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松茸季结束了(1 / 1)

加入書籤

办公室内,苏魂注视着电脑,时不时传来敲击键盘的声音。

每隔一段时间,办公桌上的打印机就会响一次,随之一张张快递面单被吐了出来。

快递面单打印结束之后,苏魂把面单撕了下来,根据面单上不同的信息分成几份,然后拿给了对应的打包工人,让他们自己贴在包裹上。

张万清加班加点的赶工之下,临时厂房几天的时间就建成了,如今已经投入了使用之中,而且每天都有5~10个工人在厂房里打包快递。

随着临时厂房建设完成,加上电商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期引流,现在平台有了自然流量,加上一些运营手段,每天的订单也慢慢的趋于了稳定。

张遥忙完了一些手头的事情后,对苏魂询问道:“怎么样?电商后台没有什么异常吧?”

苏魂回道:“放心吧,没什么大问题。”

苏魂现在几乎承担了所有运营和后台库存管理等工作,而她的三个舍友则承担了客服的工作。

张遥只是偶尔看一下,或者问一下。

这些日子他都在忙着推进电商小程序的搭建,而且已经进入了店铺装修的阶段,所以才把大部分事情交给了苏魂。

不过他在放手之前,已经把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

比如为了提高利润,不仅减少和完善了付费投流,还提升了各类商品的价格。

黄芪的单价,从之前的2.99元250克每单,提升到了9.99元250克每单,以及18.99元500克每单。

野生香菇,木耳和白参也提了价格,从18.8元500克,38.8元1000克,58.8元1500克,改成了39.99元500克,79.99元1000克,119.99元1500克。

野香菇,木耳和白参本来就是山货,采摘也非常不容易,需要东采一朵,西采一簇,然后一点一点积攒起来。

像张遥一样一次发现上千斤的情况,几十年来也只出现过一次。

何况这些山货晒干之后出货率很低,八九斤,甚至十几斤才能够晒出一斤来。

为了维持村民们采摘的积极性,必须提升利润空间,这样大伙才能够挣到钱。

现在每天的单量维持在800-1200单左右,每天的纯利润还是能够保持在6000元~10000元之间。

只要货物充足,一段时间之内单量和利润,都会稳定在这个水平。

不过高利润来源于高客单价,这些利润大部分来源于野香菇、木耳和白参。

可无论是黄芪,还是野香菇、木耳和白参,都是野生的山货,产量始终无法保证。

甚至无法确定采收季什么时候结束,也无法预料能收购多久。

因为前几天太忙,张遥也来不及思考如果没有了这几种东西,接下来该增加哪种产品。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就是目前摆在眼前最严峻的问题。

接下来他计划多发掘一些产品,然后尝试在平台上上架,测试销售效果。

可以上架的商品品类越多,对他开发电商小程序,并上面售卖越有好处。

电商平台的店铺中,每一个店铺售卖的产品品类都不会很多,而且都趋向于售卖爆款产品。

电商小程序与电商平台有很大的区别,它不仅是一个店铺,还是一个商家,而且还可以上架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商品。

一个小程序几乎可以囊括购物软件的大部分功能,而且经营者的自由度高,运营效率、转换率也很高,更加利于有品牌,或者有货源的商家经营。

正因为如此,张遥把电商平台当做了一个过渡的平台,等电商小程序搭建成功之后,即便电商平台还是会继续经营,但大部分重心会放在小程序上。

张遥的目标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产品,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所以前期就要向着这个目标而做准备。

苏魂见这几天忙的昏天地暗的张遥,此刻竟然泡了一壶茶,似乎终于有了一点闲暇时间。

她好奇的询问道:“你的小程序做好了吗?什么时候开始上架商品?”

张遥喝了一口茶,然后点了点头,“嗯,基本上已经做好了,现在只需要确定具体卖什么,然后把相应的商品类目做出来就可以了。”

苏魂有些好奇的问道:“你是怎么想到要做小程序的?以前可没怎么听说过有这种东西。”

“这个……”

张遥一时语塞,有些吞吞吐吐的道:“就……突然灵光一闪。”

张遥的这个灵感来源于某信的小程序,不过他现在做的更趋向于一个网站,拥有属于自己的网址和链接。

他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今年只是2010年,而某信要到明年才能上线,某信的小程序上线,更是需要再等五六年。

张遥可等不了这么久,所以索性就自己做了个购物网站,然后以小程序的运营模式来运营。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办法回答苏魂的问题,他总不能告诉苏魂,他的灵感来源于现在还没有出现的东西吧?

苏魂也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真的假的?你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动静都很大,难道都是突然灵光一闪?”

张遥想了想,道:“嗯,算是吧!”

苏魂饶有兴致的继续追问道:“那为啥只有你有这种突然灵光一闪,而我却没有?

而且每一个灵光一闪,你不仅把动静搞得很大,还能赚到那么多钱?”

