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薪资水平(1 / 1)

加入書籤

年轻人虽然比起种地,更愿意出门务工,但附近并没有那么多务工的机会,所以也有部分会留在村里种地。

毕竟整个县城的发展都比较落后,哪怕到市里也没有太多的务工机会,所以本地人想要打工,只能到东南沿海一带。

不过从西南地区到东南沿海打工并非容易的事,不仅需要跨越几千公里,还要面临被骗的风险。

其实留在家中种地的年轻人,也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人。

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土地里辛勤耕耘,挥洒着汗水,努力维持着家庭的生计。

只不过他们缺乏学习的渠道和机会。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信息流通不畅,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如果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与社会脱节。

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而他们却还在遵循着传统的农耕方式,对新事物一无所知。

赶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从而一直留在农村,走不出去。

张遥要寻找的就是留在村里,也依旧踏实肯干的年轻人。

他们只要愿意学习,那以后自然也能胜任给他们安排的工作。

张遥和路边的阿叔阿婶交流过后,他们向他说明了他们村里的情况,并推荐了几个他们认为比较靠谱的年轻人。

经过一番了解,确实如他所想的,每个村都会有那么一两个留在村里老实本分的年轻人。

这类都比较听家里长辈的话,做事情也比较认真踏实。

他们尊重长辈的意见,对待每一项任务都尽心尽力,力求做到最好。

家里的事情都做的井井有条,普遍能得到村里大部分人的认可。

无论是照顾老人,还是帮忙干农活,他们都做得十分出色,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誉。

不过这样的年轻人,其实每个村也出不了几个,尤其是现在年轻人逐渐被外界各种信息影响的年代,更是越来越少了。

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迅速,各种新奇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冲击着年轻人的思想,让他们更向往外面的世界。

张遥根据路边遇到的阿叔阿婶的介绍,先找到了其中一个正在地里干活的小伙,准备和他们谈谈。

张遥满怀期待地朝着小伙所在的方向走去,心中思索着如何说服他加入自己的事业。

张遥刚找到人的时候,小伙正顶着热辣的太阳,开着旋耕机在地里干活。

烈日高悬,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大地上,小伙在田间专注地操作着旋耕机,那机器发出的轰鸣声在田野间回荡。

年轻矫健的身材,被太阳晒得有些黝黑。

长时间的户外劳作,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发亮,那是辛勤劳动留下的印记。

不过依旧手握着旋耕机,坚持翻完了一整块地。

他的眼神坚定,丝毫没有因为烈日的炙烤而停下手中的动作,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

虽然旋耕机来到这南山区还没有多久,但看他刚刚使用的过程,明显已经用的非常熟练了。

他操作旋耕机时的流畅动作,以及对机器的掌控能力,都显示出他已经对这台机器有了深入的了解。

张遥此时故意上前搭话道:“兄弟,这机器好用吗?用起来费不费劲。”

张遥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试图拉近与小伙的距离,开启这次重要的谈话。

小伙看了看突然来到低头的张遥,用手臂擦了擦额头的汗,然后咧着嘴笑着点头道:“挺好用的,比用牛耕的快多了。”

小伙的笑容质朴而真诚,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他对旋耕机的认可之情溢于言表。

张遥又继续追问道道:“那有没有感觉有什么缺点?”

张遥希望通过了解小伙对旋耕机的看法,进一步打开话题,也从中了解他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小伙从旁边拿了一瓶水,喝了几口,看了一眼已经熄火的旋耕机,道:“就是声音有点大,干活的时候哒哒哒的直响,吵的人脑仁子疼。”

小伙皱了皱眉头,回想起机器作业时的噪音,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神情。

张遥听了他的话后笑了笑,道:“单缸机嘛,输出动力的时候都这样,这也没办法。”

张遥理解小伙的感受,同时也向他解释了旋耕机噪音大的原因,展现出自己对机器的了解。

小伙点了点头,道:“那倒是,不过它干活效率高,这一点缺点也不是不能忍受,如果放在往年,现在可能一块地都还没有耕好呢。”

小伙认可了张遥的解释,并且再次强调了旋耕机的高效,表明他能够客观看待事物的优缺点。

张遥和他寒暄几句后,道:“你想不想去上班?如果想去的话,我给你找一份工作。”

张遥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直接切入主题,抛出了工作的橄榄枝。

作为南山区的人,小伙也认识张遥,并且听说了他现在在做的事情,所以此刻听到张遥这么一说,他也相信张遥肯定有给他安排工作的能力。

张遥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他的努力和成就大家都看在眼里,小伙对他充满了信任。

不过他还是犹豫了,思考了几秒钟后才道:“我……我家里还有好多活要干,今年家家户户都准备在冬天种一季土豆和油菜,我们家打算也跟着种,所以比较忙。”

小伙面露难色,他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难以立刻做出决定,家里的农事让他有些难以脱身。

张遥摆了摆手道:“这地什么时候都能种,你不种了,让你爸妈种也行,可这工作的机会可不多,错过了这一次,下一次就不一定有了。

再说了,你种地哪有上班赚钱啊?你种一年地的收入,可能也抵不上上一两个月班了。

你现在还这么年轻,最重要的是多学一些东西,过了这个年纪,以后再想学东西就更难了。”

张遥耐心地劝说着,试图让小伙明白工作机会的珍贵,以及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这个小伙儿今年19岁左右,比阿步大不了多少,但因为长年累月的干活儿,手已经布满了老茧,看上去完全没有年轻人意气风发的样了。

