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发工资了(1 / 1)

加入書籤

“好了,这就是这个月赚的钱。”

张遥坐在办公室一番计算之后,列出了一个单子。

苏魂听到是这个月赚的钱,立刻就夺过了张遥手里的单子。

她看到单子上的数字后,惊讶的瞪大了眼睛,有些结巴的道:“这是……45万?还是纯利润!这么多?”

张遥却淡然的道:“电商平台的五个账号,一共收益30万元,小程序扭亏为盈后,一共收益15万元。

电商平台加小程序,一共盈利45万元。

电商平台和小程序这个月的投入虽然不少,但收入大于支出,实现了盈利。”

除此之外,这个月厂房建设,购置设备,以及鱼塘建设还花了六七十万。

不过张遥决定把每个月必要投入和厂房之类的长期投入分开,所以这笔支付不计入这个月的经营支出,而是计入了年总支出。

苏魂感叹道:“一个月的利润就有45万元,一年就是五百多万,这也太厉害了。”

张遥却道:“咱们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个月就赚了这么一点,哪里多了?一会儿工资发下去,可就没多少了。”

没有了松茸,赚钱果然难太多了,为了这45万元的收入,张遥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黄芪是村民们辛辛苦苦挖回来的,野香菇,木耳,白参也是各个村的村民一点点收集起来的,而张遥则需要真金白银的和他们收购。

收购回来之后,还需要打包分拣,网上销售,各种运营售后,接着还有物流发货。

经历这些复杂的环节,以及日复一日的重复,才把这45万元给挣了回来。

不过虽然没有捡松茸赚的多,赚的容易,但现在做的事情才叫真正意义上的生意,而之前卖松茸顶多算投机。

苏魂摆了摆手,道:“你别这么说,即便你什么都不做,村民们该干活还是得干活。

而且他们干的再辛苦也根本赚不到钱,现在跟着你做事情,多的每家每户都能赚到几千块钱,少的也有几百上千块钱呢。”

张遥躺在椅子上,仰头看着天花板,“这不算什么,一定还能赚更多的钱,想赚更多的钱,还得继续把蛋糕做大。”

这偏僻贫困的小山村里,能完成这么多的环节,然后把这笔钱挣回来,其实也是一种奇迹。

不过张遥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赚到的钱,做出的成果也远不止于此。

毕竟这只是创业第一个月的收入而已,做的事情也仅仅是电商而已,以后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呢。

这时苏魂继续问道:“那这个工资你打算怎么发呢?”

张遥闭上眼睛,道:“车间工人每个人底薪从原本的1500提到2000,然后每个人分红3000块钱,每个人发5000块钱,小组长加500块钱。

现在正在建鱼塘的那些工人,不是本村的每个人发3000块钱,本村的5000块,你的那几个舍友每人发3000块。

苏老师、李伯和村长,每人发8000块。

阿步、李阳、你、每个人底薪加分红发1万块钱,剩余的除了缴税之外,就是我的了。”

张遥心里早就已经有数了,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苏魂拿出了计算机,根据张遥所说的数据算了起来。

“咱们车间有20个工人,其中有4个小组长,这里就需要支付10万零2000块钱了。

建鱼塘的有10个工人,其中有8个是其他村的,2个是咱们村的,那就是34000元,再加我的三个舍友6000元,这里就是4万元。

我爸、李伯、还有村长,每人8000元,这里就是24000元。

还有我、阿步、李阳、一人1万就是3万元。

10万零2000元加4万元加24000元,再加3万元,一共就是19万6000元。

这样算下来你还有25万4000元,你一个月就赚20多万啊!”

苏魂看着算出来的结果,激动的不行。

张遥却摆了摆手道:“我虽然赚的多,但这些钱还要拿来交税,而且以后无论是投资建设,还是以后注册公司,这些赚到的钱都会投到里面去。

而给你们发的工资分红,都是税后的,你们拿到钱就是自己的,我拿到的钱却未必是我自己的。”

日后想要发展,想要满足自己的野心,那投资就是必然的,而且想做的越大,需要投资的就越多。

小的投入可能是几万几十万,大的可能是几百万,上千万,每个地方都需要烧钱才能建设起来。

只不过现在想还有些遥远,现在要做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把目前能赚的钱都赚了。

只有赚到更多的钱,他才能推进更多的计划。

“你是要开一个多大的公司啊?投个几十万还不够吗?”

苏魂听了张遥的话后虽然感觉有些惊讶,但目前暂时还理解不了张遥的想法,张遥也没有明确告诉她自己的规划。

张遥吐了一气,“几十万的公司,那叫公司吗?开那种公司,我还不如做个体户呢。

行了,你按我说的把工资条做出来吧,根据考勤算一下他们的底线,等下午下班之后,一起把工资给他们发了。”

张遥因为平时收货的需要,以及为了发工资,提前取了几十万的现金。

现在他们还是个体户,而个体经营户则有免税额度,超过免税额度征税的方式也与企业不同。

员工也并非正式的合同员工,工资、经营款、管理、交税等各方面的自由度都很高。

当然,也伴随着很多的风险,而且这些风险都得自己来承担。

不过这就是创业前期的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走向正规,然后才会拥有财务,员工合同等诸多东西。

苏魂正在列工资条的时候,张遥把一摞一摞的现金摆了出来。

他把钱摆出来之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拿出手机先看了看时间,然后拨通了李阳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张遥道:“李阳,回来的时候买一些硬菜回来,晚上咱们聚一个餐。”

李阳沉吟了一会儿,“可是……要买些什么呢?”

