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 资源的来源(1 / 1)

加入書籤

之后,莫惟明和他的队友们,陆续发现了一些相似的标记。

梧惠真的很聪明,她就好像考虑到有人会看到这些标记似的。它们充满了迷惑性。每一个小水滴,看上去都像是信手涂鸦。这让队友们认为,尖端的小三角才是留下记号的人曾前进的方向。实际上莫惟明却很清楚,她真正的意图,一定是尖端呈线条状的尾迹。

那尾迹看似恣意,像是收尾时随手划过,但莫惟明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方向。其他人,莫惟明倒是没有很担心,但他生怕殷红和曲罗生这种聪明人能看出什么端倪。所幸,二人自始至终目的明确,只是坚定地跟着手持罗盘的队长。但他们心里怎么想,也不好说。

根据痕迹,莫惟明猜测,梧惠的确是一直按照他们正在走的方向前进。难道她的手上也有专门的罗盘吗?哪儿来的?莫惟明一时想不明白。按理说她不该有。难道,这并不是她留下来的痕迹?一路上,莫惟明都止不住地思考这些细节。

但是……偶尔,会出现指向不明确的标记。意思是,线条的指示突然发生了弯折。但是没多久,又会发现正常的、沿着原来的路的痕迹。北方大哥开着玩笑,说这人该不会在原地打转吧?其他人不以为然,莫惟明却一言不发。

不知走了多久,他们走到了一处有着高台的石壁下。将手电光一路照上去,会看到越往上,墙越是向外翻卷,挡住了全部的光。向后退一大段距离,可以看到,光在平台以上被吞没,这证明里面一定有很大的延伸空间。只是现在站在下面,没人看得清楚。

由于这并不是正常的斜坡,甚至不是垂直的石壁,怎么上去成了难事。

“能形成上大下小的结构,证明这上方本来就有个平台。可能是古人挖掘的,也可能是天然形成的。拥有细小微粒的液体,从上面流淌下来,越来越稀薄,就像钟乳石那样。”一位戴着眼镜的、略显博学的人说,“可惜我们没有专业的地质学家跟来,不然对于如何攀爬这种地形,一定有好的建议。”

“这类石头质地坚硬,”曲罗生说,“因为它们的形成,需要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沉淀。”说着,他在随身的包中翻找着什么。

“所以寻矿人最害怕看到钟乳石和石笋了。”殷红说。

“为什么?”女佣兵果然好奇地追问。

“因为它们的形成,需要环境足够稳定。而能加工成名贵首饰的宝矿,往往需要剧烈的地质变化。”

说话间,莫惟明就看到曲罗生组装好了一只奇怪的金属爪。它好像是一种四角的勾爪,像锚一样。这东西恐怕不轻,他是怎么背着走了这么久的?算了。若是他,也不奇怪。

他向后退到合适的位置,将勾爪转了几圈,猛地向上抛掷。因为位置太高,第一次勾爪碰到了平台翘起的角,被弹了下来。

曲罗生默默将勾爪拉回自己面前。军医说。“这儿太高了,又黑,很不好操作。”

“啪!”

紧接着,他们就听到了尖锐的金属声。曲罗生将绳子用力拽了拽,似乎还算结实。在几人震惊的目光中,他将什么东西缠在腰上,又把绳子绕过它,固定在身上。接着,他拿起另一个镰状的工具,用于攀爬。

“这太冒险了……没有防护措施吗?”

“不过这个高度,应该也摔不死人。”

“别开玩笑了。若是摔倒脊骨,会瘫痪的。”

队员们小声议论着,曲罗生像听不见一样,只管自己操作,也不需要任何人帮忙。莫惟明拿着手电,在附近来回游荡。最终,他停留在一根很粗的石柱上。

他停下来,是因为看到了熟悉的标记。

他的脸色微微一变。

她放弃了,她没有爬上去……她选择了另外的路。恐怕,是因为没有合适的道具,无法爬到那么高的地方。至少这证明,她也发现了这个洞口。莫惟明将手电忧虑地照向旁侧。沿着石壁,漆黑的路通向不知名的地方。

“怎么了呢?”殷红突然站在他身后。

“没什么。只是又看到那个记号而已。”莫惟明波澜不惊地说,“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是呢。”

刷啦啦。传来了碎石摩擦的声音。两人迅速看向曲罗生的方向。他悬在半空的身子顿了一下。殷红走到下方去,他也只说:“没事。”

但愿是真没事。莫惟明不由得跟着其他人唏嘘,全程皱着眉,又想看又不敢看,于是眼神“躲躲闪闪”地追到了最后。上面那点位置不好走。他用脚一蹬石壁,将自己向外荡了一下,伸手攥住了边缘,接力爬了上去。若再晚一点荡回夹角内侧,就不好再找着力点了。

他简单地在上面转了一圈。为了攀爬方便,他没拿手电,也不知道能不能看清楚。不过他们听到一阵杂音,紧接着冒出一团火光——可能是他使用了什么便携的发光道具。紧接着便有大量鸟类从那里喷薄而出。它们齐刷刷拍动着翅膀,瘆人的噪音在溶洞里回响。

不对,不是鸟……应该是蝙蝠才对吧。

下面的人多少被吓到了。他们又等了好一阵,似乎比等曲罗升上去还要久,他的声音才幽幽地传来。

“没什么危险。我把软梯加固一下,给你们放下去。”

已经够危险了……而且,很冒险。如果上面埋伏着什么,没有一点准备岂不是会一命呜呼?算了,暂时没事就好。不过,原来之前他身上缠绕的东西是软梯吗。莫惟明真没想到,他们的考虑是如此周全。

