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落差感太大(1 / 1)

加入書籤

吃过午饭后,工人们都会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午休一两个小时。

然而张万清和他带来的工人们为了赶进度,吃过午饭后一刻也没有休息,而是继续投入了工作中。

“嗡嗡,嗡嗡。”

张遥的电话突然响起,拿起手机一看,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张遥看是本地的电话,犹豫了一会儿后,还是接了起来。

“喂,你好!”

“你好,你是张遥对吗?”

“嗯,没错,我是张遥,你们是?”

张遥听到是陌生声音,一时也猜不到对方的身份。

“哦,我们是县工商局的,我们看到了你提交的食品加工许可证的申请材料,你的厂房位置是在南山区者多村小组,对吧?”

“是的,是在者多村。”

张遥听到对方的身份后,瞬间认真了起来。

“你的这个厂房是已经建设好了吗?”

张遥挠了挠头,思考了两秒,“嗯,已经建设好了,只要证件发下来,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虽然此时还没有完全建好,但既然张万清已经保证今天之内就能建好,那他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行,明天我们会派工作人员会去你那儿,到时候需要实地审查加工车间,审查合格了我们这边才能给你下证,到时候你配合一下,可以吗?”

“好的,没问题,不过你们能找着地方吗?”

者多村距离县城几十公里,而且中途还有许多的岔路,第一次来想找到位置,还真不是容易的事儿。

李阳第一次来的时候,一路打听也花了不少时间。

“南山区,者多村……”

电话那头也明显犹豫了一下,才道:“你放心吧,我们会想办法过去的。”

“明天临近中午的时候有人要回村,如果你们找不到地方的话,我可以顺便让他带你们过来。”

张遥听对方的语气,明显能看出来不自信,为了避免耽搁,不如让李阳送完货后顺便带着他们来。

为了尽快把证办下来,也为了尽快开工,明天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早一天把证办下来,早一天开工干活,要是耽搁下去,耽搁的可就是赚钱的时间。

“你们那个地方确实有些不好找,如果有人带的话也挺好,那你留个联系方式吧,方便明天联系。”

张遥记下了对方的电话,也给对方留下了李阳的电话。

挂断电话后,张遥把记下来的电话交给了李阳,让他明天联系工作人员。

张遥郑重的对他交代道:“明天你一定要把人带来,千万别把这件事给忘了。”

李阳拍着胸脯保证道:“我做事你还不放心吗?这事交给我,你就放100个心吧。”

只要明天审查过了,证办下来应该就花不了多少时间了。

现在除了办证的问题,还有增加商品品类的问题,现在只有黄芪、野香菇、木耳、白参,目前还确定增加了一个余甘子果脯。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只有五种产品,这对于一个购物小程序来说,还是太少了。

所以张遥决定听从网友的建议,他准备从村民家里收购糯米、小米、花生米、红薯、等农作物,收回来之后进行分装或加工,然后进行上架售卖。

除了这些常规且往年都种植的农作物以外,他还想带领村民们种植一些有经济效益,方便加工的农作物,然后再和他们收购,增加整体的经济收益。

如果想让村里拥有持续性发展的可能,那就必须丰富他们的收入结构。

不过在这农村局限性太大,他们也做不了其他太多事情,唯有种地最稳定,所以也只能从种地入手,让他们多种一些作物。

搞种植目前还没办法马上实现,但可以收购他们家中多余的小米、糯米、花生之类的农产品,让他们不用拿到集市上就可以换成钱。

小程序的上架运营已经迫在眉睫,这些能收的收回来之后,正好可以在商城进行上架售卖,一点也不耽误。

只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如果只在本村收购,那肯定满足不了需求,可如果去其他村子收,现在的人手明显不太够。

之前李阳和阿步承担了去各个村收野香菇,木耳和白参的工作,那时候他们是应抽时间出来去收的。

好在收购的品类不算多,而且有时候几天才去收一次,所以勉强还能应付的过来。

然而现在需要收购的品类增加了,那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了,以后可能每天都要去收,而且有可能一去就是一整天。

李阳、阿步现在都有活儿要干,基本抽不出身来,所以他们已经无法胜任跑到各个村,收购各种农产品的工作了。

苏魂就更没指望了,她现在负责的电商后台,还得她的三个室友协助才能搞定。

张遥自己就更不行了,虽然他是最闲的,但也不是无事可做。

他要剪辑视频,还要盯着社交媒体的后台,与粉丝互动,增加粉丝的粘性。

最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老板,他要上下左右盯好所有员工,还要思考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扩展方向等等诸多事情。

