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3章 百世经纶的来时路(1 / 1)

加入書籤

许多知识,在小学或者中学阶段,学宫的讲师便会为学子仔细讲解,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正常读书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完全没有刻意强调的必要。

那么是\u0014什么时候需要特意拿出来强调呢?

答案是——

现在。

创世者一看就没有读过多少书,如果不是小学辍学,那就只能是,来自某个自治州。

这也就是莲释真准备度他,所以会将许多道理掰开揉碎讲明白,希望创世者能够明白,然后主观能动去弥补自己的缺陷,等到将根基夯实再追寻自己的大道。

在地纪突破快是个人天赋的体现,突破慢同样是个人天赋的体现。

如果创世者无法弥补自己存在的缺陷……

就算他短期内能够有所成就,随着时代逐渐发展,终究会因为自身的落后,被时代所抛弃。

能够意识到此事的人其实不少,这是神朝发展的主旋律,学宫的讲师都会讲,这个时代尽可能去多学才是主流。学的少,代表底蕴浅,遇到敌人层出不穷的手段就会应接不暇。

不过,来自自治州的辍学者,真不一定会有这样的认知。

哪怕自治州其实这些年里或多或少有革新。

可他这不是辍学了吗?

放在神朝治下任何一座星城之内,辍学,都是很可耻的一件事。

义务教育落实都能辍学,既没有结业凭证又没有技能等级凭证,就如今的时代,去扫大街都没地要。

考个熟练级的机关师凭证操作机关,不比人力劳作强?

莫要小看地纪轩辕民的综合素质。

今日但凡换个人来,就创世者这情况,不是他把人砍死,就是他被人砍死,并且在死后被人嘲笑。

莲释真有香还白与素清阅两段过去,他对神朝的权力核心有了解,对基层、中层同样有十分详细的了解,神朝内部有歧视很正常,属于是人之常情。

创世者却道:“我没有见过神毓逍遥,无法进行评价。”

“那针对他之理念呢?”莲释真又问。

创世者回道:“我没有看到他之理念落实。”

“那么,你对帝青颺又如何看待?身为地纪的建立者,其提出的理念,是否比你之见解更加高明?”

莲释真饶有兴味与创世者询问:“他是否超越了你?”

当话语出口之后,他纠正道:“不,这里不对,相形之下你才是挑战者,应该说你是否超越了他才对。”

在擂台外听两人论道的那部份人来说,创世者确实不自量力,不知天高地厚。

不过,听到莲释真的分析后众人释怀一笑。

虽然没有说「臭外地的」这种话,但从他们的神情来看,当原本的未知变成已知,他们对创世者就不太上心,反而是莲释真说的这些话,让他们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了解愈发深入。

这是大才!

至于期间提到的易天玄教,还有什么天下第一魔教,都已经是过去式了。

而最新提及的「帝青颺」……

“……”

创世者闻言沉默,片刻后说道:“所谓圣贤不足以概括,我不如他。”

这是对「强者」的尊重,或者说敬意,无知才能无畏,创世者当然不是畏惧帝青颺,只是认同其一系列成就。

“就连帝青颺都不曾说过,没有一个圣贤能比他的见解更加高明,没有人可以超越他,那没有任何成就与功绩的你哪来的底气?”莲释真还在输出:“先知,而后有畏,这同样是智慧的一种重要体现。

我与你讲这么多也得你愿意听,愿意听进去才行,属于你的路要靠你自己去走,属于你的道要靠你自己去寻、去证。

言尽于此,好自为之,希望下次再见时你能有新领悟,而非像今日这般,哑口无言。”

将话撂下后莲释真未再在擂台上停留,而是直接转身离开。

聚在擂台外的众人见状一哄而散。

碾压局。

只留下创世者一人若有所思,经过与莲释真的论道,他脑中先前的思想,被一番填鸭式教学狠狠地挤压,就连「恶性」都被暂时压制。

创世者离开帝座城时没有带那一竹篓头颅。

自有他们的亲友为他们收埋。

因为情况特殊,他未被以乱丢垃圾罚款。

…………

当莲释真再次见到创世者之时,对方的精气神与过去产生明显变化,虽然说,还是没有成就先天就是。

——何谓道?

——道?很简单,大道坦然,圣愚在我,天地有别,一槌打破。

——将自我观念当做是世间的标准?

——不错,所有的观念都有消逝的一天,但是人生在世,不该为固定的限制而活,而是应该为自己而活。

——你比过去进步了。

——但我觉得现在还不够。

——当然不够,你只是进步了而已,超越自己是前进的第一步。

——猛虎欲搏,先屈其身,苍鹰欲飞,先收羽翼。待我找到昔日问题的答案,便代表我真正胜过你。

——我期待那一日到来。

十年时间,创世者的进境已经相当不错,昔日莲释真讲的那些,他有听进去,这些年里他开始修行佛法。

虽然「佛门」已经被弃教存法,但是无论八部神功还是佛识体系,在如今竞争力皆极强。

以佛识体系作为根基没什么。

十年,莲释真自己也在努力自我提升,对他来说天地变化不小,从前的功法、武学,在如今如果不根据时代、环境变化继续革新,这些落后的成果只会成为拖累。

除此之外……

技与道也需要分清。

在变法革新的过程中这是重点,再如何精妙的功法、武学,都是辅助,是技,是借假修真之中的「假」。

如果将之作为「道」来修,便是舍本逐末。

走上这样一条路无异于自断前程。

此事难免,但困不住莲释真,他的道自然不可能落在圣龙口,亦不会落在消逝的武林,一如他上一世做出的选择。

就算自己天寿只有三百五十六岁,莲释真也不执着,怕顺其自然即可。

他要做的还是先考取功名,想做任何事情先考虑个人能力,然后考虑其他,但莲释真的个人能力并不匮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