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意料之外的收获(1 / 1)
张遥看李经理这么有诚意,便欣然接受了他的安排。
“那你先休息会儿,我下去让他们准备晚饭,一会儿好了再叫你。”
李经理说完便离开了房间,只把张遥留在了房间里休息。
张遥一大早就从村里出发,坐了一上午的车才来到了市里,此刻也有些疲惫了,决定用浴缸泡个澡,然后再睡上一会儿。
他往浴缸里放水的间隙,把李经理留在房间的红酒打开了一瓶,倒了一杯后,端着红酒泡起了澡。
难得住一次这么高端的酒店,没有不享受的道理。
这个房间的格局确实不错,不仅可以整个人泡在浴缸里,还可以透过玻璃眺望整个市区。
住着高端酒店,泡在温热的水中,喝一口红酒,偶尔的极致享受,果然很舒服。
有能力为高品质的享受而消费,或许就是赚钱的意义吧。
虽然张遥今天不需要为此买单,但如果他当初没有与李经理合作,没有达到价值千万的生意往来,肯定也连这都享受不到。
一切所得,都是由价值衡量决定的,没有什么是平白无故就可以得到的。
两三个小时之后,房间里的电话响了起来。
张遥接起电话后得知,李经理已经在楼下给他安排了丰盛的晚餐,只等着他下去了。
张遥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后,便下楼前往了酒店餐厅。
酒店餐厅的装潢也非常高端别致,这样的环境要是放在过去,张遥绝对不敢轻易踏足。
这种地方人均消费绝对不会低于千元,要是多几个人一起用餐,很容易就会过万。
张遥自诩也是一个吃货,但也仅限于街边小吃,或者是大排档,好一点的酒店他也只在前世公司年会的时候涉足过。
那时候公司为了展示自己的大气,喜欢在年会的时候挥洒预算,订上每桌价值万元的晚餐,美其名曰犒劳辛苦一年的员工。
然而结果却是吃也吃不饱,年会结束还得回出租屋里拿泡面垫肚子。
公司愿意在面子上大费周章,烧去百万预算,却不愿意在工资上多给员工几分利,就连年终奖和送的礼品都抠抠搜搜的。
张遥其实很好奇,公司老板在结年会的百万餐款的时候,这什么嘴脸?会不会也像和员工计较工资时一样,和酒店斤斤计较,试图拿个折扣。
只可惜他只是一个底层员工,接触不到这一个层面,只能在晚宴上多吃几口自认为比较贵的东西,试图把老板从自己身上压榨的剩余价值吃回本。
张遥来到李经理指定的包间时,映入眼帘的是极具丰盛奢华的菜品,火红的大龙虾,烤的外表金黄酥脆的烤乳猪,冒着热气的佛跳墙,还有许多摆盘精致叫不上名的菜品。
张遥此刻闻到的似乎不是菜品的香味,而是金钱的味道。
李经理给自己安排了对标万元的房间就算了,难道吃的也下这么大的血本?这似乎有点夸张了。
他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包间,倒退两步回看了看门上的挂牌,上面清晰写着伯牙阁,确实是李经理告诉自己的名字没错。
这时一个漂亮的女服务员看到了进退踌躇的张遥,走向前道:“您是张遥张先生,对吗?”
张遥点了点头,“没错,是我。”
服务员道:“张先生,您先喝会儿茶吧,我们李经理有点事情走开了,马上就上来。”
张遥还是有些难以置信的向服务员问道:“这……这都是给我整的?”
“没错,我们李经理说了你是贵客,所以必须按这个规格来接待你,你先在这边坐一下吧,我给你倒茶。”
服务员说着把张遥引到了旁边的茶桌,然后就拿起桌上的热水,烫洗了一遍茶具,行云流水的泡茶倒茶,然后端到了张遥面前。
这周到的服务,让张遥有些叹为观止。
没过多久,李经理终于来了,他还带来了几个酒店的中层管理作陪。
张遥还是忍不住道:“李总,你这搞的有点夸张了吧?”
为了长远的合作和利益,有接待不奇怪,但今天的这规格确实超出了他的预期,以至于让他有些忐忑。
李经理却摆了摆手,道:“嗐,这不过是正常接待而已,咱们合作收松茸以来,你给我们酒店带来了很多利润,我们得感谢你。
你就不要多想了,安心享用这份心意就好了,吃好喝好比什么都重要。”
说话间他凑到张遥耳边,小声道:“我们这么大个酒店,要是这点接待都做不好,那岂不是砸酒店的名声吗?
