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李君安的队员(1 / 1)
秋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在邓师傅船厂的队部里,李君安给队员刚上完了有关军事训练的课程。
被村民称为漂亮小仙女的邓小云,又迎面走了过来。
邓师傅的侄子邓中民上前,拦住了这位漂亮姑娘:
“小云,你又干什么来了,我师傅忙着呢,没功夫和你聊天”
小仙女厥着嘴不高兴了:
“你竟多管闲事,我找李队长不是闲聊天,是有重要的事情”
邓中民也不饶人:
“你有什么事,就在这和我说吧”
“你在我不说,我单独和师傅说”
他们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僵了。
李君安走了过来:
“大徒弟少说两句,小云有什么事”
小仙女的邓小云,也是邓师傅一个亲表弟的老闺女。
她的父亲也是村里有名的造船师傅,曾带领着工匠们建造过村里最大的古帆船,这引来了塘沽港区一个德国商人的兴趣。
这位在港区担任管理委会董事长的德国人名叫默克斯,培里,也是古帆船的爱好者,对中国的古帆船很有兴趣。
邓小云的父亲给他做过几个中国古帆船的微缩模型。
培里董事长在德国也是著名的投资商人,中国通,会说些生硬的华语。
那时,因北塘这一带地区受过八国联军侵略,这里的村民对塘沽港口的洋人都没什么好感,不愿搭理他们,开始,邓小云的父亲也是如此。
培里先生打听到北塘制作古帆船有名声,几次来到船厂来观赏,还给邓小云的父亲带来德国精密的千,万吨轮船模型和名牌葡萄红酒,很是友好,还用生硬的中国话自我介绍:
“邓先生,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国是欧美政府的事,我是商人,帆船爱好者和中国友好的德国人,十分欣赏你这个无动力帆船制造技术”
他又热情的解释:
德国崇尚科学技术,在那里,高超技术的工程师比当地官员的地位威望都高,得到人们尊重。中国的造船技木也是历史悠久,明代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时能造二万吨级的木帆船,那时德国只能造千百吨的木船,工艺上也没你们先进。
可是到了大清朝,中国的科学技术全被埋灭了,兴什么八股文,男人留大鞭子,女人裹小脚,朝庭愚弄老百姓,把他们创造精神也弄没了。现在德國能造几万吨,有动力的钢铁轮船和军舰,中国连个几百吨的小火轮船也造不好,用的蒸气发动机都是国外的。
德国商人培里的一席话,让邓小云的父亲觉得这个洋人在塘沽港口呆了不少年,己成了一个中国通,讲的这些话很有道理,也很友好。
那时八国联军进攻北塘炮台时,他和表哥邓师傅还是青年,站在山头上看到了,八国联军用海上的钢铁炮舰向炮台齐射,火光冲天,清军仓惶撒退。
他们目睹了这一惨景:
那些军衣残破,穿着草鞋,手执大刀,仅有少数洋枪和精神萎靡不振的清军,心中倍感痛心。怒骂腐败无能的大清朝,有巨款银子为慈禧祝寿修颐和园,确没钱造军舰买武器,训练发展国家军队。
从那时刻起,两人决心要向父辈学习造船,以后也能造大船,造出钢铁炮舰,打击侵略者,保卫乡亲们的家园。
可是,邓家青年们的远大报负是一相情愿,别说造钢铁船,连办个铁匠铺都给到清朝官府登记。
这些腐败,胆小如鼠的官员们怕铁匠打制大刀,铁器卖给义和团等民间武装,造了大清朝的反。
邓家只能和父辈们一样,老实地去造古帆木船。
时间长久了,德国商人培里和邓小云的父亲交了朋友,经常谈起造大轮船的事情。
培里的董事长十分了解当前津城造船业的现状:
一八八零年时,晚清开展洋务运动,汉人重臣李鸿章在津城办了天津机械制造局,又分为东局和西局。东局设在塘沽和葛沽一带,西局设在津城的海光寺。
制造局以生产军火为主,也制造船只,中国的第一艘潜水艇就是在东局制造的。还制造了挖泥船,小型炮艇。
那艘潜水艇比西方的类似船只还先进,受到了中外造船业的好评,挖泥船和军用船用的蒸气发动机虽然是从英国进口的,而船上的一切设备都是中国人制造的。
就是这么一个北方地区的中国军事工业的摇篮,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入侵了天津时,被他们全部炸毁。
在塘沽的大沽口,还有个海军大沽造船所,也是中国军用船舶的发源地,制造过不少军用的小吨位炮艇,巡逻艇,可在前年也停产倒闭了。
今天一大早,培里先生来到北塘村找到邓小云的父亲,是商议合资操办,引入德国技术人员将倒闭的大沽造船所收买过来,让懂造船技术的邓师傅主持重新开业造船,圆了他制造钢铁轮船的梦想。
邓小云的父亲也拿不定主意,就让女儿小云去邀请聪明智慧,见过世面的李君安,请到家里共同商讨一下。
李君安听了邓小云的叙述,就同意了,去见她的父亲。
邓中民也不再和小云打嘴仗了,像泄了气的皮球,盯嘱着师傅,快去快回。
小云姑娘高兴地带领着李君安,有说有笑地回了自己的家。
邓小云一家人的住在北塘村里最繁华的南头街上,是一处座落着五间青砖瓦房的大院子。
