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弟九十三章 特殊的行动(1 / 1)

加入書籤

李君安,周大伟由邓小云带领去了东桥村,到现场侦察的地形,研究怎样实施炸毁日本人码头,军火库的计划。

邓小云心里也猜到师傅和周大哥的到东桥村,就是与日本人港口码头有关。

她还想不到,师傅李君安研究日本人的码头到底要干什么?

李君安叮嘱邓小云去到打谷场上和村民的聊天,就地等候,与周大伟出了村庄,向通向日本军用码头,仓库的那条土路走去。

二十分钟后,李君安与周大伟走了五里多路,发现土路两边的树林消失了,只剩下半人高的杂草,望见了日本人港口码头里,高高的铁丝网围拦,十几米高架的岗楼。

高楼上,晃动着背枪的日本兵,那铁丝围拦周围是一片空旷的盐碱地,寸草不生。

两位战友都意识到不能在往前走了,铁丝网前的一里内开阔盐碱地,与这条道路己经完全处于日本兵岗哨的三八大盖步枪射程内。

李君安与周大伟蹲在多半人高的草丛里,看到港区的入口处,紧闭着两扇铁栅栏大门。

两个持着三八大盖步枪的日本兵站着岗。

铁丝网的围墙内,座落着一排排没有后窗的高大仓库,一队背着枪的日本兵巡逻而过。

草丛中,周大伟拿出望远镜,清楚看到第一排仓库的墙上有禁止烟火的字体。

李君安也接过望远镜也看了看:

“大伟,这日本字里有夹杂着中国字,只不过字同音不同,这个写有禁止烟火,并没有窗子的仓库里,是弹药库吧?”

周大伟提出了建议:

“椐我的经验这就是弹药库,咱们晚上,可以剪断铁丝网,进入这些仓库进行爆破怎么样,那给有一把剪断铁丝网的钢钳子,这塘沽有卖的吗?”

李君安点了点头,又告诉他:

“有一个洋货市场,在塘沽火车站不远的地方,那里就卖工具,都是从远洋船上海员捎来的外国货挺不错”

“好吧,这个钳子我去买,我的小炸药包,四颗日本手雷都准备好了,晚上我住在你的屋里,咱们凌晨开始行动”

“好的,咱们回去准备”

两个人快步走出草丛,顺着土路回到了东桥村。

打谷场上的村会也开完了,邓小云坐在石碾子和一个年轻女人闲聊,见到李君安,大伟回来了,迎了上去,小声问着:

“找到地方了”

李君安点了点头:

“咱们回去了“

他们三个人回到了北塘村,李君安向邓小云叮嘱:

“回到了队部,要是有人问我们干什么去了,就说我和你邀请周大哥去村外游玩,看风景去了,一切要保密”

邓小云忽闪着黑大的眼晴:

“嗯,师傅我知道了,跟谁也不会说的,你放心吧,

周大伟在一旁向李君安,夸起小云:

“你看看,你这徒弟比亲妹妹还好,什么事都听你的,太福气了”

李君安不好意思了:

“你算夸对了,我来到村里快一年多了,小云又照顾我的吃喝,又关心我的生活,我们俩人己拜为兄妹。她聪明又灵俐,学武功射击,能双手打枪。你别看她温柔漂亮的样子,要和男徒弟们比格斗,也不在上下,以后也是一个女中豪杰”

邓小云被他们俩人夸得脸都红了。

李君安,邓小云回到了北塘村子的护船队部,周大伟到洋货市场去购买夜间行动的器材。

护船的队员见到队长和邓小云出去了,才回来也是稀奇。

邓家队员围住小云:

“你和队长出村了”

“这是头一回啊”

她平静的回应:

“是啊,师傅带着周大哥去游玩,让我带路”

机灵鬼儿邓中民可不相信小云的说辞,今天是近一年来,师傅第一次带着邓小云同行。

他知道师傅很耿直正派,从不带着一个女徒弟或年青姑娘去闲逛,这次同行的还有周大哥,怀疑有什么重大行动?

果然,到了下午五点左右,邓中民又看见周大哥拿着一个大布包,回到了师傅的房间。

风尘扑扑的周大伟拉开房门,进了屋内,满面笑容见到了李君安:

“我在洋货市场买到了绞断铁丝网的钢钳子,还是日本制造的,这回到好,日本造的钳子剪开了小日本的铁丝网,这老话叫以夷治夷。还有买了两个德国造的自发电手电筒,我带的长导火索的小炸药包,点燃后,有足够的时间撤离,躲开弹药库爆炸的范围,还有四颗日式小手雷,一人两个。”

李君安也把准备好的两支小冲锋枪,从枪柜拿了出来,给了周大伟,并有两个弹匣一百发子弹。

他们两人收拾好后,李君安推门出屋,来到队部直班室,正遇上邓中民:

“中民,我留朋友在这吃饭,你到街上的小饭铺,定上两大碗米饭和熬带鱼,有蒸好的大海螃蟹买四个,给你买饭菜和送饭的钱。

李君安把一块大洋递给邓中云。

大徒弟把手一摆:

“师傅,您别给我钱,人家饭铺一听给你买饭菜都不要钱,没准还多给你多弄两个菜,我这有零钱”

邓中民刚走一会儿。

小仙女邓小云來到了李君安门前,敲了敲门,进了屋里。

“师傅,我妈让我请您和周大哥到我家吃晚饭”

“小云,今天不去了,我请周大哥在队部吃了,也让中民到饭铺叫饭菜去了,你回去替我道谢”

