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亲自入朝(1 / 1)

加入書籤

司空府。

后院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几只乌鸦在槐树上发出刺耳的鸣叫。

张喜背着手在内堂里来回踱步,面上凝重的表情,显出他是心事重重。

“老爷,人已经到了。”管家张离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声音压得极低。

张喜猛地停住脚步:“从后门进来的?”

“按老爷的吩咐,已经安排妥当了。”

张喜轻舒了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袁绍的心腹谋士许攸突然造访,既是机遇也是风险。

如今朝廷立足河东,袁绍占据河北,拥兵自重,此次派许攸前来,必有深意。

他整了整衣冠,大步向外走去。

此时,司空府的后门“吱呀”一声打开,许攸阴沉着脸跨过门槛。

他回头瞥了一眼关上的后门,眼中闪过一丝愠怒。

“许先生,这边请。”一名司空府仆人手拿着漆木提灯,恭谨的在前引路。

许攸冷哼一声,没有挪步。

他抬头望向高墙内隐约可见的楼阁轮廓,嘴角微微抽动。

堂堂袁绍帐下首席谋士,竟要像宵小之徒般从后门潜入,这简直是对河北霸主的侮辱。

在他眼里,即使不能从正门进,最不济从侧门进也是不可,谁知张喜竟如此轻视他。

他心中对张喜的一丝好感荡然无存,语气变得十分冷淡:“你家司空大人呢?”

“已在那里迎接先生!”

许攸顺着仆人手指的方向抬眼望去,只见司空张喜一身常服站在后院的入口处,脸上堆满了笑容。

许攸强压下心头不快,抬脚走了过去,略一拱手:“司空好大的架子,在下代表我家主公前来,却要走这下人进出的后门。”

张喜笑容一僵,心里也有些不满,随即又舒展开来:“子远误会了。如今府内人多口杂,老夫这也是为了避人耳目。来,请入内堂叙话。”

内堂烛火通明,案几上已备好酒菜。

“子远请坐!”张喜指着右侧座位。

他又回到上首坐下,端起酒盏,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孝灵帝时,老夫与子远在洛阳曾有会面,如今已过数载!”

许攸也不客气,径直走到右侧坐下,皮笑肉不笑:“司空说的是,那时我家主公任司隶校尉,大权在握,仍为汉室鞠躬尽瘁。”

“可如今……”他故意停顿片刻,“主公虽为朝廷守一方净土,却仍不得认可,真让忠臣心寒啊!”

张喜眉头微皱,放下酒盏,表情很是不悦:“子远此言是何意?老夫虽有心襄助袁本初,可天子远在长安,时机未至!”

“司空误会了!”许攸连忙拱手:“在下并没有责怪司空之意,只是我家主公对朝廷如此忠心,可天子……”

“罢了!”说着,他叹息一声,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在下却是为司空鸣不平!天子驾临长安,三公中太尉和司徒皆前往伴驾,唯独司空……”

“哼!”张喜脸色突然变得阴沉,挥了一下衣袖,“老夫坐镇中都,那是陛下对老夫的信任!”

许攸见状,立刻换上笑脸,拱手道:“司空息怒,在下失言了。只是在下以为以司空之德才,理应在天子身边辅佐才是。”

张喜平复了一下心情,摆了摆手:“其他的莫要再说了。老夫只想问,子远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稍后,他又是很不满的问道:“如今朝廷已经立足河东,冀州与河东毗邻,为何袁本初至今还未奉表入朝?”

“司空多虑了,在下自然是奉主公之命前来拜会司空。至于奉表入朝……”

许攸捋着胡须笑了笑:“主公虽有守土之功,但朝廷重振,他若直接奉表入朝,实在是有负朝廷信任!”

张喜捻着胡须,眉头微皱:“子远此话何意?”

许攸微微昂起头:“主公说了,他欲以大功报效朝廷!”

张喜一时沉默,并未说话。

许攸察言观色,正色道:“如今黑山贼猖獗,时常肆虐冀州、并州。待主公出兵剿灭此贼,肃清二州,再携此大功入朝觐见,方不负天子厚望。”

“亲自入朝?”张喜心中一惊,目光紧盯着许攸,“袁本初不怕来了……回不了冀州?”

“哈哈哈~”许攸大笑了起来,“司空说笑了,袁氏四世三公,世代忠良。主公若入朝,必当竭诚辅佐天子,何来回不了一说?”

张喜端起酒盏轻抿了一口,以掩饰眼中的思量。

虽然他很怀疑许攸的话,但还是忍不住赞同的点点头。

若是袁绍入朝,以他的资历和名望,定会在朝中举足轻重。

如此一来,张、袁联手,朝中将无人可敌。想到这里,他内心一阵激动。

可转念一想,他又压下心中的悸动,“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天子性情难测,袁本初还是要谨慎为上。”

许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立刻接话道:“司空金玉良言,在下必定转告主公。只是日后朝中事务,还望司空多多关照。”

“那是自然。”张喜微微颔首,“袁、张两家世代交好,老夫自当尽力。”

“既如此,那就多谢司空了!在下多有叨扰,还请见谅!在下告辞!”许攸起身,行礼之后毫不拖泥带水的离去。

他今日来的目的,无非是想博取张喜的信任,让其成为袁绍在朝中的代言人。

至于袁绍奉表入朝,那不过是一句谎言。即使要来,那也是举兵压境而来。

待许攸走后,张喜站在堂中,左手背后,右手捋着胡须,凝视着堂外。

他虽已年近古稀,可随着朝廷的渐振,他的野心也渐渐膨胀。

他有他的理想,他有他的志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如此一来,他张喜必将在青史上留名!

可若只靠他一人,那是万万不能的。而河北袁绍,就是他最大的倚仗。

至于为何选择袁绍,一是因为袁、张两族关系密切,二是因为袁绍实力强横,三是冀州紧邻河东,随时可以给予支援!

站立良久,张喜突然喃喃自语:“袁本初,但愿你莫辜负老夫的一片殷殷期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