“这跟一个人的认知、经历等诸多因素有关,只有各方面的经验足够丰富,才具备突然灵光一闪的条件。”

“说的这么玄乎,你不就是想说自己聪明嘛。”

“当然,也可以这么说。”

二人闲聊了一会儿后,办公室内再次陷入了沉寂。

张遥和苏魂各自坐在电脑面前,继续忙碌着,办公室又只剩下了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

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现在生活常态,似乎又回到了曾经当牛马的生活。

不过有所不同的是,张遥每天能够看到后台的金额在变化,它们渐渐的变得越来越多。

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而且是真正属于他的财富。

以前当牛马的时候,他是在为别人的梦想消耗自己的生命,现在的努力,则是为自己干活,心境完全不一样。

下午时分,当天的活基本结束了,村民们也各自下班回家了。

这个时候在厂房负责管理打包、装车的阿步和李阳,来到了办公室,等着李野把晚饭做好晚饭。

他们现在的工作内容就是要么在厂房盯着打包,要么就是已经把打包好贴了面单的快递装到车子上,有时候还要去南山区各个村,把山货收回来。

李阳进了办公室之后,嘟囔着道:“最近松茸越来越少了,昨天两个村子一共加起来只有50斤,不知道今天还能有多少?”

阿步和李阳除了打包装车,每天吃过晚饭之后,还要去南洛村把松茸收回来,次日李阳把快递和松茸拉到县城里。

不过最近松茸确实越来越少了,已经进入了松茸季的末期。

李阳话音刚落,办公室就响起了张遥的电话铃声。

张遥拿起手机一看,打电话来的居然是苏大年。

张遥随即接起了电话,“喂,苏老师,有什么事儿吗?”

苏大年在电话那头道:“阿遥,我们村今天没松茸了,村民们一个人就捡回来几朵,而且质量都不怎么行,完全没有收的必要了。”

张遥听到这个消息也愣了,终于还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个消息意味着,靠松茸赚钱的日子已经彻底结束了。

每天赚几万几十万的日子就这么结束了,难免让人不舍,想要再赚松茸的钱,只能等明年松茸再次生长了。

苏大年见对面没了动静,便有些疑惑的问道:“阿遥,你那边听得到吗?怎么不说话了?”

再次听到苏大年的声音后,张遥才终于反应了过来。

“好,我知道了,那今年就这样吧。不管怎么说,今年大家也算赚到钱了,总要结束,也要知足。”

“是啊,希望来年还能像今年一样挣钱。”

苏大年说完这话也叹了一口气,内心有些感慨,除了张遥之外,就他赚的最多了。

可现在松茸季结束了,这也就意味着他接下来就没有收入了,该种地还是得继续种地。

“放心吧,只要山上还长松茸,以后每年都可以靠它赚到钱的,顶多价格上可能有些差别而已。”

“如果真是这样,那当然最好了。”

苏大年和张遥又寒暄了几句之后,他才失落的挂掉了电话。

今天不仅南洛村没有收到松茸,者多村也是如此,今天上山捡菌的人,每个人都只捡到了几朵。

阿步拿不定主意,于是找到了张遥,问道:“阿遥哥,这些松茸全部收拢起来,可能也就只有十几斤而已,怎么办?”

张遥看了一眼后,道:“全都帮我收了吧,不过不用打包,直接帮我放冰箱里就行。”

松茸毕竟是知名度极高的一种菌类,也是商业价值极高的一种菌类,所以不管是留着日后慢慢吃,或者拿来招待客人都可以。

苏魂看到张遥收的松茸后,也不禁感慨道:“还好你把电商做起来了,不然现在可真的就无事可做了,只是可怜大伙儿好不容易看到了赚钱的希望,才短短两个月就结束了。”

张遥却不以为然的道:“这本来就是必然结果,何况收松茸只是我的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即便它举足轻重,但绝对不是最主要的事。”

苏魂一脸疑惑,“什么意思?我没有听明白。”

“就是说收松茸就是为了积累原始资金,我早就计划好用积累的资金做其他的事情了,所以只能说它本就只是我的计划中的一部分。”

“可是好像没有什么比收松茸更赚钱了,即便你现在这个电商做的挺好,但赚的不仅没有捡松茸多,现在卖的这些山货,不也是会像松茸一样过季吗?”

