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农机店落成(1 / 1)
“什么?3000块钱一斤?这个价格谁给你的?这也太夸张了!”
李经理听了张遥说出的价格后,瞬间提高音量喊了出来。
张遥这么说当然是临时胡编的,他现在除了李经理这条渠道,压根没有可以把松露卖出去的渠道。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希望能多卖上一些价格,所以他只能想出这种办法来试探李经理了。
张遥继续一本正经的道:“你就别管是谁给的价格了,反正现在就看你了,你要是愿意加一点,那我可以考虑考虑,如果不是咱们合作了这么久,我都不会问你。
这件事情昨天就已经问你了,你这会儿才打电话给我,如果我不是考虑到咱们的关系,不然松露早就运出去了。”
“不行不行,3000块钱一斤,太贵了,你这松露虽然大,可又不是法国黑松露,如果是法国黑松露,哪怕你1万块钱一斤,我都不带多说的。”
“那算了,我还是找别人吧,人家给3000块一斤,还有商量的余地呢,如果谈好了,说不定还能多加一点,你这价格相差的太大了,我实在没法给你,就这样吧,我要挂了。”
张遥说完直接就把电话挂了,没有给李经理任何思考和继续说话的机会。
苏魂见此一幕感觉不太理解,于是便好奇的问道:“咱们哪有其他的客户啊?你就这样把电话给挂了?那些松露怎么办?你不是说放坏了就可惜了吗?”
张遥却在电脑面前坐了下来,然后云淡风轻的道:“他一会儿还会打电话过来的,咱们只需要等着就可以了。”
苏魂继续追问道:“可万一他不打过来了呢?”
苏魂显然不太相信,他刚才说的那么果决,怎么也不像还会打过来的样子。
张遥却非常自信的道:“放心吧,一定会打过来的,而且他一定会答应3000块钱一斤。”
苏魂满脸的疑惑:“为什么?”
“嗡嗡,嗡嗡。”
苏魂话音刚落,张遥的手机果然又响了起来。
“你看,我就说他会打来的吧。”
张遥拿起了电话,接通后道:“李总,又怎么了?”
李经理开口便道:“我可以再给你加一点价格,你就说多少钱一斤吧?”
张遥也没有过多思考,直接就道:“3000块钱一斤,你要就给你不要就算了。”
李经理听到价格后,有些激动的道:“他们那边给你说3000一斤,你这边也给我说3000一斤,说好的为我着想呢?这有什么区别?”
张遥一字一句的道:“人家说的3000一斤是最低价,我和他们谈,他们还可以再涨价,你这边是最高价3000一斤,我还没有为你考虑吗?”
“你……”
李经理明显被噎住了。
他犹豫了几秒后,道:“行行行,3000块一斤就3000块一斤,不许再反悔了,明天就给我发过来。
到时候我可是要质检的,要是质量不合格,我就找你退货退款。”
张遥笑了笑道:“你看你早这样不就好了吗?非要和我折腾这么久,我这就给你装货去。
质量这块绝对有保证,到货48小时之内只要有质量问题,我们都支持退货退款。”
“好了好了,挂了,你太坑人了。”
李经理说完后便挂断了电话。
苏魂目睹这一过程后只觉得很不可思议,全都如张遥预料的一样,不仅打电话来了,还接受了3000块钱一斤的价格。
她来到张遥身边,一脸疑惑的道:“你是怎么知道他会打电话来,而且一定会同意这个价格的?”
张遥看着她忙连求知的样子,只好解释道:“因为松露本来就有稀缺性,今年法国的松露还减产了,所以才增加了国内的市场需求。
这个时候500克以上的松露稀缺性就更大了,他们3000块钱一斤收着去,卖出去肯定价值上万块钱,利润空间还大着呢。”
苏魂瞪大了眼睛道:“他们能卖上万块钱?那咱们卖3000块钱岂不是卖亏了?”