“这还不简单,买了30斤猪肉,30斤羊肉,30斤牛肉,30斤鱼肉,再买一些瓜果蔬菜和饮料就行了。”

“你不是最爱吃鸡肉吗?不买一点鸡肉。”

“不行,村里家家户户都养鸡,你从外面买鸡回来,容易给人家传染疾病,想吃的话,到时候在村里买就行了。”

“好的,明白了。”

下午五点钟左右。

张遥在预留着盖房子的空地上烧起了木炭,而李阳、李野、苏魂则带着几个工人忙着洗菜切菜去了。

几个工人抬着食品加工车间的桌子从厂房里走了出来,在张瑶的指挥下拼接成了一条长桌。

建鱼塘的工人们在村长张长荣的带领下,陆陆续续的来到了现场。

村长看到众人正忙着处理的各种肉和菜,疑惑的向张遥询问道:“阿遥,今天这是什么节目?怎么这么热闹?”

张遥蹲在火堆前,一边捅咕着汤火一边道“这不是大伙都辛苦了一段时间嘛,弄点好吃的,犒劳犒劳大家。”

村长又扫了一眼周围,道:“嚯,有猪肉,羊肉,牛肉,鱼肉,还有瓜果蔬菜,这也太丰盛了吧,这得花不少钱吧?”

“钱算什么呀?大伙儿开心就行了,这么些肉,难道你不馋吗?”

“嗯,是有时间没这么吃了,确实有点馋。”

虽然松茸季大伙儿都赚了钱,生活也有所改善了,时不时还会买上几斤肉。

不过以前实在是太穷,所以现在哪怕赚了钱,村民们也不敢大手大脚的花,所以即便每顿都吃肉,但吃的也不多,一顿就吃那么一小碗而已。

只有在过节,或者家里请人干活的时候,才有舍得只鸡,炖腊肉。

现在村子每天带着工人们修鱼池,干的都是体力活,对菜的油水需求很大,在家里难得吃的过瘾,今天能吃上一顿,自然开心的不行。

100多斤肉,30多人,差不多每人能吃上三四斤肉,除了肉还有许多瓜果蔬菜。

因为买的肉和菜多,也允许本村的家属和小孩参与,这样也显得热闹许多。

因为人多,肉类和瓜果蔬菜很快就洗好和腌制好了,接下来只需要自己取肉自己烤就行了。

然而这个时候,张遥却对众人喊道:“大伙儿先别忙着烤,现在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诉大家。”

所有人听到张遥的话后,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他。

这个时候只见张遥把几摞钱放在了桌子上,道:“今天给大伙儿发工资了。”

“好、好、好!”

众人听到发工资,都非常的兴奋,纷纷鼓起了掌。

从第一天电商上线到现在为止,其实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虽然已经超过了一个月,却从来没有人因为还不发工资而有什么怨言,甚至都没有人过问过一次。

他们对张遥是绝对信任的,毕竟松茸季的时候,每天每家都是几千块钱,比现在的工资高的多了,可从来没有不给或者少给过,很多时候甚至还会给额外的奖励。

松茸季的时候,虽然说好村民们分六成,但自始至终张遥每斤都多给了他们20元,原本180一斤,最后都按200元一斤算了。

从松茸季开始到结束,村民们不仅因为张遥收松茸而得到了赚钱的机会,还因为他让利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一斤20块钱,100斤就是2000块钱,两个月的时间每家至少捡了几百斤到上千斤,得到的好处就是一两万块钱。

所以正因为如此,村民们对张遥是感到亏欠的,毕竟如果他没有让利,他至少可以多赚几十万。

当然,其实站在张遥的角度,他也不亏,村民们现在有这样的想法,让利也值得了。

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一开始的目的。

况且松茸季他赚钱比任何人都轻松,他不用上山亲自捡,收松茸的时候有苏大年,还有阿步和李阳,送货后期也不用自己送。

每天最多干个两个小时,等着收钱就行了。

只可惜那么安逸的日子,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事业发展越来越大,即便来年再到松茸季,他也不可能这么舒服了。

张遥继续道:“发工资前我首先要说明一下。

这工资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本村人算合伙人,所以的工资会比较高,毕竟本村人都在无条件支持着我。

外村的工人只是暂时来干活,工资只能按常规工资来算,不过整体工资也会高于市面工资,你们也不会吃亏。

除了本村和外村的区别之外,根据负责的事情的重要性,工资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毕竟每个人承担的责任不同。

所以一会儿工资发下去之后,每个人都需要理解自己工资为什么是这个数。”

张遥说完之后抬头看了看众人,发现众人没什么反应,便从苏魂手里拿过了工资单。

“接下来我先发外村的。”

张遥说着便先找到了外村人的名字。

因为本村人大部分都在厂里,所以只有鱼塘工人有外村人,一共有8个人,这8个人都是村长找来的。

“李建国,鱼塘工人,3000元。”

“嚯……”

张遥刚念完第一个人的名字和工资,坐在下面的众人就沸腾了起来。

“3000块?这么多?”

