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困难重重(1 / 1)

加入書籤

“基建部,说说你们的看法。”

孟川的目光落在基建部负责人李工身上。

屏幕里的男人推了推眼镜,指尖在桌前的平板上快速点了两下。

调出一长串数据报表。

“孟总,由于有龙国机器人技术的加持,咱们的基建机器人梯队算是拉起来了。”

李工的声音带着难掩的底气:

“太阳能负重机器人已经量产一万台,为了方便运送到火星上,我们采取了轻量化的设计,每台自重四十斤。”

“但由于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三十八,因此这些机器人理论上都i可以负重两百斤跑起来不打滑。”

李工也是青帮的人。

孟川这些年对火箭公司的渗透,很多重要岗位都已经换上了自己人了。

火星上主要是以沙土坡为主。

因此这些机器人都是在戈壁滩模拟过,是履带加磁吸轮双设计,稳得很。

主要负责短途运料,比如从矿点到建材厂,或者从着陆点到工地。

因为是太阳能的设计,全身都覆盖着太阳能板。

白天续航能撑十二个小时,晚上没有太阳,满电就只能续航两小时。

李工顿了顿,指尖划到另一页:

“运输车也出了样机,载重五吨的六轮全地形款,防沙防辐射都做了,但没量产。”

“一来是体积太大,一架星舰塞不下几台,运一趟太亏。”

“二来前期工地分散,小机器人灵活度更够,等后续建工厂或者修主干道了,再集中运也不迟。”

孟川点点头,不愧是专业的。

考虑事情就是全面。

“挖掘这块呢?”

孟川追问。

李工立即便是再次翻页。

孟川目光扫过屏幕上机器狗的设计图。

金属骨架裹着防沙外壳,头部加装的挖斗像个憨厚的铲形嘴。

“挖掘机器狗也造了一万台。”

李工笑了笑:

“原本是普通巡检机器狗改的,加了个液压挖斗,挖硬土碎石都没问题,效率比纯人工挖快十倍不止。”

“最关键是省事儿,一台机器狗能顶俩搬运工加一个挖土工,还不用歇着。”

说到这儿,李工话锋稍顿,语气添了几分谨慎:

“但有个短板——这些机器人和机器狗都是近程操控,信号有效距离就五公里。如果是深入到山体福地挖掘,可能可操控的距离只有三公里。”

李工的意思很明显。

就是想要操控这些机器人和机器狗,就必须要有人长住在火星上。

想要在地球遥控这些机器人和机器狗干活,那不可能。

“这没问题,前期我会派人在火星上驻点,所以火星上的哨所必须要先建好。”

孟川早就计划好了,他会让青帮的人先上去。

最好是战一堂主那样的,能扛住环境,也能快速处理机器故障。

“那就没问题了。”

李工调出另一组图纸:

“建材设备这边也有进展。小型钢筋水泥生产线做出来了,模块化设计,拆开能塞进二十个标准货运箱,运到火星再组装就行。”

“水泥用火星土配咱们带的添加剂,钢筋用提炼的铁氧化物,实验室里试了,强度能到地球C30混凝土的八成,够建前哨站了。”

孟川再次点头:

“能源呢?”

能源是重中之重。

想要在上面建厂,和维持各种设备的运行,以及人在上面的生活。

没有能源是不行。

虽然火星上有煤,但前期肯定是用不上的。

“所以光伏板得单独运。”

李工点开一份能源测算表:

“我们设计了大型可折叠光伏阵列,一块板展开十二平方米,转化率23%,抗火星尘暴的涂层也试过了。前期建前哨站,最少得运两百块,再配十台储能电池组,基本能稳住机器人和制氧设备的用电。”

他话音刚落,孟川就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来:

“如此算下来,这些东西要多少运力?”

李工深吸一口气,报出了那个惊人的数字:

“所有设备、机器人、光伏板加起来,光运到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就得三百架星舰。”

“要是算上哨所的建材以及生命改造部的制氧机,保守估计得五百架。”

“再从空间站再转运到火星,同样还需要五百架。前后加起来,一千架星舰是底线。”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航天部总监脸色都白了:

“一千架?咱们现在满打满算才五十架星舰。都还不够我们在太空建空间站的。就算加班造,一年也未必能凑齐……”

孟川想要在地球和火星之间建一个空间站,作为中转站使用。

就这个空间站就需要一百架星舰。

航天部最少都还要三个月才能凑齐。

一千架星舰,就算随着建造技术的成熟,建造效率提升,以及利用星舰的回收循环使用。

也最少要两年才可以完工。

“等等,从空间站到火星,少了地球引力,理论上我们星舰不需要携带太多的燃烧能源,运载量是可以提升的啊!怎么从空间站到火星,还需要五百架?”

孟川突然问道。

“孟总,咱不能只计算地球引力的问题啊!我们还要计算我们的航程啊!我们距离火星最近的时候是5500万公里。而我们的空间站建立在500万公里的太空中。”

“从空间站到火星最近也还有5000万公里。”

“因为路程增加了,我们的星舰需要携带的燃料是不能减少的。”

孟川听后一阵尴尬。

他还真是问了一个很外行的问题。

“咳咳,其实也不用一下子凑齐一千架星舰。”

孟川轻咳一声,缓解了一下尴尬,这才说道:

“星舰不用等造新的,旧的轮换着用。地球到空间站,空间站到火星,搞三班倒。机器人和机器狗先运一半,五千台负重机器人、五千台挖掘狗,再加十条生产线和光伏板,先把前哨站的架子搭起来。剩下的后续补运。”

李工点点头。

但航天部的负责人,站起来说道:

“孟总,我还要补充一点,目前我们地球距离火星还不是最近的时候。”

“火星和地球都是绕着太阳公转的,每26个月出现一次地球和火星的汇合周期。”

“也就是地球和火星相距5500万公里。这个汇合周期需要三个月后才出现,且只维持25个月。”

孟川点点头:

“那正好啊!这三个月内,我们全力修建空间站,把所有的物资都运上去,三个月后再从空间站运往火星。”

“不!留给我们的时间没有三个月了。我们要提前45天发射,我们星舰运用的双峰核推进系统,最快也要45天才能到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