再说了这花的都是酒店接待的钱,不用我们掏钱,不吃白不吃。”
他说话间已经给张遥倒上了酒,还安排了一个女服务员站在旁边夹菜,以及处理螃蟹龙虾等带壳的食物,让张遥吃起来方便一点。
李经理说的似乎也有道理,如果简简单单就招待了一个合作伙伴,那确实就像在砸酒店的招牌。
大企业有些时候确实需要体面,而招待就是一个展示实力的手段。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那就是李经理自己也想吃,能趁这个机会薅公司羊毛,他当然不会手软了,反正花的是公司的钱。
张遥此刻也意识到自己格局低了,他还是没有摆脱穷思维,以至于下意识的就认为自己不知道被这些接待,或者这是一种铺张浪费的行为。
张遥听了李经理的话后,便也没有了心理负担。
李经理把一个虾尾放到张遥碗里,然后道:“我们这个品牌的酒店,所有酒店的食材都是总公司配给的,其他地方同品牌的酒店能吃到的食材,我们这儿也能吃得到。
不过你也知道咱们这四五线城市,消费能力都不是很强,这些菜品的价格就得大打折扣了,有时候甚至得以成本价处理。
如果再卖不出去,那这些食材就只能报损丢掉,丢掉了万一又有客人想吃,那就没有了,做酒店也是挺艰难的。”
李经理看似是在抱怨,实际上是透露这些食材留着也是留着,不吃白不吃,总比最后卖不掉丢掉的好。
如果酒店经常把一些高端的食材报损掉,以后公司就会减少食材配给,那才是真的等于被公司放弃了。
不过如果不是拿来报损,而是用掉,哪怕是用来商务接待,公司也不会说什么。
张遥笑了笑,道:“这么大的酒店,他肯定有自己的战略眼光,现在经济越来越好,未来西南地区的旅游也会越来越发达,酒店的业绩自然就会越来越好,你们公司这是在提前布局啊。”
李经理叹了一口气道:“公司或许真是这样计划的,可惜铁打的酒店流水的经理,我一年到头都在挨骂,哪一天我被炒了也说不定。”
张遥其实对酒店的运营还是很有兴趣的,因为酒店与旅游业挂钩。
西南地区最不缺的就是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的潜力巨大,者多村也是如此。
者多村有雪山、有冰川、有山林、甚至还有极具反差的热带雨林,这么多的元素,如果发展旅游,肯定不会缺少客源。
旅游的几个要素,无非就是食、住、行、游、购、娱,其中吃住就占在了最前面。
者多村地处偏僻,处于深山中,住宿将成为最大的需求之一,必然需要建设民宿或酒店,满足游客的吃饭和住宿需求。
目前张遥在社交媒体中发布的内容中,不少人已经产生了对者多村的向往,就是因为没有解决交通和住宿的问题,张遥才不敢接待。
如果要建设酒店或者民宿,就必须借鉴和学习市场上已经存在的酒店和民宿,学习他们的装修风格,服务项目,运营模式等等。
张遥既然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品牌酒店的经理,自然不会错过从他身上了解一些关于酒店的知识的机会。
饭桌上他们聊了很多,张遥也向他问了很多关于酒店运营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李经理的专业,他自然也愿意侃侃而谈,毕竟张遥又不是在附近做酒店,不会与他产生任何竞争关系,自然要秀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
张遥从他说的东西中,无意间就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一趟不仅吃好了,住好了,还学到了东西,最重要的是他一分钱都没花,还收获满满,倒是不虚此行。
张遥虚心请教之下,李经理像是找到了知己,从饭桌上聊回到了房间里,一边喝酒一边聊,硬是聊到了深夜他才离开。
第二天他刚睡醒,他又出现在了张遥房间。
经过昨日的畅聊,李经理还是有些意犹未尽,还想让张遥多留几天。
不过张遥本来就有事情,今天就要出发去沿海城市,他已经和农机店的老板约好,今天出发去农机厂里洽谈订购农机的业务。
所以无论李经理怎么挽留,他都不可能再继续待下去了。
虽然因为昨天的畅聊,李经理感觉与张遥心心相惜,可张遥可不这么觉得。
张遥的眼里,虽然李经理算不上什么坏人,但肯定也不算什么好人,而是一个油腔滑调的老油条。
这样的人说话总是真假参半,还利益至上,他的生存之道和情商,令人敬佩。
不过与这样的人来往需要留一些心眼,即便不和他玩心眼,也要防备他和自己玩心眼,不可交善也不可交恶,若即若离,利益之上谈利益即可。
张遥离开了酒店后便到了农机店,在农机店里和老板汇合。
农机店的老板名叫周董,是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四川人,西南地区做生意的四川人不少,他们做生意很精明。
他看到张遥的时候,惊讶的道:“我没想到你是这么年轻的一个小伙,你真的想好了要开这个店?投入百来万的活儿,可不是个小活儿啊,你可得想清楚了。”
张遥却道:“决定的事情哪有后悔的道理,我就是铁了心要做这件事情,既然100多台农机我都能买,那开店不就是顺手的事儿吗?”
