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又有新生意做了(1 / 1)

加入書籤

张遥说的农机是一种小型手扶式旋耕机,不过毕竟是大件,价格当然不会便宜。

小一点的大几千,大一点的甚至得过万,对于南山区贫穷的村民来说,确实是一笔难以接受的支出。

不过想要改变,这个投入很必要,否则将永远循环在贫困之中,购买农机设备,提高耕种效率,就是改变的突破口。

只是对于贫困的村民来说,口袋里确实没有钱,这边有想投资的心,拿不出也无济于事。

张遥思考了片刻之后,道:“这个我来想办法,就算我先垫钱把农机买回来,今年也要让南山区的村民们用上农机,把干活的效率提起来。”

李野有些惊讶的道:“咱们南山区有几百户人家,难道你要买几百台农机回来?那不得几百万啊?要是人家还不上钱,你的这些投入可就全打水漂了。”

张遥摆了摆手道:“用不着买那么多,他们只需要一家凑个1000块钱,四五家买一台,轮流着用就行了。

就算家庭条件差,这段时间不是跟他们收了一些农作物吗?一家拿个1000块钱应该没问题吧?

就算1000块都拿不出,拿500块出来10家买一台,那也比用牛耕的快。”

苏魂这时也认可的点了点头,道:“如果耕种的效率能够提高,那每家1000块钱的投入也非常的划算,毕竟咱们只要种出东西来,咱们就会和他们收购,1000块钱其实很快就能赚回来了。”

李阳也点头附和道:“确实是这个道理,如果是以前,种出东西来想卖点东西也得到城里去,好不容易卖出去,他们一年到头确实也赚不了几个钱。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他们能把东西种出来,种出来的东西只要质量过得去,咱们都会和他们收。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种的越快,就能种越多的作物,收获也就越多,收入自然也会越高。”

现在村民们的问题是县城里没有这种农机在卖,所以他们压根不知道有这样的设备,也不知道在哪儿可以买。

张遥要做的,就是垫资先把农机买回来,然后让村民来找他买。

他可以不挣村民们的钱,哪怕贴一点运费,但只要能够改变村民们低效的劳作方式,就值得了。

何况他把先进的机械引进来,村民们提高效率,种出更多的农作物,再把种出来的作物卖给他,他一年四季有东西卖,这本身就是一个互惠共赢的行为。

这种事情往大了说是为了村里的发展,往小了说,就是为了自己长远,且稳定的事业。

名和利他都能赚得到,怎么都不亏。

张遥此刻也打定了主意,“李阳,过几天咱们去一趟市里,到时候咱们订100台回来,咱们南山区差不多有七八百户,100台肯定分得下去,到时候如果不够,大不了再跑一趟。”

李野接话道:“你要真这么干的话,我觉得你应该先把消息通知下去,让大伙有个准备的时间,到时候机器到了,拿着钱过来买就行了。”

张遥想了想,道:“提前通知确实是应该的,不过如果他们真的拿不出钱来,拿咱们收的农产品抵也行。

现在有些村子的农产品还没收完,之后早晚也要去收,拿不出钱来,直接用东西来换,方便他们也方便咱们。”

苏魂点了点头,“这个想法不错,根据咱们收购的速度来看,起码还得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把这几百户人家的农产品收完。

只要拿着等额的农产品来,就可以把农机换回去,拿不出钱来的农户,也不用有什么顾虑了。”

苏大年现在每天早出晚归,每天要往厂里拉好几趟货,但一天也就能拉个几吨回来。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他要收完一个村小组的货,也得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收完个南山区,需要花的时间就更多了。

这次如果用农机换农产品,方便村民们的同时,也可以一次性把要干很久的活儿给干了,也可以节省许多收购的时间。

张遥吃了一口鱼肉,然后道:“到时候农产品收回来了,咱们好好干上几天,做做活动,一天多卖上几单,一天干他两天的活儿,然后好好放几天假。”

原料到货之后,厂里也可以加快生产速度,把所有散货加工好之后,放在仓库里等着卖出去就可以了。

厂里的工人有些时候也需要休息,或者去干一些自己家里的农活,减轻家里人的负担。

他们提前把厂里需要干的活做完,张遥自然也会给他们放假,假期他们可以自由安排,去做自己的事情。

而且他们的收入与企业的效益直接挂钩,只要企业收益不受到影响,工人们只要把该干的活干了,其他时间休息的再多,张遥也不会克扣他们的收入。

他们干活的积极性很高,所以平时也总能超额完成任务,很多时候仓库里没有散货和原料了,张遥就会让他们提前下班。

阿步这时插了一句道:“要是到时候收回来的农产品太多,只怕是没地方放。”

