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西楼的故事:一宫盐狐(1 / 1)
有句俗话叫七岁八岁狗都嫌,十四十五更难缠,说的就是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期,到了这岁数就会干些离经叛道的事儿,青春么,都这样。
1997年香港回归,普天同庆。
马场道新华中学的教室里,何西楼正在和戴阿四布置板报。
这俩孩子现如今已经十四岁。
阿四说道:“西楼哥哥,你画这紫荆花真好看。”
何西楼说:“这有嘛了,我跟蓝姑姑学的,这都是手拿把攥。”
阿四笑道:“你说话怎么那么像于二叔呢?这可不像中学生该有的语气,倒像是市井流氓。”
何西楼放下粉笔,拿出水壶喝了一口:“嗨,二叔可不是流氓,不过师傅也好,二叔也罢,我有几个月没见过他们了,说是一个去了欧洲,一个去了美国,忙什么演讲和谈生意,怪想他们的。”
阿四说:“我家里也是一样,两边父母都各自忙各自的,天天我跟店里伙计呆着特别无聊。”
何西楼说:“别介啊,这也快放假了,考试准备的怎么样?”
阿四说:“就那样呗,我学习可没有你好,最近脑子发蒙,诶哥,要不咱俩晚上出去玩会?”
何西楼说:“你说去哪,去三毛餐厅?“
阿四说:“不吃,小时候老去,没意思,咱们要不去滨江道吧,去麦当劳。”
何西楼说道:“麦当劳也不新鲜啊,咱刚上初一的时候师傅就带咱吃了好几次,要不咱去公园?”
阿四摇头道:“不去,多没劲啊,对了哥,我可听咱班李文雅说了,一宫那开了一家迪厅,叫康好,要不……。”
何西楼笑道:“跳舞?迪斯科?咱这岁数可不成啊,不到十八进不去啊,查身份证怎么办?”
阿四不屑道:“哥啊,你这个头都快一米八了吧,我也一米七,谁还查你身份证啊,你去游戏厅还有黑网吧打红警用身份证了吗?李文雅都跟他朋友去了两次了,咱不见识见识显得咱成土鳖了,你说迪斯科霹雳舞?现在没人跳,都是汉默,唉,实话跟你说了吧,我都去两次民族宫滑滚轴了,你不带我去,李文雅校外的朋友也带我去。”
何西楼说道:“好啊阿四,你见天就跟那帮不三不四的玩意鬼混?考试怎么办?上的了好高中么?”
阿四说道:“学学学,都成书呆子了,我可没你那么好脑子,我倒是想和你鬼混,你带我去啊,这点胆子都没有,以后怎么接你家里那一大摊子买卖?”
少年少女么,有时候就是一个念头牵着走,何西楼虽然稳重,但从小跟着老祖在沙漠背面的灵秀湖生活,懂事起就跟着师傅周小五走南闯北,有那么一股子雄心,他就怕激将法,尤其是青梅竹马的阿四说出这话,这小子挺起胸脯说道:“去就去,妖魔鬼怪咱都见多了,还怕去舞厅?”
