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董承监国(1 / 1)
中都安邑。
自天子下诏命安集将军董承监国后,董承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
可面对朝中诸多杂事,他作为一名武将,应对起来却是有些力不从心。
此外,由于中都的朝廷初创,很多机构的办公地点还在建造之中。至于监国的办公地点,更是没有。
董承本想在安集将军府内办公,可想到易被人攻击为以权谋私,便选择了尚书台。
正好尚书令周忠伴驾长安,也给他提供了方便。
尚书台,正堂。
安集将军董承端坐在案几后,认真翻阅着几卷竹简,但眉宇间却透着焦躁不安。
他最烦的就是这些复杂的案牍,硬是摁着耐心看了半晌,并时不时的伸手揉了揉太阳穴。
“将军,中都尹冯硕求见。”一名侍卫在门外低声禀报。
董承眼睛一亮,猛的合上竹简,放下手中令他头疼的文书:“还不快请!”
侍卫抱拳领命,转身走了出去。
不多时,冯硕疾步入内,青白的面容上挂着谦卑的笑容。
而且,官袍的下摆沾着些许泥点,显然刚从田间回来。
“下官见过监国安集将军。”
冯硕躬身行礼时,董承注意到这位中都尹比上月见面时消瘦了许多,眼窝深陷,颧骨突出。
“冯府君辛苦了。”董承故作亲切地说道,指了指案前的席垫,“坐下说话。”
冯硕谢过之后,却不敢全坐,只挨了半边席垫。
董承满意的点点头,开口问道:“冯府君,垦荒之事进展如何?本将军还等着向陛下报捷!”
冯硕不敢怠慢,忙从袖中取出一卷简册,双手奉上:“将军,这是近日垦荒的详细记录,请您过目。”
董承接过竹简,装模作样地展开。
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在他眼前晃动,如同无数蚂蚁爬行。他强忍着不耐看了一会,最终还是“啪”地合上竹简。
“冯府君,本将军最近是日夜操劳,眼神有些不好,不如你亲口说说。”董承将竹简丢在案上,微眯了一下眼睛。
“将军说的是,是下官疏忽了!”冯硕抬眼瞧了瞧,拱手笑道:“下官这就为将军简要的叙说一遍!”
董承摆了摆手,催促道:“那你就赶紧说,还有诸多事情要等着本将军处理!”
“是!”冯硕应声之后,随即禀道:“如今垦荒者共有十六万六千五百四十三人,其中有胡人四万……”
还未说完,董承不悦的打断:“冯府君,本将军要的不是这些,本将军要的是开垦了多少地?又播种了多少?如此本将军也好向陛下禀报!”
“是……将军!”冯硕被噎了一下,脸色涨的通红。随后这才说道:“由于一时无法提供足够的铁犁和耕牛,所以目前只开垦了不足一百五十万亩!”
“一百五十万亩?”董承捋着胡须装模作样的思虑半晌,点头道:“还算不错,算是达到了陛下的基本要求。”
“不过……”他转而问道,“那这一百五十万亩地可曾播种?”
冯硕心头一松,连忙回道:“正在播种中,目前已经完成一半……”
“那就抓紧时间!”董承心中不满,加重了语气说道:“这些事情必须要在六月之前完成,要是延误了农时,本将军可无法向陛下交代!”
“是!下官定会加紧时间!只是……”冯硕眉头微皱,有些犹豫不决。
董承有些不耐,虎眼一瞪:“你好歹也是秩比两千石的中都尹,有什么事就直说,吞吞吐吐的做甚?”
冯硕缩了缩脖子,连忙回道:“将军,这垦荒者众多,尤其是那些胡人桀骜不驯,近日已有数起斗殴事件……”
“哼!怕什么?”董承冷笑一声,左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佩剑:“杀几个领头的,尸体挂在田头示众。本将军倒要看看,是他们的脖子硬,还是本将军的剑利!”
