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搬石头过溪(1 / 1)
沈青抓起一小把黑红色的茅莓,塞进嘴里半把,刚咀嚼一下,就听到‘啪啪’果壁爆破的声音,紧接着,酸酸甜甜、香味馥郁的汁水,开始在口腔中流淌起来,沈青继续咀嚼,咽下所有汁液和残渣后,嘴里残留着一缕红桑葚+杨梅+米酒混合出来的香味。
“茅莓个头虽小,口感却挺不错。大黄,别咬了,我跟你一起走,来,张嘴吃点茅莓,我们就走。”
大黄松开裤腿,并张大嘴巴,沈青将手中剩下的半把茅莓,丢进大黄嘴里,酸甜汁液爆出果壁的一刹那,大黄兴奋地直摇尾巴。
很快,半把茅莓就进到了大黄腹中,接着,大黄踩着落叶,往东边走去,沈青紧紧跟在大黄后面。
三分钟后,大黄于一处飞蓬草草丛旁停了下来,并冲着长势最茂盛的那几株草吠叫。
簌簌---
沈青用树枝扒拉飞蓬草,很快,他在密草下面瞧见一簇蘑菇。
那些蘑菇,和唢呐长得很像,跟一个个小喇叭似的,菌盖是杏黄色,菌柄是蛋黄色,个头有大有小,小的只有1厘米高,大的体长超10厘米。
“这是...鸡油菌?大黄,你鼻子真灵啊,鸡油菌藏这么深,都能被你找到。”
大黄听到夸赞,先是咧嘴摇尾,蹦来跳去的,高兴的不行,再是前爪交替扒拉地面上,示意主人挖蘑菇。
鸡油菌,别名杏菌、鸡蛋黄菌,爱生长在夏、秋两季,春季也有,但数量比较少,有清肝、利肺、益肠胃、提高视力之效,菌肉较韧有弹性,鲜味十足,吃起来,还会有一股杏仁味。
鸡油菌,适合用猪油清炒,或者用老母鸡炖成高汤,无论哪一种做法,都不会埋没它的鲜味。
鸡油菌长老时,其形状会由‘喇叭’变成盛开的‘牵牛花’。
菜园竹棚内的母鸡,一天还能下一颗蛋呢,从破壳到现在,还不足一年呢,离拿到‘老母鸡’称号,还早着呢。
“大黄,我挖些鸡油菌,晚上用猪油炒着吃。”
老规矩,采大留小,沈青薅起一个个鸡油菌,小心翼翼装进布袋里,接着,将歪斜的飞蓬草扶正,站起身,目光扫视四周一圈,末了,视线落在一株歪脖子树上。
沈青走向歪脖子树,捡起三颗小石头,在主干旁、面朝鸡油菌的方向,摆出一个‘△’图案,来充当标记。
接着,沈青背上背篓,再一次与大黄分开行动。
太阳南移,白云缓飘,春风抚过青山,令树梢微微摇也,为林内送来一阵阵凉爽。
山林内,大黄一边走一边嗅地面,发现蘑菇、浆果等物,就吠叫喊来主人,或者转身跑到主人身边,咬住主人的裤腿,往某一方向拽去。
沈青一边走一边挥动树枝,发现蘑菇、木耳、浆果、草药等,就停下来采摘,偶尔,与大黄汇合,采摘大黄发现的东西。
良久,太阳还差一点距离,就挪到正南方时,沈青与大黄汇合,朝溪流方向走去。
忙活一上午,背篓重了不少,里面装有野草莓、茅莓、香杏丽菇、鸡油菌、木耳、灰树花、马脖等物。
值得一提的是,沈青再一次采到一个大马脖,跟小洗脸盆一样大,一个就有三斤重,打算明天中午让许霞切片炒着吃。
青山,是两道联绵不绝的群山,两道群山之间,隔着一条溪流。
一人一狗翻过鸡头峰,在距离溪流气10米远处停了下来,这儿长着不知名、植株又高又壮的野草。
沈青蹲下来,双手皆握成空心拳,右手虎口挨着左手的小拇指,左手虎口放在右眼的眼窝处,眼珠透过拳头形成的小孔,向溪岸方向望去。
去年,沈青蹲在这里,在溪岸旁发现了一只羽毛绚丽的野鸡,并拉起弹弓,和大黄打配合,成功逮到了那只野鸡。
后来,在天蓬街摆摊时,那只野鸡被一对父子买走了。
