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上党被围(195年,三月)(1 / 1)

加入書籤

张燕与张杨不约而同的都选择在距离双方三里之外的地方扎营。

他们都不清楚对方的虚实,也不想因为贸然出击而中了对方的埋伏,便只是安营扎寨之后,不断的用探子斥候去刺探对方的情报。

张燕倒是不着急与张杨一战,虽然他想要将河内郡彻底的拿下来,但也并不急于一时。

加上张燕知道此时的张杨已经丢失了大部分的土地,仅仅剩下野王以西的地盘,那便是沁水、波县、轵县、湛城、河阳、阳樊田、原乡、等县而已。

这几个县城所拥有的土地根本不可能够张杨凑出来的六万大军食用。

张燕兴许只需要等到张杨粮尽之后,便可即刻出兵将张杨击败,甚至也有可能张杨的士兵会因为缺粮而直接溃散。

不过相较于张燕的从容,张杨就显得很是紧张急迫起来了。

张燕猜的不错,此时的张杨已然没有多少存粮了。

按照张杨的估计,现在的粮食最多只够自己这五万多大军食用两月而已。

他如果无法在两个月内将野王收复,那张杨的最后下场就是士兵因缺粮而内讧造反。

故而虽然张杨也和张燕一样就地扎营,却无时无刻都在想着该如何击败张燕。

可现在的张燕很明显没有什么战意,竟然一连几日过去都没有出击的打算。

而这边的张燕见张杨几天了都不来进攻自己,那他还不如干脆和张杨耗着,便下令军队拔寨西归,直接在野王城内据守,反正张杨也打不进来。

而还在营帐中听着消息的张杨却在此刻立即慌了神。

张燕怎么可以就这么走了呢?!

不打了?!

难道要他打攻城战吗?!

张杨知道,相较于野战厮杀,攻城战总是损失最大的。

故而张杨当即就急了,他赶忙下令全军立刻穿戴盔甲,即刻追击张燕。

张燕则是趁着张杨追不上自己的时间直接又回到了野王。

而张杨只得看着野王城耸立的城墙头疼。

忽的,张杨想起来自己几个月前在汉帝刘协东归洛阳暂留蝗灾的河东郡的时候自己可是给了太守王邑不少钱粮。

虽然都是看在天子的面子上,但这也是个恩情。

张杨这般想着,便想让河东郡太守王邑出兵上党郡,直接来一招围魏救赵的策略。

果然,王邑左右衡量一番后,当即便带着三万精兵和五万壮丁攻打屯留县去了。

毕竟现在的河东郡到处都是饥肠辘辘的灾民,若他王邑可以拿下上党,便可解河东郡的缺粮的情况。

即便打不下来屯留县,河东郡在减少大量人口之后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将粮灾解除。

更何况,他一路打到上党郡的期间还能够靠着劫掠当地百姓来获得足够的钱粮。

如此一石三鸟的举动让王邑甚至都有些感激张杨。

便是因此,王邑此时集结了十几万饥肠辘辘的灾民与两万河东郡的精锐之师直奔上党郡的屯留县而去。

而此时的上党郡无疑是个粮多守军少的香饽饽,但好在,沁水支流导致上党郡守军的消息传递的极快,张燕没过多久便知道了此事。

张燕是有些发懵的,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王邑会应张杨的邀请一同攻打自己的地盘。

但尽管张燕不理解,但张燕也并不惧怕王邑组织的这三万精兵。

上党郡有万余人的兵力,对付三万兵马足以。

但王邑除了自己的三万精兵以外,还有着足足五万受了粮灾的壮丁们。

如此一来,王邑的八万军队就足以形成对张燕确实有威胁的力量了。

这般一看,张燕只得让杜长带着自己的三万人回上党的长子整顿兵力,随后再分兵驻扎于屯留,形成夹角之势对抗河东郡太守王邑的八万士卒。

杜长作为黑山军的猛将之一,打仗的能力并不算差,但却不能算得上是个将才,张燕思来想去,还是让使者百里加急去将远在幽州的徐晃召到并州上党郡内。

而张燕自从给了杜长三万人后,自己就仅仅剩下了两万人不到,而张杨则是有将近六万人。

如此一来,原本双方差不多的优势便瞬间拉开了差距,但这些差距还是可以依仗着野王县的城墙的高度来弥补。

只是张燕不能这般迅速的将张杨覆灭了而已。

但打不了你还不能恶心你吗,张燕便给还在洛阳的献帝上奏,弹劾张杨大逆不道,以下犯上,又控诉张杨在河内欺压百姓,强掳壮丁的罪过。

张杨被恶心了一番后,也来弹劾张燕擅自挑起争端,不尊重天子圣谕等等罪过。

两人在奏书上不断地弹劾对方,看起来好像剑拔弩张似的,但野王县却是无比的风平浪静。

这一个月以来竟是大小一场战役都没有打过,之前不敢出门的百姓们也敢出门春耕了。

而张杨也是按兵不动,丝毫没有攻城的意思。

就如同双方好像已经和平相处,没有打仗的意思了。

但张燕肯定是不会束手就擒的,他一直以来的等待便是在等一个能够一举将张杨击败的机会。

果然,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近几日的太阳每天都很足,致使夜晚来临之时沁水附近的地面上都笼罩着浓浓的白雾。

一连几个夜晚皆是如此,张杨在河内郡呆久了,这种情况常常见到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同,但张燕确实敏锐的察觉到了机会。

“琰儿……”

张燕躺在床榻上,搂住蔡琰问道:“这张杨所驻扎的地方一连几夜都有着浓雾,若是我趁机派兵夜袭张杨的军营,是不是便能够将张杨一举击败?”

“郎君说的不错,而且不光是沁水附近的浓雾,近几天来连月光都没有,即便是野王内,若是不点灯也看不清多远的距离,如此一来,郎君只需要把握机会,便可击败张杨!”

蔡琰指着窗子外被乌云遮住的天空讲道。

“那不如我们现在就行动?”张燕心神一动,开口提议道。

“好!”

蔡琰从张燕的怀中撑起身子,回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