因为厂房的面积有限,张遥平时也不敢一次性收太多农产品回来,收回来的原料太多,也可能会导致没地方放。

这次用农机换农产品,必然也会导致没地方放,只是为了提高村民们的生产效率,也别无他法了。

张遥淡然的道:“到时候找一个仓库暂时放一下,然后咱们加大力度卖,尽快把货都卖出去,就没问题了。”

如果存放的时间太久,变质的风险就会增加,如果量太大,产生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收回来之后必须快速出货。

李阳接话道:“我的货车拉3000单货勉强还可以再装点,这段时间不是要收松露吗?把100斤松露装进去,基本就塞不下了。

所以你们增加单量可以,但你们必须得考虑一下货车的装载能力,到时候装不下可能会影响发货。”

张遥听后却摆了摆手,“这没关系,到时候三轮摩托车也可以用来拉包裹,大不了一天多跑一趟。

现在考虑这些事情还有些远,目前最重要的是先把100台农机订下来,并把他们从厂里运到村里来。

而且这么大的量,必须得找一个靠谱的厂家,这样质量和售后才能得到保障,不然很可能给这里贫困的村民雪上加霜。”

李阳似乎想到了什么,随即接话道:“我认识几个卖农机的老板,我之前给他们拉过货,我这里好像还记得他们的电话。”

他说着就翻起了自己的手机,找着起了记录在讯录里的电话。

张遥问道:“他们这个店开在什么地方?他们的门店里面有旋耕机吗?规模大不大?能承担100台旋耕机的订单吗?”

李阳一边回忆,一边道:“他们的店开在市里,我看着规模挺大的,门店里面放着几十各种各样的机器,其中就有旋耕机,能不能承接这么多台旋耕机得问一问才知道。”

张遥继续问道:“除了旋耕机以外,如果能再买一些除草机,油锯之类的就更好了,这些也有吧?”

李阳想了想,道:“除了旋耕机有印象,其他的具体有一些啥我也记不清楚了,要不直接打电话问问吧?”

这个时候李阳也找到了手机里存着的号码,说着便把手机递给了张遥。

张遥接过李阳的手机,看了一眼上面的电话后,随即便拨了过去。

电话拨过去之后,对面很快就接了起来。

张遥客气的和他问了个好后,也向对方说明了自己要买农机的意图。

对方听到张遥要买100台旋耕机,还要买几十台油锯和除草机后,非常的震惊。

老板有些为难的道:“兄弟,你买这么多台机子,是要拿来做生意吗?我这里是开店的,哪能一下子弄来这么多机子啊?”

张遥只好解释道:“我不是做生意的,我是帮村里面的人买的,我们这里有几百户人家,他们不知道哪里可以买,我统一采购方便一些。”

老板听后终于理解的道:“哦,是这么一回事啊,我这里肯定是拿不出这么多机器,要不我直接帮你和厂家谈谈吧,到时候从厂家直接给你拉过去。”

张遥点了点头,“这当然可以,不过我得先了解一下价格,以及售后和维修这方面的情况。

毕竟这么多机器,如果买来了出现什么问题?我们不能连人都找不到嘛。

即便是质量没有问题,但应用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损坏的情况,我们总得有修理的地方嘛。”

老板听后认可的道:“嗯,你说的也有道理,你们是在哪一个地方啊?我看看那边有没有我们的经销商,只要那边有我们的经销商,售后和后期维修都可以到那里去做。”

张遥如实说道:“我们这边是雅龙县,好像没有卖旋耕机的地方,就连卖农机的都很少。”

老板听后不由得挠了挠头,“那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而且我看亚龙县距离市里也有几百公里,我们也不可能从这里派个技术员过去,不然这就太远了。”

张遥继续道:“这样可不行啊,毕竟我们买的这数量太庞大了,一次就是100台,还有其他的农机,这都是价值上百万的东西,而且以后还可能再买呢。”

老板有些无奈的道:“这我也没办法呀,我也只是一个经销商,说到底就是开个店的老板而已,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为厂家负责。

不过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就是不知道这个办法对你们有没有用,而且这个想法如果我去实现的话,对我也有好处,只是我现在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做。”

张遥疑惑的道:“什么想法?听你这个意思好像还蛮有好处的。”

老板清了清嗓子,道:“你们那儿不是没有卖这种农机的吗?这不就说明你们那竞争少有市场。

你这一订就订100多台旋耕机,几十台油锯和除草机,说明您是有一定实力的。

你有这实力,为什么不直接开一个农机店,自己做经销商吗?”

