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汉帝渡河!(195年,七月)(1 / 1)
张济刚刚收拢好自己被击溃的军队后,便听说汉帝刘协派遣侍中史恃与太仆韩融前来和自己商议事情。
张济本不想见这两人,但他思来想去,还是允许这二人进入军营中见到了自己。
“二位前来我军营中所为何事??”张济端坐于军帐中间,很是直接的看着侍中史恃与太仆韩融二人。
侍中史恃答道:“回张将军,我们乃是奉天子之命给将军传达圣谕的!”
张济笑了几声,便伸手道:“你们讲吧!”
侍中史恃与太仆韩融二人在心中有些愤怒,哪有臣子这么听圣谕的?
竟然敢还那么坐着!
一点对于天子话语的礼节都没有!
但毕竟此时他们是奉了汉帝刘协的命令,侍中史恃与太仆韩融还是忍住了愤怒答道:“朕思念宗庙之重,江山社稷,才因此向东归洛阳,还于东都。”
“可如今东都残破不堪,无所庇荫,故而朕愿意先到弘农郡暂住,待东都修复后再归去。”
“如今众将不断争斗强弱,致使百姓生灵涂炭,而将军对汉室忠心耿耿,心向王室,临危受命,劝降李傕郭汜二将,难道所得功勋还不够吗?”
“将军还供给百官粮食,更应当大幅嘉奖,昔日晋文公因为践土之会,而心向周室,将军应当以此勉励自己才是!”
侍中史恃与太仆韩融站的笔直的将汉帝刘协的话语尽数讲出,听的张济在心中冷笑一声。
汉帝刘协这个意思是让自己倒戈朝廷,不再与李傕郭汜二人一起追逐汉帝刘协的乘舆。
但张济可是刚刚吃了大亏,又被董承杨奉二人大肆羞辱一番,他张济也是堂堂镇东将军,这口气怎么可能就这么咽下去?
因此,张济只是点了点头敷衍道:“臣领命,二位还是快快归去吧!”
太仆韩融怒目圆睁道:“你这个态度是打算不听圣谕了?”
张济嗤笑一声:“我何曾这般说过?不过是因为在下乃凉州粗人,不识太多礼节罢了!”
侍中史恃与太仆韩融见这张济这样心中皆是暴怒不已,只是他们二人知道自己打不过张济,若是擅自动手的话必然会吃亏。
故而二人对视了一眼,便愤怒的拂袖而去。
张济不再将汉帝刘协的口谕当回事,转而在李傕郭汜二人也将军队整顿完后,便一齐继续追击汉帝刘协的队伍。
只是此次三名大将卷土重来之势直接就将在曹阳县奉命驻守的胡才、韩暹和李乐三人的军队一下便做了鸟兽散了。
董承杨奉没想到这白波军竟然这么快就被李傕郭汜与张济的军队击溃,只得率军仓促迎战。
而这回,因着李傕郭汜张济三人皆是因为上次被人偷袭,损失了不少军队的事情而愤怒不已,故而便是因此,三人的军队都收到了命令,全力以赴剿杀敌军,哪怕是百官也不用惧怕。
而这次战斗则是更加惨重,为了阻止这李傕郭汜张济三人的军队冒犯圣驾,光禄勋邓渊,卫尉宣璠,少府田芬,御史邓聘与大司农张义皆战死沙场。
而此时刚刚收拢残兵,回归汉帝队伍的白波军渠帅李乐见现在情况如此混乱,担心汉帝刘协会被流矢伤到,便赶忙提议道:“圣驾不如继续东归,由我们给陛下挡住这些个乱臣贼子如何?”
汉帝刘协在乘舆中很是大义凛然的拒绝道:“如今公卿大臣们都在为我而殊死搏斗,我怎可舍弃百官而独自离去??”
李乐无奈,只得继续与李傕郭汜张济三人的军队厮杀,生怕汉帝刘协受到一点伤害。
打着打着,董承与杨奉便继续让人往东行进,他们知道东面数里处便有一营寨,可作为庇护所,也可借此抵挡住李傕郭汜张济三人的攻势。
便是如此,损失惨重的御林军们不断的缓速后撤。
而李傕郭汜张济三人见御林军竟然开始撤了,便当即下令全军一路追击,只到追击到一座营寨之时,为了避开不必要的损失,三人才命军队在营寨外驻扎。
而郭汜知道营寨内的军队不过是残兵败将而已,便让西凉军在周围不断叫嚷怒吼,想要以此来击溃御林军的士气。
而此时困守的御林军早就军心涣散了,甚至有不少校尉已经趁着将领不注意,直接独自逃了。
前来援救的白波军损失更加惨重,李乐看着军中的阴郁之气,只想着若是如此下去的话,汉帝刘协必然会被李傕郭汜张济三人给抓回去。
故而他便请命道:“陛下,还请您坐船继续东归,直到孟津,便可摆脱反贼的追击!”
“而我等愿意为陛下抵御反贼,视死如归!!!!”
李乐的话语说的大义凛然,让汉帝刘协也有一丝感动,于是,他便回到:“将军之忠心日月可鉴,但如此计策却是极为不妥,坐船自此去孟津还是太过于冒险了!”
于此同时,太尉杨彪也赞同道:“陛下在下乃是生于弘农,此去孟津向东共有三十六个险滩,即便是最好的船夫,也难以渡过!”
宗正刘艾也同时附和道:“杨太尉所言极是!从前臣当县令之时,便知道行船去孟津几乎是九死一生,那时还是最好的船夫告知我的,更不用提如今还没有比当时那船夫御船技术更好的人了!”
“你们说的都对!!”李乐有些闷闷不乐的回答道。
“那如今军心涣散,军力几乎被李傕郭汜张济三个乱臣贼子给打光了,我的万余精骑就剩下不到数百了,你们一个个的大官倒是知道的多,那又如何?”
“你们可有什么万全之策吗???”
李乐对着文武百官怒吼道。
众人一片寂静,片刻过后,董承在此时提议道:“不如……陛下直接渡过黄河,前往河东郡暂避?”
董承此话一出,竟是让很是愤怒的李乐也平静了下来。
对啊,他们先到河东郡躲避李傕郭汜张济的追兵,等到时再图东归之事,岂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