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十万火急(1 / 1)
一个多月后,胡明一又收到了金曼玉的回信,大多内容是对他的想念,恋情的亲切话语。
金曼玉叙说了在英国当地居住,生活的情景:
无线电研究所座落在离伦敦以西的温莎小镇,那里建有举世著名的温莎古堡,美丽,宁静。
大街两旁,建有英格兰风格的住宅,商店,居民们生活得轻松惬意。
她工作累了或想念他和父母时,就到小镇边的泰晤土河畔,在咖啡馆里,欣赏美景,有时也漫步于温莎公园的绿地森林中。
公园内寂静幽雅,树木茂密,翠绿,一些小动物,松鼠,小狐狸玩戏于碧绿的草地树丛之中。
穿过了美丽的森林公园,温莎城堡就在泰唔士河南岸的小山丘上,是英国温莎王朝的一个家族古堡,占地面积七万多平立米,有近千个房间。
城堡四周布满一望无际的葱绿草坪,森林。
温莎城堡分为上,中,下区,高大的城墙,房屋和高耸的圆型古堡,都由花岗岩砌成。中央耸立着石筑的圆塔,登上圆塔顶,可以俯视温莎小镇全景,这处石塔也叫晚钟塔。
金曼玉很快熟细了这一片地区,温莎小镇很美丽,又安全,就是饮食不太习惯。每到休息日,她都到老局长的留英老同学家里去,品尝中国的饭菜。
这位留英老同学,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招侍金曼玉,并亲切的盯嘱她:
“曼玉,别买什么礼物了,这就是你的家。你天天来我才高兴呢,我可见到中国家乡来的人了,我们给你做好吃的”
关于汉字编码,金曼玉在信中告诉胡明一,要分三次来信才能把汉字密电码全部传到来。因为,当地邮局有规定,信件不能超重。也要必经英国有关部门的检验,才能投递。
她写信的页数太多,也会引起检验人员的询问。
傍晚,胡明一只好拿着金曼玉来信来到李家胡同,找秘密电台报务员王新源。
他仔细看着信中编制的汉字密电码,很满意:
“胡大哥,金老师就是研究无线电的奇才,这三分之一的密电码也能用,只不过保密度差些,那也比老的密码本强百倍”
胡明一不太懂这些专业的知识,可看到报务员王新源十分满意,就高兴了。
他连问最近上级有没有来电报,分配给什么新任务。
王新源也笑了:
“你打伏击也上隐了,不放几枪,手心还痒痒了。忍忍吧,关于你行动任务的电文一个也没有,你就隐蔽休息吧,把密电码弄好就行了。”
胡明一挠了挠头,皱起了眉:
“新源,上级领导照这样安排,我可能给闲呆半年。你看,金曼玉从英国寄来封信就给一个多月,我在回信,没半年汉字密电码凑不齐,这不急死人了,你不行给我走个后门,向领导发电报反应一下我的情况”
王新源拍了拍他的肩:
“你当我是省官员呢,我是个报务员,使用电台是有严格记律的,乱发报那不是找挨处分吗。这个后门走不通,你还是养足精神准备打大仗,把你勃朗宁手枪,擦亮亮的等着吧”
他听了王新源的话,笑了:
“你当我不懂记律,我全知道是逗你,我走了”
胡明一说着起身向王新源告别了。
夜色慢慢降临,远边的天空上还有一抹鲜红的霞光,胡明一来到离李家胡同不远的一片平民区。
在一个个低矮的土坯,蓠芭登的平房,和私搭乱盖的窝棚里,升起朦胧的烟雾,居民们做晚饭的时候到了。
穿着粗布衣服的人们,有的点着了煤球炉,坐上了铁锅煮饭。有的在屋前的空地上,用废旧砖头,黄泥砌起的炉灶,用拾来的破旧木材烧起了大铁锅。
胡明一走到小胡同口,看见几位六,七十岁年纪,穿着补丁衣裳的老人坐在一条长木凳上闲聊,一只瘦小的黄狗蹲在他们脚下。
突然,小黄狗狂叫了起来,警示着有人来了。
胡明一朝着一条弯曲的狭窄土路望去,来了两个穿着土布黑衣服,戴着压折帽,扎着绑腿的黄包车夫。
“车夫”们快步来到老人们的跟前,那个小黄狗还叫。
一个车夫问的老人们:
“老头,这李家胡同怎么走”
老人们可能觉得这个车夫没礼貌,不高兴地了,没说话。
另个车夫不愿意了,凶狠地叫道:
“你们这些老头是个哑吧,连个人话也不说”
老人们还是不理睬,小黄狗好似看到车夫们欺负了主人,叫着窜了上去,被一个胖车夫飞脚踢趴下了。
胡明一也走了过来,看到这两个车夫举动,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装作劝架,拉了一下踢狗的车夫:
“这两位兄弟,老人家都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气着他们,不就是问个道吗”
车夫们一转身时,胡明一大吃一惊:
这两人白白的大脸,细皮嫩肉,哪像整天风吹日晒,在马路上拉黄包车的车夫。分明是假扮的,为什么还向老人们打听李家胡同。
突然,他意识到难道这假车夫是特务,是冲着李家胡同,王新源夫妇的秘密交通站去的?
