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新员工(1 / 1)
阳光洒在大地上,张遥跨上依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开启了他这忙碌的一天。
一路上,微风轻拂着他的脸庞,路边的野花野草随风摇曳,似在为他送行。
他穿梭于蜿蜒的乡村小道,尘土在车轮后飞扬。
他接连跑了几天,先后去了四五个村小组。
每到一个村小组,他都挨家挨户地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与村里的长辈们交谈,向他们询问年轻一辈的情况,眼神中满是期待。
经过不懈努力,他一共找到了七个不错的年轻人。
这七个年轻人中,有四个是年轻小伙。
其中一个小伙身形挺拔,眼神中透着坚毅,仿佛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决心。
另一个则身材壮实,肌肉线条彰显着他的力量,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
还有一个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透着一股文气,似乎有着别样的智慧。
最后一个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活泼开朗,仿佛能为周围带来无尽的活力。
还有三个年轻姑娘。
第一位长发飘飘,温柔婉约,眼神中透着灵动与聪慧。
第二位扎着利落的马尾,显得干练十足,举手投足间展现出一种自信。
第三位则有着圆圆的脸蛋,笑起来有两个深深的酒窝,给人一种亲切可爱的感觉。
他们的年纪都在十八岁到二十岁之间。
青春的气息在他们身上肆意流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张遥把他们七个人带到了李野面前。
李野站在鱼塘边,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朴实憨厚的轮廓。
张遥微笑着对李野说:“李叔,这几个孩子我精挑细选找来的,以后就让他们跟着你做鱼塘这边的事情。”
随后,他转身面向几人。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许,对几人道:“虽然我给你们的最低工资是3000块钱一个月。”
他微微停顿,加重了语气,接着说道:“但这3000块钱也不是好拿的。”
“以后你们必须听李伯的安排。”他看向李野,眼神中带着尊重,仿佛在向几人强调李野的权威性。
“认真学习相关的知识,把鱼给我养好了。”他望向鱼塘,鱼塘里的水泛起层层涟漪,似乎在等待着新的守护者。
“只有把鱼养好了能赚到钱了,以后你们才能一直在这里工作,才能拿更高的工资。”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如同洪钟般在几人耳边回响。
“可如果鱼养不好,这个养鱼的项目进行不下去了,那我就没钱给你们发工资,你们就只能回去种地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肃,让几人深刻认识到这份工作的责任。
这些年轻人都只接受过小学,或者初中教育,文化水平算不上很高。
在他们狭小的世界里,未来的道路似乎早已被规划好。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不出门打工的话,接下来就只有结婚生子。
想象着未来的生活,或许是在简陋的农舍里,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从此陷入生活的琐碎。
然后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了。
每日在田间辛勤劳作,头顶烈日,汗水洒在土地上,却只能换来微薄的收入。
张遥现在给了他们工作,如同在黑暗中为他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以后还会给他们提供各方面的培训,学习各种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他仿佛是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培育着这些幼苗,期待他们茁壮成长。
只要他们肯学习,那他们以后的人生绝对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的未来或许会走出这片小村庄,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拥有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当然他们此刻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在他们单纯的认知里,他们只是被找过来干活的。
他们怀揣着简单的想法,只看到眼前这份能带来收入的工作。
他们来这里的目的,也是为了拿到比种地更多的收入,至于以后的事情,他们也无法想象得到。
未来对于他们来说,是模糊而遥远的,他们只能把握当下。
他们听了张遥的话后,立刻道:“放心吧阿遥哥,我们一定认真干,如果我们干不好,到时候我们就不要工资了。”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决心。
虽然他们是为了拿工资而来,但他们也知道有付出才有回报。
从小在农村长大,他们深知生活的不易,明白只有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而且还是张遥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他们才有班上,否则他们连上班的机会都不可能有。
他们对张遥充满了感激,这份感激化作了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
农活儿他们从小干到大,他们也知道有多辛苦。
每天天还未亮,他们就得扛着农具走向田间,太阳高悬时,汗水湿透了衣衫。
每天需要起早贪黑,每年才能收到那么一点粮食。
一年又一年,付出了无数的艰辛,收获却总是那么微薄。
不过干农活的缺点并不在于辛苦,而在于不管再怎么辛苦都赚不到钱。
即便他们付出双倍的努力,多打一倍的粮食,一年也增加不了多少现金收入。
微薄的收入难以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贫困中挣扎。
上班就不一样了,即便辛苦,但知道每个月能有多少收入。
每个月固定的工资,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明确的规划,比起春耕秋收,更有盼头。
这种稳定的收入来源,给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因为他们从小到大的这样的经历之下,自然就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也更会尽心尽力的做事。
他们深知这份工作的珍贵,决心用努力来回报这份信任。
李野看到张遥带来的几个年轻人,都是比较踏实能干的样子,也非常的欣慰。
他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眼中满是赞许。
他不由的夸赞道:“阿遥,你眼光还是挺不错的,都是好苗子,你只管把他们交给我就是了,我一定带好他们。”
他拍了拍张遥的肩膀,仿佛在传递一种承诺。
张遥这时也如实说道:“我可是跑遍了咱们整个南山区,问了很多人,才把他们找过来的,这几个是咱们南山区口碑最好的几个孩子了。”
他回忆起寻找的过程,那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期待的旅程。
李野点了点头道:“那就难怪了,既然是大家都夸的人,那还能差到哪里去?”
