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新的重大任务(1 / 1)
南京饭店座落在中山北路,位于城区的中心,于一九三六年开业,是一幢五层的高大楼房,由著名的建筑学家杨廷宝先生设计。著有环境优雅,花木茂盛,草坪如茵,庭院式饭店之美誉,谁站在饭店的顶层都可以眺望美丽的玄武湖,与狮子山。
大太太在南京饭店的三楼包了一处豪华的大雅间。
李君安也是第一次在这么豪华饭店就餐。
这位南京最大船运公司董事长的一家人差不多到齐了,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纷纷向李君安祝酒。
大太太更是喜笑颜开和李君安,谈笑风声,共叙亲姐弟一样友情和往事。
在南京饭店举行的这场家宴,持续到了下午近二点钟
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最终,大家恋恋不舍的分别了。
大太太拉着李君安的双手,眼睛湿润了:
“你有重要任务在身,我不能拦阻你,我和我们一家人和你相聚的时间太短了,真是不舍得分别。我知道你的工作即紧张又危险,你一定要注意身体,保证自己的安全”
她又叮嘱李君安:
“等工作不忙了,你要多来南京相见,你有什么困难一定也要告诉我。南京也解放了,我会努力为人民政府和民众做更多的事。你相信你大姐不是见利忘义的奸商,是和你一样有理想和信仰的,坚决拥护共产党,支持你们哪怕是倾家荡产”
李君安高兴地肯定着:
“大姐,我太相信您了,你是这城市里让民众尊敬,有名望功劳的好董事长。连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亲自支持您,参加您新公司的成立剪彩,这就是对您为民众,为新中国所作功绩的赞尝和肯定。您也要注意身体健康,工作的别太累了,我走了”
大太太要乘车一同将李君安送到招待所,还表示要和她的二妹,妹夫一同去到轮渡码头去为他送行,都被惋言拒决。
李君安在饭店里打了电话,市公安局保卫处的韩科长开着吉普车己来到饭店门前。
他乘上了吉普车,向大太太和一家人挥手告别,向所居住的招待所疾去。
下午六点,李君安离开南京,乘坐渡轮到了浦口车站,又上了返津的客车,回到津城市公安局政治保卫处。
他刚走进了处长办公室,竟看到了老书记刘局长,处长周大伟都在等侍着他。
老局长兴奋地打着招呼:
“你这么快回来了,任务完成太出色了,北平社会部来了专线电话表扬了,给你记了一等功,我们也是脸上有光啊。可是我们又要分离一段时间,李部长在来电说,让你执行一个重要秘密的任务,我们都不知道什么内容”
周大伟拍了拍李君安的肩,笑着说:
“如果,李部长亲自下了调令,刘书记也没了则。你一走我这心里又没了底,部里也考虑到咱们处里力量薄弱,又把刘源调来了,我祝你胜利而归”
李君安也笑了笑:
“老书记,大伟你们放心,我快去快回,到了社会部也不能让他们白使换我。弄不好,我连我媳妇邓小云也给争取回津,不是咱们处也要成立无线电侦讯科吗,她可是无线电台的技术高手”
老局长向李君安举起了大拇指:
“君安啊,你真够意,是我的好部下,你回来后,我在家里请你和大伟两家人的客”
李君安又问询:
“老书记,部里让我什么时间去北平”
刘局长告诉李君安,明天早晨六点就启程,十点前到达北平社会部,也让他赶快回到便衣大队的宿舍,好好休息。
傍晚,李君安回到了城里建国道的便衣大队部的宿舍,躺在单人木床上,又回想起与大太太,这位南京著名船运公司董事长的会面。
当他听到了大太太有关丈夫黎元明的往事回忆,也惊异不以:
“可忴天下父母心”
李君安也思考到这个原因:
黎元明虽狡猾,但舍不得亲生年幼的一双儿女,想带走最疼爱的大女儿。当他冒着危险从宝坻县城,秘密来到津城里的小学校时,可能又发现了因自己的冒失,被天津警员跟踪上了,有了被捕的危险,就匆忙逃脱。
他究竟是在津城的女儿所在学校周围,还是返回家中和宝坻县时取财物潜逃被捕呢?
这都是一系列迷团。
但肯定一点,黎元明空着手被抓捕的,巨额财物隐藏在何处呢?
如今,李君安猜测断判,这也是黎元明无奈之举,可能考虑到去学校去见一双儿女,做最后离别时,万一被天津警方逮捕,巨款和财物不会落入军阀的警局之手。
可人算不如天算,当时天津地方警局没得到那笔巨款财物去处,黎元明就一命乌呼了。
大太太所讲叙的那些惊险,奇巧的事情,让李君安得到一个小小的惊喜,黎元明的巨款和财物还在,等着他有业余之闲去探视查找。
黎元明遗失巨款的迷底还没揭开,有关十几年前,在津城旧意大利租界但丁路上,那座别墅小洋楼里发生的一系列迷案让他不能忘记。
富商黎元明虽聪明透顶,到头来也是早逝命亡,有多少巨款也没带到黄土之中,终究落到不明之处。
李君安回想到此,遗憾的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李君安接到中央社会部的指令离开了津城,速到北平执行重要的任务。
南京公安局政治保卫处用被捕的敌特林杰的无线电台,和密码与国民党保密局总部进行了联系。
对方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几次催促余美丽,和代号庐山五一七速回。
社会部己经将八个女大学生的照片进行了复制,换出了我方情报人头像,制定一个鱼目混珠的特别行动计划。
李君安带领余美丽回重庆,执行一项秘密的潜伏行动。
在北去列车的车厢里,李君安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心潮起伏。
一场保卫新中国,在隐蔽战线上更加激烈的战斗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