还有一次,也是在这个位置,朝溪流方向望去,沈青看见了一只野兔。
不过,眼下沈青从东扫到西,都没在溪岸边瞧见一只动物,索性双手不再握拳,大步踩着野草,朝南边走去。
大黄见状,立刻起身弹跳,腹部擦过草梢,四只爪子刚接触到地面,就又向南弹跳。
事实证明,四驱就是比两驱快,沈青刚走了1/3,大黄就已经冲到了溪流旁边,低下头,舌头快节律地伸进、拔出溪流。
大黄是在...喝水。
猫喝水,是用舌头舔,狗喝水,是用舌头舀。
狗舌伸进水里后,舌头会向后、向上弯,弯出一个‘勺子’,勺子容量大小,与狗舌宽度、长度有关,舌头会缩,水,便被送到了狗嘴里。
沈青下坡走到溪岸,卸下背篓,蹲在地上捧水洗脸。
清凉的溪水滑过脸颊,卷走汗液,留下一阵阵清爽。
时值4月中旬,气温一点都不高,然而,在山林内走了一上午,身上出了不少的汗。
沈青脱掉外套,挽起袖子,借住从东边吹来的春风,来给子己降温,并捧起溪水洗了洗胳膊。
洗完,发现肚子溜圆的大黄,还在用舌头舀水喝,“大黄,别喝了,留点肚子吃午饭。”
大黄抬起头,其下巴处的绒毛,早已被溪水打湿,它迈着小碎步跑到主人身边。
“大黄,上山之前,我问你喝不喝水,你当时不喝,找蘑菇途中,也问了你好几次,你都不喝,现在...怎么化身水牛了呢?”
大黄摇了摇尾巴,它不是不渴,而是...想喝溪水了,甘洌清凉的溪水,谁能不爱呢。
沈青猜出了大黄心中所想,无奈一笑,道:“下次来青山,要先往溪流这儿跑,让你喝个够,再去找蘑菇。”
大黄哼哼唧唧,还频频用肋骨去撞主人小腿,末了,前爪交替扒拉背篓,表示自己饿了。
巧了,沈青也觉得饿了,他从背篓内掏出一个布袋,打开布袋后,露出两个铝饭盒。
哐哐---
沈青打开铝盒,盒里装了4个鸡蛋、4张烙饼、咸菜粒、卤鸡腿、炒土豆丝。
沈青敲碎4个鸡蛋,剥掉蛋壳,得到雪白的鸡蛋,接着,丢给大黄2个鸡蛋、1个卤鸡腿、2张烙饼。
“吃吧,吃完,就近找个干净的石头歇上一会儿。”
大黄奔向鸡蛋,张嘴将其含住,然后,大口咀嚼。
沈青从布袋内掏出一双竹筷,拿起一张烙饼,往饼上夹点土豆丝、咸菜,再将烙饼卷成筒状。
随后,沈青一口烙饼,一口鸡腿肉,吃的倍香。
吃完午饭,沈青拎着塑料罐来到溪边,往罐内灌一些溪水,右手伸进罐内,一边顺时针搅拌,一边手指抓放浆果。
待溪水变得混浊,左手握住罐底,右手手指堵住罐口,两只手手腕一翻,令罐子的顶和底倒个个,瞬间,混浊的溪水,顺着手指间的缝隙,流回了溪流。
待罐内溪水流尽,沈青重复上述操作,淘洗三次,才将浆果洗干净。
溪流整体地势,东边高、西边低,沈青灌水时,罐口是朝东的,不用担心之前倒出去的浑水,又流进了罐子内。
洗完浆果,沈青返回背篓旁,瞧见大黄卧在东边树荫处休息,他拿起一个空布袋走上前,抓一大把浆果放到大黄鼻子旁边。
“大黄,吃完饭后甜点再睡。”
大黄没有睡着,眼睛还处于半眯状态,闻到香甜的浆果味后,鼻子抽动几下,然后,也不起身,直接伸舌卷浆果吃。
沈青将布袋叠成四方片,放在一个表面较为平整的石头上,一边吃浆果,一边欣赏对岸风景。
罐子内的浆果,品种有好几样,白野草莓、红野草莓、茅莓、悬沟子等,无论哪一种,皆酸甜多汁,拥有独特的香味。
忽然,沈青发现对岸、西南边,有一小片树的树梢呈灰色,就像...有人往一盆绿色的清水中,滴入一滴墨汁,直觉告诉他,那一小片树生病了。
病树还有没有被治愈的希望?