艰苦的劳作让小伙过早地失去了年轻人应有的朝气,那双手上的老茧是他辛勤付出的见证。

这大山不仅会困住人的身体,也会困住人的思想,慢慢的只会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把心中的一切想法消磨掉,变成行尸走肉一般,日复一日的活着。

张遥深知农村环境对年轻人发展的限制,他希望能够帮助小伙打破这种束缚,重新点燃他对生活的热情。

即便如此,张遥还是觉得可以再抢救一下,试图让他接受一些其他的可能。

张遥坚信小伙有着无限的潜力,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伙挠了挠头,叹了口气道:“我学习不好,没多少文化,别人都出去上班了,有些人去了市里,有些人去了沿海城市。

我以前也考虑过去不去,可我不确定如果我去了会不会被骗,说实话我真的害怕会回不来,所以我才决定留下来当农民。

我从来没有上过什么班,我如果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干的好,就算能赚钱,我干不好也不行啊。”

小伙将心中的担忧和盘托出,他的自卑和对未知的恐惧让他对外面的世界既向往又害怕。

张遥脱下一只鞋子,垫着鞋子坐在他刚刚好的松软土地上,抬头看了看热闹的天空。

张遥做出这个举动,是想让小伙感受到他的亲近和真诚,营造一个轻松的交流氛围。

他能从小伙的口中听出他的自卑,他似乎害怕面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物,害怕把事情做砸了,甚至已经达到了抵触的地步。

张遥敏锐地察觉到了小伙内心的挣扎,他明白要想说服小伙,必须先解开他心中的结。

不过从刚才他使用旋耕机来看,他比其他任何人用的都好,这说明他对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并不弱。

张遥从小伙对旋耕机的熟练操作中看到了希望,这证明小伙有着学习新事物的潜力。

只要他能够接受新鲜事物,那学习对他来说其实也并非很难,只在于他愿不愿意用心而已。

张遥相信,只要小伙愿意迈出第一步,他一定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取得进步。

张遥想了一会儿后,对他道:“你看你这旋耕机开的不是挺好的吗?买过来应该还不到几天吧,你用的就这么好,说明你研究这些东西还是挺有耐心的。

一样的道理,你去接触任何新事物,你干事肯定都需要学习,学好了那就能干的好了。

你就说你想不想去吧?只要你去了一个月最少有3000块钱的工资,以后涨到5000,8000,1万都有可能。”

张遥以旋耕机为例,鼓励小伙勇敢尝试新事物,并向他描绘了未来的薪资前景,试图激发他的兴趣。

小伙听到张遥说工资的时候,眼神明显亮了。

高额的工资对小伙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这让他看到了改变生活的希望。

他虽然听说在张遥那儿干活的工人工资都挺高的,但他也不知道具体是多少,猜测也就1500到2000左右。

小伙对外面的薪资水平了解有限,他的猜测反映出他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还比较局限。

毕竟即便在外面上班,绝大多数人都只有1000块钱左右,所以他猜测再高也就1500到2000的水平,然而现在张遥开口就说最低3000块钱,这怎么能让他不心动呢?

现实与张遥所说的薪资差距让小伙感到震惊。

他抬头看向张遥,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我去干一个月也有3000块钱?”

小伙迫切地想要确认这个消息,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疑惑。

张遥肯定的点了点头,道:“当然可以了,现在在我那儿干活的最低的就是3000块钱,其他大部分人都是5000块钱,当然工资高的原因主要是涉及到了分红。

目前我们的分红主要面向本村人,不过以后外村人干活的时间久了以后,也可以和本村人一样享受分红。”

张遥详细地向小伙解释了薪资构成和分红机制,让他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小伙瞪大了眼睛,嘟囔道:“5……5000块钱?”

高额的工资超出了小伙的想象,他被这个数字深深震撼了。

他长这么大也没见过5000块钱,就连他现在用的旋耕机,也都是几家人既凑钱又凑粮食才买回来的。

小伙的生活一直比较贫困,5000块钱对他来说是一笔巨款,旋耕机的购买经历也反映出他家庭的经济状况。

村里人种地一年到头的收入可能也就几千块钱,这样算下来还不如上一个月班值钱了。

农村的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种地的收益微薄,与张遥提供的工作薪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今年因为张遥向村里收购各类农产品,增加了许多收入,同时也增加了来年种地的收入预期。

张遥的收购行为对当地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村民们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不过即便如此,那肯定也不如一个月收入5000块钱,甚至连一个月收入3000块钱都不如。

张遥知道他没办法立刻下决心,像他这类年轻人,本来也比较听家里人的话,所以他自己也未必能做决定。

张遥了解小伙的性格特点,他明白小伙需要和家人商量后才能做出决定。

于是张遥对他道:“你不用现在就做决定,等晚上回家和你爸妈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就去我们村里找我,我给你安排工作。

不过时间不要耽搁太久,我那现在正缺人,很多活都等着人干,你早点来,我早点给你安排事儿做,到时候你也可以早点拿工资。”

张遥给小伙留出了思考的时间,同时也强调了工作的紧迫性,希望他能尽快做出决定。

小伙听张遥这么一说,立刻点了点头,道:“好,今晚我回家就和家里人商量商量,他们要是同意的话,我明天就去找你。”

小伙态度变得积极起来,他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张遥告别了年轻小伙后,又一边打听一边找了几个年纪相仿、性格口碑都不错的小伙,向他们说明了情况。

张遥继续寻找着合适的年轻人,他希望能够为自己的事业找到更多有潜力的伙伴。

他们知道张遥找他们的原因之后,都有些受宠若惊,当知道如果去上班,每个月可以拿的工资,是他们无法想象的数额后,更是激动的不行。

不过他们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都需要和家里人商量之后,他们才能做决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