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村主任的夸赞(1 / 1)

加入書籤

村民们对这些从来没有见过的农机都很有兴趣,争着抢着把全部农机试用了一遍。

他们试用过后,所有人都很满意。

现场有些村民立刻掏出了现金,准备把农机买下来。

张遥把阿步和苏大年找了过来,让他他们带着村民们去仓库选机器,然后现场组装,试用没问题后,直接就开着回家了。

那些没带够钱,或者拿不出钱的村民,此刻也开始和自家几个兄弟开始商量了起来,准备几个兄弟一起买一台。

因为即便没有钱,他们也可以用农产品进行兑换,哪怕一家人拿不出那么多等价的农产品,他们也可以几家人凑在一起进行兑换。

如此一来,即便是特别困难的村民,也一样有希望把这些农机买下来,用上这些农机设备。

这些农机中使用率最高,需求量最大的是旋耕机,其次是除草机,这两种机器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所以村民们主要兑换这两种农机。

只有比较富裕的家庭,他们会才会购买油锯和玉米脱粒机,而且这两者中,购买油锯的和购买玉米脱粒机的更多。

不过者多村和南洛村的村民,因为之前采松茸赚了不少钱,无论是什么机器,他们都来者不拒。

一个阿叔直接掏出了一沓现金,来到张遥跟前:“阿遥,我们家一样要一台,一共多少钱?”

“阿遥,我们家也一样,每种机器都要一台。”

“还有没有?我们家也要一样一台。”

者多村和南洛村的村民陆陆续续聚拢了过来,他们都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现金,每家都想每个农机都买一台。

者多村现在每家每户的存款至少有十几万,南洛村虽然存款比不上者多村的村民,但部分家庭也有几万块钱的存款。

现在这些农用机器中,最贵的是旋耕机,每台旋耕机5000多块钱,其次是除草机,每台2000块左右,油锯2000块钱左右,玉米脱粒机1000块左右。

所有机器加起来一万块钱左右,这个价钱对于已经成为暴发户的者多村村民来说,并不算什么。

张遥看到这个场面,忙道:“这次进的农机数量有限,每种一家一台是分不匀的,咱们村先别着急,先让别的村选好不好?

等其他村的人都买了,剩的咱们两个村再进行分配,目前最重要的是保证所有人都能用得上,而不是非得家家户户都买。

我知道大家有钱,家家户户都想各买各的,但也不急于这一时,等下一批货拉过来了,你们再想怎么买就怎么买好不好?”

张遥考虑到目前农机数量有限,只能暂时先限制他们购买,让他们先几家人合购一台。

目前的首要目标是保障所有人都能用上这些农用机器,而不是每家每户必须买一台。

不过等解决了基本需求之后,再进货时村民们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每家购买一台或者多台农机了。

“确实是这个道理,咱们两个村加起来就有一百多户人家了,这些农用机器加起来也才100多台,要是全被咱们买走了,那别人就用不上了。”

“那咱们就再等等吧,等他们买完了咱们再买,到时候剩几台咱们就买几台,先让大伙都用上再说。”

“对,阿遥考虑的周到,只有这样大伙儿才能都用得上。”

者多村的村民们听了张遥的话后也感觉很有道理,于是都把钱收了起来,等着他的安排。

张遥见大伙儿都明事理,于是便道:“各位放心,我马上就和厂里下订单,下一批农机很快就会到了,最多也就只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这时村民们又道:“下一次订货,除了旋耕机除草机,这个油锯和玉米脱粒机也可以多订一些,就算其他村子用不上,咱们南洛村和者多村需要的并不少。”

张遥想了想,然后道:“要不这样?你们找一本笔记本,然后都把名字登记一下,再把谁家需要什么写下来,到时候我好订货。”

村民们听到张遥这话后,随即找来了一本笔记本,纷纷把自己的名字和需求写了下来,然后交给了张遥。

村民们随后又道:“阿遥,如果还有其他什么好用的农用机器,你都弄一些来让我们试一试,如果好用的话,我们也都会买的。”

村民们体验了机器带来的便利之后,似乎已经上瘾了,他们希望在更多的方面也能解放自己的劳动力。

反正现在他们有钱了,只要是有用的东西,他们都愿意花钱买。

张遥听了他们的话后,也感觉有道理,于是道:“好,那我和厂家谈一谈,到时候多弄一些机器来,反正到时候好用不好用,大家都可以试一下,好用咱们就大量买。”

村民们开心的道:“对,就是这个意思,现在科技发展的这么快,咱们也要多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村民们有这样的意识是好的,只有学会使用现代工具,才能提高各方面的效率,节省劳作的时间,村民的生活条件才会越来越好。

