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杜先生的道理(1 / 1)
两天后,杜先生领着戴春风进了密室。他瞥了一眼地上跪着的两人,轻轻一挥手,“还等啥?马上丢黄浦江里去!外国赤佬有啥资格拜关老爷!”
戴春风抢上一步,拦住即将动手的伙计,对杜先生说道:“大哥,能不能先让我审审?至少该晓得伊拉是咋混进来的。”
杜先生笑了一笑,拍了拍手。门生立刻推进来几只麻袋,他缓缓踱过去一指,“看到了伐?全是我门生!呵呵,流氓要是只记牢铜钿,忘记自家出身,也就到头了。自作孽,不可活,一道送进黄浦江。”
戴春风只觉后脊梁发冷。他似乎忘记了,这位温和的大哥,实打实是沪市地下皇帝。他的手段,岂会只有温和,真像表面上看的那能好说话!
杜先生瞧出他的心思,上前拍拍他肩胛,“春风啊,客气是对自家人的。人家对侬伐客气了(不客气了),为啥还要对伊客气?”
他背起手叹口气,“我么读过啥书,只开蒙学过写字看书。春风,侬小辰光学过伐?老古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册那,就是骗小囡的!我当初穷得叮当响辰光,伊拉看到我就是一句“瘪三”。我不吃伊拉的,不穿伊拉的,为啥还要骂我,就是看不起我,看不起穷人!春风,这就是人,这就是为啥会有流氓。好好叫讲没用的,实在讲弗通(说不通),只好换种办法。侬是人,我就客气;侬如果伐是人,我为啥还要客气?”
戴春风听着杜先生的话,若有所思。他是真听进去了,这话对他将来影响至深。日后那个组织,绝容不得半点背叛,一旦有之,定要不惜一切清理门户!这铁一般的规矩,或许就在这一刻埋下了种子。
杜先生不知他此刻所想,取过一张照片递给他,“喏,看到了伐?上次那人叫津泽龟佑。肯定是东洋人的探子。春风,侬还想查下去伐?”
戴春风摇摇头,“大哥,查下去没意思了。不过派人盯牢伊,说不定有别的收获。我看不如留着他,横竖现在他已经在明处了。”
“哈哈哈哈!春风,好啊!聪明啊!侬以后伐得了!”杜先生听罢大笑,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连声夸道。心里已经认定了,这个个小兄弟日后必定不凡。
沪上的排查进展顺遂,偏是三省地界的排查,竟迟迟无人着手。雨帅麾下那两位心腹干将,明明收到了电报,对此却浑不在意,全未放在心上。
如今这三省地面上,探子大半散在民间,专司监视奉军的调度动向、地方的发展情形,以及民间的人心向背。另有一拨人,还兼带着测绘山川地形。而真正暗藏杀机的,都蟠踞在修械所、洋行与使馆里头。
雨帅用人,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故而差事一旦分派下去,便索性放手不管。这原本是驾驭部下的手段,却让东瀛人轻易窃走了奉军最新火炮的情报。
城外的试射场,简直就成了探子们的“乐园”。探子们往来其间如入无人之境。那日奥国工程师改进的那门炮试射时,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正从土丘后、树丛里,甚至是列队的军官之中,一同窥伺着这一切。
试射的结果让那位奥国工程师大失所望,他疑心是自己的设计出了重大纰漏,面颊烫得厉害,低着头一言不发。回到住处,便咬着烟斗对着图纸,反复涂改不休。
不过奉天军方面对此倒非常满意。这门炮虽射程未能达标,其他各项参数却都合乎预期。更要紧的是,一旦全套设备安装妥当,便能进口配件自行组装,连炮弹也能自产。这对奉军而言,当真是天大的利好。
难怪消息报上去之后,几位元老都相视而笑,难掩喜色。只因他们终于有了自家的“战争之神”!
要晓得,除了北洋原本那几支老牌劲旅,其他军阀一个师里,未必能凑出几门像样的炮来。而奉军的目标,是要让每个旅都有自己的炮营,更要组建起几个专司攻坚的重炮团!
雨帅此刻雄心正盛,一心要挥师入关,占据京畿要地。眼下最大的拦路虎便是直系。他自认手握“三重保险”,压根不必忌惮直系。
心里头早已盘算着,何时该掀翻这桌子了。若直系那边不肯应承奉军的要求,他便有心借着梁先生下野的由头,翻脸动武。
但是现实却浇了他一盆凉水。当雨帅召集各位商议之时,他的老兄弟居然多半都反对!支持他的只有儿子和他的老师,还有那个他素来有所提防的杨参谋长。
“还没到时候,咱们还没积攒够家底。兄弟们,吴子玉不是泛泛之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咱们别打到后来让旁人占了便宜去。”
“我也觉得不妥。段帅和吴子玉斗了一遭,实话说要不是有旁的帮忙,他未必能赢。而且得益的不只直系,咱们也吃到了好处。这一仗打完,指不定又冒出来一派。最后还得打下去,咱们总不能一直打。就算兄弟们愿意,军费咱们也撑不住啊。”
“老哥哥说的有道理。就算赢了,赵督军能不吃点好处?那个冯焕章也不是省油的灯。还有那个阎百川,我看也不简单。何况还有南方的威胁,我看不宜大动干戈。”
眼看这事要黄,偏巧有年轻人沉不住气,他起身呼吁道:“诸位大爷,咱们现在武器都换装了,火炮也很快到位了。剿匪的成果你们也看到了,为何不能打一打?要不然咱养这么多部队有什么用?”
杨玉亭也随即附和道:“咱们终归要走这一步的,岂能总是窝在这里?前朝怎么干的,咱们也能行。如今几处都已联络妥当,师出有名,里应外合,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是极,我也认为年轻的军官需要经过实战检验。”一旁的郭教官也借机起身附议。
按理说,雨帅此刻是该掂量掂量。旁人开口也就罢了,可老六和老八也发了话。这两位是尸山血海里滚出来的,也忠心耿耿,最明白打仗靠的是什么,想得自然周全。反观自己儿子这一派,没一个正儿八经打过大仗的。勇气是有的,可真要拉出去硬碰硬,他们顶得住吗?
更何况,他的“财神爷”老王,头一个就投了反对票。老王一贯主张奉军根基未稳,多次建言:先办实业,广开学堂,稳扎稳打才是正道。
雨帅心里不清楚吗?清楚得很!可他不能这么干。儿子开了口,他必须给儿子立威,为儿子日后铺路。
这三个老兄弟,就是留给儿子的顾命大臣;于家那闺女,就是留给儿子的“太后”。有他们在,儿子的路才能一片坦途。
今天,他必须给儿子撑腰,让这些老兄弟们明白:从今往后,不是你们说了算,是我儿子说了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