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合理利用村主任(1 / 1)
苏魂听张遥这么一说,感觉很有道理。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谁都希望买到干净的东西,何况这玩意儿还是吃的东西,对卫生的要求自然也更加严格。
农村各家各户的卫生条件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手艺也有差别,如果统一管理,统一制作,卫生和品质方面都更容易掌控。
“不过如果真要这么干的话,那还得买一些蒸煮,腌制和晾晒的工具,工人可能也得再增加几个呢。”
苏魂认可了张遥的计划后,开始担忧起了后续的工作。
张遥喝了口水,起身道:“只要能够长期做下去,还能带来利润,那这一点投入根本就不算什么。”
他一边说一边找来了用来包装黄芪的牛皮纸袋,随后抓了一把余甘子的果脯装进了袋子里。
苏魂见此一幕,有些好奇的道:“你这是干嘛?”
张遥则提起了袋子,向苏魂展示道:“你看,这样一看是不是就和超市里卖的零食一样了?”
这种牛皮纸袋有一片透明的位置,可以清晰的看到里面的东西,而且一拉还可以封口,张遥把余甘子放进去之后,看上去确实像那么一回事儿。
苏魂仔细看了看后,道:“嗯,这么一看确实像那么一回事儿,不过咱们没有生产资质,这样一搞不就是三无产品了吗?”
“我们没有生产资质,如果这样包装出来,确实就是三无产品,不过咱们可以先申请个体户小作坊的生产资质,生产出来就是合格产品了。”
苏魂有些怀疑的道:“可是如果没有生产车间,这个证能办下来吗?”
张遥摆了摆手,“目前咱们不是已经建好临时厂房了吗?这个产房占地足足有1000平,从里面隔出一间一两百平的食品加工车间,完全没有问题。
只要有了食品加工车间,车间的设施和卫生达标,办理食品生产许可就不难了。”
苏魂听到这里后,便皱起了眉头,“你这越说越离谱,要是真搞出一间加工车间出来,那成本不是更大了吗?这得卖多少果脯才能挣回来?”
张遥解释道:“这样的加工车间本来也不需要多少设备,主要是要符合卫生标准。
何况有了食品加工车间和食品生产许可,未来也可以加工更多东西,继续增加商品品类。
这样一来,以后的商品类目不仅有初级农产品,还会有深加工食品,这也意味着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是我现在除了你要做的这个果脯,我压根想不到还可以加工其他的什么东西?”
“可以加工的东西可多了,以后可以把红薯干、竹叶菜、蕨菜、雪菜、竹笋,甚至是现在卖的香菇,木耳,白参都做成包装产品。不管需不需要包装,有合法合规的资质终归是好的,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烦。”
这些想法早已在张遥的计划之中,只是他之前没有想好什么时候开始往这个方向发展。
现在有这样的契机,不如早点把它实现,早些推进发展的计划,正好可以打破业务的局限性。
苏魂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么说也有点道理,合法合规且质量有保障,不仅咱们有底气,别人也没办法找麻烦。”
张遥见苏魂理解了他的意思,便夸赞道:“一点就通,看来你也不笨嘛。”
“可是建车间,办资质,这一套流程下来不得花好长时间啊,咱们等得了这么长时间吗?”
张遥挠了挠头,“这个我想办法吧,我尽可能用最快的时间办下来,然后早点投入使用。”
建一间加工车间并不难,只需要用隔板隔出来,再在地面贴上瓷砖,建上灶台,再配上不锈钢桌椅和必要的厨具,接通水电就可以了。
如果效率快一点,做完这些也只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而办理食品加工的资质,需要在建设完之后,对加工车间进行卫生评估,然后才能给出结果。
这么看来,从建设生产车间到把资质办理下来,可能需要花上至少半个月的时间。
这个时间的长度确实超出了张遥的预期,不过为了未来的发展,这件事情也势在必行。
“吃饭了,你们都放一下手里的活儿吧,吃完饭再忙。”
办公室里陷入安静时,院子里传来了李野的声音,寻声望去,此时他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饭。
自从李野承担了做饭的工作之后,他们的生活水平直线提升了,不仅每天有荤有素,而且做法还不重样。
“诶,家里好像没有这些菜啊,这些是从哪里弄来的?”