阿四说道:“哥,又露怯了,那是迪厅!唉,人家出去还要跟家里说个瞎话,咱俩估计用不上,大人们都忙的要命,没功夫搭理咱,今天晚上咱就去一宫。”
要说一宫那片,早年间叫北坨,这坨是盐坨之意,天津在元代叫海津镇时就是出盐重镇,古称斥卤之地,所产之盐上裕饷需下应民食,直豫两省,也就是河北河南,一百八十余州县皆赖之。
所以过去这地界有不少跟盐有关的地名,盐坨桥啊,盐店儿街啊,盐店儿胡同什么的,不一一列举。
河北盐坨村过去就叫北坨,一宫一带最早就是一片开洼野地,只有零散住户,明末清初的时候就开始在这贮盐了,按现在说从东浮桥一直到直沽桥一带都是盐坨地。
清代崔旭《津门百咏》里有这么一首诗,堆积如山傍海河,河东数里尽盐坨。民间珍视同珠玉,不道此间如许多。这河东可不是现在河东区,说的也是河北海河东岸,也就是现如今的一宫附近。
存盐么,盐工就会在附近生活,渐渐形成聚落,这附近传说有一只白狐,专门在盐队里跑,被盐工捉了,后有一老者劝说,盐工也有感念生灵之意就把狐狸放生。
就这事还有一段典故,白狐也感恩工友放生之恩,在一次火灾之时冲进窝棚,咬裤腿加上吼叫,让工友惊醒救火,没造成伤亡,可后来就再没人见过这白狐。
过去人信地仙报恩,为了这事建了一座青砖瓦顶的小庙,庙宇就叫狐仙盐庙,您猜对了,就是现在一宫这位置。
这庙宇一直存在到庚子年,那年月八国联军进了城,意大利把这块地占了,人家可不信这个,直接给庙宇拆毁,盐坨也给迁走弄挂甲寺去了,那边就是俗称的南坨。
清政府倒台,民国年间,大概是35年左右,一宫前身落成,不是意大利租界么?名字叫天津意商运动场,还有个俗名,回力球场。
说是球场,其实是个披着皮的大宝局子,嗨,就是大赌场,当时有句顺口溜,租借地,毁人炉,花会跑马回力球。
建国后重新改造,五零年命名,第一工人文化宫,出了不少艺术家,还有一部老电影,东北电影制片厂1952年摄制53年上映,叫《六号门》,讲的是天津脚行锅伙的事,据说便是根据一宫话剧,搬运工人翻身记改编的。
后来一宫非常火爆,算是文娱圣地,京剧泰斗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王昆、李双江、李光曦,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都曾在一宫演出。
还有国外许多一流文艺团体,如前苏联红旗歌舞团、南斯拉夫歌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等,也曾在一宫大剧场演出。
所以老人们一提就说搞到两寸半,什么都能干,两寸半就是门票的尺寸,靠它可以走关系,什么换煤气、分房子、搞对象都用的上。
到后来改开,一宫成了集邮爱好者的交易中心,一直到80年代,这里又加入宠物市场,是著名鸟市,什么铜钩、脖儿锁、训鸟杠、鹰帽子一应俱全。
再往后可不太成了,89年以后一宫开始走下坡路,92年一宫预期的42万元营业额没能完成,转年就关门停业,本来找了个合作商就是香港富恒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后也不了了之,人家没接。
94年一宫把场地租给了一个卖食品的,就是康好食品有限公司,他们也要进军娱乐业,从这改办可一家迪厅,也就是康好娱乐城。
迪厅可不是之前的舞厅,跳的也不是迪斯科,玩的都是大开大合的汉默舞,让无数青年魂牵梦绕,这俩孩子也不例外,做好了约定,就要去开开眼界。
钱不是问题,这俩学生家里条件都不是一般的好,何西楼那是谁?觅宝门的传承人,黑水眼的容器,放大佬美那比蜘蛛侠也不次,阿四的亲娘也是外八门阴阳二了的传人,这俩孩子下墓探险估计都能成,自然也就没把这新潮的场所放在眼里。
定好了时间,放学后俩人就奔了滨江道,吃了一顿麦当劳,在快餐店就等天黑。
有个事这俩孩子算的没错,阿四家里都忙生意,没人问她的行踪,西楼找了个电话亭,给蓝姑姑打了个电话,说跟阿四公园划船,蓝玉儿能问什么?都大小伙子大姑娘了,也就没在意。
日落西山,伴随着蝉鸣,两个身材高挑,一点不像初三学生的少男少女跨上了自行车,由和平往河北而去,虽然身份特殊,可孩子么,心性都差不多,这种夏天的青春悸动谁都有过。
和现如今不同,现在上海TAXX开个卡座好两三万,弄点酒就几十万出去了,那年月可没这么高消费,康好的门票不是节假日也就八块十块,主要指着的是消费区卖饮料酒水,赶上周末二十块钱就顶天了。
学生装成人进去的也有,管理不是那么严格,但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凑热闹的,他们不消费啊,就看跳舞听音乐,连瓶可乐都不买,也不进消费区坐着,那可乐外面卖一块钱,在里面都十块一瓶,凑钱进的门当然舍不得喝。
可他俩不一样啊,钱方面从来不是问题,阿四亲妈那边干煤矿,后妈也就是乔依娜干珠宝,何西楼就更别提了,他师傅都成了集团董事,知名的企业家和艺术品藏家,俩人零花钱都比一般家庭工资多,是标准的小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