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上大鱼(1 / 1)

加入書籤

“来了,来了,上鱼了。”

“这条不错,至少有三斤。”

李阳和阿步看到鱼被拉起来,立即激动的喊了起来。

张遥拉了一截网出来后,感觉很重,想继续把剩余的部分拉起来似乎有些费劲。

“你们别光看着啊,快来帮忙啊,我一个人拉不起来啊。”

只顾着激动的二人,听到张遥这么一说也反应了过来,急忙跑向前帮忙。

放在家里的渔网慢慢的就被拖了起来,每拖起一小节,鱼网上就挂了一条鱼。

不过因为鱼网的网眼对应着不同大小的鱼,所以捕到的鱼大小都差不多,基本都是2~4斤左右。

鱼碰到鱼网时,比网眼小的鱼可以直接穿过去,而比网眼更大的,碰到完之后,也没办法将它们缠绕住,所以无法捕到更小的鱼,也无法捕到更大的鱼。

随着所有鱼网都拉上来之后,发现上面一共挂了十几条雅鱼。

三人把所有鱼都摘了出来后,张遥看着鱼道:“这些鱼还是有点小了,都还没有到带籽的时候,如果拿来当种苗,却有点大了。”

“那怎么办?难道要放回去?”

“还是将就着用吧,咱们现在正缺鱼苗,到时候都放到养殖池里去,等它们长大了,再把它们当做种鱼。”

李阳拿起一条鱼,疑惑的问道:“这不大不小的怎么拿来用啊?还是说养大了直接拿来卖?”

张遥只好耐心的解释道:“鱼塘进入正式运营阶段之后,必须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循环的过程中,随时要有可以采鱼卵的雌鱼,也要有正在孵化的鱼苗,养殖池里还要有正在长大的小鱼,以及已经长大可以售卖的大鱼。

这些不大不小的鱼,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第一二批鱼卵采完之后,这些鱼是不是长大了?到时候就可以逐渐接替前面的鱼了。

不停的有小鱼在孵化,也有小鱼正在长大,还有大鱼可以变现,每一个环节都正常运行,不就产生一个良性循环了吗?”

“可是养这些鱼,等把它们养到带籽的时候,成本不是更大了吗?”

“我们以后需要种鱼了,也不能总是来这里捞啊,只有培育出自己的种鱼群,咱们才有源源不断的鱼苗啊。”

三人把渔网上的鱼都摘下来后,放到了鱼护里面,然后把鱼护放在江里,让鱼保持活跃性。

随后他们把鱼网整理了一下,接着继续放进江里,等着鱼粘在网上。

这次等待的过程中,李阳和阿步已经没有了继续钓鱼的兴趣,索性在江边烤起了鱼。

新鲜的雅鱼烤出来味道很不错,尤其是活鱼刚杀就上火烤,烤出来别有一番风味。

好不容易来一次江边,他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为此他们还专门准备了佐料,就是为了烤鱼。

上一次来的时候,阿步亲自体验过,所以信心十足,他把拾柴烧火的工作交给了李阳,自己则烤起了鱼。

张遥的钓鱼技术勉强比他们好一些,而且在江里钓鱼本来就比较有挑战性,每钓到一条鱼的时候,都非常有成就感,所以他选择了继续钓鱼。

阿步在李阳的协作之下,没过多久江边就飘起了烤鱼的香味。

阿步抬着烤鱼喊道:“李伯,阿遥哥,烤鱼好了,快来吃烤鱼吧。”

这一次阿步没有用冬叶包着烤,而是直接架在火塘边,用碳火把鱼烤熟了,不过烤的还不错,不仅把鱼烤成了金黄色,而且香味四溢。

阿步一共考了4条鱼,每一条差不多两斤重,刚好可以一人分一条,而且这么大的雨刚好能够吃完,不至于不够吃,也不会吃不完浪费。

张遥和李野也放下了手中的鱼杆,来到了火堆旁,围在一起吃起了烤鱼。

撕一块鱼肉下来,外焦里嫩,还带有一些脂肪,吃起来香味四溢,油脂丰富。

张遥吃过烤鱼后,不由的夸赞道:“阿步你这烤鱼的手艺不错啊,这技术都可以开店了,等以后咱们养鱼养出规模了,专门开一个鱼庄,到时候把烤鱼的工作交给你,怎么样?”

阿步听后忙摆了摆手,道:“啊?那我不就成一个小工了吗?不行不行,我不干。”

现在阿步几乎管着整个厂里的生产工作,严格来说也算一个主管,现在当的正起劲呢,如果让他去当一个烤鱼的小工,那他当然接受不了了。

然而张遥这时却故意道:“意思是现在你当了领导,所以我现在安排工作已经安排不动你了?”