哪怕他真的抽得出空来,那也没有老板啥都干的呀,至少这种最基础最没有含金量,且谁都可以干的工作,绝对不值得他亲自去干。

如果决策者都需要去做最基础的工作的话,那只能说明是做的不够大,管理的人不够多,不然也不会有闲心去干这些事儿。

看来还是得找人帮自己干活,花点钱无所谓,只要能帮自己把活给干了就行。

当然这也得找靠谱的人,否则谁也预料不到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不过村里人本来就少,值得信任的人现在都被他安排在了各个岗位上,所以想了半天,一时想不起找谁合适。

思考了片刻后,他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苏大年的身影。

张遥和他的这个小学老师,经过这段时间合作收松茸之后,也见识了他各方面的表现,他感觉还挺满意。

于是他拿起电话,拨通了苏大年的电话,准备和他聊一聊。

苏大年自从收不到松茸之后,又回到了没有收入的状态,现在整个人都变的无精打采,无所事事了。

几天前他每天能赚几千上万块钱,最次的时候也赚大几百块钱,然而现在却突然就被打回了原形。

习惯了每天大把大把的现金进入口袋,现在却连一块钱都不知道上哪儿去赚时,苏大年瞬间陷入了焦虑和迷茫。

人总是不知足的,而且人一旦经历过某个高光时刻后,很难再接受普通的自己了。

也正因为如此,即便他今年已经赚了二三十万,兴奋了一段时间之后,心情很快又萎靡了下来。

而且发现自己最近连一块钱都没有入账之后,心态就更崩了,满脑子都是想要赚钱,却一点头绪都没有。

虽然他知道收松茸赚钱本来就不是他的能力,也不是长久之计,而是张遥特意给他的机会,但赚钱的那段时间,他其实没有太深刻的感觉。

反而是到了赚不到钱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更加强烈,也感觉更有了自知之明。

“哎,阿遥,突然给我打电话有什么事儿吗?”

张遥电话打出去一会儿后,苏大年很快接起了电话,并询问道。

张遥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先向他寒暄道:“苏老师,这段时间咋样,最近都在忙些啥呢?”

苏大年回道:“啥都没忙,这会儿家里农活也不多,正头疼没事儿可做呢。

我听说你那儿招了不少工人,有没有我可以干的活?只要给工钱,我也愿意去干。”

现在是秋冬季节,地里面没什么庄稼,确实也没什么可以做的事情,一般地比较多的人家,可能会在这个时间里整理耕地,方便来年耕种。

然而苏大年过去本来就是个老师,家里的地也不是很多,自然就比较清闲了。

张遥却故意道:“我这儿现在人手够了,甚至村里面还有一些人我都安排不上了,哪儿能轮得上你来干啊?”

苏大年吐了一口气,“松茸季结束之后啥事儿都没有,我实在不知道要干啥了,现在一分钱都赚不到,心里真挺慌的。”

他现在没有一刻是不再怀念赚钱的时光,可奈何这根本就是毫无意义,松茸的生长周期早就注定了这个结果。

张遥继续问道:“我不是在收野香菇、木耳和白参吗?你怎么不去采这些菌子呢?虽然没有收松茸之前,但要是采到了,多少也能有点收入嘛。”

“这些玩意儿也不好采啊,现在天越来越干,根本就没怎么长,我看采摘这玩意儿的季节也快要结束了,根本没办法靠这个赚钱。”

张遥听到这话只是笑笑没说话,虽然他说的也有道理,但最近的收购量并没有减少,说明山里面还是有在生长这几种菌子。

苏大年不过就是习惯了赚快钱,所以明显有些眼高手低,不愿意赚这种辛苦钱了。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张遥自己也有这种感觉,过去两三个人轻轻松松一天就赚几万十几万。

然而现在人却越来越多,一天赚的钱却越来越少,随时都在赚与亏之间徘徊,哪怕勉强维持在日收一万左右,也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感觉。

当然张遥也知道,这种心理其实并不正确,不然很可能会陷入消极的状态。

赚不到钱才是常态,最重要的是该如何去调整心态,坦然的去接受这个过渡的阶段,回归到平常。

张遥沉默了一会儿后,道:“我这里确实有个活,不过可能赚不了多少钱,但这个活儿比较重要,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你就说干什么,只要是我能干,能帮到你,哪怕一分钱没有我也愿意干。”

现在已经不再只有者多村村民拥护张遥,南洛村也是如此,他们切实的因为收松茸这件事赚到了钱,同时也看到了希望。

赚到钱最多的苏大年,对张遥的感激之情更甚,哪怕现在在赚钱这件事上有些眼高手低了,可如果张遥需要他干活,他也会无条件的用行动支持他。

“钱肯定是有的,只要是帮我干活的,我谁都不会亏待,何况还是苏老师,你,只是这件事情做起来,利润确实比较低。”

“没事的,你不用强调这些,你告诉我干什么,怎么干就行了,我一定妥妥贴贴的把事情帮你做好。”