张遥坐下来之后,突然发现桌上有几道平常吃不到,而且自己家里也没有的菜。
李野解释道:“这个骨头生是张泉生家媳妇儿送来的,听说是过年时候腌的,现在才开的坛。
还有这个扫帚菌干,是村长早上送来的,听说是他媳妇儿之前剪了晒的。
还有这些腊猪蹄,老冬瓜,小南瓜,都是村民们送的。”
自从网店上线以来,村民们知道张遥、苏魂、李阳和阿步为了更好的工作,把李野请来专门做饭之后,他们总是会送一些鸡鸭鱼肉,或者是瓜果蔬菜过来。
张遥现在在村里地位极高,也深受村民的爱戴,他们家里有什么好东西,总会想着给张遥也送一些,以此来感谢他带着他们挣钱。
不过这也不怪他们这么用心,张遥在松茸季带着全村人捡松茸,让他们赚到了过去从来没有赚到过的钱,这已经是他们一辈子都还不起的恩情了。
如今即便松茸季结束了,张遥让一部分人每天上山挖黄芪,一部分跟着村长张长荣,一起建设鱼池,还有一部分走在厂房里每天打包快递。
现在他们每天能够赚到几十到上百元,一个月一个家庭,至少能赚到两三千块钱,收入多的家庭一个月甚至能达到四千块钱以上。
虽然现在的收入没办法和解松茸比,但已经赶上很多打工人的收入水平了,而且这个收入水平在农村是非常难以达到的。
如果放在过去,一个家庭平均每个月的收入,甚至都不止500块钱,这点收入去掉油盐酱醋,基本就所剩无几了。
张遥仅仅只是回来了两三个月,他就给村子带来了如此之多的改变。
如今张遥几乎给全村每个人都安排了工作,这个消费需求本来就比较低的山村里,只要家中没有其他变故,他们能把百分之七八十的工资存下来。
也正因为如此,村民每个人都非常感激张遥,张遥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可能,未来更是有无限可能。
他们想要报答张遥,但现在他们能为张遥做的,无非就是听从他的安排,配合他的工作,或者家中有什么好东西,就给他送去一些。
张遥就像老天派来的财神,全村人没有人不稀罕他,甚至恨不得把它供奉起来。
张遥看着这些菜,只好些许无奈得道:“以后他们送东西来,还是少收一些吧,这全都是他们送来的,都没有一样自己家的了,而且吃不完也浪费。”
他也知道这是村民们的一点心意,但是每一家都送一点,凑在一起就很多了,根本就吃不完。
送来的这些菜中,有荤有素,有肉类也有瓜果蔬菜,现在厨房里还堆了一大堆,接下来一段时间都不需要自己买菜了。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总感觉不是很好。
李野也无奈的道:“主要是说了也没用,有时候放在那儿人就走了,都不知道是谁放的。”
张遥又交代道:“以后有人还送东西来,如果知道是谁送的,就拿点钱给他们。”
李野点了点头,“行,知道了,只是大部分时候确实是不知道究竟是谁放的。”
苏魂这时接话道:“现在大伙恨不得把你供起来,他们才不会收你的钱呢,他们就是知道你不愿意收,所以才故意悄悄放门口,不让你知道是谁送的。”
“这我也明白,但也不能总这样,算了,等我有空的时候和他们说一说吧。”
村民们的日子也才刚刚好起来,他们就把自己家里能拿出来的好东西都送了过来。
而且这一家送了,另一家也会跟上,这样下去就没完没了了。
……
晚饭之后,张遥又叫来了张万青。
张文清之前建设厂房干的不错,无论是质量还是速度方面都无可挑剔,于是准备把建设食品加工车间的工作也交给他。
张遥一边比划,一边道:“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隔出200平米左右,铺上瓷砖,接上水电。
这里预留出一些空间来放置蒸煮的设备,这个位置设计一个水槽,这边是操作台,还有这里是烘烤箱和冷藏室的放置点。
你看看根据规划,建起来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多长时间?”
张万清托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然后道:“具体的价格我还需要根据材料去算一算,我一下子没办法告诉你。”
张遥又道:“那建好需要多长时间?我比较着急用,建的越快越好,当然质量也要有保证。”
“准备材料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拼装的那种隔板来建速度其实很快,加上铺设瓷砖的时间,最快可能需要4~5天。”
“如果四五天能建好的话也可以,你建房子我就进设备了,一次性把它安装完毕。”
如果这四五天之内把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材料准备好,并向工商管理局提交申请,那生产车间建好的时候,或许可以刚好赶上实地审查的时候。
如此一来,又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了。
张遥和张万清把各方面的细节商量清楚,并达成一致之后,自己也开始着手准备资料,为办证做准备。
现在他们的收入来源只有电商平台,而且目前只有四种产品可以卖,为了增加产品的品类,以及小程序的上线,他不能再继续耽搁下去了。
张万青的效率确实也很高,第二天下午他就拉着一车材料来了,甚至当天就开始加起了班。
张遥为了提高办事效率,直接就找到了村主任王满福,虽然这件事情不归他负责,但带上了他,很多事情办起来可以事半功倍。
村主任为了南山区的发展,也为了自己的前途,自然也不会拒绝,专门抽出时间陪着张遥跑。
这可是南山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创业者,甚至有可能是接下来几十年内唯一一个,刚好就被他遇到了,他必须好好把握。
何况根据张遥现在的表现来看,势头很猛,看起来成功的几率非常的大。
如果真让张遥干成了,那他干出来的成果,就将成为南山区的脸面。
只要自己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就算捞不到什么,哪怕可以捞到一个好名声,那也值得。
反正陪着跑一趟,也损失不了什么,领导看到了还能表现一番,让他们知道他确实在干实事。
张遥直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营业执照,哪怕卖松茸赚了钱,也只能算一个二道贩子。
现在逐渐要走向正规,所以首先要办的是营业执照,然后才是食品加工许可证。
村主任的协助之下,营业执照的办理非常的顺利,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办了下来。
食品加工许可证因为需要到加工车间实地考察,所以需要等上几天,等考察结束,审查结果出来才能办理下来。
不过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张遥的加工车间,在距离县城几十公里的村里,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就得专门跑上一趟。
张遥此刻也有些担心他们能不能找到地方?或者他们会不会不愿意跑上这一趟?