“这……”

张遥听了老板的话后也愣住了。

他说的确实有道理,虽然现在旋耕机已经进入了市场,但因为才刚开始推广,加上农民经济条件有限,普及率并不是很高。

不过农民为了提高耕种的效率,淘汰传统的牛耕,购买高效的旋耕机是必然的趋势。

这山区不适合大型机器耕种,可这种小型旋耕机械却因为小巧轻便,所以刚好适用山地梯田。

这样看来的话,开店卖农机的前景确实不错,就算赚不了什么大钱,但一年赚个大几十万应该也没什么难度,再增加配件和维修业务,收入还能再增加许多。

只是张遥现在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所以也没有心思去搞这些,而且这一年几十万的收入他也看不上。

不过自己不干,不代表不可以让别人干,周围这么多贫困人口,随便支持某个人去干这件事情,都可以改变这个人的一生。

老板继续在那头道:“我这个店开起来没几年,大部分的钱都投入到了这里,所以没有能力再开其他店了,要不然这个活我就去干了。”

张遥思考了一会儿后,道:“可随便把店开起来,我们也不会修机器呀,要是卖出去的机器出了问题,人家过来维修,我们也要会修才行啊。”

老板听后,道:“嗐,这还不简单,到时候随便派个人去总部学一段时间,最多也就一两个月,学完回来就会修了。”

张遥听了老板的话后,感觉很有道理。

他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所以并不懂怎么操作,然而没有想到老板把所有东西都透露了出来,倒是也大气。

张遥听到这里,也立刻下了决心:“老板,你的这个建议不错,我决定采纳了,就按你的说的一样,我决定把这个店开起来。

我看老板您也是个大气的人,这次和厂家牵头还得靠你,我不介意你从中抽一点利润。”

老板笑了笑,道:“嗐,这都是小事情,我要是真想做你这笔生意的话,我就不和你说这些了,我直接悄悄咪咪跟你把这个生意做了就完了。

我也不怕跟你说实话,你这一单生意确实是太大了,我吃不下,所以才给了你这个建议。

要是我不知死活的把你这一单吃下去,钱我可能赚的不少,但一旦真的出了什么问题,那我底裤都得赔掉,对我来说风险太大。

何况你还要售后服务,售后维修,以后还得不停的为这段生意做后续服务。

如果我人就在你们那个地方,那这些都好说,而我这离你那几百公里,太不容易了。”

张遥也笑了笑,道:“老板,我理解你的意思了,咱们敞亮人,做敞亮事,就冲你这么大气的份上,该你挣的一分不会少的。

接下来联系厂家的事情,以及下订单,拿授权,我还得多麻烦你呢,而且这些活绝对不会让你白忙活,你该在哪头儿赚钱你就赚就行了。”

老板耐心的道:“行,能够光明正大赚钱的活儿我当然干了,我已经开了一家店了,反正流程我都熟,之后的事情我都给你整顺畅了。”

张遥和老板把之后大概要做的事情聊了一会儿后,又互相记了电话,才结束了这次通话。

他挂断电话之后,抬头发现李野、李阳、阿步和苏魂,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张遥疑惑的问道:“你们干嘛这样看着我?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苏魂这时开口道:“你不是要买农机吗?怎么聊着聊着变成要卖农机了?难道你还真的要去开个店不成?”

张遥没有否认,而是直接道:“咱们一下子买100多台农机,比他们批发开店买的还多,直接开一家店有什么不可以的?

直接开店的话进货就是批发价,如果其他村子的人要买,还能再赚一点钱呢?”

李野也道:“所以打了几分钟电话,就做好了一个决定,你这订100多台机器,已经得花出去上百万了,再开店的话,这投资可真不小了。

而且店开起来你还得去管理,可你现在开着工厂还搞着鱼塘,这么多事情你真的能忙的过来吗?”

李野和苏魂几人感觉张遥做的决定太过于草率了,毕竟那可是投入上百万的生意,比开工厂,开鱼塘投入的还大。

虽然在上百万的投资中,有一部分是本来就要用来采购农机的,但采购农机本身就已经风险很大了,如果再开店的话,风险就更大了。

张遥却依旧自信的摆了摆手,道:“开个店而已,不是什么大事儿,以后要咱们做的事情可比这个大多了,要是这么些小生意都做不成,那才是真的完蛋了。”

虽然张遥看不上这农机店一年几十万的收入,但既然已经决定采购100多台农机,为了保证售后维修,他也不得不开这个店。

因为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店,以后买的这100多台设备出了问题,真就是想修也修不了,想换零件也换不了,久而久之所有的农机都得趴窝报废,那才叫真的损失大。

所以开店是他不得不做的事,不过他确实也不会亲自去做这件事,而是会用投资的方式,让自己信任的人去做这件事情。

何况这确实也是个商机,在让卖出去的农机得到保障的同时,也可以让去做这件事情的人得到一份事业。

这贫困地区的人,太多人缺少这样的眼光和机会了,所以来小县城做生意的,大家都是外地人。

只是这件事情究竟让谁去做,目前还是一个疑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