”好吧,师傅我走了”

“好,再见,”

李君安目送邓小云出了屋子。

周大伟问他:

“君安,你这近一年每天自己做不了几顿饭,弄不好在这全村人的家里都吃遍了,你成了村里的座上客了,”

李君安笑着说:

“你算说对了,我哪会作饭也不用做饭,这船厂有食堂,早晨中午到那里吃饭,大师傅也提前预备好我的晚饭。有时村里的乡亲就请我到他们家去吃饭,如同亲人一样。尤其邓家人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就尽力的为村里做些事情吧。如果革命成功了,我就落户到这里,当个渔民也认了”

周大伟十分感叹:

“从你在北塘的经历来讲,我们要和农村乡镇的民众打成一片,诚心为他们作事,赢得了他们的拥护和爱戴,那我们的革命准能成功”

李君安也赞同:

“你说的太好了,就觉得我们过去犯了许多错误,比如把工作重点放在大城市,大搞工人暴动和城市暴动,确忽视了广大农村的革命运动”

两位战友越聊越觉得一个革命道理:

中国的农民的人口最多,虽然贫穷不富有,文化水平很低,可他的纯补吃苦勤劳,成份单纯。可是在城市里真正的产业工人很少,居住的市民鱼龙混杂,混入组织的投机分子太多,能不出叛徒吗。江西中央苏区发展的很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发展革命武装”

周大伟补充说:

“这次刘书记让地委的同志,都在学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我很赞同”

时间不长,邓中民送来了饭菜,和预料的一样,两个菜变成了四个菜,还多了几个大海螃蟹,周大伟美美地吃了一顿。

夜色茫茫,李君安,和周大伟穿着一身黑色衣服,背着带有装备的大布包走出了船厂。

李君安来到院子大门口时,告诉门卫队员:

“我送好友同去汉沽的朋友家里,回来晚了也可能住在那里,你不用等门了”

他叮嘱后,与周大伟乘着夜色带着武器和爆炸装备,拿着手电筒,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潜伏在只离日本人军用码头和仓库区外,一里多路的草丛里。

李君安眺望着日本港口内的一切,高耸的岗楼闪烁着暗淡灯光,几个日本兵背着枪站岗。

码头里,一排排仓库的前方有灯光,后墙下确留着一片暗影。

不一会儿,来了一队背着步枪巡逻的日本兵,最前边的人打着手电简向铁丝网内外照射。

他掏出了怀表,借着暗淡的月光看了看,时间己到夜晚十一点,又过了二十多分钟,这队巡逻的日本兵又出现了。

两位战友都已确定,每近半个小时日军巡逻队就经过仓库的后墙。

他们只能在二十几分钟内,剪开铁丝网打开缺口,迅速进入码头,在库房里或门下放置炸药,拉开导火索,迅速撒退。

下半夜更加黑暗,李君安,周大伟庆兴的是今晚码头,库区并没打开探照灯,那排库仓的后墙正是一片黑暗的阴影区。

一队日本兵巡逻队过后。

周大伟从背包里,拿出大钢钳俯卧前进,快速接近铁丝网,剪成了一个能钻进成年人身体的大洞。

他拿着大钢钳向李君安打了个手势,飞速从铁丝网钻了进去。

李君安举着小冲锋枪在前,周大伟拎着大钢钳,背着大布包转到仓库区。

他们向前方扫视,整个码头的景象全展现在他们眼前:

寂静,宽阔的场地上堆放着不少货物,码头上停泊着几船像巨大怪兽一样的巨型轮船,一排排高高灯杆上电灯,照亮着整个港区。

两个人迅速来到那排标示“禁止烟火”大字的仓库前。

周大伟竟用大钢钳咬开了一个库房的铁锁,两人慢慢拉开大门,轻轻走了进去,又关好了。

李君安打开了自发手电简,

周大伟丢下大钢钳,看见库里堆放着一个个军用弹药木箱,快速从的布包里拿出两个小炸药包,分别放在了弹药箱下,用备带的火柴点燃了长长的导火索。

然后,李君安把手电筒放进口袋,与周大伟飞快跑出了仓库大门,向铁丝网奔去,刚跑出了被破开的洞口,意外发生了。

周大伟放在裤子口袋里的手电筒掉到了地上,并亮起了光。

这束在黑暗中的光柱,引来了十几米高楼上,日本兵的注意,没等周大伟停住脚步,回去捡那个手电筒,身后就响起了枪声。

岗楼上的日本兵向手电筒周围,猛烈射击,整个港区码头的警报大响。

李君安掏出己打开保险的驳壳枪,一枪打灭了掉在地上的手电筒灯光。

周大伟没有受伤,和李君安隐藏在高人一头的草丛,此时,四处巡逻的日本兵疯狂地向他们这里飞奔而来。

港口码头的大铁门也打开了,几个日本兵奔跑出来,要包抄他们两人。

李君安先开了枪,打倒了前面临近的日本兵,接连扔出一个手雷。

顿时,草地里枪声,爆炸声不断,从四面而来的日本兵巡逻队,要包围李君安,周大伟。

两边战友边打边撤,跑出近二里多地。

突然,一声惊天动地的声响震撼着整个港口码头,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并燃烧起冲天大火。

狂烈的气浪和火焰推倒了高耸的岗楼,摧毁不远的一排排仓库,装卸设备,生活区房屋及一切建筑和货物。

存放着数百吨弹药的日本军用港口和仓库猛烈爆炸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