张遥听到这里也放心了许多,加上之前合作的经验,他对苏大年也很难不信任。

他也不再拐弯抹角,“我现在缺一个到各个村小组收购山货,农产品的人,所以想把这个任务交给你来做,你看你愿不愿意干。”

苏大年听后立刻就回道:“愿意,当然愿意了,不就是到各村各户家收购东西嘛,这很简单嘛。

只要你告诉我具体收什么,怎么操作,以什么价格收购,我就能给你把你要的东西收回来。

何况咱们南山区,每一个人我都很熟,他们也都愿意给我面子,我做这件事情最合适不过了。”

听他这么一说,好像也有道理,他果然没有找错人。

苏大年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几乎和南山区的每个人都接触过,而且曾经他还是南山区最受尊重的老师。

哪怕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对他依旧还是很尊重,所以收东西的时候交流起来,其实会比别人更容易许多。

张遥继续道:“你这么说也有道理,我现在主要要收购的是小米、花生米,糯米,红薯,糯玉米等等,只要是能立刻上架卖的东西,我都收。

对了,为了方便你去收,我可以把三轮摩托车给你用,你骑着去收,收到了拉回来就行。

工资这块儿和大伙一样,先给你最少1500块的底薪,除此之外,还会根据当月的经营收入,给你分红。”

农产品不像松茸一样,本身的单价就比较低,而且还需要后期包装或者加工,没办法像收松茸时一样,直接分利润。

这种情况之下,给他开基础工资,然后再给他分红,会比较公平。

其实张遥把所有人都当做合伙人,这要是跟着他干活的,都是以这种形式向他们支付报酬。

这样一来,他们对企业也会有认同感,干活儿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就像是给他们自己干活一样。

而且他们可以在事业发展,利润提高的时候,从中间得到好处,发展的越好,利润越高,大伙儿的收入也就越高。

苏大年很坦然的道:“这些都没问题,你怎么安排我都同意,只要我有事情可干就行了。”

“如果明天你有空的话,你坐着苏魂的小电驴,一块儿来办公室,我和你交代一下具体的细节。”

“行,没问题。”

苏大年从头到尾答应的都非常痛快,经过过去这两个月的种种经历之后,可见他现在已经对张遥非常信任。

以前他非常的不赞成张遥回到村里发展,也不想让女儿苏魂回来,可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他的态度就出现了180度大转变。

这都是因为他从张遥身上看到了希望,而且还是全村致富的希望。

现在他一点也不担心张遥的前途,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同意苏魂留下来,还让他跟着张遥一起做事情。

虽然他不是很懂,但根据现在的种种迹象来看,张遥做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大,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

张遥挂断了电话后,来到了苏魂旁边,交代道:“苏魂,你明天早上来的时候,顺便把你老爹也带过来,我有事情和他商量一下。”

苏魂疑惑的抬头问道:“啊?你不能和他打电话商量吗?一定得他过来?”

“你只管带他过来就行了,要他过来,肯定是电话里说不清楚的事情。”

“哦,好吧。”

苏魂虽然不知道什么事儿,但还是选择了答应。

现在张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早就已经超出了她能理解的范围。

以前她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但现在发现张遥说的很多东西,她压根我不懂之后,除了默默的配合,不敢再轻易插话。

第二天早上,苏魂用小电驴带着苏大年来到了张遥家。

他下了车,看到张遥家背后建起来的大厂房,还有像模像样的办公室,感觉很震撼。

距离上次来才过去了一两月的时间,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如同时间定格般的山村里,这样的变化很难不让人惊讶。

他来到厂房内部后,有些担忧的道:“阿遥,你这厂房应该花了不少钱吧?你胆子是真够大的,一下子搞这么大,得多久才能回本啊?步子跨这么大,你就不怕打水漂吗?”

张遥却云淡风轻的道:“嗐,这算啥,也就是1000平左右的铁皮房而已,这只是个临时厂房,只能暂时用来遮风挡雨,以后还要建更大更标准的厂房呢。”

他指了指已经开到厂房里的货车,道:“1000平还小啊?你看这货车在里面就和放了一个小盒子一样,对比起来这空间还不大吗?”

张遥只能解释道:“大没用,主要看它的实用性高不高,设备是否齐全,符不符合长期使用的标准,这种铁皮房只能当做临时厂房使用。

只可惜真正的厂房投资特别大,动辄就需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我根本就建不起,只能花几十万建了这么个,先用它一段时间。”

“像你说的那种特别专业的厂房,放眼咱们整个县也没有几个,何况这才一两个月的时间,你就做到了这个程度,已经非常厉害了。”

苏大年虽然大概能理解张遥说的是什么,但想那种专业的工厂房建在这个贫穷的山村,总感觉不现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