他对这些年轻人充满了信心,仿佛看到了鱼塘未来的希望。
张遥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道:“哎,对了,他们每天上下班也挺不容易的,要不行的话把你那儿的房间腾出来两,以后给他们当宿舍用。”
他眉头微皱,眼神中透露出关切。
虽然各个村小组都属于南山区,但每个村小组之间都隔了几公里,上下班往返就超过了10公里。
那漫长的路途,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是一种不小的负担。
现在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交通工具,所以基本都需要走路上下班,这样一来每天光上下班就得花上不少时间和精力,哪里还有力气好好上班?
想象着他们在烈日下或寒风中步行的身影,张遥心中满是不忍。
张遥作为老板,而且还是一个有良心的老板,自然会为员工的各方面考虑,包括上下班的问题。
他一直把员工的利益放在心上,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所以他一想到问题所在,立刻决定给他们安排宿舍,让他们能够轻松一些。
李野爽快的道:“行啊,你们回去把铺盖带来,我给你们准备几张床,明天就可以住进去了。”
他的声音爽朗,充满了热情。
他们七个搬进来,再加上李阳和自己,家里就有9个人了,那就更加的热闹了。
想象着家里充满了年轻人的欢声笑语,李野的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李野的空房间虽然算不上好,但每次有人来,都被安置到了他那里,现在还成了宿舍,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这些房间虽然简陋,却承载着大家的梦想和希望。
虽然张遥也有建宿舍的计划,不过目前还没建起来,所以只能暂时先安置在李野家中了。
他心中有着更长远的规划,只是暂时还需要克服眼前的困难。
不过李野家的整体环境并不算差,甚至要比大部分家庭的房子要好的多,除了住的人多以外,其他都还可以,所以并不影响居住。
宽敞的院子,整洁的房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
张遥见李野答应后,又对几个年轻人道:“过几天我会弄一些书过来,再给你们装一台电脑,以后你们白天上班,晚上就在宿舍里学东西。”
他希望通过学习,能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如果你们家里有事情要回家,就和李伯说一声,别悄无声息的就跑回去了,让别人担心。”
他眼神中满是关怀,如同长辈对晚辈的叮嘱。
如果鱼塘能够好好发展,那他们以后需要面对更多更专业的工作,所以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挑战。
何况如果他们表现的足够好,张遥还会把他们调离到其他工作岗位,让他们担任更重要的职位。
他期待着看到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未来描绘着美好的蓝图。
毕竟他们现在还年轻,还有很多的成长空间,虽然现在他们的工作是在鱼塘养鱼,但不代表就必须一直在这里。
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等待着他们去探索。
随着者多村的发展,张遥需要的是各个岗位上,能够带领其他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
他希望打造一支强大的团队,共同推动村庄的发展。
张遥费尽心思把他们找来,就是为了把他们往这个方向培养他们。
他坚信,这些年轻人在他的培养下,能成为村庄发展的中坚力量。
几人默默的点了点头,道:“嗯,知道了。”
他们的声音虽小,却充满了坚定,仿佛在回应张遥的期待。
他们既然选择了来这里,现在自然是任劳任怨,绝对听从安排。
他们对张遥充满了信任,愿意跟随他一起努力。
何况张遥从刚才到现在安排的所有事情,都是在为他们着想,没有不服从的道理。
他们深知张遥的良苦用心,决心用行动来回报这份关爱。
张遥交代好该交代的事情后,便他们开始跟着李野干活了。
他站在一旁,眼神专注地看着他们。
他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他们的表现,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虽然村民们都夸他们踏实能干,但自己亲眼看到的才是真的。
他希望看到他们真实的工作状态,为未来的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这几个年轻人确实也没有让他失望,做事情确实非常的认真负责,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了细致入微,很少让人操心。
他们专注的神情,熟练的动作,让张遥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潜力。
李野看了他们的表现后也道:“这几个娃儿确实不错,男娃女娃干活都很好,有了他们,以后我终于可以歇口气了。”
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张遥听后却道:“既然这样,等你把这边的活儿教会他们了,你就回来给我们做饭,自从你来这边忙之后,都吃不上你做的饭菜了。”
他想起李野做的饭菜,那熟悉的味道让他嘴角泛起一丝微笑。
李野却摆了摆手,道:“嗐,事情要分一下轻重嘛,这边现在正是关键时候,我也是有心无力,等这些娃儿学的差不多了,我把活都给他们了,我就回去给你们做饭。”
张遥虽然把鱼塘的事情都交给了李野,但李野终究已经一把年纪了,他也不想让李野那么辛苦,所以想给他安排一些轻松一点的活儿。
不过目前只有他对培育鱼苗,以及养殖有经验,所以鱼塘这边目前还得靠他。
只有等这几个年轻人真正学到了东西,真正稳定下来以后,李野才能把这边的事情交给他们,让他们完全负责鱼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