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宣见诸王(1 / 1)
京城,紫禁城,皇极殿。
一身皮弁服,手握大圭的朱由检,正在接受楚王、荆王、岷王等一干宗亲。
“诸位宗亲还请入座,今日就是家宴,就当是朕为诸位接风了。”
朱由检笑呵呵的对殿内众人抬手道。
“臣等谢陛下!”
诸王躬身施礼后,才在殿内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下,各自入座。
待诸王坐定后,朱由检转头看向楚王朱华奎,笑道:“楚王。”
“臣在。”
“坐,坐,坐。”
“朕说了,此是家宴。”
见朱华奎诚惶诚恐的起身,朱由检心里虽很是满意,但面上还是佯怒道。
朱华奎忙道:“陛下,太祖皇帝有言,就算是宗亲,那也君臣有别。”
朱由检佯装无奈的笑了笑,看向其他人道:“朝廷当初在南方推行新政,诸位,以及各家宗室子皆是有功之臣。”
“尤其是楚王和光泽王二人,更是身先士卒,事必躬亲,朕每每想起,总是忍不住对左右说,我大明有此贤王,何愁大业不兴。”
“臣等不敢!”
诸王齐齐拱手应道。
压了压手,朱由检面色一肃:“朕此次下旨传诸王进京,实是有,关乎各家百代基业之大事,想和诸位商议。”
殿内诸王一听,也都打起了精神。
朱由检转头对王承恩道:“王大伴,宣人进来吧。”
“是,皇爷。”
“宣鲁王府承奉正周德延觐见!”
随着王承恩一声高喊,早已等候在殿外的周德延,在一名内侍的引领下,躬身走了进来。
“奴婢,鲁王府承奉正周德延,参见皇帝陛下,参见诸位大王。”
“起身吧。”
朱由检轻声说了一句。
等周德延起身后,朱由检又为楚王等人介绍道:“诸位宗亲,此人的身份,想必诸位都听见了。”
“但朕想说的是,周德延月前刚从亚墨利加返回大明。”
话音一落,商殿内一众亲王、郡王,目光尽皆落在了周德延的身上。
“周德延。”
“奴婢在。”
“你和诸王说说亚墨利加的事,越详细越好。”
“奴婢遵旨。”
周德延应下后,转身面向诸王,轻咳一声道:“诸位大王,奴婢于……”
殿内众人,包括朱由检在内,所有人都静静地听着周德延的讲述。
足足过了半个多时辰,周德延这才算是将自己的见闻,一五一十的对诸王说了一遍。
“比大明还大?”
“十数人才能抱住的大树?这假的吧?”
“河里的鱼比水多?这怎么可能?”
“这么好的地方没人?”
……
诸王在经过短暂的震惊后,皆是低声议论起来。
朱由检也不打断众人,只是端起桌案上的茶盏,静静地看着。
朱华奎见状,轻咳一声:“咳咳,肃静,此乃御前,尔等如此喧闹,何来人臣之道?”
众人闻言,忙是躬身请罪。
朱由检眉头一挑,看了眼朱华奎后,对众人摆了摆手笑道:“无妨。”
“毕竟事关各藩百代之基业,诸王此番,朕也不会怪罪。”
说完,也不等诸王说话,朱由检又看向光泽王朱术堣道:“光泽王。”
“臣在。”
“朕之前答应你辽府,若辽府能够配合朝廷推行新政,朕会给辽府复国。”
朱由检此话一出,殿内辽王一系的几位郡王,尽皆呼吸急促起来,目光灼灼的看向御座上的朱由检。
“朕已经命礼部,准备封王大典。”
“日子就定在三日后,届时,朕会兑现承诺,晋光泽王为辽王。”
“噗通!”
朱术堣双眼一红,直接跪在了地上。
“臣……臣代辽府一系,谢陛下圣恩!”
“免了,免了,都是一家人,何须如此?”
朱由检说完后,转头看了眼王承恩。
后者会意,一挥手,一面巨大的屏风被四名小火者推了出来。
屏风上赫然就是一幅巨大的亚墨利加舆图。
“这是朕结合当年宫内的坤舆万国全图,以及周德延的讲述,命人绘制的亚墨利加舆图。”
一边说这话,朱由检一边起身,迈步下了玉阶。
“来,诸亲王皆上前来。”
朱由检走到舆图前,对几位亲王招呼道。
待几人近前,朱由检一指福利加尼亚所在的位置,对众人道:“这里就是鲁国。”
其实,不用他介绍,几人也都看见了上面标注的王号。
朱华奎看到舆图上的楚字,拱手道:“敢问陛下,舆图上这处是……?”
朱由检笑着点头道:“不错,这里就是朕给楚国选定的区域,南部毗邻鲁国,东部至多朶德亚国(俄勒冈加爱达荷大片区域)。”
楚王皱眉道:“陛下,这里有国家?”
朱由检没有答话,而是看向了角落的周德延。
周德延赶紧上前,躬身解释道:“回楚王殿下,奴婢曾随鲁王殿下在止会沿海停靠,并未遇到任何人烟。”
朱由检接话道:“楚王不必担心,被亚墨利加并没有像大明这样的国家,甚至连朝鲜那样的国家都不存在。”
说到这里,朱由检环顾一眼众人,继续道:“被亚墨利加的当地土人,乃我中原殷商后裔,与我汉人同根同种,诸位之国之后,可对其进行教化。”
“殷商后裔?”
诸王皆是一愣。
就连周德延也是一脸的震惊。
印第安人究竟是不是殷商后裔,直到朱由检穿越之前都没有定论。
但这不妨碍朱由检如此说。
现在的大明,在整个世界都有极大的话语权,我说他们是,他们就是。
既然是殷商后裔,那就是我大明子民,既是我大明子民,那他们的土地就是大明的疆域。
这就叫师出有名,将来率领他们驱逐欧罗巴人,就叫吊民伐罪。
等诸王消化完这个消息后,朱由检一指舆图上的辽字,对朱术堣道:“这里是辽国。”
“整个北亚墨利加西海岸,最好的地方就是这三处,其境内土地肥沃,有深水良港,有巨大的金山银矿,朕希望你们莫要荒废了这片天选之地。”
对那里的金银,朱由检也眼馋的很,但想要从大明组织人手去开采,再运到大明,实在是太过困难,不如索性做个顺水人情,反正两三百年内,大明对外都会是贸易顺差,这些金银早晚都会流入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