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既是对手,更是兄弟!(1 / 1)

加入書籤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一点无论放在什么时代,那都是真理,如果没有经过充足的调查的话,一切的一切,都只不过是空想罢了。

在李承乾看来。

大唐朝堂上的官员们,其实很多都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并没有在地方上真正的任职过,并没有与民间近距离接触,没有和天下百姓近距离接触。

如此。

他们所想出的政令,就不免会有空中楼阁之感。

“大郎,你这篇《维新民报》做的很好,但是在为父看来,还是有些许瑕疵的。”

“最大的瑕疵,就是在于样本太少。”

“样本?”

“对,我且问你,这里边的各项数据,就比如说百姓们实际上拥有多少田亩这一项数据,是否只是在武功县调查出来的?!”

李象点头。

“那就是了。”

“武功县地处关中,距离长安不过百里之遥,这么一个单一的样本得数据,显然是制成不了你这篇报纸的。”

“就比如你上边说武功县的百姓,平均只有田地三十七亩左右。”

“可你有没有想过,之所以武功县的百姓田亩比理论上来说的百亩差这么远,是因为关中人口稠密,田地不够分的原因。”

“你有没有想过,在我大唐其他地广人稀的地方,是不是人均的田亩数量就要多一些,甚至达到理论上的百亩田地?!”

“反之。”

“有没有一种可能,在陇右道等适合耕种的田地比较少的地区,人均拥有的田亩数量反而还要比关中要低,或许都没有三十七亩!”

随着李承乾的话。

李象一开始还有些疑惑,但渐渐的,他脸上就露出了恍然与明悟之色。

是啊。

把这些数据只来源于关中武功县。

正如李承乾所说的那样,数据来源的样本太少,怎么能够支撑得起他在《维新民报》上的论点呢?!

数据不行。

就意味着报纸有了天大的问题!

即便他其他地方做的太好,那也是一份不够好的报纸!

“当然了。”

“你除了有些瑕疵之外,其他地方自然做的是很好的,就事论事,为父不光要指出你的问题,还要认可你。”

李承乾神情平淡,脸上还挂着温和的笑容。

教育儿子,不能一味的压力。

李承乾自己就是被霍霍着长大的。

他承受过难以想象的重压,不仅自己的父亲李世民要压力他,还给他找了一堆侏儒张玄素之类的压力怪来教导他。

自己受过的苦,李承乾实在不想再让李象受一遍。

要是他也成压力怪了,那岂不也是一种变相的屠龙少年终成龙?!

不过话说回来。

一味的打压和否认不行,但反过来一味的赞扬自然也不行。

他是在教育儿子,也是在培养继承人。

倘若只赞扬不批评,到时候整出个刚弼自用,自负自大的储君,大唐岂不是要完犊子了?!

坐在一旁的李厥仔细听着父兄二人的对话。

然后就在心里边,不断将此前的副稿进行修改,同时,也暗暗感慨。

“兄长的毅力和勤勉程度,比我要强!”

“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兄长的长处和优点,我自然是要虚心学习的,从而弥补我自己的不足。”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进一步,夺得储君之位!”

李厥暗暗思索。

而许久之后,李承乾也已经与李象谈完了,随即扭过头,看向李厥。

“二郎,到你了。”

“是!”

李象点头,然后从袖中取出奏疏,递给李承乾。

“父皇,儿臣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讲武堂中和府兵学员们一同训练,吃饭,着实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但同时,经过和他们的交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请父皇御览!”

李承乾接过奏疏,打开后细细阅读。

臣李厥诚惶诚恐,谨以府兵五弊泣血上奏,伏惟陛下垂鉴:“其一,伤亡过剧,丁壮凋零而童子充伍……”

“其二,军籍世袭,父死子继而难以跳脱……”

“其三,役期无度,逾期不归而田庐尽荒……”

“其四,勋赏虚悬,赏赐不继而军心离散……”

“其五,军资自备,竭产殚财而家资尽丧……”

……

简而言之。

这五点的问题就是府兵平均年龄下降,战斗力降低,且府户制度过于僵化。

此外,还有兵役时间过长,番上宿卫甚至超过一年。

以及收入不稳定和战事太多,导致需要修补装备,以至于财产缩水。

这五点,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李承乾看完之后,就不由得非常欣赏的看了李厥一眼。

这些问题,他同样也知道。

毕竟他是靠着军队才逐步掌权的,有关于军队的一切事情,李承乾都非常的重视。

之所以要让李象和李厥,分别来调查赋税制度以及府兵制度这两个大唐现在最大的内部问题。

主要,还是出于培养继承人的考量。

李象擅武而李厥善文,如果他不强行让这二人到对方的舒适区的话,又如何能培养的出文武兼备的优秀的储君?!

诚然。

李承乾现在也不敢保证这俩以后会不会重蹈覆辙。

但即便到时候真出了意外,换个角度去想,那也是变相的选出了一位足够优秀的继承人。

对于大唐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李承乾看了一遍奏疏之后。

同样发现了几处疏漏和瑕疵,但除了批评,李承乾自然也认可了李厥的成绩。

毕竟。

实话实说。

这一次无论是李象也好,还是李厥也罢。

所做出来的成绩都是让李承乾很是满意的。

“好了,为父要说的就是这么多。”

“想来你们两个应该也都听进去了,自己再回去修改一下吧,尽快呈送上来!”

“是!”

二人起身行礼之后,便结伴离去。

从紫宸殿出宫,要走很远的一段路,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来到了黄昏时分。

天边斜阳照下来火红的余辉。

兄弟二人结伴而行,走在宽阔平坦的御道上,二人都没有说话。

直到走出承天门。

承天门外,就是长安城的坊间,左前方是辽王府,右前方是陇王府,兄弟二人要在这里分道扬镳。

李厥走出承天门后,就继续往左前方走了。

而他刚走出去没几步,就被身后的李象给出言叫住了。

“二郎。”

“怎么了,大兄?”

李象微微一笑。

从西边天空上照落下来的阳光,洒落在他身上,而在夕阳之下,李象忽然间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

“二郎,咱们是对手不假,但也是兄弟。”

“咱们的初衷,其实都一样。”

“无非都是想为父皇分忧,无非都是想让我大唐更加强盛,想让我大唐百姓过得更好,在这一点上,咱们两个是一样的。”

“为兄希望日后无论到什么地步。”

“在动用任何手段之前,都要想一想,是否符合咱们兄弟的初衷,是否会对家国及父皇,带来坏处!”

听见这话。

李厥沉默了很久。

直到好一会儿之后,他才轻轻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回了句……

“好,大哥。”

言罢。

兄弟二人相视一笑。

在斜阳余辉之下,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