院内树草翠绿,鸟语花香,联三间的正房是青砖墙,大红的门窗,房顶上铺满金黄色的琉璃瓦,让人看上去华丽堂皇。
邓小云陪着李君安来到了自家院子,进了正房客厅,她的父亲坐在紫檀木的大八仙桌前,沏好一壶龙井茶等着呢。
邓师傅见到李队长走进了客厅,仔细打量了被小女儿相思的李君安,觉得小云的眼光不错。眼前的这位仅二十多岁的男青年,身高在一米八以上,浓眉大眼,鼻直口阔,目光闪亮,颇有一番朝气蓬勃,聪慧干练的大将风度。
他也惋惜:
这么好的一位男青年己有了婚配,女儿的单相思就是自找烦恼。从李队长这样正直的性格来讲,也不是在外沾花惹草的主,从未听到与漂亮女儿有什么暧昧的传闻。
此时请李君安来作客,一是听听与德国商人合作的见意,二来也对女儿单相思的安慰。
他们两人落了坐,打了招呼,邓小云给每人倒了一杯茶水,陪坐在父亲的身旁。
李君安听了邓小云父亲的大概介绍,就开门见山地发表了见意:
“邓师傅,我对您和德国投资人合作的事只能提个见意,我对造大船造轮船是个外行,要说没有什么发言权。可从当前市面上的形势来讲,我认为合作办造轮船的事不太合适,一是这投资太大,二是现在的市面太乱。”
他喝了一口茶,继续讲:
“前些天,日本人挑动汉奸便衣队在津城刚闹完了暴动,椐说华北一带的汉奸又要进行华北自治。我看小日本铁了心要侵略华北,各地土匪也借机抢夺。沿几条大河和海岸边的各村镇富绅和民众,运输船的船主们人心惶惶,谁还敢花大价钱买小轮船,买些枪支弹药,自卫还差不多”
邓小云的父亲听着不住的点头,同意他的意见,也想起来德国商人提的另一件事:
“你说的大对了,我真没有你的远见,太佩服了,如今时局太乱,保命是大事,谁还买几百吨的汽轮船,我决定了不造船了。可我听培里先生说,以前这大沽造船所还生产军火,仿制过德国人的二十响驳壳枪,以前卖的挺好。现在兵荒马乱的,我要和德国人合作把枪支生产恢复了,这投资又小可能有销路”
李君安来了劲头:
“对啊,您这个想法很好,现在咱们护船队,护村队光指那些火枪,火炮打个水上不多的土匪船只算凑合,要是来了大批拥有快枪的土匪和兵痞,我们也不一定档的住,护船护村队要有了驳壳枪,步枪那就好了。再则,这一带不少村子都成立了护村队和民团,我看需要量不会小”
邓小云的父亲一拍大腿:
“李队长就这么干了,我找那个德国商人商量,小批量生产枪支,用不少多少钱。现在,当地的官府让小日本闹都麻了爪了,没功夫管咱这地方的事,再有德国人在前面顶着呢,挣钱的事他准干,就这么定了”
李君安又鼓励:
“您说的对,有德国人在前挡呢没危险,听说连蒋介石的军事顾问都是德国退役将军。地方官员不敢惹他,这二十响驳壳枪也是名枪,军队警察也都使用,销路错不了”
邓师傅将造驳壳枪的事情定了下来,又向李君安提出了一个请求:
“李队长,你即聪明又能才干,一表人才,我闺女小云对你很是喜欢,可你也有了未婚妻,我也不能强人所难,你要和她认个干哥妹,这样也是对她的安慰,你看怎么样”
李君安也明白了邓小云父亲的心思,爽快地答应了。
邓小云姑娘高兴地,马上以大哥相称,她再到队部和李君安来往,在村里的乡亲面前名正言顺了,少了议论,皆大欢喜。
几天后,邓小云父亲和德国商人培里达成了协意,租用了已倒闭的大沽制造,生产枪械的车间和设备,又请来了一名德国枪械技师,招聘了工人,仿制二十响驳壳枪的生产开始了。
德国商人培里要找寻找验枪员,村公所和邓师傅都心照不宣地,推荐了李君安去试一试。
培里也同意了,心里也是怀疑惑,护船队的李队长是个神枪手?
当在造船所的靶场上,李君安举起驳壳枪,竟百发百中,培里先生和众人都惊呆了。
他的脚下和旁边的子弹壳成了一小堆,在枪靶子中心环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弹孔。
德国的男技术员在一旁拍着巴掌,并向在场的培里先生夸讲:
“老板,李队长是个神枪手,经他验过的枪才准确,我就认定他了”
在场的邓师傅很明白,虽没听懂这个德国技术员的德语,可他又一次觉得李队长以前的身份不简单,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不是当过军人就是警察,甚至有特殊经历,是不是受国民党特务们追捕的中共地下党呢?
怀疑归怀疑,邓师傅始终认为李君安是一个正直有抱负,思想进步的好青年,他不会克意去寻问此人的身世,让秘密永远埋藏在心里。
一个月过去了,造船所的第一批生产的二十响驳壳枪,装备到北塘村里的护船队和护村队。
李君安兼任这些队员的射击教员,邓中民成了第一个射击成绩优秀的队员。
小仙女邓小云看到这一切,心中羡慕不己,下了决心也要和他比个高低。
大海边三角地带的一片茂密森树里,出现了几十个生龙火虎的青年护船和护村队员。
李君安的教练下,队员们练武术,练射击,举着二十响驳壳枪,在噼噼,啪啪枪声中成了优秀的枪手,和武功扎实的战斗队员。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这深山老林的训练场中,李君安组织的护船,护村队成了抗日武装的一个预备小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