如果,交通站暴露了,这太危险了?
胡明一没有时间多想,必须弄清车夫的底细。
他上前向假车夫笑着说:
“这些老人家岁数太了,脑子也不如使了,我对这地方熟细,你们找哪个地方,问我啊”
假扮的车夫见到胡明一气质非凡,一定是个明白人,就消了火气:
“这位大哥,我们想问问这李家胡同在哪,有一个小卖部吧”
胡明一听了他们的问话,身背后冒出了一股凉气,可还是轻松地回答:
“是啊,你们是买东西,还是找亲戚,”
假车夫哑口无言了,停顿了一下才回答:
“我们是拉胶皮的黄包车夫,送乘客迷了路,问一问,谢谢大哥,我们回了”
胡明一仔细盯住他们急去的身影。
坐在木椅上的一位老人才说了话:
“这位大哥,我看这两个人哪像车夫,白面皮的不是个好东西。刚才,我们还看见远去的街头,就有个穿绸缎的中年人和不少鬼头鬼脑的壮汉在一起,嘀嘀咕咕。这么会儿又来了这么两个车夫,一张嘴老头老头地喊,说话太蛮横,像是黑社会和官面上的人”
胡明一只点了点头,来不急向老人回话,快步回到了李家胡同的小卖部。
他把刚才所见的危急情况告诉了王新源和朱玉珍。
这夫妻一听大惊失色,快速的收拾东西,把钱财和重要文件放进一个挎包里,提起了装有无线电台的木箱子,锁好了大门,随着胡明一向意大利租界快步走去。
胡明一将王新源夫妇,带领到在意大利租界第一警署管片的一个旅馆。
这家旅馆的意大利老板见到好友胡明一警官带来了客人,一间的豪华的房间正空着,就破例以最低价格出租了。
王新源,朱玉珍长这么大也没住过这么漂亮的房子。
客房里都是欧式家俱,黄铜床架的钢丝床,白色全皮大沙发,落地大衣柜,酒柜,储物柜应有尽有。还带有一个冲水马桶和浴缸的卫生间,上了小阁楼从窗子可眺望,整个意大利租界的异国风景。
可是,夫妻俩人没有了欣赏的心情,焦急,危险的气氛笼罩着这个豪华的房间。谁也不知道,又出现什么十万火急的危险情况,是地下党出了叛徒?还是他们的联络站工作失误,被特务盯上了?
唯一的答案,只能启动无线电台进行联络。
这个危机发生的太突然,事先谁都没发现可疑的预兆,要不是胡明一发现了这两个可能是假扮车夫的特务,后果不堪设想。
王新源和胡明一经过商议,决定立即打开无线电台,向上级组织进行联系,弄清情况制定对策。
十几分钟过后,王新源拿着上级发来电报递给了胡明一。
驿出电文的内容是:
王,朱已暴露,胡注意隐蔽,三号书记陈己叛变,速撒离,明日此时联系。
他们三个人全明白了。
王新源夫妇感激地握着胡明一的手,为有这样一个敏锐,果敢的战友而骄傲庆幸,他们躲过了一个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