张遥摆了摆手道:“差不多就行了,毕竟他们能卖上万块钱也是他们的本事,何况这是国产货,他们心里面也不是很有底,自然就给不上价了。
咱们也是第一次卖这么大的松露,能赚到钱就行了,以后市场扩大了,价格涨起来了,咱们再适当的提高价格就行了。”
“喔,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苏魂听了张遥的解释后,也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张遥靠在椅子上,道:“这个价格对我们来说也不错了,毕竟对我们来说成本不高,即便除掉收购的成本,咱们还能赚不少呢。”
苏魂认可的点了点头,“那倒也是,如果你不和他讲价格?说不定连这个价都卖不到呢。”
随后张遥便走出了办公室,让李阳和阿步把松露称重打包,然后装进了货车里,等着明天给李经理发出去。
卖掉这几个松露,七八万块钱又可以轻松入账了,捡钱的感觉总是让人很开心。
这批松露处理完了,张遥内心也轻松了许多,接下来就是开农机店的事情了。
次日早晨,张遥带上了姑父和姑姑,坐着李阳的车进了县城。
张遥一共订了200台农用机器,他们必须在这批货到达之前,先找到仓库和门面。
这样能用机器到货之后才有地方放,门店开起来之后,销售才合法合规。
然后他们在县城里逛了一天之后,没有找到合适的仓库,但找到了合适的门店。
门店的面积有100多平,面向马路,而且这条马路还通往出城的方向,对于进城出城的百姓来说,这里是必经之路,很容易看到门店。
这种位置对于售卖农机来说,非常的有优势。
而且这个店铺的空间也足够大,可以摆放许多农用机器,还有足够的空间做维修,给顾客提供维修服务。
最重要的是这里是城市的外围,顾客进城的时候直接就可以到店门口了,方便他们前来维修,这一点对于从农村来的修机器的顾客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他们要把坏掉的农机弄到城里来并不容易,他们可能是背着来,也可能是几个人抬着来,带着笨重的农机的时候,能少走一段路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除此之外,这个位置的租金也比较便宜,100多平的空间,租金还没有城内几十平贵。
张遥没有过多犹豫,直接和房东签订了合同,把房子租了下来。
作为农机店,并不需要怎么装修,只需要做一个门头招牌,办理营业执照,就可以直接经营了。
虽然这个门面不错,但也只能把它当做门面来使用,还需要一个存放农机的仓库。
这200台农机一大部分是旋耕机,所以需要占用的空间并不少,所以需要一个比较大的仓库来存放。
而且这个仓库最好离门店近一些,这样转运的时候就可以节省许多力气,同时减少人工成本。
不过找来找去,他们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仓库。
这种小县城各行各业的规模都很小,也没有什么产业,所以对于仓库的需求就比较小,所以很难找到比较合适的空仓库。
眼看着已经到了下午,他们只好先回家了。
这一批农机要运过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就算速度再快,至少也得一周左右才能到。
现在已经找好了门店,开店的手续最多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做下来,所以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
其实真忙的不是前期筹备的阶段,而是真正开业的时候,那时候张遥需要向南山村的村民推广农机,还要教他们怎么使用。
这一天下来,姑姑和姑父一直跟在张遥和李阳身后,但还是一脸茫然。
张遥虽然在租房的过程中,向他们提起了开农机店,而且向他们讲解了经营方式。
租下来后,又向他们讲述了店铺选址的原因,还告诉了他们已经订购了200台农机,但他们还是不知道张遥要让他们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不过因为前几天交流过,张遥态度很坚决,所以他们也不敢再问了,只能跟着张遥的要求和安排来。
他们又找了一天的仓库,虽然找到了几个,但都比较小,只能放得下几十套农机而已。
张遥再三思考之下,决定先租一个小仓库,等货到了之后,留一部分放在小仓库里,一部分放在门店里。
其他没地方放的直接就拉回南山区,到时候在南洛村找几间空房子,暂时放起来。
毕竟这批农机本来就是要卖给南山区的村民的,而南洛村是南山区村委会所在地,把农机拉回到南洛村放着,其他村小组的村民想买农机时,他们就不用跑到县城里去,只需要到村委会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不仅方便村民,同时也方便张遥。
因为张遥的这些农机村民们是可以用农产品进行兑换的,而村民们用农场币兑换的时候,他也方便直接从南洛村拉回来。
何况农机店以后并不会进那么多的农机,如果真的租了大仓库后期也用不上,所以纯粹是浪费。
经过这番操作之后,不仅把租仓库的事情就解决了,还同时兼顾到了其他方面,一举多得。
接下来的几天,张遥很快就把农机店的门头做好了,也把营业执照给办了下来,根据时间推算,两百台农机很快也要到货了。
他把姑姑和姑父拉到了农机店门口,道:“以后你们的工作就是经营这家农机店,我是投资者,你们是经营者,赚到钱了,你们只要分我20%就可以了,剩余的利润都是你们的。
考虑到一开始你们不会经营,我会找一个师傅来培训你们,培训结束之后,你们还需要到厂里学习维修技术。
不过前期你们没有经营分成,只有固定工资,而且我会对你们设置一个考核机制,等完全达标之后,我才会把全部经营权交给你们。”
张遥作为投资者不仅给他们投资开店,还对他们进行了培训,必然要赚取利润。
这么做不仅是为了回本,更是为了后期经营的时候有一定的话语权,这样他需要用到农机店的时候,他才能随时行使权利。
虽然姑姑姑父是自己的亲人,但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思想,所以他也不知道他们之后的心态会不会改变,所以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必须设立一些规则。
姑姑和姑父这几天一直跟着张遥身边,见识到了张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张遥现在的形象,与他们认知中的样子大相径庭,几乎每一天都在刷新他们对张遥的认知。
即便是从小看着张遥长大的姑姑,现在看到他做的事情,都感到了惊讶和震撼。
经过了这几天的种种之后,他们对张遥的印象从一开始的担忧,怀疑,变成了心服口服的敬佩。
他之前说要给他们安排事情做,一开始也有些怀疑。
如果把他们安排在厂里,那他们还能信,毕竟他们第一天回家就目睹到了村民在厂里干活。
可要把他们安排到其他地方,做其他事情,他们疑惑和不安的同时,还有些怀疑能不能做到。
不过这几天从一开始租房,到现在门店落成,他们都全程参与了,自然也相信了张遥的实力。
他们也大概猜测到了张遥要安排自己做的事情,很可能和这个农机店有关系,不过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张遥居然要让他们来经营这个农机店。
此刻他们二人都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相信张遥说的话。
紧接着姑姑姑父就慌张的道:“阿遥,你可不要开玩笑,我们就是普通农民,你让我们干这个,我们怎么可能干得了?”