村主任王满福看到了这些农机的效率,又看到村民们非常喜欢这些农机后,非常的开心,拿出相机就把这一幕拍了下来。

随后他找到了张遥,拍了拍张遥的肩膀,兴奋的道:“哎呀,阿遥,你这件事情做的真棒啊,尤其是你这个用农产品换农机这个事情,做的太妙了。

如果没有你,他们这些农产品就卖不出去,他们就永远买不起农机,永远都改变不了现状。

现在有了这些机器,他们干活就轻松多了,以后多种粮食多卖钱,日子肯定能好起来。

这次真是辛苦你了,贴了那么多钱,还亲自跑到厂里去,你是咱们南山区的大功臣。”

张遥笑着摆了摆手,道:“这是咱们南山区的运气好,我刚好就知道有这么些玩意儿,要是连我都不知道,那就算大家买得起,那也一样用不上啊。”

王满福摆了摆手道:“哎,这也是因为你肯学习,还有见识,你的认知比大家都高,所以才会知道那么多,这些都是你好学的结果啊。

你从一开始搜松茸到现在,又是建工厂,又是进农机,已经给咱们南山区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你放心吧,你的这些贡献我都会上报到县里去,让县里多多扶持你的项目,你想干什么,你就只管大胆的干就行了。”

张遥点了中道:“那就谢谢王主任了,我现在正好有事儿,要麻烦你呢。”

王满福有些疑惑的抬起头,问道:“哦?什么事儿你说。”

张遥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就道:“你也知道我现在办公的地方就是一个牛圈,家里的房子也特别小,随着事业的发展,我需要一间可以用来居住,用来办公,用来接待的房子。

我这几天寻思着要盖一间房子,可是建房用地我需要得到村里的批准,然后才能去县里面申请建房资格。”

村主任王满福听后道:“就这事儿啊,很简单嘛,你写一个申请给我,我到时候给你签字就行了。

如果你不想去县里跑,我亲自跑一趟帮你去申请都行,反正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去县里开会,而且我和工作人员也熟,办起来方便。”

张遥现在就像他的福星一样,所做的事情,可以为他的仕途增添了很多的光彩,所以必须照顾好这个宝贝疙瘩。

张遥听到这话后感觉有些惊喜,道:“这么简单吗?那就麻烦王主任了。”

王满福摆了摆手,道:“你跟我不用这么客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能帮上你的忙,我还开心呢。”

接下来只用了三天的时间,100台农用机器就全部被南山区的村民们分完了。

这段时间只要走到田间地头,就能看得到村民们正在使用除草机处理玉米桔梗,用旋耕机在耕地。

原本还是杂草和秸秆的地,几天的时间就翻整出了一大片,只等着人们播种。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遥把市里农机店的老板周董给请到了雅龙县,让他指导姑姑和姑父如何把农机店经营好。

除此之外,姑父还被派到了厂里学习农机维修技术,为之后增加维修业务做准备。

张遥之后订的货也接二连三到货了,不仅增加了电力的库存,也让村里的人们都买到了他们想要的农用机器。

张遥在外忙碌的这段时间,村长张长荣负责的鱼塘也终于建好了,接下来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李野和阿步带人把之前放在小溪里的鱼捞了回来,然后把它们根据不同的大小,转移到了不同的鱼池里。

李野之后又把符合取卵和取精的鱼分拣了出来,开始根据之前积累的经验,在培育池里培育第一批小鱼苗。

张遥把建房申请交给王主任之后,一边等待申请批文下来,一边开始寻找会建房子的师傅。

就在他拿到批文的那一天,他刚好也打听到了会建砖混结构房子的师傅,于是他立刻的约见了师傅,向他确认是否可以盖他设计的房子。

他们碰面后,找了一家小餐馆坐了下来。

张遥拿出了自己的图纸后道:“刘师傅,你先看看图纸,能不能建得成?”

师傅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大叔,姓刘,是本县人。

他身材壮硕,皮肤晒得黝黑,留着一头带有白发的短发,戴着一副发黄的眼镜,眼镜腿还用透明胶布粘着,耳朵上还夹着一支笔。

张遥把图纸递给他的时候,发现他的手很粗糙,一看就是经常干活的手。

师傅接过张遥手中的图纸后,推了推眼镜,皱着眉头认真的看了起来。

他看了一会儿后,道:“这是砖混结构的别墅对吧?这图纸画的不错,是专门找人设计过的吗?”

张遥摇了摇头,道:“没有,是我自己画的,我上学的时候学过。”

师傅抬头看了一眼张遥,然后道:“上学的时候学过?你不会是大学生吧?”

张遥点了点头,“是的,我是大学生,上学时候学过相关课程。”

师傅有些惊喜的道:“原来是大学生啊,难怪画的这么专业,我平时很少能见到图纸,画的这么专业的就更少了。”

张遥听到这话后,有些疑惑的问道:“很少能见到图纸?那你们平时怎么建房子啊?”

