分高兴,又去问询警方发言人。
而他暴跳如雷,手指着这些多事的记者,威胁道:
“这火灾是自燃,你们别听那些小市民胡说,要是报导出去,把你们抓起来,以传播假消息,搅乱社会治安论罪。”
记者们更纳闷了,一个废旧广播电台的房子起火,不是刑事案件,为什么来了这么多警察,还有背着长枪的军人警戒。
众人猜测起火爆炸的电台院子里,一定隐藏着国民党政府的秘密机关,军警们恐怕暴露了机密或太丢面子,才这样大肆隐瞒。
胡明一坐在意租界警署的重案组办公室里,看完一些私人报纸心中暗笑:
因为民国的时期,津城的报纸大多数是私人和财团办的,讲的是发行量,要在市民眼里有声望,多卖报纸才能挣钱。报社就常刊登些独家轰动性新闻,能博得人们的眼球。那时的私家报纸,只要不公开宣传共产主义,大骂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什么新闻都能刊登。
探寻到这个重大新闻的记者们哪管军警的恐吓,回到报社,写了稿子送到主编手里,印刷厂就连夜加班赶出报纸。
一大早晨,国民党省部秘密机关被炸,损失惨重的消息,传遍了津城大街小巷。
当胡明一来到李家胡同的小卖部,听到了朱玉珍传来的好消息:
国民党省党部为此大为恼火,花了如此财力,物力建立起的无线电侦听站,瞬间就被对手炸毁了。大骂林正英是个书呆子,搞侦听电台,破译电码是专家,与中共地下党斗太无能,撒了他的职务调回上海。
这些特务头子想从查找秘密无线电台为突破口,抓捕报务员,再破获中共地下党组织阴谋也破灭了。
不久的时间,北方局向津城地下党派来了新的负责人,进行了省地委合并,组织正在慢慢恢复之中。
朱玉珍也向胡明一传达了中央特科上级新的指令:
周大伟,刘书记已转移到了新的工作地点,担任了重要工作,暂时断开了和他的联系,继续与他们夫妇单线接头。一月内不再执行任何行动,注意隐蔽,配合王新源的新密电码编程工作。
胡明一如释重负的执行着上级指示,轻松地隐身于意租界警署里,急待女友金曼玉从英国的来信。
一天,胡明一来到李家胡同的小卖部,报务员王新明向他讲了汉字密电码的优点:
用英文编的密电码不管多么复杂,它只有二十六个字母,编的密电码容易被人发现破译。而中国汉字常用的有二千多个,汉字编成的密电码可以隐藏在一本中文的短篇小说,或各种文学杂志里,带在身上和放在屋里,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这密码本就是一本己出版的普通文学作品,国民党特务和对手截获,确定这一本书藉就是密码本,也很难破译。因为,汉字常用字有上几千个,文学作品里的字句更是千变万化,由于作者写作的风格不同,语言文字的用量不可而语,所写的字句没有规律。
有的作者写的句子里,同音又不同字,就是无法破译的根本性质。而且,无线电台收到的一个电文用这部文学作品内容译码后,消毁涉及此电文的这篇文章,能万无一失。
报务员王新源又透露:
他在光明通讯社学员培训班时学习时,金曼玉是班里的首席教师,讲过汉字编密电码的优点。
通讯社的负责人程科长从南京和上海调来了两位专家,与金老师组成了电台汉字密码研究小组,其实,他就是让研究小组编出汉字密电码。
金曼玉的汉字编码技术确有了突破,但是,程科长回了南京,研究班的汉字密电码也没编成。
一个多月后,胡明一终于等来了金曼玉的来信,从这长达八页信中,详细的知道了她远渡重洋的艰难英国之行:
那时,金曼玉告别了一家人,乘坐英国公使馆的轿车,由青年官员菲利普带领着她,和另外两个女留学生在津城的火车东站会了面。乘坐上了去南京的火车到了浦口。又换车到了上海,住上了英国公使馆安排的旅馆。