这也是他一定要带上村主任的原因,他们看到村主任亲自前来,说不定多少能给点面子。
村主任也没有让张遥失望,不仅办理的时候一直陪在张遥身边,还一遍遍强调了自己的身份,以及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二人走出办事大厅之后,张遥很感激的对他道:“王主任,今天谢谢你啊,如果今天你不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我自己一个人来,这点事情可能得折腾上好几天呢。”
王满福拍了拍张遥的肩膀,道:“你不用跟我这么客气,只要能帮你把事情办好,这都不算事儿。
你现在是咱们南山区最优秀的青年代表,你好好干,咱们南山区的经济能不能发展起来,可全指望你了。”
张遥笑了笑,道:“王主任,你可别这样说,我就是力所能及的做点事情,赚点小钱,你这么一说,我压力很大。”
王满福意味深长的看着张遥:“赚一点小钱?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个松茸季你至少赚了一两百万吧,如果这都只是小钱的话,那什么才叫大钱?
我看你小子的野心可不小,松茸季刚结束,网店马上就上线了,还修了厂房和养鱼池,还不知道接下来你会搞出多大的动静呢。”
张遥摆摆手,道:“哪有那么夸张啊?我确实赚了一些钱,可松茸季就那么一两个月,结束之后就再也赚不了钱了。
接下来可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厂房建设,鱼池建设,之前赚的钱现在我已经投进去一半了,后面还不知道得投入多少钱呢。
要不是为了不出远门在这大山里赚点钱,我也用不着这么折腾,况且还不知道这一番折腾下来,最后的结果会怎样?”
张遥说话间脸上写满了忧愁,一副吃了很多苦的样子。
王满福见此一幕,安慰道:“你不要有这么大的压力,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不管结果怎么样,尽力就好了。”
张遥又重重的吐了一口气,道:“我不仅害怕自己做的不好,无法给村民们带来好处,更害怕愧对主任您的帮助。
原本我只想随便做点事情,只要能够维持收入就可以了,可没想到要做到这一点,居然会这么难。
你看我开通了电商,得考虑卖什么?想到了卖什么却还得对他进行加工,想要加工就得建厂房,钱还没有装到,却花出去了不少。”
“创业哪有容易的事情?虽然投资不可避免,这不是一切都进行的挺好的嘛?该投入的投入之后,很快就能盈利了。”
“哎,这大山里创业,局限性实在是太多了,我还投入了这么多,之后还不知道还得投多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张遥这么做自然是演给王满福看的,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村里的一把手,哪怕自己做的再成功,也不能在他面前炫耀,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
反倒是向他有意无意的透露自己有多难,更能得到他的帮助和政策方面的扶持。
王满福看着一脸忧愁的张遥,似乎看到了他扛着的极大的压力,不免也有些同情。
“张瑶,你可是咱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第一个带着全村人赚钱的,你是有能力的,我相信你可以的。
如果上面有什么有利的政策,比如创业补贴,低息贷款,项目扶持,税务减免之类的政策,我也会帮你申请的。”
张遥等的就是这句话,政策扶持对创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一个贷款政策,就可能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
“谢谢你啊,王主任,既然我现在已经开始了,那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有你的支持,至少不会再打退堂鼓了。”
当然在不居功自傲的同时,偶尔也要让他看到成果和效果,因为这样他才有继续提供帮助的动力。
最好耳朵听到的是低调,眼睛看到的是成果。
尤其是上级领导来的时候,最好能给他争一口气。
只有在关键时候帮助到对方,双方才可以得到各自想要得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