张遥却面无表情的盯着他们,道:“谁和你们开玩笑?我这可是砸进去了100多万呢,我现在就需要有员工帮我来守店,我就算不找你们也得找别人来干,那我不如就找你们来干了。
现在我们整个县城都没有几家农机店,即便有几家,我们卖的产品没有一家在卖,所以我们是有优势的,如果后期你们学了维修技术,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反正这个事情我就交给你们了,我这么多钱投在这里,你们必须给我干好,赚到钱了,你们好我也好,赚不到钱,我不好,你们也不好。”
姑姑姑父更加紧张了,咽了咽口水后道:“不是……阿遥……这些东西我们真的不懂,就是因为你投了太多钱在这里,我们才怕会把它搞砸掉。
要不你还是找别人来做吧?我们就只会种地,你让我们做这个,我们真的没信心啊。”
张遥摇了摇头,道:“其他人我信不过,再说了我不是告诉你们了吗?一开始你们就是普通员工,你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和守店。
这个过程中你们不用担心业绩,我还给你们配了培训老师专门教你们,除此之外,你们还有出去外面学习的机会。
我已经全面考虑到你们了,你们要是再不行,那到时候你们回去种地,我也不拦你们了。
不过这样你们都还做不好的话,你们自己也会害羞吧?”
姑姑姑父听张遥这么一说,瞬间脸颊一热,无话可说了。
张遥继续道:“让你们做这件事情,对你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以后你们不仅可以更轻松的赚到更多的钱,还可以让两个孩子接受城里的教育,这里的教育肯定是比村上的更好。
所以你们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那两个小孩儿考虑,你刚刚他们被你们养的又黑又瘦,难道你们自己不心疼吗?”
姑姑姑父听到这里后,重重的吐了一口气,然后道:“好,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们也不好辜负你的一番心意,我们接受你的安排。
就算不为了我们自己,为了两个孩子,再难我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只是实在辛苦你了,为我们考虑了这么多,也为我们做了这么多。”
张遥脸色缓和下来后,摆了摆手道:“咱们是一家人,不要这么见外,只要以后你们把日子过好了,那我做的这一切都值得了。”
张遥小的时候,姑姑和奶奶努力操持家务,让张遥可以用心学习,好好长大。
后来他刚上大学的时候,姑姑和姑父刚结婚,他们自己也贫穷的情况下,他们也凑了钱,只为帮张遥完成了学业。
正因为如此,张遥才愿意把农机店交给他们打理,让他们以后不用辛苦种地也可以养活自己,还能兼顾到两个孩子的教育。
即便现在他的态度看起来很不好,但一切目的,都是为了他们能好起来。
新店落成后,张遥定的200台农机也终于到货了。
张遥把其中的20台放在了租的小仓库里,20台放在了门店里,剩余的160台都拉到了南洛村。
这200台农用机器,其中有120台是旋耕机,其他还有除草机和油锯,以及玉米脱粒机等等。
其中占比最大的旋耕机,就是最重要的,他能最大程度上提高跟踪的效率,其次重要的就是除草机,他可以提高清楚秸秆的效率。
其他的使用率不是很高,需求量自然也小一些,张遥定的量也比较少。
为此张遥把需求量比较小的农用机器放在了店里售卖,旋耕机和除草机百分之九十都拉回了村里,只有少部分留在了店里展示和销售。
虽然旋耕机效率高,但消费者并不认识,市场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个产品的存在。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店里前期的销售量不会太大,店里少放一些也没关系,如果后期卖的好了,再从厂家订货就可以了。
不过南山区距离县城比较远,拉一批货来非常不容易,所以索性就一次多拉一些到村里,这样可以免去很多后续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