阿步委屈的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主要是这烤鱼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随便换个人来也能烤的这么好啊,你因为我把这鱼烤好了,就让我去当个烤鱼的小工,那你也太坑了。”

张遥却没打算就此放过他,继续道:“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啊,万一你把烤鱼烤出招牌来,到时候卖出去更多的鱼,你不就成咱们卖鱼的招牌了吗?

而且你看你随手就能把鱼烤的这么好,要是再稍微研究一下,那烤出来的鱼岂不是就惊天地泣鬼神了吗?”

阿步继续据理力争:“那照你这么说,李伯不是更厉害吗?他不仅鱼烤的好,而且什么菜都做的好,他都不用再研究了,只要做出来就是招牌,你应该让他去做呀。”

李野听到这话,拿起根木棍在阿步的头上敲了一下,道:“小子,你能跟我比吗?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你还想让我怎么样?

我觉得阿遥说的没错,你就是应该从小工干起,不然你的心态很快就会飘,你才十七八岁,应该在沉淀十几二十年,不然做事情肯定不稳当。”

阿步听到这话,心底一颤,“啊?沉淀十几二十年?可阿遥哥也才23岁,他现在已经是个老板了,一天挣着几万块钱,为啥我就得沉淀那么久啊?”

他还幻想着跟在张遥身边,每年拿十几二十万的工资,盖一间小楼房,买一辆小汽车,尽早过上好日子呢。

如果要他去当一个烤鱼的小工,那一个月工资估计就一两千块钱,多长时间才能盖得起小楼买得起小车?

而且还让他一干就干一二十年,虽然现在才18岁,一二十年后都三四十岁了,娶媳妇儿的好时机都错过了。

李野接着又道:“你能和人家阿遥比吗?人家张遥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是大学生了,你现在在干嘛?要是张遥不带着你,你每天还在那儿放牛呢。”

阿步有些委屈的道:“可是我每天干活也很认真啊,我还是想每天在阿瑶哥身边,帮他做事情,我不想只当一个烤鱼的小工,这烤鱼谁都会,为啥我非得吃烤鱼啊?”

张遥看着他一副委屈的模样,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这烤鱼确实很简单,只要稍微学一下,确实谁都会,但是有些人一开始可能是烤鱼的小工,但最后也能靠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老板。

其实一个人一开始做什么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以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样子?

李伯说的没错,你现在才十七八岁,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需要沉淀的东西也很多。

你确实可以通过跟着我,顺便得到很多东西,比如每个月一万块钱的工资,还可以当领导,但这些并不代表是你的能力,而是我把你放在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阿步道:“可是……我已经很认真的在做事情了,也很知足了。”

张遥摇了摇头:“一个人的成就感,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做到某些事情产生的,而不是借助别人的能力和平台。

你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文化层面本来就已经缺失了,你还从来没有离开过咱们县城,眼界也是缺失的。

以后咱们要把事情做的很大,很多工作都非常的关键,而且需要有一定才能的人才能去做好,到时候我需要的是一个能帮我真正解决问题的人。

比如说我需要你去大城市谈一个合作,以你现在的见闻你能去吗?我想让你专门负责某一个项目,从项目立项到落成,还要让他运营起来,以你现在的能力能做到吗?

如果你不通过某种渠道去学习,跟上公司成长的脚步,那高层的很多工作你就做不了,到时候我只能不断把你往下放,最后变成基层的小工是必然的结果。”

“啊?那我现在怎么办?我不想只当一个小工。”

阿步听到张遥的话后,有种脑袋被重重敲了一下的感觉,他过去从来没有考虑到过这些东西。

他以为只要跟在张遥身边,他永远可以当左膀右臂,但他想象不到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现在突然听到张遥说这些的以后,突然有一种恐惧感在心底升了起来。

张遥继续道:“你可以没有学历,但绝对不能没有文化,不能没有见识。

一个人有多少水平,你一开口别人就知道了,别人就会不信任你,才愿意与你合作。

如果认知不够,你甚至有可能理解不了别人说什么,所以必须提高认知,必须积累学识,别人才能相信你,你也可以自信的和别人侃侃而谈。

以后下班别只知道在办公室玩电脑,我会给你和李阳找一些书,以后下班之后你们的任务就是看书,除了看书以外,我还会让你考试。”

李阳和阿步听到这话,神情变得苦涩了起来。

李阳这时也哀嚎道:“我们本来就是不爱读书,所以才早早的离开了学校,没想到还是逃不掉读书的命运啊。”

张遥思考了一会儿,道:“我觉得不光你们两个要读书,村里面比较年轻的人,都得读书,等年后我请一个老师来咱们村里,直接开个班吧。

到时候每天下了班,所有人必须去上两个小时的课,必须增加你们的知识积累,提高你们的认知水平。”

其实张遥一直都有这个想法,因为这贫穷的山村里,文化知识的欠缺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总不能所有的人才都往从外面引进来。

他的目的本来就是让村子发展起来,以后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大,村民们必然要担任不同的岗位,所以他们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化。