张遥外表看上去确实有些稚嫩,不过一开口就很是老练,不像是心血来潮就干的样子。
老板点了点头,“行,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陪你走一趟,虽然我这个店投入也不小,但说实话百来万的生意我还真没干过,咱也豪气一把,要是这事儿干成了,以后牛逼都能多吹一个。”
张遥笑着道:“这事儿百分之百能成,不过到时候谈价格你得多使点劲,多谈下来的价就算你的利润了。”
老板抱拳道:“那就谢谢你的信任了,虽然这个店我是新开的,但我在老家也干了几年了,跟厂里也打了几年交道了,价格我肯定帮你干到最低。”
这个老板只要帮张遥把这次的价格谈下来,就算他这次给他利润赚,之后能一直低价拿货,占好处的还是自己,所以这点投入是必须的。
如果自己一个人去谈,与厂家不熟,价格肯定谈不下来,那以后都得高价拿货,必然不划算。
张遥在老板的店里看了各类农机的款式,看适不适合在者多村使用,感觉没问题之后,他们便开始出发去厂里了。
其实这一趟行程并不容易,从西南到沿海城市,坐火车也需要两天的时间,来回就得去四五天。
等到了那地方,谈好合作,再把农机拉回西南,时间得花上半个月以上。
所以谈好合作,返回之后,张遥需要立刻把新店筹备起来,货到了就可以开业了。
不过前期的一百多台农机都是给南山区的,倒是不用考虑经营的问题,所以最主要的只是把资质办下来,然后有一个存放农机的地方即可。
门店可以慢慢搞,只要能先把南山区的需求解决了,后面的事情都不着急。
二人经过两天的长途,他们终于到了工厂所在的城市。
张遥这时候却道:“老哥,今天咱们先不去厂里,咱们先去其他厂里转一转,看看其他厂商生产的机器怎么样,价格方面做一个对比,到时候咱们也好谈价码。”
周董了张遥的话后,立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道:“张遥老弟,要不说你有魄力呢?虽然看着你年纪不大,但做事情确实有一套,想的也周到,那咱们就这么干。”
张遥和周董就这样在各个厂里考察了起来,各种大厂小厂,只要是允许参观的,他们都去看了一遍。
参观企业可以拓展见识,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很多想法和灵感,其实都是在观察的过程中突然诞生的,很多机会也是在接触和观察中发现的。
好不容易从贫困的西南地区,来到这发达的沿海地区,自然要多增加点见识。
万一突然有一个新的机会出现在眼前,或者有一个新的想法出现在脑海里,可能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原本他们的需求是小型旋耕机,可他们参观的时候,为了增加自己的见识,各种大型农用机也一样不放过。
西南地区虽然山高坡陡,但也并非全是如此,有些地方也有几百亩上千亩的平地,这些平地也可以用上大型农用设备。
大型机器的效率始终要比小型机器高,所以有地形优势的地方,使用大型农耕机性价比自然更高。
只有把效率提高了,才能省下更多的时间。
西南地区大部分地方四季如春,剩余的时间哪怕种一茬蔬菜,也可以增加不少经济收入。
西南地区本来就是蔬菜大省,尤其是北方冬季下雪无法种菜的时候,或者只能依靠蔬菜大棚的时候,西南地区依旧可以种出各种瓜果蔬菜。
越是地势平坦的地方,因为交通也便利,种的蔬菜水果越多。
只是现在机械化水平落后,效率始终跟不上,会错失许多种植的时机。
大型机器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太高,普通农民收入本来就低,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型农用机器,他们不可能买得起。
不过张遥不远万里来一趟,自然要趁此机会要看一看,万一真的有合适的,搞上那么一两台,哪怕做租赁业务也可以。
毕竟即便是在北方使用大型设备的地方,很多家庭也是通过租赁的方式,才能用得起大型农机。
因为即便买得起,很多时候租也比买更加划算,毕竟一个农机就用那么几天,剩余的日子都得闲置着。
耕地机只能耕地的时候用,收割机只能收割的时候用,使用效率虽然高,但使用率太低了,所以买不如租的划算。
大型机械价格本来就贵,买小了不顶用,买的大又买不起,何况一年粮食也卖不了多少钱,买不起一台得花几年的积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西南地区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业务,甚至很多都还在用牛耕或者用锄头挖,就算是比较平坦的地区也是如此,效率非常的低下。
如果这种模式也用在西南地区,买几台设备,专业承接耕种收割业务,那租赁业务的收入也很可观。
只是想归想,可张遥兜里现在也没有多少钱,这几百万块钱如果拿来买大型设备,那也买不上机台。
不过拓展了眼光增长了见识,现在做不到,不代表以后做不到,所以也不能说没有收获。
他们在各家连看了两天,对品牌价格和使用效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他们才去了周董长期合作的那一家工厂。
因为早就已经联系过,所以专门给他们安排了接待,带着张遥和周董参观了整个厂区。
这个企业并不小,他们生产的设备种类也很多,旋耕机、除草机、玉米脱粒机、小型收割机,许多见过的,没见过的农用机器都有,琳琅满目。
参观完之后就是谈价格,以及敲定合作方式。
其实合作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厂家供货,提供维修技术和售后服务,最重要的是谈价格。
张遥和周董参观过了其他的企业之后,有了各家的价格数据,以及各家产品的优劣,现在谈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周董他们合作了很久,他们之间虽然说不上交往密切,但也有合作的情分在,再加上张遥拿的货多,他们能让的空间就更大了。
购买农用机器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享受国家补贴,加上现在的扶贫政策,补贴力度就更大了。
他们最终谈下来的价格,甚至已经超出了张遥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