看着董承凶光毕露,冯硕心头一凛,连忙躬身称是。
片刻后,董承忽然变了脸色,和颜悦色道:“冯府君请起。本将军也是忧心国事,言语过激了些。”
他起身上前亲自扶起冯硕,“你这些日子的辛劳,本将军都看在眼里,定会在陛下面前为你请功。不过接下来,还是仍需冯府君继续努力!”
“那是自然!此是下官份内之事,不敢求功!”冯硕有些受宠若惊,连忙道谢。
自李傕和郭汜覆灭后,河东境内和被俘的流民百姓和胡族杂兵达二十万之众。
除了部分精壮、擅骑射者被补入骁果军、鹰扬军和北军五营等军外,其余皆被安置在安邑县垦荒。
由于安邑令暂缺,又加部分朝臣在长安侍驾,这项庞大的工程全部压在中都尹冯硕和平准令卫觊身上。
说着,冯硕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将军,下官最近觅得一罐西域葡萄酒,据说有三十年佳酿,不知将军可否赏脸光临寒舍?”
董承眼中闪过一丝喜意,目光向外探了探,故作犹豫:“冯府君,你这可就过了。再者,陛下也是甚为喜好此酒,你……为何不献于陛下?”
“将军忠义,下官佩服!”冯硕恭维了一句,“可陛下远在长安,下官哪有此等机遇!而将军奉诏监国,为国操劳,实在辛苦。下官看在眼里,仅以此酒聊表敬意。”
董承心中欢喜,咧了咧嘴,大度的说道:“既然冯府君盛情,那本将军要是不去,那岂不是太生分了!”
他稍作思量:“这样吧,明日休沐,午时本将军定登门拜访!”
冯硕大喜过望,再三拜谢后告退。
走出尚书台时,他擦了擦额头的虚汗,嘴角却勾起一抹得逞的笑意。
冯硕,关中右扶风郡人,曾依附过董卓,后又攀附得势的王允。
可王允失势后李傕和郭汜念于他曾同是太师董卓麾下,便留了他一命。
天子御驾东归时,他又随驾一路至此。
朝廷立足河东后,他本想依附皇后之父不其侯伏完,可是伏完自是清高,从心里看不起他。
他心灰意冷之下,正逢董承被天子器重,又是董贵人之父,还是昔日董卓旧部,便有心投靠,只是苦无机会。
谁却想,今日他的梦想达成了。
待冯硕离去后,董承负手而立,自得的笑了笑。这是他监国以后,第一位表示向他投效的朝廷大臣。
“将军!”孙俨从外快步走入。
董承立刻收敛起笑意,沉声问道:“司空府可有什么动静?”
“没有发现!自陛下移驾长安后,张司空便是紧闭府门,从不见客,好像心灰意冷了!”
“心灰意冷?”董承冷笑,“你可太小看他了,他屡屡与陛下作对,怎么可能就此沉寂?”
“将军说的是!”孙俨犹豫了一下,“只是将军监视他有何用?他已经失了圣心!”
董承微微摇头,眼中露出一丝仇恨:“你不懂,那是一头老狐狸,越是安静越有危险。更何况,上次他当着天子的面辱骂本将军,这笔账还没算呢!”
孙俨心中一惊:“将军?您的意思张司空会图谋不轨?”
“哼!他敢!”董承不屑的撇撇嘴,“只是怕他心怀怨恨,一时糊涂罢了!”
说着,董承走至门槛后,负手望着虚空:“陛下令本将军建国,本将军定要守好中都,任何宵小若敢趁机闹事,休怪本将军心狠手辣!”
稍后,他转头吩咐孙俨:“你派人继续盯着,什么事都要以防万一!”
“诺!”孙俨正要离去,忽然又停了下来,迟疑的说道:“将军,长安传来消息,说是陛下临幸了伏波将军马腾之女……”
“知道了!”董承猛的挥手。
孙俨见董承脸色不好,便识趣的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