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凤阳花鼓词(1 / 1)

加入書籤

听闻此言,陈良心中一惊。

“魏国公,可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吗?”

徐达摇了摇头。

“我也说句实话。”

“大家曾经都是跟着陛下征战天下的兄弟。”

“当初我们还在叫陛下上位的时候。”

“蓝玉就是一员猛将。”

“作战勇猛,指挥能力也不俗。”

“蓝玉的功劳大家都有目共睹。”

“但是自从平定天下之后,蓝玉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当初你下江南调查的花船事件,你是知道的。”

闻言,陈良沉默下来。

“甚至现在,蓝玉也有一条花船。”

“就在应天的秦淮河上。”

“你若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陈良将此默默记在心里。

穿越前,陈良是去过现代应天的。

也到过秦淮河游玩。

但自从穿越来之后,陈良到现在都还没去过秦淮河。

想到这,陈良心中也不禁思忖起来。

【也不知道现代的秦淮河,和古代的秦淮河有多大差别。】

“魏国公说的,我都记下了。”

“国公可还有别的事情要交代?”

徐达摇了摇头。

“关键在于蓝玉买官卖官的事情。”

“现在陛下不在应天,之前是胡惟庸十分嚣张。”

“但是现在,反而是蓝玉开始嚣张起来。”

“他在我们这些老兄弟面前倒不会怎样。”

“但是对别人可就不好说了。”

“陛下巡游天下,迟早有一天会回来。”

“况且还有锦衣卫在此。”

“许久之前,那个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不就回来了?”

“我的想法是,让他收敛一点。”

陈良点了点头。

“魏国公,那我就先告退了。”

话音刚落,只听一道女声响起。

“你就这么着急走啊。”

……

另一边,已经连续过了许久。

此时更是一天比一天冷。

朱标口哈热气,感叹道:“看样子马上就又要过年了。”

“说的没错,咱要在年前,回到应天。”

“陛下,前面就是山东地界了。”

一旁,一名官员开口道。

此人是山东本地的官员,特地前来接驾。

“那就好!”

“山东现在的具体情况怎么样?”

“回陛下,一切都好!”

“那就好。”

听见对方说什么一切都好。

朱元璋心中却是冷哼。

【山东这个地方靠近黄河,你跟咱说一切都好?】

【咱人都到这里了,咱就不信能好到哪去。】

【江南那个地方尚且如此,何况北方。】

抱着这种想法,朱元璋的龙撵缓缓进入山东地界。

一进入,便见眼前一片凄凉景象。

路上行人稀少。

这时,一旁官员笑道:“陛下,莫要怪罪。”

“此时天寒,大家都躲起来了。”

“我们也没有临时召集百姓出来迎接。”

“主要还是天气冷,山东又经历蝗灾。”

“还望陛下体谅。”

朱元璋摆了摆手。

“无妨!”

“咱要看的,是你们真实的山东!”

“咱还有打算,让北方的老百姓往南方迁移。”

“这里靠近黄河,黄河两岸的老百姓日子不会好过。”

“陛下英明。”

“黄河自古以来,侵扰中原。”

“黄河两岸的百姓可谓是有苦难言。”

“陛下,臣也不睡跟您诉苦。”

“陛下说要见到真实的山东,臣便让陛下见到真实的山东。”

“黄河两岸的百姓,已经是易子而食了。”

此话一出,朱元璋父子两个心理纷纷咯噔一下。

朱元璋连忙探出头来。

“怎么回事?”

“今年蝗灾,虽然朝中那个叫陈良的官员想出了办法。”

“但是蝗灾来临的极为匆忙。”

“我们还是没能及时的去除蝗虫。”

“现在大家没东西吃,当地府衙向朝廷申请,却杳无音信。”

“如今陛下亲自到来,实乃万民之福。”

“黄河两岸的百姓没有东西。”

“家里有孩子饿死。”

“舍不得吃自己家的孩子,就和别人家饿死的孩子换着吃。”

“是谓易子而食。”

听闻此言,朱元璋心中一紧。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人口中唱着歌。

一步一步的走着。

听着对方一口的安徽口音,朱元璋立刻叫停。

官员看到那人,脸色一变。

连忙下马来到那人面前。

那人看到有人主动走过来,脸上露出喜色。

“大人,您是要听花鼓吗?”

“小的给您……”

却见官员拿出钱来,放到对方手上。

“这里有事情,你拿着钱赶紧走。”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从其后背响起。

“这是什么情况?”

听着这道声音,官员浑身一颤。

“陛,陛下,您怎么下龙撵了?”

朱元璋并未理会对方。

而是看着那人。

“你唱的可是安徽民谣?”

“这位大人,看您穿着是个贵人啊。”

“您是要听花鼓吗?”

朱元璋看着对方的花鼓,伸手摸了摸。

“你这是,凤阳花鼓?”

那人点了点头。

“没想到贵人认得,这正是凤阳花鼓!”

“听贵人口音,难道也是凤阳人?”

朱元璋点了点头。

“咱和你是老乡。”

“咱还不知道家乡有你这样的贵人。”

“贵人可是要听一听?”

朱元璋叫人上前,掏出一锭银子。

“你收着,敲的好,唱得好,咱还有赏!”

见状,那人顿时心下一喜。

“看贵人的样子应该离开凤阳许多年了。”

“咱就给贵人来一段。”

说着,那人便独自一人开始敲起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一听到这个词。

那个官员吓得脸色都绿了。

想叫对方住嘴。

但却是朱元璋让唱的。

他更是不敢开口。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听到这,朱元璋的拳头已经握紧。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二郎卖,背起花鼓走四方。”

听到这个词。

不仅是官员脸色变绿。

所有人脸色都变得十分难看。

包括朱标。

天底下谁都知道。

朱元璋便是出自凤阳。

如今对方当着朱元璋的面唱这段词。

“老乡,咱问你个问题。”

“您说。”

“凤阳现在过的很不好吗?难道比故元还差?”

那人笑了笑,道:“您回去一趟不就知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