最为难的人是军医。从这里上去,和从那边下来一样艰难。就算他曾接受过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比别人少个部件,行动还是十分艰难。而且,他的断臂只是在营地经过简单处理罢了,根本没有痊愈的时机。他小臂的肌肉稍加用力,强烈的酸胀与刺痛便让他冷汗直流。但一路跟来,也是他自己的要求,他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

最后,他试着用自己大臂的力量,在换手时勾住软梯,才成功爬了上去。他是紧接着曲罗生第一个上去的人,因为其他人并不放心他。

北方大哥虽然不断地抱怨:“瞅你都这德行了,还给自己找不痛快”,却比谁都着急。梯子稍微晃了一下,他的声音都能抬高八个度。莫惟明暗想,恐怕梯子上的军医此刻最烦的除了梯子,就是此人的嗓子。

曲罗生将他接应上来,他朝下方挥手致意。而后,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去了。穿着厚重的大衣,带着尽可能少的行囊,每个人的动作都十分笨拙。梯子摇摇晃晃,莫惟明一度觉得它无法承受所有人的重量。好在最后,它还是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手电照过去,几人看到一条狭长的走廊。虽然覆盖了薄薄的灰白的碳酸钙,但依然能看出明显的人造痕迹。

而地面上,则铺满了黑漆漆的黏液,像沥青一样。莫惟明立刻确认,之前的“鸟群”就是不知名的蝙蝠。这种蝙蝠,莫惟明在之前军医和女佣兵争执的库房里见过。不知道它们究竟曾生活在山的哪边。

“这里为什么会有平台……”

“不奇怪吧?施工时,若将此处挖通,便会停工。毕竟将它们填埋回去的成本太高,就这么留在这儿,加点防护栏什么的,也很正常。如果是像这样长而规矩的道路,可能是专门挖出来的地下通道吧。”

“那这条通道会通向哪儿?”

“按照罗盘的指引,我们应该正走在穿过山体的路上,也就是去往研究所深处——有害生物区的方向。别看山体很宽,若是直线距离就会变得很短很短。当然,这里没有光,我们时间概念淡化许多。加之环境陌生,应该还是会觉得走了很久吧。”

队员们如此交流着。莫惟明一言不发,直到殷红喊了他的名字。

“怎么了?”他尽可能平静地反问。

“看你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你是想起以前的事了吗?”

殷红轻笑着,她仿佛任何时候都那么轻松,那么游刃有余。

“不……说实话,记忆很淡。但我的确记得,有个比这里更宽阔的隧道,还有矿车与铁轨那样的设备,让人快速往返。我坐得不是很频繁,那里鲜少有项目需要我帮助。大多数时候,我和我弟弟都只在这边普通地生活。”

除了……莫恩“出生”的那段时间。那时候,自己的养母刚刚去世。大概是难以承受失去家人的打击,父亲很快带着他,穿过隧道,那应该是他第一次来到禁区深处。只不过,那时候的自己还没有禁区的概念。父亲将他带到这里,大概也是想保护他。

莫恩正是在这里出生的。没过多久,莫惟明又被送出去了。因为莫恩那些诡谲的病很不稳定,他一直留在禁区,莫惟明很少有机会往返探望。等莫恩病情稳定些,身体也结实一些后,他才从那里出来,和莫惟明正式生活在外部研究所。

只是兄弟俩仍不是住在一起的。莫惟明和大多数研究员,生活在西区;而向来体弱多病的莫恩,为了及时接受治疗,一直在南区生活。

嗯……严格来讲,内部研究所,也就是被称为有害生物区的禁区,才是更南的园区。

“那边,会比外面更大吗?”殷红问,“还是更小呢?”

“我不记得了。”莫惟明实话实说,“和记忆中相比,外面多了些建筑,楼间距更密。我小时候觉得哪儿都很大,现在感觉……可能因为已经变得陌生,姑且,还算宽敞吧。但小时候那种怎么也走不到尽头的感觉,完全没有了。”

“我以为你对哪儿都很熟悉,所以会觉得很小呢。”

“不会。我的行动比较固定。莫恩的话……比我更好奇些,可能因为年龄小。他喜欢到处乱跑,我也是后来跟着他跑,才多了解了一些设施。”莫惟明突然反问,“你呢?你去过所谓的禁区吗?父亲应该带你参观过吧。”

“我吗?当然了。但也只是去过一两栋建筑,更多的没什么了解。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三栋连起来的、漆黑的楼,好像有四五层高吧?每一间研究室都很大,都有复杂精密的仪器。这些设备造价不菲,相比也是通过隧道一点点运输过来的。”

“里面有独立的电网水网。我记得是这样。”莫惟明继续回忆。

“不觉得奇怪吗?”曲罗生突然说,“如果说南国的地下水资源丰富,或者降雨丰沛,因此水资源不是问题,这可以理解。可是电呢?”

“电……”

“在南国,没有过大的地势制造水落差,因此水力发电不够现实。这儿的矿产也不那么丰富,烧煤怕也无法带动所有的设备。就算是从其他地方拉运过来……这儿的生态,似乎也没有遭到太大的变化。”

“……嗯。”殷红幽幽道,“南国的电力一直不是很发达,他们主要依赖煤的进口,进行火力发电。我的导师,曾以萨满的形象出现在南国,很快获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在他的推动下,南国引入了风力发电的设备。研究所外部的楼顶,也许你们没有看到,但我要说,那里安装了许多太阳能板。这是一种很新的技术,国外的学者一提出这个概念,他就立刻投入使用了。南国接近赤道,气候多变。有风时,用风力发电;有太阳时,用太阳能发电;阴云多雨的天气,则依赖火力发电——大多数时候都是火力。”

“但山体内部就不行了。”莫惟明说,“内部很多恒温设备也是二十四小时运转。风车无用武之地。有山体阻隔,电缆与水管都难以铺设,更别提每天运大量的煤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