“你现在不懂,但以后会慢慢懂的,在我的计划之中,你看到的一切,都还只是凤毛麟角而已。”

“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懂。”

苏魂看着张遥说话神秘兮兮的,但又无法理解他究竟在说什么,最终只能结束话题了。

张遥现在苦恼的是,他的小程序马上就要开始运营了,可目前为止他还没有确定好卖什么。

黄芪、野香菇、以及木耳和白参这些目前正在售卖,且还有存货的东西,他必须得上架。

只是对一个小程序来说,只商家四种产品实在是太少了,就连门面都撑不起来。

这个时候,奶奶突然端来了一碟琥珀色的东西,“诶,你们怎么不吃果脯啊?这都做好多少天了?一个都没见你们动。

余甘子摘回来的时候,你们嚷着想吃,现在做出来了,却摆在那里,也没见你们谁吃。”

“已经晒好了啊,我以为还没好呢。”

张遥伸手从盘子里抓了一小把,然后放进了嘴里,甜中带酸,保留了鱼缸子原有的风味。

吃起来不仅不腻,还提神开胃。

如果不是奶奶端过来了,他们确实几乎已经把这玩意儿给忘记了,不过现在尝一颗,味道也很惊艳。

奶奶没好气的道:“这都已经晒了多少天了,还能不好吗?晒出来可不少,你们要再不吃,都不知道啥时候你们才能吃的完。”

张遥看着手里的果脯,琥珀色的果肉看起来晶莹剔透,味道还非常的好,突然又是灵光一闪。

他若有所思的对书魂问道:“咱们附近山里,这个余甘子好像都特别多,而且现在还正是成熟的季节,对吧?”

苏魂点了点头,道:“确实特别多,而且这个时候确实是成熟期,再过一两个月,估计都得落了。

不过大部分的余甘子果子都不是很大,好像就是比大拇指头大一些而已,完全没办法和上次咱们摘的这个比。”

张遥若有所思的道:“其实大小不用计较那么多,只要能够摘得到,并且能成功的做出果脯,还能把品质把握好就行。”

阿步不解的问道:道:“你的意思是你还要再做果脯,这里这么多都不知道啥时候能吃完呢,你还要做它干什么?”

张遥立即解释道:“当然是用来赚钱啊,这些可都是资源啊,咱们应该思考要怎么利用它,怎么把它们变成商品、特产,然后卖出去。”

苏魂质疑道:“这东西真的能卖出去吗?虽然说味道还不错,城里人会喜欢这玩意儿吗?”

“其实这东西主要就是看包装,然后才看它的味道等诸多因素,只要把它们好好包装一下,给它编一个故事,就能把它营销成稀奇的东西,让它受到无数人的喜欢和追捧。”

“这不就是在骗人吗?不会真有人傻到去买吹出来的东西吧?”

“这就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怎么可能会是骗人呢?电视上的广告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苏魂听到这话后低头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电视上无数的广告,无非都是在吹自己的产品而已,可实际效果与广告中的介绍,却经常大相径庭。

“所以,你打算怎么办?”

张遥抱着胳膊躺在椅子上,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咱们可以组织村民们把余甘子都采回来,然后由有经验的老人带着加工,加工好之后咱们包装一下,接着就可以放在网上卖了。”

只要愿意去发掘,产品的开发从来都不是太大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自己营销手段和销售渠道。

余甘子果脯目前市场上还很少,甚至还没有真正的正规的产品,多半只能在西南地区的集市上,看到一些散装货。

不过它绝对是有地域特征的产品。

地域特征代表着产品的独特性,稀缺性和代表性,非常适合把它做成特产。

市场营销的四大要素:产品、价格、营销、渠道。

产品有了,价格只需要定一个有利润空间的价格就行,渠道有电商平台、小程序购物平台,之后的事情就是推广和营销。

苏魂也抱着手,背靠着办公桌,看着一脸自信的张遥,“你确定真的要这么做吗?如果真这么做可得费不少功夫,而且你也得抓紧时间了,不然山上的果子落完了,就没得摘了。”

张遥随时都在灵光一闪,而且主要是他想到的事情,他几乎都会去实践,何况他说的头头是道,听着似乎很有希望,有种忍不住想要支持他的冲动。

张遥坚定的道:“干,当然要干,咱们现在正是缺产品的时候,搞半天也只挂着4个品,要是断货了,咱们就彻底没东西卖了,所以必须不断发掘新产品,你们要是有想法也可以提意见,如果合适,我会采纳的。”

阿步和李阳抬头道:“行,你说说怎么干吧?我们都配合你。”

经过这段时间的配合,现在创业的状态已经渐入佳境。

一开始的时候那种草台班子的感觉,此刻也已经消失不见了,每个人的积极性都很高,同时也都有了真正在干事情的感觉。

张遥想了想,道:“先让他们把果子摘回来,到时候咱们统一把果子收回来,然后再组织人手统一加工,加工好之后再用塑料罐,或者牛皮袋进行分装。”

苏魂有些不解的问道:“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把果子收回来?然后再统一加工?难道不可以让他们直接做成果脯,咱们在进行收购?这样咱们不是更省力吗?”

张遥解释道:“因为制作果脯属于食品加工,它可是要吃到嘴里的东西,如果让村民自己加工,卫生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咱们必须统一起来,保证卫生和质量的情况下进行生产。”

张遥虽然是个商人,但他还是想做一个有良心的商人,何况他要做的是长久的生意,不能一上来就把路给走绝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