所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的办法,除了开课让他们学习之外,也没有更多更好的办法了。

不过他开课并不会完全像学校一样,只教他们学文化,而是要在教他们文化的同时,给他们提供岗位的培训,技能的培训。

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学习的效率也会高上很多。

李野听了张遥的话后,道:“阿遥,要是以后你真的开这种课,我也要去上课,我也去学一学文化,学学知识。

我年轻时候不是不爱学习,而是那时候想读书太难了,要不然我可能也早就走出去了。”

李野这话不假,他是一个自学能力很强的人,他的养殖,种植,木匠做菜,钓鱼等等,各种各样的技能几乎都是通过自学而来。

而且李野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写的一手好字,无论是毛笔字还是钢笔字,写的都非常的工整,漂亮,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写的字都没有他好看。

这也是张遥发现的一个奇怪现象,农村里许多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老人,他们都写的一手好字,谁家有喜事写请帖,写礼贴的时候总能看到,让人很惊讶。

阿步却道:“李伯,你去上课,你学了干啥呀?你这个年纪也用不上了呀。”

李野毫不客气的又敲了他一下,“你懂什么呀?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你知道吗?

人只有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好奇心,对知识有种求知的欲望,才能在不经意间学到更多东西。”

张遥也道:“李伯说的没错,很多有用的知识其实并不是从学校里学到的,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及时去查找答案,然后积累下来的。

拥有求知的欲望,才会有学习的耐心,才会不断发现问题,然后不断的寻找答案,不经意间积累很多知识。

其实喜欢看小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因为对未知的故事充满好奇,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所以才愿意把小说看下去。

所以小说看的多的人,积累的知识一般都比较多,各行各业,各种知识都会懂一些。”

阿步和李阳听了这样后,都不敢再继续反驳了。

何况他们也知道,张遥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是为他们好。

因为确实如张遥所说,他们的文化水平是欠缺的,认知和经验也是不足的。

只是现在的工作都比较简单,他们能理解自然就能去干,也不会出多少问题。

如果公司真的发展起来了,业务的复杂程度也增加了,要是真的给他们一个岗位,他们啥也干不了,那真就是抓瞎了。

张遥在聊天的同时,已经把手里的鱼吃完了,他起身道:“好了,好了,不聊这个了,去收鱼去了,收完这一次,再下一次网就回家了。”

其他人这个时候也已经吃完了手中的鱼,李野拿起鱼竿继续钓鱼,张遥,李阳和阿步则去收鱼网。

其实收鱼网也充满了乐趣,因为鱼网拉起来之前,没有人知道上面究竟挂了多少鱼。

所以拉起来的过程中,每拉出一截渔网,每看到一条鱼都让人兴奋,同时也非常让人期待接下来还能拉出来几条。

“哇,这次拉起来感觉好重啊。”

“有鱼在跳,有鱼在跳,好像有鱼挣脱了。”

“慢一点,慢一点,别把网拉坏了。”

三人一边拉,一边调整着收网的力度。

如果不控制好力度,很容易就会被拉坏,鱼在这个时候也会拼命挣扎,只是挂了一点点的,会在出水的瞬间挣脱跑掉。

随着渔网一点一点被拉出来,鱼也一条接着一条,被拉到了岸边。

这一次的收获确实要比上一次多,渔网上足足挂了二十条左右。

之前的十几条,再加上这二十条,李野和张遥也钓了十条左右,虽然被烤了四条,但也还剩六七条。

今天目前他们一共收获了40条左右的雅鱼,只是这些雅鱼大部分都是两三斤的,这就意味着今天收获的鱼,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是带籽的鱼。

这和他们的目标差距有些大,毕竟他们的目标是带籽的鱼,而且还是抓1000条带籽的鱼。

抓到之后在短时间内取卵,然后进行培育鱼苗,培育鱼苗的数量还要达到15000条,让这15000条鱼苗成为同批次鱼。

这样以后在养殖的过程中,喂料、管理、温控等也更好操作,等他们长大之后,捕捞和售卖也更好。

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想法似乎有些天真了,因为带籽的鱼实在是太少了,占比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

真想捕捞到1000条带籽的鱼,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他们只能调整捕捞的方案,同时所有鱼都收入囊中,把这些鱼都放在鱼池里养殖一段时间之后,等他们有了籽,再做其他打算。

不过如果这么做的话,前期需要花费的时间会很长,想要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可能需要的时间更多。

这些两三斤的鱼,真正要达到带子的水平,估计还得再养上半年以上。

半年的时间很长,如果能直接捕捞到带籽的大鱼,培育鱼苗就只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半年之后这些培育出来的小鱼苗,至少也可以长到一两斤了。

现在只能期待其他的网捕到的鱼会更大一些,这样可以缩短一些养殖的时间,同时可以缩短时间成本。

如果能增加一些带籽的鱼的比例,前期可以尽量多培育一些小鱼苗,那就更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