得走过去,用异能看一看树根才能知晓。
大黄吃完浆果后,闭上眼睛睡着了,岸边到处都是石头,沈青没法躺下睡午觉,但是,坐在石头上、吹吹凉风,也挺不错的。
太阳略过正南方,大树投下来的影子,渐渐朝向东北方后,大黄睁开了眼睛,它张大嘴巴,躺着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紧接着,起身跑到溪岸,舌头一伸一缩舀溪水喝。
休息了半个多小时,沈青感觉体力恢复到了巅峰状态,他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接着,上前背上背篓。
“大黄,走,去对岸看一看。”
大黄快速跑到沈青旁边,随主人一起朝西边走去。
溪流的水,有深有浅,深处,能没过成年人的腰,浅处,堪堪只到成年人的脚踝。
沈青这次来青山,并未带橡胶雨靴,东边倒是搭了几块供人横穿溪流的石头,可...距离太远了,走到石头旁,横穿溪流,再走到树梢发黑区域,起码要一个半小时。
沈青往西边走,是想看一看这边的溪流内,有没有被人放上可以踩着横穿溪流的石头,有的话,踩着石头过溪,没有的话,他寻一处水浅的地方,找一些表面较为平坦的石头,在溪流内摆出一条点状的横线,再踩着石头过溪。
中午,是阳光正盛的时候。
阳光穿过薄薄的云层,普洒在大地上,给溪流上的水纹,披上一层银色外衣,春风一吹,簌簌作响的树梢、草叶,和潺潺的流水声,奏出悦耳的乐谱。
5分钟后,沈青宣布‘借助现有石头过溪’计划失败了,概因...他都走到树梢发黑区域的正对面了,还没发现能供人横穿溪流的石头,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他发现一处溪流水很浅。
大黄抬头看向主人,双眼有点疑惑,似在纳闷为何突然停了下来。
沈青指了指对岸树梢发黑的区域,“大黄,我们要到对岸去,走,往东走100米远,那儿的溪流水很浅。”
随后,一人一狗,往东走了100米远,站在岸边,望向对岸,将‘足下-对岸’看作一条横线的话,把其分成三等份,靠近岸边的那两份,水深只到脚后跟,中间那一份,水深只到小腿的一半,是摆放石头的绝佳场所。
沈青卸下背篓,撸起袖子,“大黄,你在岸边等着,我放好石头,咱们就过溪。”
溪流旁边,有的是石头。
不过,个头中等、底部和顶部皆趋向于平坦的石头,属于稀罕货。
好在,沈青从东走到西的途中,不仅仅只观察了溪流,岸上石头,他也仔细观察了,看到表面平坦的石头,他就在心里记住了石头的点位。
沈青将背篓清空,背着背篓走向一个个点位,将石头搬进背篓内,当背篓容量还有空余、重量快达百八十斤时,他便回到大黄旁边,着手往溪流内放石头。
沈青从背篓内抱起一个方圆形、凳面大的石头,弯腰蹲在溪边,双手向前、向下伸,将其轻轻地放入了溪流中。
石头不咋大,沈青双手伸进溪流中之后,才慢慢松开了手,因此,放这一块石头时,并未引起多少水花。
沈青站起身,向前走了一步,双脚都踩在那个石头上,双腿轻微摇晃,发现石头不随着自己的动作发生摇晃后,他返回背篓旁,抱起一个略大一点的石头,重新站在第一个石头上,弯腰蹲下,双手向前、向下伸,将其轻轻地放入溪流之中。
接下来,沈青不停地抱起石头、放下石头,直到...溪流多了8个、可供人踩踏横穿溪流的石头。
期间,背篓见了底时,沈青会背起背篓,前往记忆中的点位,搬起一个个石头放进背篓里。
一个石头被放进溪流中后,沈青不会立即走开,而是向前一步踩在那个石头上,双腿微晃,检查石头的稳固性,十分稳固,那就蹲下来,观察南边溪水,寻找下一个放置石头的点位。
如果点位处有碎石,他还会寻一个树枝,将碎石拨走,不稳固的话,那就后退一步,踩在后面的石头上,弯腰蹲下,双手伸进溪水里,调整前面那个石头的位置,直到其变得十分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