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立皇太孙(1 / 1)
“回来。”朱标沉声道。
吕妃停住脚步,缓缓转过身。
只见朱标身边还聚着陈良,余叔恭,韩克忠等太子府属官。
看着他们一个个脸色都不太好看,吕妃心底一惊。
只见她勉强笑道:“殿下,怎么了?”
“你还是去见你那些吕家亲戚了吧?”
吕妃心里咯噔一下,回应道:“殿下,臣妾去探望他们没犯错吧?”
“他们毕竟也是皇亲国戚。”
“就算犯了错,也不能丢了皇家的脸面。”
“他们已经丢了皇家的脸面!”朱标突然提高音量。
吕妃顿时吓了一跳。
这朱标今天到底吃错什么药了?
“你这几日还是不要外出,不要和你那些亲戚们接触。”
“身为皇家妃子,老是外出也不像个样子。”
“来人!”
“好生看顾太子妃,不要让他离开宫门半步!”
吕妃站在一旁脸色有些苍白。
这分明就是要把自己给软禁啊!
但看着朱标有些恼怒,吕妃也不敢问,只好默默应承下来。
此时的吕妃摆出一副委屈的模样。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吕妃简直就是行家。
即便陈良也要夸赞一声对方的演技。
就在这时,只见一名侍女抱着朱允炆走了出来。
看到朱允炆,吕妃顿时眼前一亮。
她连忙抱过朱允炆。
此时的朱允炆却是看向朱标,糯糯爹喊了一声:“爹。”
此一喊,陈良瞪大眼睛,暗道一声不妙。
果然,朱标被这一声爹给吸引了过去。
试问有哪个父亲听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叫爹,心里不激动的呢?
他当即来到朱允炆身旁。
一时间,三人竟有些温馨。
看到这一幕,陈良心知这心软的朱标又上线了。
“既然如此,臣等就不打扰殿下了。”
随后,陈良招呼二人火速离开。
陈良刚一离开,吕妃便皱眉道:“殿下今日何故如此发怒?”
“竟叫臣妾禁足,那臣妾禁足便是了。”
“可千万别被那外面的小人挑拨,气坏了身子。”
“毕竟外面的人,如何能知道我等家中之事?”
吕妃口中暗示的,自然是陈良。
从她父亲吕本那里,吕妃也听说了不少陈良的事。
也知道这戏日子朱标阴晴不定的,就是因为这个陈良在其耳边煽风点火。
“这个陈良,我家素来与其无仇,甚至根本就不认识。”
“何苦如此害我!”
“待将来允炆得势,定要将他下放狱里!”
此时的朱标满眼看着朱允炆。
内心却对吕妃方才说的话一清二楚。
“他这话里话外,无非都是说陈良在其中挑拨。”
“若非陈良主动跟父皇摊牌,我恐怕还真信了!”
“看样子,太孙之位还是要趁早让父皇敲定。”
“以免夜长梦多。”
朱标也明白,朱允同才是嫡子。
况且有自己母后坐镇后宫,朱元璋扶正吕妃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况且吕妃若果真害死常氏,这样的人真能扶正吗?
即便朱元璋为了对付淮西集团。
扶持一个吕家,将来岂不是一个更大的威胁?
朱标没有回应吕妃的话。
只是让她带着孩子回去。
见状,吕妃也不敢再说什么。
……
翌日,奉天殿上,早朝。
朱元璋就立皇太孙一事拿出来商议。
此提案一出,朝中群臣顿时讨论的如火如荼。
“陛下竟然突然要立皇太孙!”
“上一个皇太孙不幸,这次要立该立谁?”
“那还用问,当然是嫡孙朱允熥啊!”
“是,大明律有明文。”
“应该立嫡。”
“可是吕家在朝中的势力不容小觑啊。”
“况且他们又是世家。”
“最关键的是,现在太子妃已经不在了。”
“那难不成立庶?”
“当然不可能,只是现在这个情况,皇孙又还小。”
“立谁都不对劲。”
“主要我听说,朱允炆会开口叫人了!”
“你听谁说的?”
“这你就别问了。”
此时群臣议论纷纷,对立皇太孙一事,他们也争论不下。
有的说立朱允熥。
也有的说现在皇孙还小,等大些再说。
更有甚者甚至搬出朱雄英去触朱元璋的霉头。
朱元璋皱着眉听着这些人的建议,心里很是不快。
“这些乌合之众,指望他们真是啥事都办不成。”
要说满朝文武除了官位最高的有些用处。
下面那些人,也就陈良看事情清楚些。
显然,上次陈良的一番敲打对朱元璋起了作用。
此时他看向陈良。
“这小子上次一番言论,这时候什么话也不说。”
“难不成到了关键时刻,他就当怂包?”
“这时候想躲在后面,晚了。”
随即,朱元璋开口道:“后面的那些人怎么一个个跟哑巴似的?”
听闻此言,陈良明白,这是老朱在点自己呢。
满朝文武,涉及此事最多的就是陈良。
跟陈良同品级及以下的官员,哪有资格能讨论此事?
只见他从班里站了出来。
“陛下,首先立嫡,其次立长,大明律有明文。”
“此事同群臣商议,群臣也只敢说立嫡。”
“要不然就不说,大明铁律,马虎不得。”
陈良看似回应了自己,实际上还是把难题抛了回来。
对方拿出自己的大明律,自己还能当众违反不成?
随后,他又看向吕本,以及和吕家有关系的人。
只见他们也纷纷站出来。
“陛下,皇孙年幼,此事须从长计议。”
显然他们对吕家还有幻想。
看到这一幕,朱元璋脸色不禁有些难看。
原来在无形之中,朝堂中支持吕家的人已经有半数之多。
那些都是表示皇孙年幼之人。
即便皇孙年幼,朱允熥是长子。
按照大明律,也该立朱允熥。
但是他们抛出这么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起码是不想得罪吕家。
“陈良说的不错啊。”
“假以时日,咱真的慢慢扶持吕家。”
“这吕家,何尝又不会是第二个淮西勋贵呢?”
“将来吕家在朝中的影响力怕会越来越高。”
“况且若是扶正侧妃的话,也给后世儿孙留下一个不好的榜样。”
这是朱元璋最担心的。
若是后世儿孙都学自己,那还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