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第二轮储君之争,拉开序幕!(1 / 1)

加入書籤

次日,清晨。

长安城西市正南侧的怀仁坊中,李象抬头看着眼前高大的馆舍,心中甚是满意。

馆舍开始建造于正月。

能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建成,可见工部的官员是真的把李承乾的旨意当回事在办。

馆舍有三层高。

虽然看上去跟奢华与典雅挂不上边,但其中物件齐全,而且设计的非常得当,李象转了一圈之后,也就看出来这馆舍是用来弄报纸的好地方!

“殿下,可要挂个牌匾?”

“这是自然!”

李象微微颔首。

“单是有一点,牌匾不需要多么华丽,就普普通通的就行。”

“是。”

陇王府的人立刻点头下去办了。

没过一个时辰,一面匾额就抬了过来,牌边上舒书四个大字,为“维新民报”!

李象要办报纸,注定要与李厥不一样。

既然李厥是要办报纸给天下的士子书生们看的,那她李象就要反过来,把报纸办给全天下人看!

民报这两个字,意味深长。

单纯从这两个字上,就可以看出两种报纸的不同之处。

就在这时。

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动静。

李象回头一看,就发现是千牛卫的人,抬着十几口大箱子,正在往馆舍里边搬。

“见过殿下!”

“臣等奉陛下之令,给殿下送点东西,殿下请看。”

说话间。

千牛卫将箱子打开。

李象定睛一看,发现里边装着的,是一些黄铜质地的小铜块…拿起来仔细端详,只见上方还雕着自己!

但字迹很奇怪,就像是…反过来的似的?!

“陛下说了,这是活字印刷所用的模块,具体的使用方法,陛下已经亲自写在这封文书里了!”

李象闻言,连忙接过文书。

待送走千牛卫后,就和一群属官幕僚们凑在一起,细细阅览文书。

文书自己端正,李象很熟悉,明白这真是自己父皇的亲笔所书。

正如千牛卫说的那样。

文书上只是详细的介绍活字印刷术而已,并没有夹杂其他的信息,但李象明白,自己的父皇对于她开办《维新民报》一事,应当是很满意的。

不说别的。

光是这大量的铜制模块,就价格不菲!

“呼……”

“父皇看样子,是很注重本王的报纸啊,既然如此,本王与诸位就更不能懈怠了,一定要把这《维新民报》给办好!”

“臣等遵命!”

待箱子搬到后放去后。

众人就来到正厅坐下,开始讨论起详细的事务起来。

“父皇当年开办的《大唐日报》,是每天一般,基本上半个月内,就可以在大唐侠境内的任何地方买到!”

“我们《维新民报》倒是不至于这样。”

“按照本王的想法,不如就十日一版,一个月内传遍大唐,不知道诸位以为如何?!”

办报纸,是要花钱的。

就一文钱一张报纸的价格,实际上怕是练本钱都不够。

《大唐日报》发行量大,倒是还好。

可李象的《维新民报》刚刚开始,显然时不可能一下子就卖出去那么多的。

而李象的陇王府,家底有不算厚。

跟昔日魏王李泰府上的财产相比,那简直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除了没钱限制之外。

还有个原因,就是《维新民报》所探讨的问题的确是有些敏感的。

李象想慢慢来,先试试水,免得一下子引起了一片哗然。

“殿下说的有理。”

“如今又有了这铜制模块的活字印刷术,大可以照着这规格,重新再打造一批。”

“同时,在各地建设分馆舍,用来印刷报纸。”

“这样的话,路上的运输成本就能够降低,而且也更加的方便快捷,更加实用。”

“没错,应当如此。”

“在这之外,还要注重排版,不知道殿下对于这一点,可有什么想法?”

李象点头,随即扯过来一张宣纸,道:“《维新学报》要简单明了。”

“本王地意思,是直接在正面刊印这一版需要论述的相关问题,背面则刊载上一次问题提出后,朝廷的改进措施等等。”

“一面是新问题,一面是就问题的改革。”

“文字尽量平白,尽量使用百姓们日常能够使用到的文字,切勿拮据聱牙,切勿繁琐复杂,总之,怎样简单明了就怎样!”

给百姓们看的报纸,自然是不能与给官员喝士子书生们看的混为一谈。

二者的文化水平就不是一个概念。

大唐的识字率其实很是堪忧,而且多数识字的百姓,就能看懂自己的名字和日常的一些字。

相反。

官员与士子书生们则大不一样。

所以李厥可以在《龙门学报》上谈论王霸之辩,因为他的受众们能够看懂。

可很显然,李象在《维新民报》上,是不能搞这一套的。

非但如此。

还要尽量的简洁明了,尽量的降低阅读和看懂的难度,从而方便报纸的传播。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困境。

因为自从李承乾掌权以来,就大闺蜜设置道、州、县三级学府制度,适龄儿童都要进县学学习。

这种学习,虽然只是叫他们认字和启蒙。

但对于广大百姓而言,其实也算是够了。

而长此下去,顶多过个二十年。

当识字的百姓越来越多后,因为识字率而产生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大体情况,就是如此。”

“诸位,趁着今日天色还早,不如就尽可能的编撰出第一版《维新学报》的草稿吧!”

“是,殿下!”

众人纷纷行礼。

而后就开始按照此前的分工,在馆舍内忙碌起来,与此同时,《维新民报》成立的消息,也传进了李厥的耳朵里。

“坏了,坏了!”

“大兄定然是捣鼓出了什么杀招!”

“唉!本王这个兄长可真是不让人省心,没想到本王一头扎进讲武堂里,却还是慢了他一步!”

李厥暗暗皱眉。

但他也不慌,反正关于府兵制问题相关的奏疏,已经写出来了,李厥只需要再润色一下,便能够递到李承乾案头!

“来人!”

“入宫传个消息。”

“就说本王想在下午入宫,面见父皇,不知道父皇可有时间允许本王面见!”

吩咐完后。

李厥继续开始推敲手中的奏疏,直到下午未时初,方才彻底把奏疏定稿。

李厥伸了个懒腰,长舒一口气。

“走,入宫!”

“本王要亲自向父皇当面陈词,言说我大唐府兵制度暗中的隐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