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关中本位政策!(1 / 1)
“先起来,把话说完了!”
偏殿之中。
李承乾脸色稍微有些阴沉。
王玄策恭敬点头,随后将自己在天竺的遭遇,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并着重介绍了天竺国内,如今的情形。
听完他的讲述。
李承乾并没有立刻做出回应,而是手指在桌案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敲击着,微微蹙眉,显然是在思索。
天竺对于大唐来说,不可谓不远。
由其实两国之间隔着一座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这就导致来往交通,非常困难。
基本上。
一年,大抵只会往来一次。
天竺和大唐的商人们,在每年三月份启程,越过雪山抵达对方国家之时,就已经是五六月了。
然后便赶紧讲东西卖掉,随后立刻折返。
否则一旦误了时间,等大雪封山之后,就不可能回到本国了。
艰难的交通往来。
势必就会导致大唐在天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天竺和高句丽在内的其他国家不一样,因为这些敌国,灭了之后,大唐是可以直接统治的。
可天竺,却很难真的统治……
其实。
大唐和天竺之间往来的道路,并非只有吐蕃这一条。
从长安出发,绕到西域,随后转向东南也可以抵达天竺,但这样光在路上的时间,就得足足一年。
而除此之外。
另外一条陆路,是从剑南道益州出发,然后一路向南,经过大唐边境地区的姚州,随后出国门,进入“六诏部落”的领地。
从此地转向西南。
在经过“骠国”,以及天竺东边的“迦摩缕波国”之后,就可以进入天竺腹地。
仅仅从地形角度来看,这一条路比从吐蕃走要好上一些,但问题同样巨大。
首先。
就是六诏部落的存在。
所谓的六诏部落,实际上就是日后南诏国的前身。
而越过此地之后,还有诸多乱七八糟的势力,复杂程度,甚至要高于从吐蕃去天竺。
李承乾想到这里,未免有些难受。
事实证明。
这三条路,都不太行。
日常行商或许还可以满足,但问题是对于交通的限制性太大了。
一旦大唐灭了天竺,并进行统治。
那么很大概率上就要出现鞭长莫及的现象,以至于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剩不下。
唯一能得到的,就是报了这一箭之仇。
如果单单只是为了报仇而去攻灭中天竺,也就是阿罗那顺的篡逆政权,实在是意义不大……
“王卿。”
“这些年来,你出使天竺这么多次,对天竺的了解非常深厚,你说说,朕要不要发兵?”
闻言。
王玄策犹豫一会后,还是摇了摇头。
“没意义的,陛下。”
“阿罗那顺之所以敢这么猖狂,就是仗着交通不便,自信我大唐不会劳师远征,所以才做了这么个一锤子买卖,用追杀臣等,来向佛教表达自己的虔诚。”
“但问题是,他预估的并无错处。”
“我大唐如果真的要劳师远征的话,恐怕到时候得不偿失,即便灭了阿罗那顺和中天竺,并且把为虎作伥的东天竺也灭了,可……”
说到这。
王玄策深深地叹了口气,摊手道:“治理不了啊,陛下!”
李承乾深以为然。
阿罗那顺就是吃准了这一点,所以才这么嚣张!
灭国之后,天竺就会出现权力真空,届时再出现的势力,对大唐的态度,估计还是以敌视为主。
而只要天竺不被从上到下学习一边。
佛教就很难被根除,吐蕃的移风易俗计划,就一定会推行的非常艰难!
这是一连串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就在交通不便,大唐不好直接下场这一点上!
“你且先休息一下吧。”
“如今大雪封山,即便是用兵,也是明年的事情了,暂且先不急,让朕和宰相将军们商量一下。”
“是,臣遵命!”
王玄策行礼告退。
而当他一只脚刚刚踏出殿门之时,却忽然间听到了李承乾的声音。
“王卿。”
“臣在,陛下还有何吩咐?”
“陆路显然是不太中用了,可如果是…海路呢?!”
“从交州出发,乘船航行,朕估摸着三个月的时间,应该也就到天竺了吧?!”
听见这话。
重新返回偏殿的王玄策就是一愣!
他出使过天竺,曾经又在沿海州县任职,对于这一点,其实之前就有过猜想了。
如今天子挑明。
他愣神片刻后,就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陛下明鉴,三个月应当是比较快的情况下,正常来说,四个月内,肯定可以抵达天竺!”
“当然。”
“如果过程顺利,没有遇上极端恶劣的天气,以及海盗劫掠的话,七八十天,应当也能到!”
这是从交州出发的时间。
如果是从江南,或者是广州一带出发。
时间相对来说就要稍微延长一些,不过总体而言,肯定都是要比陆路要快的!
而且。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全年无休的进行航行!
冬天的大运河会冰封,但淮河以南,却不会受到冬天的影响。
只要规划得到。
一年来回两次,或者是两年来回三次,未尝不可能!
李承乾双眼逐渐涌现亮光。
他明白,自己这一套猜想,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个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
但随着气候变迁,当进入下一个小冰河期时,西域这一条经典丝绸之路就要出大问题了。
到那时。
海上丝绸之路应运而生,成为中原王朝,与视觉其他国家联系的最为便捷的道路!
但他掌权之后,却迟迟没有动开启海上丝绸之路的念头。
归根结底。
海上丝绸之路,与大唐立国的国策,是有一定矛盾的!
大唐立国的国策,就是聚天下兵马守长安。
明面上是守长安,实际上是在守西域和丝绸之路,守这一条经济动脉。
但如果海上丝绸之路得到大战。
路上丝绸之路肯定就会被削弱,长此下去,长安乃至于整个关中,影响力都会下降。
关中本位政策,就会出现大问题!
“唉……”
李承乾长舒一口气。
关中本位政策,决定着西域的归属,决定着河西、陇右地区的稳定,也决定着大唐的生死存亡。
如何在不影响。
或者不过多影响关中本位政策的前提下。
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将经济中心从关中,转向沿海,是一个需要谨慎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