两天后,金曼玉去英国的签证,船票都已齐办全,她们三个人随着菲利普登上了,停泊在吴淞口的英国两万吨邮轮:英格兰号,驶向大海。
金曼玉和两个女留学生住在特等舱,位于轮船最高层,菲利普和一位回英国工程师和警官住在她们的隔壁。
英格兰号是一艘英国最先进,两万多吨的远洋客轮,船高超过十层楼房。
邮轮上设有西餐厅,舞厅小电影院,咖啡间等,生活娱乐设置都很豪华,比金曼玉在小白楼的居住生活条件都好,饮食以西餐为主,也有中餐。
乘坐这艘远洋邮船的有八百多旅客,大部分是英美,法国人。也夹杂着去英国办理公事的中国军政官员,留学生,学术交流的学者,有钱的商人富豪等。
金曼玉生来还是第一次坐上豪华的远洋巨轮。
当英格兰号邮轮驶出吴淞港口,不到半个小时,她眼前是无边无际的大海,站在轮船的巨型甲板上,回身望着祖国的大陆越来越远,心中感觉空荡荡的。
站在她旁边的两个留学女学生也是一样,不觉泪水而下,英国职员菲利普跟随她们身后,用纯正的中国话劝慰她们:
“你们不要伤心,我第一次离开英国时,站在这甲板上回头望着远去的国土也是这样心情,可你们比那些远洋过海的华工幸运多了”
菲利普又介绍着:
那些华工们没有这多钱买上等船票,坐上这么好的邮轮,都搭乘几千吨的远洋货船,在底舱里远渡大洋。
他们在又潮湿又黑暗的底舱里,呆上一个多月或更长时间,吃不好睡不好。其中,体弱的华工可能会生病,再得不到医疗就死掉了,永远葬入了大海里。
菲利普也向她们说出了自己的经历:
在上大学期间,他与一名留英的中国女学生,相识相爱了。
他的中文就是女友教的,毕业后,因为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被英国外交部所招聘,来到英国驻中国领事馆工作。
“我对你们中国人很有感情,我们四个人在船上要互相帮助,我就是你们的大哥,有什么难事就去找我,咱们给在船上呆一个月了才能到达英国,快乐些,我去干别事了”
菲利普说笑着,向她们摆了摆手离开了,可他的这一番话语让金曼玉心里很温暖。
她没有遇上了一个看不起中国人,整天耸肩,带着高傲神情的洋领队,而是理解,关心她们三人的中国通。
菲利普为了消除金曼玉和两个女留学生的寂寞,邀请她们看电影,去咖啡厅,练跳舞,打羽毛球。
他还带着三位女孩子接触,了解船上的各阶层外国人,进行交谈认识,熟细怎样与这些洋人打交道,学习生活,处事的注意事项。
金曼玉从菲利普懂得不少在异国它乡生活,和各方面的事情,以及英国人的风俗生活习惯,英国的法律及文化历史,各阶层状况。
在这艘邮轮的特等客舱里,菲利普和三个中国女孩子在一起说说笑笑的身影,成了旅客当中的美景。这让金曼玉觉得在船上过的时间也挺快,己经来到了北大西洋的好望角。
然而,英格兰号远洋邮船遇到了海上大风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两万多吨的轮船变成了一只大渔船。
邮轮被暴风巨浪里掀得左右摇摆,只要船长指挥不当或轮机手操作有误,就会翻船颠覆,几百人葬身大海。
金曼玉晕船呕吐,快把肠子都吐出来了,胸中难受的撕心烈肺,跳海的心都快有了,多亏菲利普的鼓励,船长船员的搏斗,胜利的战胜了大风暴。
远洋轮船越过了大西洋,来到了英国的利物浦港口,
金曼玉在港口的一家旅店里住了两天后,无线电研究所派来了人员和菲利普交接,护送她到了由军警守卫的技术人员宿舍,住下了。
几天后,无线电研究所分配金曼玉到了无线电回波定位实验室工作。
胡明一仔细阅读完未婚妻金曼玉的这封后,为她感到骄傲。按着她来信的地址,回了一封思念情感和王新源所求事情的信件,委托她闲在时,研编汉字的密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