师傅解释道:“其实主人也没有特别清晰的想法,而且盖的也都是一般的平房,所以比较简单。

所以我们一般听主人口述,然后增加一些个人的理解,最多就画一些草纸。

不过你这种别墅要求比较高,建起来会比较复杂,有图纸当然比较好。”

张遥听他这么一说,内心不由得有些忐忑,总感觉这个师傅有些草率,他有些担心这个师傅到底能不能建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于是他试探着问道:“师傅,你建的房子应该不少吧?”

师傅似乎看出了张遥的担忧,喝了一口茶后,点起了一根烟。

他吐出一口烟后,开始说起了他过去建房的经历:“我都建了一辈子的房子,能不多吗?

我从一开始的木楼开始建,到现在的砖混结构,都建了快30年了。

这30年我建过各种风格的房子,小瓦房、小平房、小洋楼、四合院等等,我都建过。

每年至少建好两间房子,30年我至少建了60间房子了,我30年前建的房子,现在依旧还是好好的。”

其实看他的样子,确实是一副经验老道的模样,张遥只是担心他的建设风格会比较古老,会不符合他对现代化的追求。

不过既然现在他说他见过小洋楼小别墅,那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何况他还有图纸,同时自己也可以随时盯着,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要求他修改。

张遥接着问道:“刘师傅,那根据你的经验来看,你觉得这一间房子建下来大概需要多少钱?”

刘师傅看了看图纸上标注的面积,道:“你这个房子整体来说并不小,何况还得建院子,如果不算人工,只算材料和造价的话,这个面积可能需要60万到80万左右。

人工方面主要看人数了,如果你要建的快一点,需要的人手就多一些,如果你要建的慢一点,需要的人手就少一些。”

张遥思考了一会儿后,道:“我当然希望能建的快一点,对了,你有没有自己的团队?大概有多少人手?”

刘师傅吐了一口烟后,道:“我就我一个人,最多带两个徒弟,以前建房子的时候我都是临时找人。

毕竟我有时候有活,有时候没活,人家都需要养家糊口,总不能没活的时候也让他们跟着我一起闲着。

不过我这一行干了这么多年,人脉还是挺多的,所以接到活以后组一个队还是很简单,只要一喊,有空的都会跟着我干,直到把活都干完为止。”

张遥这么问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了刚刚建完了鱼塘的村长几人,他们这会儿没什么活可以干,司机还答应了他们,让他们帮自己修房子,所以他才顺便问了这个问题。

听到刘师傅需要临时找人后,他立刻道:“是这样啊,其实我这里有一些工人,建房子的活他们也会干,这会儿咱们正闲着,就是不知道你用不用?”

刘师傅摸了摸下巴,然后若有所思的道:“这得看他们的水平怎么样,如果能达到平均水平,那我也可以用他们。”

张遥微微点头,道:“这个我也不是很懂,等你接触之后可以看一看,如果到时候你觉得不满意,你可以重新再找人。”

他也理解刘师傅,毕竟建房子是一个技术活,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如果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不合适,那就没有必要继续滥竽充数了。

张遥也希望自己的房子能快速建好的同时,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

刘师傅听了张遥的话后点了点头,道:“行,那我就先不找人了,到时候我先看看你那边的人,如果他们干的活可以的话,我就用他们。”

张遥顿了顿,又道:“刘师傅,我还有个问题,就是我这个房子建好需要多长时间?”

刘师傅看着图纸又想了几秒钟后,道:“占地面积300多平……如果人手够的话,四五个月就能建好了。”

“四五个月……”

张遥咬了咬嘴唇,在心中计算着,接着他又问道:“四五个月的时间是建好主体结构吗?还是包括装修?”

刘师傅回道:“包括简单的装修,比如拉水电,刮大白等等,如果你有比较复杂的装修要求,那就得后期慢慢搞了。”

张遥的这个房子主要是用来居住办公和接待,部分房间可能会有一定的装修要求,不过大部分保留素房也就够了。

如果是前期使用的话,能拉好水电,刷好墙其实也很不错了,何况四五个月就包括了这些,效率已经很高了。

张遥抬头道:“那行,那建房子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你看你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准备建房子的事情。”

刘师傅道:“我最近都有空,明天我就去看看你那个地基,接下来就是定材料的事情了,材料定下来后,反正你那边也有人,很快就可以打地基了。”

张遥听刘师傅这么一说,突然想起了自己建鱼塘的时候还剩许多材料,于是问道:“我前段时间刚建了一个鱼塘,当时拉了许多沙石,钢筋等材料,现在还剩许多,不知道能不能用?”

刘师傅道:“沙石应该可以用,因为区别都不是很大,钢筋的话到时候看一看,借你的这种房子其实也用不到太大号的钢筋。”

谈成之后,张遥道:“明天的工人要进城送货,我让他顺便来接您过去?”

刘师傅点了点头,“行,我今天回去准备准备。”

张遥和刘师傅吃了顿饭后,便各自分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