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杨家的往事(1 / 1)
“祖上曾在吕奉先座下任副将。”杨娜说起先辈来还很是敬畏。
“那就是卸岭后人了。”秦昭昭赶紧把茶杯递过去跟她碰了一下,“都在书里看过,头一次见到你们真人啊,业务都发展到国外去了,厉害~”
杨娜惊奇地发现秦昭昭居然知道他们家这个盗墓门派,又听她说起是书上看的,便追问是个什么书。
“墓下吹灯~”秦昭昭想了下名字,但说是二十一世纪的小说又会暴露身份,便扯谎说是清朝的志怪盗墓小说,是她爷爷家老宅子收藏的书。
“倒是本奇书,若你还能找得到也借给我看看呗。”杨娜还挺感兴趣的,古往今来他们门派都像是阴沟里的老鼠,不想竟然有人愿意给他们著书。
祖上干这一行,在战争年间倒也还算过得好,杨娜因家里学到了不少历史知识,后来上了学考试进了百大的历史系,后面才申请的出国去波兰学国际关系,辗转又到了大使馆工作。
正如秦昭昭所说,大使馆的工资给得并不高,她现在的生活富足全因认识了波兰的一个收藏家,他对华国文物很感兴趣,杨娜便在他的博物馆做兼职顾问,赚着自己的第二份收入。
秦昭昭尬笑着说回去找找,有机会一定拿给她看看。
到津口的火车得整整两天,秦昭昭和杨娜聊了很多,从她家的颠沛流离到找寻杨桓的苦痛,她向秦昭昭展示了和宋北全然不同的经历。
杨娜家1937年冬天之前都住在兰京,祖上就是干古董生意的,家里条件还行,驻扎在兰京城的官长们都喜欢到她家来看货,那会儿她才13岁,杨桓10岁,都在城里上小学堂。
有天下学回家吃饭,她爹急慌慌回家喊她妈收东西,要举家南迁,说是松湖会战败了,珊海全部沦陷。
杨娜她爹看古董的本事厉害,算大灾的本事也很厉害。
北伐时就算出了兰京城会在龙潭有大战,当天就带了老婆孩子躲到隔壁除州,等龙潭的仗打完了才慢悠悠回兰京,继续开他的古董店。
可这次不行,松湖会战打得太激烈了,他掐指一算事有不妥,兰京龙脉已然气尽,再待下去恐生灵涂炭。
杨老爹虽然是个为人不耻的盗墓商人,但家国情怀他是不缺的,拿了自己收藏的宝贝去找兰京守备军将军唐生,说了龙脉气尽的事,请求疏散城里百姓。
可唐生并不理财杨老爹这番言论,依旧我行我素想要在这一战上成名,还将杨老爹抓起来说他霍乱军心。
好在关押的将军和杨老爹有些交情,偷偷将杨老爹放走了。
杨老爹回家后便带着全家人出城,路上逢人就劝,有人不屑一顾,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如临大敌。
在他们离开二十天后,兰京城便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杨家人一路南下往胡州去,杨桓便是这会儿丢的。
南下逃亡的人太多了,路上遇到了鬼子的小队把逃难队伍冲散,杨老爹再回头就找不到杨桓。
战争年间不可能为了一个娃就抛弃全家的生路,杨老爹只好带着全家人先离开。
胡州所在的地方相对偏远,地形复杂多山地势又高险,经济和战略价值都不高,历来是兵家不争之地,杨家也得以在此安全地过了多年。
直到抗战胜利后,杨老爹掐指再算国军要输,今后的龙脉在北平,这才又举家搬迁搬到了北平。
杨娜因此报名考试上了百大,通过几年的学习后又在新华国拿到了留学生名额,这才有了国庆阅兵再见到杨桓。
“你家老爹真是神人啊!”秦昭昭对杨桓没兴趣,但是对杨娜她老爹提起了兴趣,掐指算灾,风水算卦,这是哪门子的人才啊。
“我爹呀就是老顽固一个,传男不传女,被我家小桓骂封建余孽,死活就是不肯接他的衣钵。”
杨娜想起杨桓义愤填膺地指责他爹就想笑,还说若他爹再搞迷信,他不介意大义灭亲的,生生把他老爹气得快吐血,大骂杨桓是个逆子。
“对了,我这次回国发现环境有些不友好,这种事情咱们就私底下说说罢了,别摆到明面上来。”杨娜轻声提醒她。
秦昭昭点头,不再跟她讨论起这些事,她说的环境不友好秦昭昭也明白,历史上这个时期很是复杂,反动派意图挑拨离间的心思昭然若揭。
但秦昭昭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她脑子中已经有了大概的解决办法,现在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将来不再重演历史错误。
“对了你们家是住在北平哪里啊?”杨娜觉得茶的甜味太少,又放了一颗方糖进去。
波兰如今在熊国的联合政府管辖治理下,她也喜欢学熊国人喝甜红茶,吃蛋糕。
秦昭昭想了想原主家的位置,之前寄信给原主父母要书本,也是从红皮书上找到的地址。
“玉皇殿那块儿~”她说了个大概的位置。
杨娜表示知道了,又说起她们家是在桃然亭这片儿,她暂时还要在北京待几天,让秦昭昭有空来找她玩。
秦昭昭当然是想见见她家老爹的,便约定了上她家做客的时间。
到了津口的火车站,两人又换乘到去北平的火车上,一路上聊着天倒也不觉得无聊。
到达北平是早上六点,五月后天气好了很多,城里早就天光大亮,两人下车后就分道扬镳。
秦昭昭倒是不急着回家,她身上除了个包啥也没有,打算逛逛50年代的北平城。
这个时代的北平是历史底蕴与现代发展交织的时期,作为新华国的首都,城市变革极为迅速,大型的历史古迹得以保存,可许多老城墙和老城门为城市发展都被拆除。
她坐上了有轨电车看着外面的世界,外面路上自行车居多,汽车比较少见,还有些人骑着三轮自行车载人,真阳门的城楼张贴了熊国和华国领袖的海报,中间写了双语的“华熊两国的友好团结万岁”。
围绕着天门大广场的建筑都是些较为低矮的房子,广场还有配枪的民兵在训练,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已经干了大半,碑心石还没放上去,常安街还没像后世一样拓宽成飞机跑道。
秦昭昭往天门大广场来的主要原因,是来看看华国第一门,即将被拆除的中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