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似曾相识(1 / 1)

加入書籤

见状,朱元璋又命人赏了他几锭银子。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看着对方背着花鼓远去的背影。

朱元璋沉声道:“是该去凤阳看看了。”

“父皇,也有可能是这个人瞎说的。”

“儿臣就不相信,凤阳现在能过得这么差。”

朱元璋摇了摇头。

“咱们下江南,也是说江南好。”

“结果真的到了,好的只是表面。”

“咱记得陈良跟咱说过,要深入百姓群众中去。”

“只有深入百姓群众中,看他们真实生活的样子。”

“才知道日子过的到底好不好。”

“你看,这个人一口凤阳口音,咱是听的出来的,”

“若是凤阳真的好。”

“他为什么要背起花鼓走四方?”

朱元璋摇了摇头,坐回龙撵。

一路上,朱元璋口中喃喃。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听着朱元璋口中一直念叨着凤阳花鼓词。

朱标也不敢多说什么。

车队走了许多天。

朱元璋在当地府衙稍作休整。

便一路向上,一直到黄河边上。

看着波涛汹涌的黄河,朱元璋皱紧眉头。

“黄河两岸的百姓不好过啊。”

正在朱元璋感叹之际。

只听不远处传来一道声音。

“大人!求求您了!”

“家里就剩下这点东西了,草民实在是没有东西可以上缴了。”

“起开!”

只见一名身穿制服的男子,显然大大小小的是个官。

看起来像个牢头。

他一脚将百姓揣在地上。

随后,一个小孩闯了出来。

“爹!”

“大人,我家里就剩下十几粒稻种了。”

“我们一家人就指望它了!”

“求大人高抬贵手!”

朱元璋皱紧眉头,看着这似曾相识的一幕。

“去你的!”

牢头一脚将其踹翻在地。

那人顿时脑袋磕在石砖上,血流当场。

而牢头根本毫不在意。

而是将稻种收进袋子里,当即便要走。

见状,朱元璋瞳孔一缩。

“快!把那人给咱拦下!”

锦衣卫收到命令,立刻行动起来。

牢头看到突然一群人围着自己,顿时愣在原地。

“你们想干什么?”

“你们是什么人?知不知道我是谁!”

锦衣卫并未理会此人。

随后,朱元璋走到那人面前。

看着对方腰间挂着的袋子。

“把他身上的袋子拿过来。”

一名锦衣卫立刻上前,就要拿袋子。

牢头反抗,被锦衣卫一下捶倒在地。

锦衣卫将袋子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将袋子里的道种倒出来。

他数了数看了看,又将道种放回去。

随后亲自拿给老农的孩子。

孩子颤抖着接过。

看着对方的模样,朱元璋不禁想起当初的自己。

若是有人替自己一家出头,自己父母也不会死。

“你是什么人!”

“知不知道我是谁!耽误了县里的差事,你负得起责吗!”

“县里就这么让你抢劫百姓的?”朱元璋质问道。

“什么抢劫百姓!你说话给我放干净点!”

“我们这是收税!”

“收税是这样收的!啊!”朱元璋一嗓子将对方震的愣了愣。

随后又扫了一圈锦衣卫。

这时才感觉有些不对劲。

“你难道是省里来的官?”

“那也没用!”

“这是收的朝廷税!”

“收个屁的税!”

“如今朝廷摊丁入亩的政策正在全天下施行!”

“你们县衙收的哪门子税?”

那人停顿一下,冷哼一声。

“什么摊丁入亩,老子不知道!老子不识字!”

此话一出,朱元璋顿时被气笑。

而一旁的山东官员早已经心惊肉跳。

“你不认字,是这么做这个收税官的?”

“哎哟我说大人,看您的样子来头也不小。”

“怎么连这都不懂?”

“像我们这些小吏,哪里需要什么学识?”

“只需要跟这些刁民打交道就可以了。”

“我听大人的口音也不像是山东本地的。”

“您是从哪里过来的?莫非是想在山东谋个差事?”

朱元璋淡声道:“咱是凤阳人,从应天来的。”

“喲!凤阳人!那可是当即皇上的老乡。”

“您又是应天来的,想必就是应天的官了?”

“那看来您是被调到山东的。”

朱元璋并未回话。

见朱元璋不说话,牢头又开口道:“既然如此。”

“朝廷要收的东西,你们要还给他们一家。”

“那也得给我些补偿吧?”

“不然我也没办法回县里交差。”

闻言,朱元璋不可思议道:“补偿?”

“你自己看看!”

“你一脚把人给踢死了,没把你抓了,你还想要补偿?”

哪只,对方根本不以为意。

“不过是一些贱民罢了。”

“谁会在意?”

“像今天这种事,每天都不知道得发生多少。”

“大人,您一看就是大官。”

“我得罪不起。”

“但是这道种,这些尚且不够我交差。”

“您还还回去。”

“您这是让我死啊?”

“大人,就算您体谅体谅一下我们。”

“我们这么做也实在是没办法。”

“难道大人要为贱民打抱不平吗?”

“当今陛下尚且不在乎这些贱民。”

朱元璋冷声道:“现在的皇上爱民如子,怎么就不在乎了?”

话音刚落,那人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一般,哈哈大笑起来。

“当今皇上爱民如子?”

“得了吧。”

“要是真的爱民如子,老百姓怎么会过成这个样子?”

“要是爱民如子,怎么会有凤阳出来背着花鼓流浪的人?”

听着对方作死的言论。

山东官员只求对方能尽快住嘴。

而听到这些话,朱元璋并未动怒,反而沉思起来。

“说得有道理啊。”

“但咱的大明天下,不是欣欣向荣吗?”

朱元璋不断的思索着。

他不禁又想起陈良对自己说过的一些话。

结合现在的情况来看,发现对方说的都是当下的实情。

“大人,你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吧?”

“既然如此,就别死脑筋了。”

“我们这些在下面当差的也不容易啊。”

“有时候我们也不想这么做,但是没办法啊。”

“我们也是人,也要吃饭啊。”

“朝廷的政策说的有多好听,但是真正落下来的又是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