“不是说外村的比较低吗?外村的也有这么多?”

“我以为最多也就1500块,没想到有3000块钱。”

这个年代普通人的工资也就一两千块钱,哪怕是在工地干,这种偏远的县城,一个月能有2000左右就顶天了。

何况他们平时只是个普通的农民,别说一个月3000了,一个家庭里一年平均一个人都赚不到3000块钱。

他们明显没有想到,张遥居然可以给他们开到3000块钱每月。

张遥并不在乎这些,他在乎的是他们干活的态度,目前来看他还是很满意的。

对他来说也就是多花几千块钱,少花几千块钱的区别而已,这几千块钱没办法让他富裕,也不会让他变得贫穷,但对这些工人却意义重大。

何况根据目前的进度,最多再花一个月的时间,鱼塘的建设就彻底完成了,他们也没有赚钱的机会了。

张遥看了看名单后,索性道:“没错,外村的一共8个人,你们8个人每个人上个月都全清了,每个都是3000块钱。

你们8个我就不念名字了,自己上来领吧,剩下的本村人比较多,我念到名字再上来。”

张遥说完这句话之后,外村的几个人纷纷站了起来,来到张遥面前零钱。

苏魂从那一摞钱中给每人数出了3000块钱,直到8个人都拿到为止。

“有了这3000块钱,今年过年就不愁了,再也不用眼巴巴看着别人家杀猪了。”

“可不是嘛,两个孩子上学连件新衣服都没有,有了这笔钱,家里就能好很多了,也可以给他们买新衣服了。”

“可别说了,我媳妇儿生病很久了,一直因为没钱不敢去看病,有了这笔钱,终于可以带她去看一看了。”

“还可以再干一个月,要是下个月还给3000块,我家漏雨的房子可以重新修一修了。”

他们拿到钱之后,都美滋滋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手里捏着崭新的百元钞票,看了又看,很是开心。

发完了外村的八个人之后,张遥继续道:“接下来是咱们村的,普通员工每个人5000块钱,小组长5500块钱。

其他人包括长荣叔、李伯和苏老师,你们一会儿聚会结束之后到办公室找我,我再告诉你们多少。”

本村的村民听到张遥的话后,眼睛里瞬间闪过了一道亮光。

“5000块?阿遥说的是5000块钱吗?”

“不是吧,怎么可能那么多?”

“阿遥说的就是5000块,我也听到了。”

“阿遥是真的舍得给啊,5000块钱啊,咱们一天就干八九个小时,他就给咱们5000块钱,上哪儿能挣这么多钱?”

如果不是经历过松茸季,村民们真的太难见到5000块钱了。

者多村20多户人家,在今年松茸季之前没有一家的存款,是超过5000块钱的,甚至连达到5000块钱的都没有。

即便这松茸季家家户户都有了十几二十万的存款,依旧还是会觉得这5000块钱很多。

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喊道:“阿遥,你给我们这么多,难道你不会亏了吗?”

“就是啊,你现在才开始干事业,不用给我们这么多,给我们一两千块钱就够了。”

“是啊,松茸季我们挣得已经够多了,两三个月赚了以前10年都赚不到的钱,那些存款已经够我们用上好多年了,现在你才刚开始,哪怕不给我们钱,我们都愿意干。”

“之前你收松茸的时候,每斤给我们多算了20块钱,我们家一共捡了差不多1000斤,你多给了我们2万块钱,所以我们本来就是欠你的,现在你给我们开这么多的工资,我们哪里好意思拿呀?”

“你就少给一点吧,多给自己省一点本钱,等以后赚的更多了,你再给我们也不迟。”

此时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没有人愿意上前领钱,而且他们此刻的态度非常坚决,反正就是不愿意领那么多工资。

5000块钱在这个年代确实算巨款,哪怕是买牛都能买上两条了,在村里牛可是财富的象征。

有五六条牛的人家,即便家里没有现金,也可以算得上富贵人家了。

可现在一个月就能挣上两头牛,这是什么概念?

当然最重要的是其实他们的工作并不是很累,每天早上八九点才上班,中午还有休息时间,然后下午五六点下班,有时候甚至不满8小时。

工作的内容无非就是称重包装,或者是封箱子,贴单子。

这样的工作即便在外面,可能也就1000出头,然而张遥一来就给了5000块钱,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工资范围。

这让他们受宠若惊的同时,也不好意思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